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饮用水源地水质和饮用水消毒的方法,从饮用水的来源、输送方面解释生活饮用水受污染的原因,并简单介绍了新型饮用水.提出饮用水的安全消毒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检测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饮用水消毒副产物是水体进行消毒过程中天然有机物与消毒剂反应生成的副产物。毒理学和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表明,饮用水消毒副产物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笔者综述了传统与新兴消毒副产物检测过程中的前处理技术与分析技术,总结了不同前处理技术和分析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及应用情况,并预测和展望了消毒副产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自来水中含有致癌物卤代烃已被广泛调查所证实,大量研究表明,除了偶然因素由污染源引入外,至少4种挥发性三卤甲烷主要是在氯化消毒饮用水过程中反应生成的,从而动摇了氯化消毒饮用水,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安全、可靠、简单易行,且已是80余年应用的历史地位使确保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重新排入80年代的重大课题。世界各国纷纷进行调查研究并修订了安全饮水法,规定饮用水中卤仿允许含量标准,要求日常监测供水系统。国内从1979年开始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1986年修订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了饮用水中氯  相似文献   

4.
卤乙酸是饮用水氯化消毒中一类主要的消毒副产物,由于存在的广泛性和潜在的健康危害,许多国家和卫生组织相继将其列为饮用水常规监测项目,而我国至今还没有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控制饮用水中卤乙酸的形成,世界各国科研人员先后研究和开发出了性能逐趋完善的多种分析检测方法;本文在国内外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卤乙酸的各种分析检测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并指明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饮用水消毒副产物(DBPs)的基因毒性与致癌性的研究进展。从Ames试验、SOS/umu试验、彗星试验、微核试验及一些新颖的致突变试验结果对DBPs基因的毒性,以及从毒理学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和致癌风险评估3个方面对DBPs的致癌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期为今后饮用水DBPs毒性效应及其致毒机理研究提供参考,进而促进饮用水质量管理与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水中亚硝胺类消毒副产物的来源、浓度水平及限定标准,以及亚硝胺类物质(NAs)的生成机制、分析检测技术、控制与去除方法。指出,随着人们对饮用水安全消毒的重视和污水消毒的推广,应增加大范围水中NAs污染水平的调查工作,以及对复杂污水体系中NAs生成前体物的研究,优化和改进消毒工艺,减少NAs的生成,针对复杂水样建立准确可靠的NAs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源水氯化消毒目前仍是广泛而经济的消毒方法。消毒过程可产生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等挥发性卤代烃类污染物,这些物质对人体具有潜在危害。对此,本文采用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对克拉玛依市居民自来水中的三卤甲烷进行了定性定量检测和评价,经质谱定性自来水中存在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对28个水样的检测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自来水中的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和二溴一氯甲烷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8.
水样经MAX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后,用体积分数为1%的甲酸-甲醇溶液洗脱,洗脱液经0.22 μm滤膜过滤,在离子色谱柱上分离后采用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测定水样中的碘乙酸。该方法在0 μg/L~1 0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3 μg/L。生活饮用水样品3个质量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94.0%~106%,5次测定结果的RSD为2.1%~5.3%。将该方法用于测定江苏地区生活饮用水,结果未检出,高碘地区原水的加氯模拟消毒试验测得消毒后水样中碘乙酸为1.3 μg/L。  相似文献   

9.
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消毒副产物指标》(GB/T 5750.10—2006)中规定的顶空气相色谱仪结合电子捕获器(ECD)检测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方法,通过改变平衡温度,添加抗坏血酸和氯化钠等顶空条件对该方法进行改良。结果表明,三氯甲烷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 94,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RSD)=1.3%,检出限为0.1 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5.3%。该方法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且比国标法更加准确、快速,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三氯甲烷的大批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水中消毒副产物的监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含氯、含氧等杀菌类消毒剂在饮用水生产、废水排放、再生水利用等环节应用广泛,会与水中的前驱物通过取代、氧化还原、水解、加成等反应形成种类繁多的消毒副产物(DBPs).DBPs的靶标监测基于已知DBPs的特性如挥发性、半挥发性、不挥发性等,采取相应的前处理和仪器分析方法;非靶标鉴别可对大量未知的DBPs进行筛查.综述了三卤...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环保总局制定颁布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将于2007年2月1日起实施。这一标准规定了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基本方法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是防治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饮用水安全的指导性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系统评估中国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变化情况,根据2009—2018年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数据,综合评价和分析了中国农村地表和地下饮用水达标情况、空间分布和主要超标因子等。监测结果表明:10年来,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地表饮用水水质整体改善;地下饮用水水质达标率持续偏低,且略有变差趋势,与城市地区的差距逐年加大。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超标断面和点位在空间上分布较广,主要超标因子相对集中,且表现出与农村和农业面源污染较强的相关性。建议进一步重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特别是地下饮用水)的保护,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加快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3.
以南通市饮用水水质现状及趋势为例,分析了长江口地区饮用水水质安全存在的问题,并分别从控制水源地污染源、优化污水处理工艺、防治饮用水二次污染、建立长效饮用水安全风险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保障饮用水安全的技术及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全国饮用水水源地调查和现行政策法规,结合江苏省及泰州市饮用水水源地专项整治情况,全面分析了饮用水水源地防控和预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饮用水水源地防控预警的特色做法,阐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饮用水水源防控及预警的十项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白于山区居民生活饮用水监测结果的统计分析,阐述了山区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现状,分析了影响白于山区居民生活饮用水质量的主要因素,指出进一步净化饮用水水源,加强水源管理,普及白于山区群众的饮水卫生知识,是保障饮用水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环境的恶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近年来发生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焦虑。根据我国有关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法律规定,分析了我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对策,以期更好的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市典型乡镇饮用水源地环境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十一五”期间石家庄市县级行政区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基础环境状况,了解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属性、水质水量状况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情况,分析研究影响石家庄市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水质的主要因素,针对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进行评估并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管能力建设情况、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提出相关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微生物指标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与国外标准(美国环保署的《美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欧盟的《饮用水水质指令》、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准则》及其他某些国家的饮用水标准)中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了各水质标准的特点,并对我国的水质标准的微生物指标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新台子镇的饮用水水源地现状,划分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区,找出水源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完成饮用水源地的保护规划,并通过政府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参考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饮用水水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专家咨询法获得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水质指标的权重,结合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指标进行层次总排序,根据总排序结果对国内外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特点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