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提高油田废水的处理效率,降低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的质量浓度,通过系统优化改造开发了微絮凝加药过滤工艺。筛选确定聚合氯化铝铁和改性淀粉作为本工艺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为3mg/L,经现场试验考察了本工艺对油田废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微絮凝加药过滤工艺滤后水中油和悬浮物去除率平均提高了50%和30%,远优于传统的直接过滤。说明油田废水经本工艺处理可达到油田回注水标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国内外再生造纸废水处理工艺的归纳与总结,结合再生造纸的工艺特点,提出再生造纸废水低成本治理工艺。采用锅炉烟气处理脱墨黑夜,漂白废水用于废水脱色,采用絮凝沉淀、过滤等物化+生化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综合废水。实现废水多级回用,循环水使用率达80%~90%,少量废水达标排放,投资和运行费用可节省近50%。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不同品种的再生浆造纸工艺及给排水流程 ;采用锅炉烟气处理脱墨黑液 ,漂白废水用于废水脱色 ;采用絮凝沉淀、过滤与化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处理综合污水。实现废水多级回用 ,循环水率达 80 %~ 90 % ,少量废水达标排放 ,投资和运行费用可节省近 5 0 %。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过滤工艺运行条件对处理水中的抗生素抗性细菌去除效果的影响,该文设置不同滤料厚度、过滤停留时间和滤料粒径等工艺参数,分析处理后出水和滤料上残留的四环素抗性菌(TET)、诺氟沙星抗性菌(NOR)、磺胺甲恶唑抗性菌(SUL)及克林霉素抗性菌(CLI)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石英砂滤料厚度由1 cm增加到5 cm,过滤停留时间由0 min增加到80 min及粒径由6 mm减小到0.3 mm时,出水中4类抗性细菌数目分别下降了56%~65%、34%~54%及44%~64%。相对于滤料粒径,滤层厚度和停留时间对出水和滤料上残留的抗性细菌丰度的影响更为显著。调节石英砂厚度及粒径更利于TET的去除及CLI的滤料存留;调节石英砂厚度及停留时间更利于SUL和CLI的去除及TET的滤料存留;调节石英砂厚度对NOR的去除及滤料存留效果均为最佳;调节石英砂粒径更利于SUL的滤料存留。  相似文献   

5.
针对污泥混合液的过滤性能,在运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膜生物反应器(MBR)与传统活性污泥法(CAS)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MBR工艺污泥混合液的过滤阻力是CAS工艺过滤阻力的2~3倍;2种工艺悬浮液过滤阻力占总阻力的90%左右.过滤阻力分布实验表明,沉积层阻力占CAS工艺总阻力的87.30%,占MBR工艺总阻力的94.18%.  相似文献   

6.
某大型汽车厂设计采用多级过滤技术对工业废水处理尾水进行深度处理,再生后的中水回用于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介绍了多级过滤工艺的系统组成、工艺原理及处理效果。实际运行情况表明:采用多级过滤技术处理汽车工业废水处理后的尾水,系统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良好,满足GB/T 19923—2005《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控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微絮凝强化过滤工艺处理低温低浊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北京市某水厂冬季沉后水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常规过滤工艺和强化过滤工艺对其进行处理.通过改变聚合氯化铝(PACl)投加量、滤料粒径d和微絮凝时间,并结合水头损失、颗粒数、总有机碳(TOC)、化学需氧量(COD)等实验数据,对低温低浊水体强化过滤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强化过滤工艺与常规过滤工艺相比具有较强的除浊、去除有机物和颗粒物的能力,当微絮凝时间为2min时可以得到较好的过滤效果;PACl投药量为1.5mg·L-1时,浊度可降到0.04NTU,而常规过滤工艺最多只能将浊度降到0.2NTU.在滤料选用方面,当滤料粒径d=0.6~1.2mm时滤后水中颗粒数(2~5μm)、浊度、COD等指标均达到最优值.同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ICP-OES)检测结果表明,滤后水中Al3+含量小于0.2mg·L-1,并未因二次投加PACl而升高,因此,不会对水的饮用产生任何健康和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羽绒废水的水质特点及回用难点,采用水力澄清+A/O+过滤+消毒相结合的工艺处理水洗羽绒废水,考虑了对羽绒的回收,生物处理后的废水经过滤后回用于水洗羽绒工艺的前段,使之达到某些羽绒工艺用水的回用要求。  相似文献   

9.
炼油废水深度净化与回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炼油厂的生产废水经处理后虽然已达标排放,但由于水资源的严重缺乏,要求必须进行废水的深度处理以便回用.为此,该文提出了采用厌氧陶粒滤池、陶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池与陶粒滤料过滤池相串联的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处理效率高、运行稳定,二级气浮出水中的COD、油类、悬浮物与酚类的去除率高达90%~100%,水质清澈透明、无色无味,满足该厂对回用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废乳化液处理工艺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无动力油水分离器除浮油—破乳气浮—过滤、吸附工艺处理废乳化液 ,取得 COD去除率 99.88% ,实现p H6~ 9,COD<5 0 0 / mg·L- 1排放要求 ,运行效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处理医院综合污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混凝沉淀工艺改造原处理工艺,处理中型医院综合污水,设计能力100 m3/d,处理效果显著且稳定达标。废水进水水质ρ(COD)为408~594 mg/L、ρ(SS)为211~280 mg/L;调试稳定后,出水水质ρ(COD)为12~40 mg/L、ρ(SS)为11~18 mg/L,COD、SS去除率分别为90.2%~97.9%、91.5%~96.1%,出水水质达山东省DB37/596-2006《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含硫废水电净化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志忙  兰峰 《环境工程》1997,15(6):9-12
对电氧化处理含硫废水的工艺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和模拟实验。在容积为10L,pH70~100,S2-浓度50~1000mg/L,CODCr260~2700mg/L的无隔离电净化槽液中,温度30~60℃,槽压3~5V,通过电量08~36Ah/L时,脱硫率与CODCr去除率分别达93%和85%,每kg硫能耗495kW·h或每污水耗能200kW·h。处理成本为氧化脱硫或汽提脱硫的1/3~1/2。  相似文献   

13.
SBR法处理制浆造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BR法处理造纸废水 ,考察了SBR法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 ,以及进水方式、pH值、曝气时间、沉降时间等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pH值为 6 5~ 7 5、曝气时间为 8h、沉降时间为 2h、进水COD浓度为 4 0 0~ 14 0 0mg/L时 ,COD的去除率可达到 6 1 6~ 70 3%。色度及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 78 9%~ 97 5 %。  相似文献   

14.
杨期勇  陈季华  张峰  奚旦立 《环境工程》2005,23(4):20-22,38
采用水解酸化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处理涤纶碱减量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本工艺处理效果非常明显,系统出水CODCr为26.6~68.03mgL,系统的CODCr总去除率达到93%~98%,对苯二甲酸的降解率超过94%。水解酸化工艺对苯二甲酸的降解作用很小,降解率为0.23%~6.02%;但对乙二醇的降解作用却非常明显,降解率达到58.94%~71.49%,水解酸化工艺将废水的可生化参数BC提高了0.173~0.227。多孔柔性悬浮填料,一方面,提高了对膜表面的冲刷作用,减少膜表面的沉积层;另一方面,增加了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在MBR中的数量,有效地减轻了膜污染。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生物膜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低浓度有机污水,曝气生物滤池以悬浮填料为生物载体,进水ρ(CODCr)为50~150 mg/L,实验规模均为12~36 m3/d.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膜法的曝气生物滤池及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低浓度有机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CODCr的去除率为40%~70%,NH3-N的去除率受水力停留时间影响较大,为3%~90%;对比采用颗粒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与生物接触氧化2种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果稍好,但差别并不明显;与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相比,采用新开发的中空悬浮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CODCr去除率提高25%,NH3-N去除率提高10%.   相似文献   

16.
湿地植物在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不同类型湿地植物如凤眼莲、荇菜、稗草、黑藻、皇竹草、美人蕉等,引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考察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在湿地组合系统中的作用特性。盆栽实验发现,虽然植物对污水N、P营养元素的直接去除率分别只有14.0%~59.4%和8.6%~55.2%,但植物通过过滤、截留及加强有机物降解转化的作用,对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具有协同效应,使水体N、P的总去除率分别达65.4%~83.8%和43.5%~69.5%。将植物引入组合处理系统,中试实验结果表明,水体TN、TP和COD月平均去除率分别高达80.4%、74.3%和81.3%。与常规生化处理系统相比,处理效果大为增强,生化反应的能耗相对减少,出水水质较稳定,使湿地组合系统成为一种去N除P,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工程旨在探讨生态复合塘作为污水处理工艺,以实现城乡污水处理的多元化与可持续性目标。文章以蓟县毛家峪长寿度假村为例,结合混凝沉淀池、污泥浓缩池、快速渗滤湿地、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等技术,从工艺设计及其关键设计参数出发,在防治系统堵塞、冰冻、油渍及渗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人工湿地同绿化带相结合,解决了生态塘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工程的预期结果:该技术工艺设计可使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8978-2002)一类A级水平、农田灌溉和城乡杂用水的用水标准,各类污染物去除率分别为SS(mg/L)87.5%~96.7%,BOD5(mg/L)93.3%,COD(mg/L)61.5%~84.8%,TP(mg/L)50%~91.7%,NH3-N(mg/L)最高达87.5%。该设计实现了污水处理与绿化、节地的有机统一,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住宅小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许萍  魏光明 《环境工程》2003,21(5):24-26
提出生物作用强化城市污水一级处理工艺 ,探讨利用生物絮凝吸附作用独立承担城市污水处理任务的可行性、影响因素及运行参数。试验证明 ,处理城市污水 ,当HRT为 1 1h ,DO为 1 0mg L ,CODCr污泥负荷为 3 4~ 4 0kg kg·d时 ,CODCr、BOD5和SS去除率分别为 6 8%~ 78%、6 5 %~ 72 %和 75 %~ 85 %。  相似文献   

19.
高含盐有机废水MDAT-IAT生物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不同含盐量条件下,利用MDAT-IAT生物处理工艺,对废水的处理效果、活性污泥质量、污泥沉降性能和微生物相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总水力停留时间为13.5 h,污泥龄为20.0 d,污泥回流比为200%的条件下,进水ρ(CODCr),ρ(BOD5),ρ(NH4+-N)和ρ(PO43--P)分别为690.3~821.8,470.0~600.0,58.4~71.9和2.4~4.1 mg/L,进水ρ(NaCl) 为30~80 g/L时出水ρ(CODCr),ρ(BOD5),ρ(NH4+-N),ρ(PO43--P) 和ρ(SS)分别为73.4~165.0,30.0~100.0,4.8~19.1,0.41~0.99,和48.5~123.6 mg/L.每次改变ρ(NaCl)时,污泥量都是先减少,后逐渐增多,同时系统中污泥SVI逐渐增大,污泥的沉降性能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20.
两相厌氧-SBR工艺在浆粕废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浆粕废水组分较为复杂 ,废水治理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采用两相厌氧、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和物化处理组合工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产运行表明 :两相厌氧工艺和SBR池对CODCr、BOD5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 6 7%~ 78%、4 0 %和82 %~ 87%、6 5 %。根据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 ,及时调整其操作参数可使废水处理系统维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