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近两个世纪中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人类不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出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而且也形成了以人类中心论为背景的工业文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这一文明还只限于关心人类自身的发展 ,忽视人与自然的合谐 ,而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的资源浪费、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土地沙化、森林植被的大面积毁灭、各种有毒有害废物的污染以及资源匮乏等 ,致使人类生存发展空间面临严重压力。更为值得注意的是 ,迄今为止 ,人们仍习惯于将环境保护作为一种公益事业 ,因而造成一边是工业发展 ,一边是环境污…  相似文献   

2.
重视农业生物技术的生态环境风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农业生物技术的生态环境缺陷农业生物技术的生态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生物技术改变了自然造物的方式,并且第一次按照人类的意志来创造和改变物种,而这种变革是建立在人类对自然界一知半解基础上的。二是目前农业生物技术采取相对机械化的工程技术创造或改变复杂的物种,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产物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相对单一性。这种做法的结果是过分简化了自然界的生物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三是农业生物技术及其产品本身存在对自然、环境的安全性问题,例如外源基因向环境的泄漏所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  相似文献   

3.
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洁生产:工业企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陈琨姚中杰(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北京,100080)(本刊驻京记者)1清洁生产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工业文明在带给人类众多物质文明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正在不断地对人类自身存在和继续发展构成威胁。人类不得不思索...  相似文献   

4.
作为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性认识的科学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软、硬技术是社会劳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之所以能与动物区别开来,正是因为人能制造和运用劳动工具,能够自觉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进而组成社会,创造了日益强大的社会生产力。有史以来,人类生产力经历了许多各自不同的阶段。W.C.Dampier在他的《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  相似文献   

5.
消费问题:环境问题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消费问题的理论透视,提出人类要摆脱环境问题就必须首先变革传统消费理念,消除和解脱不良消费模式。所谓消费问题乃是人类的消费行为存在问题,其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大大超过了人类自身的实际需要,诸如高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理念进入了大众的生活认知和心理层次。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受消费欲望驱使的不当消费行为,是造成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的深层次原因。消费问题缘由于对消费者主权观片面曲解下的消费至上主义。消费者主权理论的偏颇在于其与生态伦理观是相悖的,它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的骄横,实际上是对人们贪欲的一种默许和肯定。因此,人类应当根除消费至上的价值目标,用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和塑造消费行为,理性地实现自身的消费需求,这是人类解除消费问题并进而摆脱环境问题困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美国政府已认识到国家面临重要的经济挑战,即市场全球化、竞争激烈、技术更新迅猛。为迎接这些挑战,他们正寻找经济战略,以使美国公司和劳动者能在21世纪经济大潮中,具有竞争力并取胜。据称,技术政策是总统经济和国家安全战略的基石。美国政府承诺同私有企业一道加强技术在增加竞争力、创造高薪职业、保持美国军事优势、改善生活质量和促进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美国技术政策集中体现在下述六个领域:  相似文献   

7.
现代高科技的加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的面貌 ,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高科技对环境 ,特别是对环境保护本身 ,同样存在着积极与消极、正面和负面的双重效应。笔者认为 ,高科技的这种双重效应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环境保护的状况、进程和成败。因此 ,我们必须在全面分析这些效应及其影响的基础上 ,制定和实施恰当的对策 ,趋利避害 ,实现高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保护和促进作用。1 高科技对环境保护的正面 效应高科技对环境保护的正面效应 ,集中体现在高科技的发展推进了环保技术的创…  相似文献   

8.
百年奥运史,从某种角度说也是科技融入奥运的历史。特别是最近举办的几届奥运会经验表明,奥运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成为展示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科技水平的重要方面。科技与体育联姻,科技与奥运结合,不仅创造了一届届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而且缔造了一种更加卓越的文化,一种永远铭刻在人类进步史上的灿烂文明,推动人类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9.
环境工程与科技人才李锐(德国特利实乐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大工业生产、人口剧增、城市化和高消费迅速发展的今日世界,人们已不由自主地接受环境保护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持续发展、人类自身生死存亡这一事实。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环保领域在国民经济总收入和总支出中所占...  相似文献   

10.
教育对人口增长及流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它一方面作用于人类,优化生育环境,改善生育观念,促进人类有计划按比例的增长;一方面作用于社会,创造着劳动力流动的条件社会需求,并使劳动力的流动由可能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与人类经济活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山地是泥石流与人类共存的环境,泥石流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人类经济活动:人类经济活动也作用于山地环境,强烈地影响泥石流。泥石流对山地环境的危害,主要为破坏地表、破坏生态系统和淤堵江河;泥石流对人类及其经济活动的危害,主要为破坏城镇,村庄,工矿,交通水利水电工程,农田和人类自身的安全。泥石流危害的结果,能导致山地坡面破碎化、沟口沙石化、河床宽浅化和植被逆向演替化,以及耕地贫瘠化、经济发展滞后化和  相似文献   

12.
人类活动与可再生资源关系的动力学方法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本文建立了人类活动与可再生资源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所有导致减小可再生资源承载力的人类活动都将导致人口-可再生资源系统作较快的非周期运动;②当可再生资源的承载力较大时,平衡态的可再生资源总量可以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③平衡态的人口总量与平衡态可再生资源总量成正比;④平衡态人口总量、可再生资源总量将随人类富裕程度、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快速减小;⑤环境对人类的惩罚具有滞后性;⑥具有高增长率的可再生资源可以承载较大的平衡态人口总量,所以,保护环境、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提高可再生资源的增长率对人类自身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解决人类住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第二届人类住区大会提出的“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两个主题,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和需求的关注。居住条件的改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是一项最基本的人权,也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重要内容。从《温哥华人居宣言》的发表到今天已整整20年了,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为实现《宣言》的目标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应该看到,迄今全世界仍有10多亿人颠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一系列具有全球性质的资源、环境、人口等问题日益凸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境。无论是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或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还是从消费的公平性角度来分析,纵欲享乐的消费主义方式都有很多无法回避的罪责,它不仅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而且激化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正是通过对工业文明消费观的反思和批判,可持续消费伦理应运而生。可持续消费通过控制自身的消费保护资源、降低污染强度实现了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伦理目标;通过节制过分的物质欲望、追求精神生活的完善增进了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伦理关怀;通过正确处理人类自身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强化了人与人和谐共处的伦理责任,可持续消费所具有的三维伦理向度,使其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消费方式的全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成为人类应对危机理性的自觉和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生态哲学:可持续发展的哲学诠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人类走向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源自于自身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是这种以机械论为代表的价值观,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对立,生态哲学作为整体论世界观,对世界的本原、主体和客体、整体和部分,首要和次要进行新的阐释,这是生态哲学对现代哲学的一个贡献。  相似文献   

16.
工业的发展既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要创造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生产与生活环境。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平顶山这一典型资源型城市工业发展的条件和现,针长期以高耗资源和粗放经 特征的发展模式,提出了其工业可持发展 途径,实现结构合理化及优化投资环境;建立资源节约型,在环境质量和资源基础上都可以长期承受的新型工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美国环境技术认证(ETV)计划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技术认证 (EnvironmentalTechnologyVerification ,ETV)计划是由美国环境保护署 (the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 ,EPA)创建的一套程序和方法 ,用于评估创新技术解决威胁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的能力。在创建ETV计划以前 ,美国EPA很早就开展了环境技术评估工作 ,以确定各种技术在监测、预防、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方面的效用。但是 ,自 90年代初以来 ,许多政府和私人组织指出 ,由于缺乏一个有组织的、持续的计划来对环境技术进行独立的评估 ,未能给美国…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和新的疾病的产生,以及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改变、节奏的加快,对人类的医药保健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医药事业的挑战,中医药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电力行业是中国最主要的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产业之一,电力行业的低碳政策对中国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中国电力行业的5类(命令控制、政府直接提供、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利用市场以及创造市场)低碳政策,分析了其实施效果、减碳效果和经济社会影响。研究表明,随着电力行业低碳政策发展,电力行业的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但由于缺乏实施细则和配套标准,低碳政策执行力较低。另外,中国电力行业的低碳政策对缓解电力贫困、改善人类健康、创造就业产生了有利影响,但是对低收入人群及部分能源行业从业人员产生了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生态建筑——— 2 1世纪新型的建筑形态 ,它不仅反映了建筑理念和居住文化的升迁 ,更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为环境及物质空间方向的具体化体现。生态建筑是一种充分考虑自然环境与资源的人为环境 ,其目的是尽可能地避免消耗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能源 ,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同时有利于人类健康。实际上 ,人类也一直在营造活动中顺应和利用着环境 ,这种做法在许多传统建筑中都得到了体现 ;而近年来生态建筑的发展也从对环境的被动适应转向自身的主动调节 ,它的发展标志着世界建筑业正面临一场新的革命 ,这一革命是以保护生态、节约能源和资源、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