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是空间信息定位和定量研究的强有力技术与方法,在进行空间定位和定量研究中“3S”技术各有特点,作者综合各技术优势对澳门邻近水域悬浮泥沙信息进行了定位与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澳门邻近水域的悬浮泥沙有明显的一个高浓度带和一个低浓度带,悬浮泥沙高浓度带分布在澳门地区的东南水域,悬浮泥沙这一分布特点将对位子澳门半岛东南的澳门外港泥沙淤积有重要影响,这一结论对澳门外港的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洪松  邵明安 《生态环境》2000,9(4):322-325
细颗粒泥沙的絮凝-分散对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土壤中农用化合物的迁移以及侵蚀泥沙的输移、沉积有重要作用。文章概述了影响细颗粒泥沙絮凝-分散的几种主要因素——电解质种类及其浓度,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pH值以及水流紊动等;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黄河水的COD值能够真实反映其污染状况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陈静生  何大伟  张宇 《环境化学》2003,22(6):611-614
本文表述了“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水污染程度的见解”,黄河水中泥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增大了水质监测结果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判断水污染程度的复杂性和难度。但我们与其他学者在认识上有明显的差异,他们认为,泥沙含有或吸附了耗氧有机物质,不能忽视其作为面源污染物的影响,而我们认为,黄河泥沙中的有机质是无害的稳定性极好的天然腐殖质类物质,它在COD监测方法规定的高温、强酸性、强氧化剂条件下,可被氧化而耗氧,但在正常的地表条件(低温、低压、中性)下,其被氧化而耗氧的过程极为缓慢和有限,不会对水体产生污染危害。我们的认识是,不应将黄河泥沙中的天然腐殖质与通常观念上的耗氧有机污染物混为一谈,COD数值不是评价与判断黄河水污染状况的良好水质指标。  相似文献   

4.
黑河草滩庄引水枢纽的泥沙冲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黑河草滩庄引水枢纽闸上游泥沙冲淤情况,分析了局冲冲刷、泥沙淤积和上下游输沙不平衡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5.
生命周期评价与清洁生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清洁生产为主的污染“防止”战略将取代以末端处理为主的污染“防治”战略。评价一项清洁生产技术,需要采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对工艺、产品和能源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分析。本文主要介绍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评述生命周期评价的研究结果的应用范围,并给出了生命周期评价研究的一些实例。  相似文献   

6.
《产业与环境》2005,27(4):44-44
英国政府已经向地方议会拨款数千万英镑用来帮助他们回收旧冰箱里的泡沫胶和制冷剂气体.在《欧委会消耗臭氧层物质2037/2000号条例》生效3年后,英国在努力防止本国的“冰箱山”成为“冰箱山脉”。  相似文献   

7.
环境署焦点     
环境署焦点治理海洋退化的全球计划在华盛顿通过国际社会已采取一个重大步骤,一致通过一项旨在防止全球海洋环境进一步退化的详细“行动计划”,来提高生活在沿海地区的35亿多人口的健康和经济福利.这项“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基活动影响的全球行动计划”是1995年1...  相似文献   

8.
根据黑河草滩庄引水枢纽闸上游泥沙冲淤情况 ,分析了局部冲刷、泥沙淤积和上下游输沙不平衡等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的具体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9.
九龙江流域典型汇水区地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九龙江流域5个典型汇水区,通过流域主要雨季天然降雨径流过程监测,对所获得的氮磷营养盐的监测数据进行归纳与分析,着重探讨了暴雨事件下径流氮磷流失及其形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暴雨事件下农业汇水区地表径流氮输出以水溶态为主,磷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天然林地为主的汇水区则相反,前者以泥沙结合态为主,后者以水溶态为主;5个汇水区暴雨事件中总氮最高浓度值为日常采样浓度值的2.9~11.3倍,暴雨事件中总磷最高浓度值为日常采样浓度值的2.9~20.5倍;氮磷输出量均值的差异反映氮磷输出量大小受土壤质地、施肥量、土壤氮磷含量、土壤保水保肥性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整个径流过程中水量和氮磷浓度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大,且2者变化呈大体相同的趋势。氮磷及其各形态的浓度多数在相同时间内达到峰值。泥沙结合态氮、水溶态磷变化幅度较小,水溶态氮和泥沙结合态磷浓度变化幅度较大。统计各汇水区雨量不同的降雨事件下氮磷流失负荷表明,特大暴雨对汇水区氮磷负荷的贡献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河流泥沙对污染河水中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长城  喻国华  王国祥 《生态环境》2006,15(6):1151-1155
泥沙是河流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迁移过程中吸附一定的氮、磷进入底层或下游,从而改变水中污染物的分布。通过模拟试验,选择粒径76μm以下泥沙研究不同泥沙含量、不同污染程度等条件下,河流泥沙对污染河水中氮、磷等污染物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河流泥沙对污染河水的氮、磷及高锰酸盐指数均有一定的吸附效果,特别是对氮、磷的等温吸附比较明显;与对照相比,含泥沙的试验组水体磷质量浓度最大降低值达0.53mg·L-1;水体溶解性总氮随时间延长,含量逐渐下降。污染物含量、泥沙含量、粒径等均会影响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污染物含量越高、泥沙含量越大、粒径越小吸附效果相对越好。泥沙吸附和富集污染物后沉降进入水体底层,离开水相,因而可以降低水中污染物含量,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