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池污染及其流域的环境破坏已经成为困扰和制约昆明市和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影响着昆明市的对外开放和投资环境。因此,滇池污染的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省内外各个方面,特别是昆明市人民的极大关注,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于滇池的治理涉及面广、难度大、问题复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从流域考虑、全面规划、系统设计,制定出综台治理的方案,为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安排治理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综合治理的总体设计是制定治理滇池污染方案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污染源调查是在进行流域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基础上,根据调查年环境统计数据、环保局排污企业的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发放以及重点企业抽样调查、监测数据等多源资料,对企业数量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校核,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滇池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数据库。根据滇池流域工业产业结构、分布和污染现状调查,结合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工业布局相关规划,预测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布局和相关治理政策的建议意见,为滇池的水污染防治和昆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滇池水污染日趋严重,致使滇池水体功能受到严重损害,直接威胁到昆明市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制定综合整治滇池水污染方案的指导思想应是以总量控制为原则,以市场经济为机制,以持续协调发展为目标。主要措施为加强环境管理,控制入湖污染负荷的产生量;利用治理工程,控制入湖污染负荷和削减湖内污染负荷;外流域引水,增加湖泊环境容量负荷和可用水量;调整滇池水体的最高功能,以利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由于昆明市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其周边水域,尤其是滇池流域的水环境污染情况十分严重,例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农药化肥等污染物,都是造成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但究其根本原因,滇池流域的水环境污染主要由人为因素引起的,不断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使得城市化面积不断扩大,滇池及其入湖河流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破坏,水资源的承载能力逐渐下降。因此,若要治污,必先治人。然而,若要治人,却必先治官。本文通过对昆明市滇池流域水环境污染成因及治理方法的介绍,谈一谈滇池入湖河道实行"河长制"为人们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滇池流域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流域点源污染已逐步得到控制,面源污染成为水污染治理的重点。随着流域内城市迅速发展,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将成为水环境改善的重要瓶颈。结合滇池流域城市发展规划,依据城市下垫面特征,降雨径流污染程度和距离入滇河道远近,将流域内城区划分为重点防控区、中等防控区和一般防控区,其面积百分比分别是17.9%、39.1%和43.0%;重点控制区为昆明市主城区,其次是呈贡新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区划,对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滇池污染状况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的湖泊之一,不仅制约了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其流域数百万人民的生活质量,受到国家和云南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对滇池现在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对过去的数据同现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出滇池污染物的现状及趋势,以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滇池近20a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1988~2007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评价了近20a来滇池水体主要富营养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逐年加重趋势。根据其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认为昆明市虽然在治理滇池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8~2007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评价了近20a来滇池水体主要富营养化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有逐年加重趋势。根据其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认为昆明市虽然在治理滇池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相似文献   

9.
近日,"昆明拟对滇池游客征收每人每天10元生态保护费"的消息引发网民关注,不少网民认为让游客为滇池治理污染埋单"太离谱"。记者采访获悉,上述收费计划目前正在报请有关方面审核通过。(8月5日《新京报》)"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这原本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体现权责对等、彰显公平公正的情理之事,旨在增强资源开发者保护环境的使命感,唤起相关企业治理污染的责任感。然而,面对已严重污染至"劣Ⅴ类"的滇池水,昆明市官方却别出心裁地创出了新招:滇池被污染,游客来埋单!对滇池流  相似文献   

10.
根据近年来滇池污染综合治理的情况,提出了滇池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对策.即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围绕水污染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恢复三大问题,进行环境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措施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从滇池环境管理的角度,提出建立机制、制定政策、强化各项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治湖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滇池的污染及其控制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池是昆明市的主要水源,是昆明市国民生产发展的经济命脉。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滇池湖泊生态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迁.汇水区域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湖泊水域缩小,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水体质量下降;湖泊老化等环境问题、针对问题,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滇池水资源保护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池是昆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滇池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昆明市居民生活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滇池水污染现状和水污染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滇池的科技研究进展、环境保护目标、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和环境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滇池水资源保护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3.
滇池富营养化控制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池是我国第六大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昆明市最终的城市饮用水源地。然而,近年来滇池富营养化进程发展迅速,严重地制约了昆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滇池富营养化的控制迫在眉睫,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普遍重视。为了控制滇池的富营养化,明确治理目标,其控制途径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湖泊的治理工作是一项多种治理措施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污染源的控制,水土  相似文献   

14.
滇池是国家"三河三湖"重点治理的湖泊,位于滇池北岸的昆明主城区是流域内人口最密集、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滇池入湖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地。本文对2008年滇池北岸昆明主城区污染负荷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排水系统结合,研究了污染物的产汇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十一五”期间滇池水质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2010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虽有所下降,但水质整体仍属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认为昆明市在“十一五”期间为治理滇池所作的大量工作其成效还未完全显现。  相似文献   

16.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回顾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把握"十二五"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方向,需要对已完成的规划进行回顾性评估。滇池流域历经"九五"、"十五"、"十一五"阶段的投资与治理,共计投入222.3亿元,水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对滇池流域规划投入的资金用途进行了归类,其中58%用于污染治理。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拟,可见规划执行以及环保投资对滇池的BOD5,CODMn和Chla等水质指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此外,还分析了近年来滇池水质相对于昆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对变化趋势。最后,对规划的污染控制、生态修复、资源调配、技术示范、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回顾性评估,并给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蓝藻暴发原因的分析,说明了滇池污染治理要从根本上改变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抑制蓝藻的繁殖,逐步培育滇池水生生态系统,使滇池流域生态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抓住机遇 扎实工作 大力推进滇池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崇勇 《环境保护》2007,(11A):71-73
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滇池治理的重大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发动全市人民参与,以更大的力度、更加扎实的作风抓好滇池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努力推进滇池污染治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滇池污染的日益严重,制约了昆明经济的发展,提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治理滇池污染,改善生态环境的根本途径,并提出了一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分析滇池水质现状、污染来源、水质演变、污染成因、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滇池水污染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治理模式,实现统筹兼顾、系统考虑、多管齐下、长期综合治理,并提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以官渡区为具体实践区,探寻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最终实现滇池水体保护,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