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就诊记     
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地球给了人们一切,而人们给地球的却是痛苦、哀愁。不信你瞧!地球正一瘸一拐地来到宇宙中心医院看病。他,愁眉苦脸的样子让医生牵牛星看到了,忙上前说:“地球兄弟以前你的身体是那样的健壮。可现在怎么病歪歪的?”“唉,一言难尽!”地球苦笑着:“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我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了,真烦死人了。”牵牛星说:“你别着急,我给你检查一下。”检查完毕,大夫牵牛星说:“我看你的病主要是皮肤病,另外,心脏也不太好。我建议你去皮肤科找主任医师织…  相似文献   

2.
唐贞观二年(公元629年),华夏遭蝗灾。飞蝗遮天蔽日,所过之处,庄稼毁于一旦。一日,唐太宗李世民到御花园散心解忧,看到可恶的蝗虫就伸手抓了几只,并忧伤地说:“天下万民靠粮食生存,而你却毁坏庄稼。我宁愿你去吃我的五脏六腑”(也不愿你毁坏百姓的庄稼),李世民一边说一边将蝗虫送到嘴边就要吞下去。随从连忙劝阻说:“吃了这种令人厌恶的虫一定会生病。”  相似文献   

3.
囿于“石屎森林”中难觅“鸟语花香”的怡人景色。大自然清新的气息日益远离我们而去,而身旁的“乌烟瘴气”却不断地烦扰我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云鹤 《环境》2003,(3):16-17
小人物要做大事情 1971年夏,王文胜出生于黄河北岸的河南省获嘉县冯庄乡寺后村。1986年,一场暴病夺去了父亲年轻的生命,他的大伯和叔叔也是在30多岁就撒手西去的。听村里人讲,他家原来也是长寿家族,他的曾祖父、祖父母都是活到七八十岁才谢世。他不明白,为什么他的父辈们会如此地“短命”。后来,村里又有几位乡亲年纪轻轻地就患病去世了,这更使王文胜感到困惑。  相似文献   

5.
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也是他老人家南巡重要谈话的精髓。 机遇是什么?通俗地说,机遇是一种机会,而这种机会又是能够带来意外的、超常规的成效的。机遇是一种客观存在,却又来无影、去无踪,稍纵即逝。正如古希腊的谚语所说的:机遇先给你一个可以抓住的瓶颈,你不及时抓住,再得到的就是抓不住的圆瓶身了。因此,抓住机遇,就会“直挂云帆济沧海”;失去机遇,就只有悲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这几年,报刊上大张旗鼓地宣传树立机遇意识,是在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开始的。说  相似文献   

6.
华深笔者是在一张小报刊登的一则小消息上得知华夏威的事迹的。他自70岁开始,10年如一日,天天风雨无阻地上街捡垃圾,自编环保简报散发社会,被世人誉为深圳特区的“环保老侦探”。5月下旬的一天,趁着去深圳办事的机会,笔者抽空试着去寻访这位有些奇特怪异的老人,没想到却顺利地找到了他。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左手提着一只绿色塑料桶,右手抓着一把特制的长夹子,细心地把地上的纸屑、烟头、杂物夹起来放进桶里,装满了再倒进垃圾箱里去,干得非常认真。虽然他一头银发,但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半点看不出是个年逾八旬的老人。他听我说明了来…  相似文献   

7.
徐琼 《环境》2003,(11):24-24
当医生说你“无病”时,你一定很开心。可是,有的人偏不这样。他们不相信医生的话,总觉得自己有病,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医院复诊。张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张先生是某化工厂的推销员。有一次,张先生在外地做了一件“风流事”,结果回家以后便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到了医院,医生说他有尿路感染。经过治疗,他的病好了。可是,张先生还是不放心,他怀疑自己得了性病。为  相似文献   

8.
星辰 《环境》2003,(8):16-17
笔者是在一张小报上得知华夏威的事迹的。他自70岁开始,10年如一日,天天风雨无阻地上街捡拾垃圾,自编环保简报散发社会,被人誉为深圳特区的“环保老侦探”。 5月下旬的一天,笔者试着去寻访这位耄耋老人。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左手提着一只绿色塑料桶,右手抓着一把特制的长夹子,正细心地把地上的纸屑、烟头、杂物夹起来放进桶里,装满了再倒进垃圾箱里去,干得非常认真。虽然他一头银发,却红光满面,神采奕奕,半点看不出是个  相似文献   

9.
“不养不杀是谓菩萨”这句俗语的意思是,不养生不杀生的人就叫菩萨。“生”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这里是指动物,也包括人。“菩萨”是佛教信奉的神灵,其地位仅次于佛。佛家认为菩萨的心肠是软的,是大慈大悲的,故常用菩萨来比喻心肠慈善的人。国有国法,教有教规。佛教有“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大凡看破红尘决心出家的人,当他在剃度受戒时。方丈总要一一地问他能否遵守“五戒”的行为规范,而受戒者则必须一一作  相似文献   

10.
向往     
吕定 《环境》1998,(12)
忽有一日,我对他说:“我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鸣叫的房子”。他说:“那我把你送到动物园去吧,让你住在鸟笼里,不用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还省事儿了。”我说:“你不觉得我们现在就像被囚禁的鸟儿吗?”他这才认真起来:“你今天怎么啦?”我也不知道怎么了。不是今天怎么了,而是很久以来就怎么了。我就是想住一个打开门窗就能听到鸟儿叫声的房子。对了,也许就是农庄吧!可是,我又觉得那是我受用不起的奢华。  相似文献   

11.
语丝     
◇如果你没有对某一件事情充满激情,你就不应该创业,绝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 ——乔布斯 很多人问我,我想创业该怎么做?我会问他:“你的激情在哪里?你的公司将做什么让你感到振奋的事情?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知道。我就会告诉他:那你先去餐馆里端盘子,慢慢想,想清楚了再谈创业。我深深认为:如果你没有对某一件事情充满激情,你就不应该创业,绝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  相似文献   

12.
张应松 《环境》2011,(6):28-31
“灵璧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这是宋代诗人方岩为赞美灵璧石所留下的千古绝句!华夏瑰宝灵璧石与英石、昆石、太湖石同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石”并居首位,而渔沟镇是灵璧石的主产地,也是灵璧石文化的发祥地。渔沟镇境内有44座山头,山石资源及“灵璧石”资源储藏相当乐观,磬云石、石灰石、硅石等矿石资源居全县之首,镇区内沿210国道建设了一条集赏石、玩石、购石、  相似文献   

13.
被鲁迅称之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在他的文章《昆明往事》中有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感慨:“如果有人问我,‘你一生中最怀念的是什么地方?我会毫不迟疑地回答,是昆明。’如果他继续问下去,‘在什么地方你的生活最苦,回想起来又最甜?在什么地方你常常生病,病后反而觉得更健康?什么地方书很缺乏,反而促使你读书更认真?在什么地方你又教书,又写作,又忙于油盐柴米,而不感到矛盾?’我可以一连串地回答:‘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昆明。’”  相似文献   

14.
1.从鄂西的崇山峻岭中逶迤而来的清江,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许多人都可以脱口而出:“清”! 亘古的清江,当它流过《山海经》时,便留下了这样的墨迹:“水清十丈,可分沙石”。一个“清”字,活脱脱地烘托出了一条河流的容颜,眼神,体态,肤色,性格,风骨,灵魂……奔腾不羁的长江,正是深深地倾慕于清江的冰清玉洁。在陆城与清江邂逅的一瞬,便毫不犹豫地把清江拥入自己宽阔的胸怀中; 而黄河也算得一条好汉!他对清江心仪已久,但是他在清江的清澈纯净面前自惭形秽无地自容,最后他只得放弃了穿越秦岭的念头,羞愧地一路向东折去……  相似文献   

15.
耗散结构理论的创始人伊里亚·普利高津是当代世界科学界相当活跃的人物。他生于莫斯科,现任布鲁塞尔的自由大学和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的教授。1969年,他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耗散结构”(Dissipative Sturctures)这个概念,立即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接着他于1971年用此理论解释了“贝纳德”(Bernard)花样,并于1973年严格地从数学和物理学方面论证了耗散结构的存在。由于这一理论解释了  相似文献   

16.
到丹麦旅游,动身前,好友交给我一个任务,他说“丹麦是一个地少人稀的国家,但多次被称为是全世界最快乐的国家。你这趟去,一定要把丹麦人快乐的原因找出来。”我点头说好。  相似文献   

17.
张泽 《环境》2005,(10):22-23
记者敲开门,一个面容清瘦的中年人从一堆资料里抬起了头.他礼貌地点了下头,尔后很抱歉地说:“你能不能等一会儿,我先把一份东西处理完”。他是广东省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崔光琦。崔总工程师长期关注广东省室内空气检测,有人称他是室内空气检测行业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8.
林湘艳 《环境》2009,(3):62-65
不经意地,你的肝脏“胖”了起来?原来患上了脂肪肝!在一家媒体工作的邓先生今年才26岁,虽然参加工作后,体重越来越重,达到有史以来最重的70公斤,不过他自认为还挺健康的。然而在最近单位组织的一次健康体检中,他发现,自己居然患了中度的脂肪肝!  相似文献   

19.
石头的价值     
几年前,美国的凯伦到苏必利尔湖观光。晚上,他到湖边散步,忽然,一阵嘈杂声自不远处传来。凯伦走近一看,原来是两伙乞丐正在为了争夺地盘儿而大打出手。一会儿后,乞丐之间的“战争”升级了,他们开始改肉搏为拣起海滩上的石块对掷。石头不长眼,  相似文献   

20.
2003年10月上旬 ,曾多次发现并及时排除重大设备隐患而闻名于企业内外的“识患能手”———中国石化巴陵石化烯烃事业部一联合装置一班班长邓隆晶 ,因今年三季度又有上佳表现 ,在巴陵石化“季度新闻人物”评选中 ,以最高票光荣当选。今年33岁的邓隆晶曾是一名武警。起初 ,他对炼油这一行当十分陌生 ,但他与炼油专业“结缘”后 ,便立足岗位“钻山打洞”学技精艺。1998年以来 ,他凭籍扎实的业务技术知识和严细认真的工作作风 ,在“火眼金睛”式的搜索中 ,先后发现并及时参与处理了10多项重大设备事故隐患 ,避免了一次次非计划停车 ,为企业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