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烟草,土壤中涕灭威总有毒残留分别用丙酮、丙酮与水混合液提取,过氧乙酸氧化,液-液分配和柱层析净化后,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回收率在83~105%之间,土壤、鲜烟叶和干烟叶中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135ppm,0.0169ppm和0.0339ppm。   相似文献   

2.
SDBS及腐殖酸对涕灭威及其氧化产物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腐殖酸(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和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氨基甲酸酯农药涕灭威及其氧化产物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的水解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SDBS可以促进涕灭威及其氧化产物的水解,随着SDBS的浓度由0增加为1200mg/L,涕灭威,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的水解速率常数K值分别增加了约8倍,7倍和6倍.腐殖酸可抑制涕灭威及其氧化产物的水解.在pH值为12的水溶液中,当FA的浓度由0增大到1000mg/L时,涕灭威,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的水解速率常数K值分别下降了83%,50%,68%;随着HA的浓度由0增大到1000mg/L时,涕灭威,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的水解速率常数K值分别下降了45%,56%,22%.研究结果对受农药污染土壤的修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涕灭威在植物和土壤中的移动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涕灭威在花生、棉花、柑橘和土壤中的吸收、运转和分布。结果表明,涕灭威及其代谢物在柑橘叶子中的残留40d达到最高峰(3.449ppm),可食部位的残留范围为0-0.089ppm,低于美国EPA规定的MRL。涕灭威在土壤中降解较快,半衰期约1周。收获时土壤中的检出范围为0-0.157ppm。涕灭威及其代谢物水溶性很强,且具有渗透和扩散性,因此使用不当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4.
农药涕灭威在土壤中的不可逆吸附行为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多循环吸附/脱附实验法,分4个浓度范围对0~1800mg/L深度范围内的基甲酸酯农药涕灭威在土壤中的吸附/脱附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涕灭威在土壤中会发生不可逆吸附现象,其在土壤中的总吸队坦可由两部分组成,可逆吸附量(q^rev)和不可及附量(q^lrr),其在土壤中的最大可逆吸附量(qmax^irr)为152.35mg/kg在较低浓度下,每次吸附榴有超过70%的农药进入不可逆吸附室,但在较大浓度  相似文献   

5.
涕灭威、灭多威的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肖瑜  金永堂  吴斌  王伟琴  庞晓露  王静 《环境科学》2010,31(12):2973-2980
研究了涕灭威与灭多威的遗传毒性.在去离子水中分别加入涕灭威与灭多威标准品,涕灭威设计0.002、0.02、0.2、2、20μg/L共5个剂量组,灭多威设计0.02、0.2、2、20、200μg/L共5个剂量组.用微核试验检测其对鲤鱼血红细胞微核的诱发效应,采用Ames试验检测2种农药的致突变性,采用彗星试验检测其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根据3种毒理学试验结果综合分析涕灭威与灭多威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所有剂量组这2种农药未诱导鲤鱼血红细胞微核率的明显上升(p0.05);2种农药各剂量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组的2倍,但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涕灭威2~20μg/L与灭多威20~200μg/L剂量组的TA97菌株回变菌落数分别达到(129.17±17.00)、(129.50±18.28)、(109.83±10.80)和(114.17±9.37)个/皿,明显高于自发回变组(p0.05,p0.01).在代谢活化条件下,灭多威200μg/L组的TA100与TA102菌株的回变菌落数为(147.83±23.29)、(275.83±20.63)个/皿,均高于自发回变组(p0.05);在彗星试验中发现,高浓度的涕灭威与灭多威均可导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涕灭威20μg/L组,灭多威200μg/L组的尾部DNA(%)、尾长、Olive尾距3个指标经统计学分析,高于去离子水对照组(p0.01).研究未见涕灭威与灭多威对鲤鱼血红细胞产生明显的染色体损伤效应,虽未见其明显的致突变性,但在高浓度下存在一定的致突变的风险,并且这2种农药可能导致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因此涕灭威与灭多威污染对水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存在一定的远期危害.  相似文献   

6.
涕灭威对地下水污染敏感区的预测与区划试点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根据涕灭威在室内模拟试验与田间试验的结果,详细剖析了影响涕灭威农药在土壤中残留和移动的各种因子,建立了涕灭威农药对地下污染的敏感性模型,并就涕灭威农药在江苏使用后对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进行了预测与区划试点,结果与用美国环保局提供的PRZM模型计算结果和田间实测结果基本一致,本模型可用于预测涕灭威农药在其它地区使用后对地下水可能造成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涕灭威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在水体悬浮颗粒物上的吸附规律.实验表明,25±1℃条件下,涕灭威在低浓度(0.2~1.5mg/L)时,在颗粒物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在2.0~15mg/L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描述更合理;在20~2000mg/L,涕灭威的吸附既可以用线性等温方程式也可以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来描述.并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60存在下涕灭威的吸附等温线,以及悬浮颗粒物浓度、腐殖酸、pH、盐度及微生物对涕灭威在颗粒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姜震  王德忠  陆贻通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2):935-938,942
采用同位素示踪方法,以3个不同抗蚜威剂量对青菜进行喷施,研究其在青菜-土壤系统中的残留动态。试验显示,在不同浓度处理下,抗蚜威在青菜中的消解规律大致为前期较快,后期较慢:浓度高时较快,浓度低时较慢。常规剂量处理的试验末期,土壤中结合残留物占初始量的比例高达60.75%左右。抗蚜威在青菜-土壤系统中的残留动态变化,能较好的用指数模型和示踪动力学二分室模型描述。  相似文献   

9.
茚虫威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低毒低残留。采用气相色谱法对茚虫威在土壤中的残留进行分析,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茚虫威在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茚虫威在土壤中消解较快,其残留消解动态曲线符合化学反应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6天。说明茚虫威使用后在环境(土壤)中可以较快地消解,从而可以较好地保障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0.
涕灭威通用名Aldicarb,并有Temik等商品名称,其化学名称为0-(甲基氨基甲酰基)-2-甲基-2-(甲硫基)丙醛肟。它是一种具有内吸作用的高效杀虫、杀螨剂及土壤杀线虫剂,也是一种高度抗胆碱酯酶的剧毒药物,对大鼠的急性口服毒性LD_(50)为0.93mg/kg。 涕灭威在土壤中的半衰期小于7d,两天后即开始被代谢为剧毒的涕灭威亚砜及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大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试验结果.经在南北两地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表明,灭幼脲Ⅲ号属非持久性农药,在作物和土壤中都较快地消失,在大白菜上的半衰期为3.8—14.0d,在土壤中为8.8—27.0d.用25%灭幼脲Ⅲ号胶悬剂稀释2500倍,每亩每次按常规用药10g或加倍药量20g(有效成分)施药,喷施2或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三周时,灭幼脲Ⅲ号杀虫剂在大白菜的最大残留量为2.67ppm,在土壤中为13.81ppm.建议该农药在大白菜上的最高允许残留量(MRL)为3ppm,安全间隔期为21d.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土壤中有机氯杀虫剂的残留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5月31日至6月8日采集了安徽省境内的长江流域、淮河流域、巢湖周边的119个土壤表层样品,利用ASE萃取技术,使用GC/MS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六氯苯、氯丹、滴滴涕类物质(∑DDTs)、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和灭蚁灵等有机氯杀虫剂的含量.其中,六氯苯、滴滴涕类物质的检出率分别为100%、996.2%,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等未检出.总有机氯杀虫剂平均含量为58.2μg·kg-1,∑DDTs占总有机氯杀虫剂含量的86.2%,是安徽省土壤中有机氯杀虫剂残留的主要成分.原农药厂附近土壤和棉花地土壤中∑DDT2残留量较高,部分样品∑DDTs含量超标.六氯苯是安徽土壤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但残留量很低,没有对土壤质量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3.
土壤微生物对灭幼脲3号杀虫剂代谢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施药后的土壤中分离出的青霉菌、芽枝霉菌、木霉菌、曲霉菌均能降解灭幼脲3号.其中青霉菌可以裂解灭幼脲C—N键,产生新的代谢产物.经鉴定,其代谢产物为:对氯苯基脲、对氯苯胺,邻氯苯酰胺.探讨了青霉菌对灭幼脲3号的代谢途径和机理.试验说明青霉菌对氯苯基脲,对氯苯胺仍有降解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4.
功夫在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制订功夫在大豆上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试验了研究了功夫在大豆茎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功夫在青事,成熟大豆和土壤中的残留量。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功夫在大豆茎叶和土壤中消失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6.6-7.1d和6.7-11.6d。施药量为15g/hm^2,施药2次,收获时土壤中的残留量为0.008mg/kg;在青豆和成熟大豆中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  相似文献   

15.
天津地区土壤中DDT的残留分布研究   总被引:41,自引:4,他引:41  
采集了覆盖整个天津地区的188个土壤表层样品,并分析了样品中p,p′-DDE, p,p′-DDD, p,p′-DDT, o,p′-DDE, o,p′-DDD 和 o,p′-DDT等6种DDT代谢产物.结果表明p,p′-DDT 和 p,p′-DDE是表土中的主要污染物,其平均残留量分别为27 5和 18 8 ng@g -1.不同类型土壤∑DDT差异不显著.污灌区与非污灌区内的样品中 DDT及其代谢产物的差异不显著,但1970-1980年DDT施用量较高的地区如今土壤中的残留量均较高.土壤理化性质如pH以及TOC对DDTs的残留量有较显著的影响.禁用20年以来,DDT的总体残留量水平仍较高,是否依然有间或使用,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二氯喹啉酸在稻田水、土壤和作物中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氯喹啉酸为高效、低毒新型除草剂,在天津和吉林2年2地水田残留实验结果表明,此药在田水和茎叶中消解很快。二氯喹啉酸在田水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8d(天津)和2d(吉林)。在茎叶中的半衰期小于1d。该农药在土壤中残留较低,消解较快,半衰期约为6d;在土肿未检出二氯喹啉酸代谢物,按推荐剂量421.5-525g/hm^2,施药1次,施药间隔期为96-105d,糙米中二氯喹啉酸残留量均小于0.005mg/k  相似文献   

17.
灭幼脲三号是一种取代苯基酰基脲类杀虫剂.化学名称为1-邻氯苯甲酰基-3-(4-氯苯基)脲.它能抑制昆虫表皮几丁质的形成,导致昆虫不能正常脱皮、变态而死亡,因此,又称几丁质合成抑制剂或昆虫生长调节剂,是属昆虫激素类杀虫剂.由于它具有高效低毒,选择性好,对天敌杀伤较小,有利于生态平衡等特点,是取代六六六、滴滴涕,防治鳞翘目幼虫较理想的药剂之一.该药由吉林省通化市化工研究所等单位研制,我们做了在小麦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工  相似文献   

18.
苯醚甲环唑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苯醚甲环唑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与降解动态,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液质联用法(UPLC-MS/M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番茄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0.3%~107.1%,变异系数为0.7%~7.8%;在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1%~104.7%,变异系数为7.2%~9.1%. 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在番茄中的降解比在土壤中快,在山东和河南两地番茄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3~3.8和3.3 d;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9.9~22.4和13.1~18.8 d. 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在番茄上按照推荐剂量最多施药2次,采收期距最后一次施药3 d,番茄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小于0.158 mg/kg. 低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规定的最高残留限量(MRL,0.5 mg/kg),说明苯醚甲环唑为低残留、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2004年5月采集了湖南省120个土壤样品,采用AES萃取技术,用GC-MS方法测定了样品中的六氯苯、滴滴涕(DDTs)、氯丹、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和灭蚁灵.结果显示:六氯苯和DDTs的检出率为100%,氯丹和灭蚁灵的检出率较低,艾氏剂、狄氏剂、异狄氏剂和七氯均未检出,说明六氯苯和DDTs曾在湖南省广泛施用.w(有机氯农药)平均值为115.3 μg/kg,其中w(DDTs)占w(有机氯农药)的96.44%,在全部120个样点中有21.67%的土壤样品的w(DDT)/w(DDE+DDD)大于1,表明DDTs曾是湖南省用于农作物的主要杀虫剂,并且近期仍然有输入.不同使用功能的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也不同,表现为旱地中的残留量高于水稻田,菜地中以辣椒地的残留量最高,茶场土壤中的残留量最低.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某钢铁企业厂区内土壤和烧结厂排放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进行了采样研究,得出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浓度范围是1.05~6.91pgⅠ-TEQ/g,平均值为3.22pgⅠ-TEQ/g;烟气中的浓度范围是0.23~0.48 ngⅠ-TEQ/Nm3,平均值为0.32 ngⅠ-TEQ/Nm3,给出了土壤和烟气中二噁英类物质形态分布特点,并根据形态分布存在的相似性推断出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主要来源于烧结厂烟气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