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哦,那只雁     
高桦 《环境教育》2009,(6):78-79
至今,我还常常记起我曾豢养过的那只大雁。 那是2005年的“五一节”放长假期间,我在儿子的农家小院里住着时,添了一位新客——一只大雁。原来我养了几只鸡,还有两条狗,一条叫“妲己”一条叫“丢丢”。院子比较大,有枣树、杏树、柿子树、丁香、海棠、香椿、竹子,满地是草,各种各样的花,这个村子是在翠湖边上,环境很美。我的侄子来看我时,他说:“婶婶,我哥们儿那里有只大雁,据说他是从特供农场弄到的,我去要来你给养着。”过了几天真的送来了。  相似文献   

2.
李昊 《环境教育》2014,(11):80-80
正今年"十一"长假,我来到了浙江省富阳市的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一进门,我就发现了很多长在树上的猕猴桃。我兴奋地跳起来摘了一个,咬了一口,哇,太酸了!看到我被酸到表情扭曲的样子,同行的刘叔叔笑了:"这猕猴桃必须摘回家焐软了才能吃。"听刘叔叔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平常妈妈买回家的猕猴桃都是和苹果一起放在纸箱里的。奶奶也和我说过,她们以前总是把强盗果(野生猕猴桃)放在被子中焐个10天半个月才可以吃。她和爷爷  相似文献   

3.
《环境教育》2004,(7):60-60
至今还让牛玉琴内疚的是,当时没给孩子和老人穿件好衣服,把钱全部献给治沙了。记得有一次,小儿子病了,几天吃不进饭。牛玉琴很伤心,拿出两个鸡蛋准备给孩子吃。站在一旁的孩子很懂事地说:“妈妈,我不吃。咱们把鸡蛋换成钱好买树苗。”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14日,是”淇淇”去世三周年的日子。“淇淇”是我们人类饲养的唯一一头白豚。记得那是2002年7月14日深夜,我的邮件箱里有一封主题上写着“大坏消息”的信,是从中科院水生所发来的。大坏消息指的是”淇淇”走了。2002年10月我再次到“淇淇”生活过的中科院水生所采访时  相似文献   

5.
杨建 《绿色视野》2009,(3):52-54
我常常像庄周梦蝶那样,在梦境中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美丽世界。鼓浪屿归来后,感觉就像梦间进了一个童话世界,然后再出来,总怀疑自己是否曾经去过那个美不可言的地方。但是手里拿着的,分明是在鼓浪屿买的海螺,嘴边的余香,分明是在鼓浪屿吃过的馅饼,耳边回旋的,分明是鼓浪屿飘来的浪花的节拍和曼妙的琴声,还有脑里映现的,也分明是一个由金沙白浪、绿树古木、红花碧草组成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位朋友到过国外学习考察,我问他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是新加坡的鸟和澳大利亚的苍蝇——“新加坡的鸟一点都不怕人。”他说,有一回,他在主人家吃饭,一只小鸟从窗外的树上飞下来,落在窗台上。滴溜着两只乌黑的小眼睛朝屋里张望。主人家的小女孩十分高兴,立刻跑到窗前,从她碗里扒出些饭粒让鸟吃。那只鸟见女孩并不逃飞,反而迎上去啄吃饭粒。窗台上的饭粒很快吃完了,它竟然飞到餐桌上来了!主人也不驱赶它,一家人屏声静气地望着它悠哉游哉地啄吃着餐桌上的饭粒。这段小场景对我来说太新奇了,因为我对另一  相似文献   

7.
在周而复始的岁月里,许多节日正在被我逐渐淡漠,惟有中秋节格外令我难忘。年幼时家里拮据,为了供给我们弟兄三个读书,一家人都节衣缩食,平日里难得吃上一顿美味。但是到了中秋那天,母亲无论如何还是要亲手为我们蒸上一锅甜甜的“月饼”的。于是,中秋节成为我心目中除了春节以外最记挂的节日。也是在那个节日,我在母亲的怀抱里,知道了月亮上有琼楼玉宇和桂树,琼楼玉宇中有冰清玉洁的小白兔和美丽寂寞的嫦娥仙子。从那时起,对于我来说,中秋节的月亮不仅是一种美丽温馨的期盼,还是一种浪漫动人的情结。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哥哥都在外地找到了工…  相似文献   

8.
枫桥香榧     
现在孩子过年过节,爱吃从国外进口的腰果、开心果;我幼年时在故乡杭州过春节,最爱吃的却是家乡土产山核桃和香榧子。特别是壳薄仁满、香脆酥鲜的香榧,抓一把放在口袋里,边玩边吃,真是过年的一件乐事。这种干果盛产于浙江,宋代杭州太守苏东坡,他在老家四川一定很难吃到这种被誉为“干果皇后”的香榧。苏轼被贬谪杭州,倒饱了老人家的口福;不然,他为什么赋诗称赞香榧,“彼美玉山果,粲食金盘实”呢?香榧我虽然从小就吃,但是它长在树上是什么模样,却到老也没见  相似文献   

9.
王栩慧 《环境教育》2011,(10):73-73
在不少公园里总会有一些“贵夫人?带着“宝贝”~一宠物,在草坪上乱踩踏,随地大小便,虽然有告示,但对他们来说告示还不如空气,一点用都没有。有好心人提醒他们,这些人就当一阵风吹过,反而说别人多管闲事,每一次我看到这些人时,我总会想:这些人看似有钱,其实他们都是知识上的穷人,有心思带宠物玩淡心思想想我们生活的环境吗?  相似文献   

10.
抽水马桶文明的膜拜咱们中国人在“吃”的文化上很有成就,是公认的世界上最讲究“吃”的国家。所以近年来到过中国大陆观光的游客,莫不对中国“吃”的艺术大加称赞。然而在饕餮一顿美食之后,到了新陈代谢必须上访的地方时,大多都有个共同的经验,不是被脏臭惊恐得踌躇不前,就是即刻回头另觅他处。有人被逼得实在没有办法,终于就位,然而在数次勇试之后,竟又被四周的污秽逼得难以“下文”。中国的厕所落伍是无可否认的,尤其对使用过西式的抽水马桶的人来说。而抽水马桶也确是大家所公认的一个能代表西方现代文明的“标的物”,人们对它的膜拜也自然成了“大趋势”一九三三年元旦,《东方杂志》曾以“梦想中的未来中国”为题,辑录了许多名作家、教授  相似文献   

11.
梦里的世界     
何增楠 《环境教育》2013,(10):85-85
有一个晚上,我梦见了一个很大很大的森林,森林里住着一群动物。它们整天都在那里玩乐,吃、喝、睡永不担心,日子过得快乐、宁静、无忧无虑。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2月31日,“绿家园志愿者”在北京的一所小学里度过了自己的十周岁生日。之所以选择在小学里过生日,是因为我对自己发起成立且倾注了所有情感和精力的绿家园有这样的定位:绿家园还是一个小学生。  相似文献   

13.
树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棵大大的苹果树。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这儿玩。他爬到苹果树上吃苹果,躲在树荫里打个盹儿……时光流逝,小男孩渐渐长大。一天,男孩回到树旁,一脸忧伤。树说:“和我一起玩吧!”男孩回答:“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我想要玩具,我想有钱来买玩具。”树说:“抱歉,我没有钱……但是你可以摘下我的苹果拿去卖。”男孩把苹果摘了个精光,开心地离去了。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喜出望外。树说:“和我一起玩吧!”“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做工养家,我们要盖房子来住。你能帮我吗?”“你可以砍下我的树枝来盖房子。”男孩把树枝砍了个精光。  相似文献   

14.
我是炼铁厂的工人,提炼过不少东西。如今,上头交下来一个重要任务,说是要让我提炼出与众不同的“绿色校园”。我的字典里没有“退却”,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上学时学的“看守自盗”一词。当时学这词儿就觉得好懂,字面上也好理解。当然那时对看守自盗者非常非常鄙视,小偷嘛,与过街老鼠无异。走上社会很快就不爱说“看守自盗”一词了,缘由也简单,人生之艰难,一点儿不做“看守自盗”之事太不易,于我,就更难了。插队那年农村里还叫公社。在菜园“看青”时看着一畦畦黄瓜西红柿,渴了、饿了顺手摘一个两个的吃  相似文献   

16.
前言 同学们,你知道有捕食昆虫的植物吗?它们为什么吃昆虫?又怎么捕捉昆虫的?我相信你一定没有听说过吗?好了,本期“奥秘地带”这就带你去了解——具有智慧的食虫植物。  相似文献   

17.
崔玲 《绿色视野》2012,(6):59-61
紫苏 有特殊记忆的,当数紫苏了。打从记事起,家里的菜园子里总有几株红红的“菜”。每年就种那么几颗,红红的叶子在绿色中飘呀飘的,很是醒目。 母亲说,这叫紫苏,吃了它可以发汗治感冒。因为有了药的感觉在前,当母亲把放了紫苏的面汤端来时。那种特殊的香味让我惶恐。所以每年的紫苏都是母亲一个人自种自享,母亲说的好吃没让我们姐弟几人垂涎。我的记忆中,恐怕也唯有这个吃物是母亲喜欢而不需要留与孩儿的。  相似文献   

18.
一丹麦动物学家麦克尔教授是一位热心的环保志愿者,他给我发来电子邮件:“在尼日利亚,因为鳄鱼经常袭击湖边农田里的牛,激起了农民的愤怒。他们驾驶柴油机动船捕杀鳄鱼,已经有7条不幸的鳄鱼成为达些农民打牙祭的快乐晚餐。这种珍稀的长嘴鳄全球仅存不到2000条,其中的70%聚集在尼日利亚。我即将前往乍得湖区,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阻止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继续曼延。如果您愿意与我同行,那将是我极大的荣幸……”  相似文献   

19.
正暑假的一天下午,我悠闲地坐在沙发上看着书,奶奶从房间里走出来对我说:"家里的米不多了,奶奶出去买一袋米,你在家里要注意安全。"说完,便拿着一个绿色本子出门了。我心里有点奇怪:奶奶并没有带钱包或手机,没有钱怎么买米呢?忽然一阵敲门声响起,原来是奶奶提着一袋米回来了。我立刻打开门问道:"奶奶,您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您是怎么买的米啊?"奶奶得意地扬了扬手里的绿色本子,对我说:"用它买的呀!"我更加  相似文献   

20.
王祎 《环境教育》2010,(10):65-65
暑假里,环保像风中的热浪一样向我们迎面扑来,想起了张老师说过的“环保要行动起来!”,于是在暑假计划的活动里,我开始查阅环保资料,然后实践我的环保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