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高文静 《四川环境》2022,(1):180-183
《野生动物保护法》施行三十余年,对于促进野生动物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其中的部分内容显露出不足,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的《决定》可以应一时之急,但最根本的办法是对《野生动物保护法》进行修改.通过对现行法律的考察,检视《野生动物保护法》在立法理念、监管职能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  相似文献   

2.
《四川环境》1989,8(1):1-5
为了保护和拯救我国珍稀、频危的野生动物,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1988年11月8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我国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它包括总则、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等共五章四十二条,本法将于1989年3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是继《环境保护法》,《森林法》、《草原法》、《矿产资源保护法》等之后公布的又一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制止乱捕滥猎,特别是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促进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驯养科学研究及合理开发将是一部重要的法律武器。四川是全国最大的省自然保护区较多,特别是闻名世界的珍、稀频危野生动物国家一级保护的大熊猫、金丝猴、中华鲟等是人类开展科学研究、文化交流、经济开发等重要的物质资源。本刊这期为扩大宣传这一重要法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全文刊载,希望环保、林业、水利、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积极重视广为宣传,身体力行,并建议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尽快根据本法精神和我省野生动物资源情况制定完善、有力、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以保证本法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预防公共卫生风险、保护生态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20年2月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通过黑名单和白名单明确了禁食野生动物范围和可食动物范围、人工繁育的特殊情形,从猎捕、交易、运输、食用环节全过程开展监管和协调执法。本文深入剖析了《决定》出台的意义和目的、《决定》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并提出了贯彻落实《决定》的措施建议。建议科学制定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和国家水产品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建立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平台和违法举报平台,建立执法考核制度和问责办法;持续提供相应保障;加强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识别了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行《野生动物保护法》对野生动物保护范围界定过窄,资源利用主导思维干扰了野生动物保护,缺乏对生态系统与生物安全的足够重视。(2)由于现行野生动物保护立法、执法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缺失,导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交易市场长期混乱,甚至成为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洗白工具"。(3)社会公众群体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意识淡薄,全民参与和监督举报机制不健全。本文认为,我国应该实施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实现人与野生动物平等、文明、和谐相处,建议:(1)树立尊重野生动物物种生存权、人与野生动物文明和谐相处的理念,摒弃野生动物资源利用观,重构人与野生动物平等共存关系。(2)清晰界定野生动物法律定义,扩大野生动物保护范围,围绕捕猎、繁育、运输、储存、转让、食用等环节,全面、科学、精准地构建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制度。(3)立足于全面保护野生动物,严格禁止滥食滥用野生动物和过度商业化利用,实行野生动物保护利用特许制度,并大幅提高标准严格控制交易和利用,建立职责清晰的执法监管和惩治体系。(4)建立最严格的野生动物保护公众参与和司法治理体系,实施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猎杀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引导公众建立爱护保护野生动物、不食不用野生动物的文明行为,最终实现人类社会与野生动物的文明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5.
王敏 《中国环境管理》2024,16(2):121-128
《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为长江、黄河流域的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了法律依据,在流域保护区域协同立法“入法”后,需要明晰其权力空间与运行规则,提升其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流域保护区域协同立法在本质上仍属于地方立法,是功能主义进路下解决跨行政区域流域保护难题的一种选择,是流域整体性保护的立法回应。就其功能而言,具有落实国家立法确立的流域保护整体目标的实施性功能,以地方合作为中心,解决那些通过单独地方立法难以解决的跨行政区域地方性流域保护问题的协调性、自主性、创新性功能。在此基础上,应当通过明晰其立法层级,建立地方立法规划协同机制,改、废、释的协同机制,交叉备案与后评估机制,深化公众参与机制,完善流域保护区域协同立法的运行规则。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正在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其中一些热点问题引发社会讨论。建议在立法目的方面,可规定保护栖息地、规范野生动物资源利用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在保护对象方面,采用重点保护与一般保护相结合,改变"三有"的归类标准,扩大栖息地的保护范围。在驯养繁殖方面,明确"科学驯养繁殖"的方针,制定名录规范人工繁育和综合利用,保护动物福利,实行科学野化放归。在社会治理方面,明确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原则,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基金,赋予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发挥产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在法律责任方面,进一步明确消费者和监管者的责任,增加违法行为的种类,加大处罚力度,重点监管网络市场,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基金。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中“权力—权利”主体间存在的结构性冲突,《长江保护法》以专门立法的形式对流域生态环境法律体系进行了统合性建构,创设出“环境公权机关统筹主导+环境私权主体竞相参与”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的新模式。该模式的塑造既有对构建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这一顶层设计的积极遵循,也适配于社会性规制力量蓬勃发展的客观趋向,符合“成本—效益分析”视野下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成本最小化的价值追求。以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法律秩序的高度统摄为依归,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一方面沿循从“宏观宣示”到“微观赋权”的渐进性立法表达路径,对国家权力统筹主导流域治理的地位进行了立法诠释;另一方面也对社会力量多元参与流域治理的功能配置与职责序构作了妥善且周延的法律安排。在学理上,可从形式、理念与要素三重维度内容出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规制模式的法律意涵予以明晰。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2004,(8):64-64
选择题 1.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保护法,禁止( )非法捕猎或者破坏。 A.任何单位;B.任何单位和个人;C.个人 2.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受伤、病弱、饥饿、受困、迷途的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时,应当( )。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实行重点保护。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分为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按照中国法律规定,运输、携带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县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相似文献   

10.
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作为覆盖我国众多野生动物类型的法律保护形式,其既是受保护物种的集合,也是一项制度规范,一份法律清单,更是一个系统性概念。以"重点保护"为原则指引,出于对生物多样性下珍贵、濒危物种保护紧迫性的现实考虑,对名录制度制定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考究,重点分析了名录制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设计理念转变、动态调整机制设立及推动公众保护机制形成等方面给出名录制度的完善对策,以期新时代名录能发挥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消除国道“216”工程对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从实际出发,对保护区的生态以及水环境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保护野生动物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建设性意见,把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转变为有利影响;建立自然保护区良性循环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12.
郑杰 《青海环境》2002,12(1):19-23
文章从青海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的角度,分析就地保护对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所发挥的作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2008,(7):82-82
《功夫熊猫》中的“师傅大人”的原型,原来就是它,小熊猫! 小熊猫 食肉目 浣熊科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小熊猫四肢粗短,体形肥胖,体长40~60厘米。背部毛色为红棕色,其眼眶和两颊甚至连嘴周围及胡须都是白色。最好看的是一条蓬松的长尾巴,其棕色与白色相间的九节环纹,非常惹人喜爱,“九节狼”的别名因此而得。  相似文献   

14.
正做好野生动物管理,在法律层面就一定要将真正的野生动物与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区分开,加强对真正的野生动物的保护,对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进行保护与修复,规范对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的经营生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天水地区地处陇南山地向陇中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野生动物物种多样性丰富.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天水地区共有307种野生动物,占甘肃野生动物总种数的41.88%,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8种.针对目前天水地区野生动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宣传教育和法制管理、保护生境、扶持和引导社区经济、加强科学研究、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矛盾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自然条件优越,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把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王涧冰 《环境教育》2006,(12):60-61
为了野生动物贸易能够持续发展,各国制定了相应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禁止濒危动物的捕杀和贸易,对一些受到绝灭威胁的物种限制其贸易量,以防止因狩猎和贸易对野生动物生存和持续利用造成威胁。国际上于1975年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CITES公约的目的是通  相似文献   

18.
景宁山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相当丰富,可是这里的山民缺乏保护野生动物的知识,以致许多野生动物遭到捕杀。二十多年来,张彦老师总是经常深入乡村及城镇郊区,向群众、猎户宣传保护珍惜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指导他们认识珍惜的野生动物,为环保事业默默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界对自然资源权属制度多有探讨,野生动物资源也不例外,本文主要论证了野生动物资源必须实行国家所有权才能保证其生态效用的实现,而对饲养繁殖的动物实行私人所有权和所有权交易制度,则可以激活饲养繁殖市场,间接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20.
未自然分布于我国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价值认定是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类犯罪案件中备受争议的内容,具体涉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Ⅱ物种直接平移为国内一、二级保护动物管理的级别核准方式、参照同种国内保护动物核定价值时出现的交叉核定困境,以及确认涉案价值所依据的价格鉴定结果迥异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碍于将有限的执法资源用于珍贵、濒危的野生动物种群,也不必要地加重了对被告人的刑事处罚。为此,需要通过人工核准、就低原则的普遍适用等措施,保障价值认定过程的正当性,在坚持罪责刑相适应的基础上保护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