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资讯     
《绿叶》2005,(1)
封面介绍: 我不记得是哪一次外出拍摄的归途中,看到这一片苍茫的草原。秋日的夕阳下,秋草在一片烈焰中舞蹈。风疾草劲--柔美、雄壮、灵动、力量、绚烂、沉寂,谁的躯体上,流淌着生命美到极致的精气?除了沙漠,谁能给摄影者这世间淋漓尽致的宣泄?除了一双暗藏着激情和爱恋的眼睛,谁能越过一片沉寂的黄沙,  相似文献   

2.
土地     
<正>那是5月末,洛杉矶近旁的山坡一片草黄。朋友说,这就是加利福尼亚黄,每到5月,这里的草就会枯黄,直到11月冬季到来,这里才会进入雨季,草也会变绿。这让我有点不可思议。同样是在北回归线以北,这里的节令居然与我所熟悉的亚洲腹地相反。在那里,草木一岁一枯荣,却是春绿秋黄。而在这里,居然是秋绿春黄。真是大自然的造化。好在此刻金  相似文献   

3.
凝望秋天     
凝望秋天,把一片秋叶夹于书页,读这个季节的书签,那透底的清凉、伴着暖暖的金黄,还有一份藏在心底的温馨,让秋散发着成熟和迷你的气息。  相似文献   

4.
冬韵     
周继章 《绿叶》2022,(12):34-35
<正>仿佛,一瞬间,冬悄悄地来了,秋姑娘还没来得及告别,冬韵就轻歌曼舞而来,踩着秋的余音、秋的颜色,带着晶莹的诗心,身披白纱姗姗而至,带着纯洁和梦想轻奏一曲温婉的歌,携着雪花翩翩起舞的韵律,还有梅花的芳菲在人间淡淡挥洒韵致,都莅临于自己的眼眸。  相似文献   

5.
视觉志 《环境教育》2016,(Z1):113-118
正城市越来越大,家却越来越小。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同时也有一座座小院墙倒屋塌。这种此消彼长的变化,正在逐渐侵蚀着中国传统的民宅建筑。北京老胡同和四合院的没落,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民宅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缩影。人们都住进了钢筋混凝土做成的小盒子里,抬头看不见天,远望看不见山,春不见花开燕归堂,秋不见叶落梧桐黄。这或许是时代的进步,但这也是时代的悲哀。  相似文献   

6.
观秋     
卢永 《绿叶》2023,(10):44-49
<正>秋,总是伴随着一场淅沥的雨而来。这场雨过后,夏的燥热几乎在一夜间悄然隐退了。阳光,虽然明亮,却敛去了光芒,褪去了锐气,渐次温和平淡,于是早晚便有了凉意。秋凉如水。秋的凉,如同岁月在一个人身上,打磨掉浮躁后的沉淀,没有了火急火燎。秋的凉,是一种静美。尤其是落日的黄昏或晚饭后,手捧一杯香茗,一握黄卷,静坐阳台,听秋虫在窗下的草丛中低吟,自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7.
在神农架海拔1600~3100米的高山深处,生活着这样一群精灵,它们长着天蓝色的面颊,生着向上仰的鼻孔,披着金黄色的毛发;结群生活、攀树跳跃、腾挪如飞,这就是川金丝猴。  相似文献   

8.
徐仁修 《环境教育》2005,(10):25-29
当我们走到户外,看见青山连绵、河水蜿蜒,大自然一片美丽又欣欣向荣的景象,你是否想过这景象是无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所共同完成的?这些千千万万种不同的生物,通过能源的转移,也就是“食物链”,维持着大自然的丰饶,维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在表面上看来,食物链间是存在着吃与被吃  相似文献   

9.
富有生态美的城市从拉萨到林芝,本来是小汽车一天的路程,我们却在路上颠簸了两天一夜。汽车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以后,高度就不断下降,景色也迅速变化。特别是下落到2800米的一个山谷的时候,大家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四周全被原始林包围着,山腰上镶嵌着一条山岚和几球白云。谷中流淌着一条湍急又宽大的河流,这就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尼洋河。尼洋河穿过一座不大的新兴城市,就是林芝地区的首府八一镇。不到西藏的人,往往以为西藏就是高原、冰峰、草地和戈壁,没想到还有如此浓重的绿色。最兴奋的莫过于我,走遍全国,访问过…  相似文献   

10.
悠悠马莲河     
当夕阳西下,雾霭升起,河水缓缓南去,两岸青山绿水,你可能以为眼前看到的就是梦中的江南吧!不,这是黄土高原上的马莲河。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呀,这就是马莲河。如果说黄土高原上有美丽的四姐妹的话,那么,马莲河就是和蒲河、洪河、四郎河一起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大海的其中最美的一个,她们带着黄土高原的清新,和着被黄河滋养的北方人的热情就这样一路注入黄河,一路向东进入渤海湾。如果说黄河有数不清的支  相似文献   

11.
卷首语     
不知不觉中,秋天来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经过绿色春天的播种,火红夏天的热情,秋季显得如此丰硕。秋天,对果实来讲,是最美丽的时刻,她摆脱了春的雏形、夏的青涩,以最饱满的色彩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秋天,也是旅游的季节。秋天就像一条金色的河,欢快地流淌着,河流两岸荡漾着旖旎的风光。在这样一个美好的秋季,您不妨用心观赏秋的色彩盛宴:红的娇艳,黄的明丽,绿的柔和,五彩斑斓,漫山遍野……当然,秋天的色彩可不单是秋叶的争艳,这一期的《地球的孩子》也煞是色彩纷呈,许多精彩的内容,正等着您去分享:翻开杂志,映入您眼帘的首先是一篇编辑同任共…  相似文献   

12.
水的传说     
陈应松 《绿叶》2014,(3):89-91
正水在明白无误地流淌着。是一条河?是的,就是她,在茫茫天地间,可能我们只能通过这条河来找到它的源头。远山青青,春烟迢迢,赤水濛濛。有一股神秘气息蒸腾在这逶迤一线的地方,有什么正在暗示我,有酒的醇厚。有香味。不是那种浓香,不是轻浮的香,不招摇,很深,好像蓄谋已久的,很厚。有的东西就是厚的,很厚,宽阔,神秘,深藏不露,但又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3.
早晨的阳光在村庄里散步村庄比我早醒来这是个很美丽的村庄一朵朵的花开始与村庄对话与村庄对话,就是与母亲对话美丽的村庄,美丽的母亲村庄在花开的声音中醒来我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丰满的村庄,踏着花开的声音陆续播种,延续着生命村庄在花开的声音中醒来我必须承认,花开的声音就是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护动物的生命,为了拍摄野生鸟类和动物,葛玉修每每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军人的勇敢与无畏。42年来,他用绿色引领生命的方向,执著追求,无怨无悔,为这片净土热土奉献了热血青春和真情痴爱。17年来,他用镜头语言和文字作品记录着野生动物的美丽,用心灵呐喊和实际行动呵护着濒危动物的生命,风餐露宿,踏遍青山,演绎着青海高原的天地大美,拓展着人与自然的天地大爱。他就是葛玉修,一个在青海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在全国知识界、环保界、摄影界、动植物学术界声名显赫的人物。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开放、搞活政策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沿海地区百万乡镇企业正在萌发着一种新的冲动,酝酿着一场重大的战略转移,这就是发展外向型经济。它依靠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利用乡镇企业这种经济形式,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参与国际市场交换,加入国际循环,把一大批乡镇企业抛到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6.
八百里巢湖,号称"皖中明珠",自汉代起就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受巢湖恩泽的人们日渐富庶,然而巢湖的容颜却在一天天老去、蜕变。2012年对于巢湖来说是个分水岭。这一年,巢湖管理局正式挂牌,结束"多头"管理。这一年,已实施近14年的《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再次大修。这一年,合肥的"大湖名城"之梦正在编织……诸多事件表明,古老的巢湖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四川攀西地区冬干春旱的气候特点,分析了9种晚秋作物的产量、经济效益、生长发育动态及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8月底播种或移栽条件下,秋大麦、秋洋芋、秋豌豆、秋荞麦及秋菜的产量或效益较高。不同秋作可供不同地点或不同种植制度下选择。文章还对主要秋作的关键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大树     
那棵树一直引领着那人。那是个老人。老人一直在走,朝着那树,步履颠踬,不够矫健地时疾时徐。树在他前头,他的眼前,守望着他家门前不远处的麦田,节风沐雨。长成沧桑岁月的样子。而他身后,则是秋。一大片、一大片  相似文献   

19.
走进2001     
今年冬天真的很冷,冷得使人不由得生出了些许悔意,当初不该冷落了夏的炽热,秋的温和……今年的雪真的很多,真的很大,或许是想装点一下新的世纪吧 !在这飘雪的冬日,我们怀着对春的期望和憧憬,毅然地迈入世纪之门,走进 2001。 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崭新的 2001。“新”就是一个梦,“新”就是一首诗,“新”原本就充满了诱惑。可是,不知为什么,在此新意荡漾,希望相拥的时刻,我们怎么也挥不去对旧日的留恋、缠绵和缱绻之情。难以割舍的是咿呀学语的童真;是蹒跚起步的稚幼;是汗水和泪水搅在一起时留在脸上的美丽;是朋友们相知相助…  相似文献   

20.
正秋深了,连风中也带着几丝寒气。秋叶随着风簌簌的落下,在空中翩翩起舞,小伙伴们同游出来玩耍,到了乌兰山脚下,站在山脚向上观望,昔日里夏月的绿已经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秋。大家一起从山脚向上爬去,都显得十分兴奋,似乎想要更深切的感受这秋的魅力,然而,一路走来,结果却并不十分令人满意,因为我们发现了许多的塑料袋和各种垃圾,有的在树下,而有的已经被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