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技术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浓度有机废水,若不加处理而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为目的,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是必不可少的。文中论述了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场内回灌处理、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合并处理和进行现场处理3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常州市老城区重点生活污染源对北市河的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常州市老城区北市河为研究区域,对其汇水区域内的所有重点污染源的污水产生量、污染物性质及排污去向进行了详细调查和监测,利用确定的污染系数计算出各污染源的排污负荷.结果表明,除pH外,常州市的垃圾屋、垃圾转运站、公厕、餐饮等污染源排放的污水中SS、COD、BOD5、氨氮、TN、TP等浓度较高,远远超过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及《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其中:垃圾转运站的COD最高达51700mg/L,而公厕污水中氨氮和TN分别高达1616mg/L和2044mg/L.各污染源通过雨水管网进入河道的比例较高.排入北市河的年污染负荷源类型中,以餐饮业最多,其次是环卫设施;污染物以COD最高,为125.2t/a;其次是BOD5,为40.53t/a;因此,各污染源的COD和BOD5应为主要控制目标,且应首先对沿河餐饮和环卫设施进行截污治理.  相似文献   

3.
城市污水混合垃圾渗滤液脱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倒置A2/O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混合后的污水脱氮。正交试验得到,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混合污水脱氮和有机物去除的控制因素;理论最优运行参数是HRT为9 h、ρ(DO)为2 mg/L、R为80%、r为200%,该工况下COD、NH3-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4%、97.2%和62.4%,出水浓度可稳定地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依水而居,城市因水而兴。黑龙江省省辖城市建成区内水体主要为河流、湖库、天然泡泽以及人工开挖的河(湖)、沟等。松花江干流、嫩江、牡丹江、穆棱河、安邦河、小鹤立河等省内主要河流均从城市建成区穿过。"十一五"以前,黑龙江省城市污水、垃圾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泄洪沟渠、河流,两岸垃圾随意倾倒,使部分城市内河及周边环境脏乱差问题日益严重,16条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成份复杂、高浓度的垃圾渗滤液,如果不加处理而直接排放,就会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经济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和其他方法.其中,生物处理法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法;物理化学法包括:Fenton法,电解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等离子体处理技术;其他方法包括:土地处理法,回灌法和有效微生物(EM)法.  相似文献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与城镇污水合并处理生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场四期填埋基地渗滤液原液及其整个填埋场垃圾渗滤波经氧化塘预处理后的出水为研究对象,分别以2.5%、5%、7.5%的比例与南汇区灶东泵站处城镇污水进行混合,采用好氧活性污泥法合并处理,对进出水的COD和NH3-N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当渗滤液混合比例≤5%时,出水的COD、NH3-N值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且不影响生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为渗滤波与城镇污水合并处理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环境导报》2003,(20):12-13
吞下垃圾马上“消化”,甚至可以变废为宝,制成有机肥。今年4月,深圳市率先设立了小型垃圾压缩转运站,配备小型压缩机和压缩型垃圾收集箱,垃圾随时收集随时压缩,实现了垃圾全封闭压缩无散落、垃圾不裸露、污水及时排入污水管。今年6月,又成功地将有机垃圾就地消化处理后直接制成有机肥。深圳研发垃圾压缩技术生物有机肥技术取得进展一项名为“畜禽粪便、秸秆废弃物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日前在京通过了由北京市科委组织的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认为,该项成果实用性强、技术成熟,具有可操作性,可有效解决我国长期以来有机废物带来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采用节能型生物脱氮新工艺对黑龙江某焦化厂的污水处理站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出水达到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并可回用于熄焦。该工艺适合推广应用于焦化污水、垃圾渗滤液、养殖、化肥等高含氮有机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高维真 《环境科学》1980,(1):67-70,14
研究环境科学复杂的水污染问题,必然要遇到下列两个客观因素:一是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排放;一是承纳排放污水的水休本身。 污水排入水体、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和水体的水量进行混合、稀释、扩散、输送,伴随着的是发生自净过程。因此,水体的特性与规律的研究,尤其是污水进入水体后,与水体活动规律作为统一体来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0.
沈杰  金伟 《环境工程》2020,38(3):92-98,115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作为城市受纳水体的潜在污染源,对城市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面临水环境治理挑战的前提下,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城市水体后造成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研究,对改善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我国污水处理厂尾水和城市水环境的现状,综述了国内外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城市水环境影响的研究,主要介绍了尾水排放对下游水体营养盐负荷和底栖微生物群落及功能菌的影响,以及水质水动力模型在该研究方向的应用,并根据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后续需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垃圾中转站选址优化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寻求一种城市垃圾中转站优化选址方法,根据城市垃圾收运系统的特点,引入逆向物流系统选址规划的理念,选用集合覆盖模型对中转站的位置进行初步优化,确定了垃圾中转站的待选点;在此基础上,运用整数规划构建整个城市垃圾收运系统费用现值最小模型,对城市垃圾中转站的初步规划进行二次优化,从待选点中选出垃圾中转站的最优组合,并计算出其分别接纳的垃圾量.通过实例分析,验证了城市垃圾中转站二次优化选址的可行性、实用性,可为垃圾收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小城市群生活垃圾优化管理的技术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小城市群生活垃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初步建立了适合区域生活垃圾优化管理的技术方法流程。该流程包括基础数据调查、垃圾产量和成分预测、中转设施的确定、处理技术遴选、模型计算和方案决策等6个部分,已达到生活垃圾管理区域优化、时序优化和技术优化的目的。将该技术方法应用于广东佛山市生活垃圾优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考虑到小城镇污水其独有的特点,有必要在工程中探索和创新适合其处理特性的工艺或反应器。本文介绍了我国小城镇水污染和污水处理的现状和特点,并对射流曝气SBR工艺在处理小城镇污水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射流曝气SBR在处理小城镇污水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污水水质特点,对企业生活污水处理站进行改、扩建工程。将原二级生物处理工艺改为一级强化处理工艺;一沉池改为强化沉淀池;接触氧化池改为调节池。采用新工艺后经试运用出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恶臭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现场采样检测,研究了生活垃圾收运链中氨、硫化物、萜烯化合物、芳香烃、醇类化合物、挥发性有机酸、醛酮类化合物等7类恶臭物质的组成特征;分析了收运链不同环节中恶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操作方式对其影响;依据恶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评估了生活垃圾转运场所职业暴露人员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并对结果进行了不确定分析.结果表明,收运过程中,末端垃圾码头的恶臭污染物比前端的垃圾箱房高1个数量级以上,与生活垃圾在收运过程中降解程度逐渐提高相对应;不同类别恶臭污染物中,醇类化合物随收运链的延伸而稳定上升,挥发性有机酸(VFAs)和芳香烃化合物则呈阶跃增加,分别在集装箱码头和散装码头处达到峰值(分别为131, 711μg/m3).收运链前端,垃圾箱房的主要致臭化合物为醛酮类化合物;收运链末端,垃圾码头的主要致臭化合物为硫化物和挥发性有机酸.生活垃圾散装运输操作方式,对作业人员和周边人群可能造成较大健康影响.散装码头处恶臭污染导致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值最高,致癌风险值LCR总为2.64×10-5,超过生活垃圾收运链中的其它作业点,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非致癌风险值HI总为3.01,集装箱码头处的HI总为1.22,超过了USEPA推荐的可接受范围,其余作业点的非致癌风险值HI总<1,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基于污染物受纳量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通过污水处理率来评价生活污水处理水平,但污水处理率仅考虑了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处理的水量,忽略了雨污合流、地下水混入、抽取河水处理等原因导致的污染物收集水平不足.以成都市岷江外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开展了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评价指标优化研究,提出了基于污染物受纳量的城镇生活污水污染物处理率概念和核算方法体系,在划分控制单元基础上,核算生活污水污染物的产生量和处理量.研究发现,该流域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普遍偏低,进水水质存在季节性波动,说明可能存在丰水期雨水、河水或地下水混入稀释的情况,枯水期的进水数据更能反映区域生活污水排放情况;传统污水处理率计算显示该流域污水处理率高于100%,但全流域的CODCr、氨氮和总磷污染物处理率分别为37.50%、36.25%和30.14%,与该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特征和污水管网建设水平相符;在污水管网未完善的地区,采用污染物处理率更能有效评价和反映区域污水收集和处理程度.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2009-2011年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电能消耗进行研究,通过对现行几种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对比和现场调查,采用逐层分析法,将电能消耗从处理设施上分为三大层次:单元-工艺-场站.结果表明,2009-2011年北京市各垃圾处理场处理渗滤液的耗电量基本不变.对于同一场站来说,生化处理单元的电能消耗一般高于其他3个单元,反渗透单元的电能消耗高于纳滤单元.填埋场和粪便消纳站中垃圾总量与渗滤液产量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且单位垃圾产生的渗滤液量为:消纳站>填埋场;填埋场和粪便消纳站中渗滤液产量与电能消耗也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且单位渗滤液耗电量为:填埋场>消纳站.北京市垃圾渗滤液处理全过程中节水潜力约为165.94万t·a-1(近3年北京市垃圾处理年度中水回用量均值为31.22万1·a-1),粪便消纳站存在最大节水潜力,填埋场次之,分别占总节水潜力的89.58%、6.69%.粪便消纳站单位垃圾的节水量最高,平均值为0.02575 t·t-1.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生活垃圾转运站耗能和排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昭  李振山  冯亚斌  焦安英  薛安 《环境科学》2013,34(6):2456-2463
利用实际调研得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转运站2009~2011年3 a平均数据,从垃圾回收量、渗沥液产量、耗水量、耗电量这4个方面分析北京市生活垃圾转运站耗能排污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分选转运站及压缩转运站的综合耗能排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不同生活垃圾转运站的耗能排污情况差别很大,单位垃圾回收垃圾量约为12.9 kg·t-1,单位垃圾渗沥液产量约为5.8~49.0 kg·t-1,单位垃圾耗水量约为40.3~156.7 kg·t-1,单位垃圾耗电量约为1.75~5.60 kWh.t-1.虽然分选转运站综合耗能和排污较多,但分选转运站将部分垃圾回收,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并将垃圾分为不同物料运往不同垃圾处理场,实现垃圾的优化处理,减轻了垃圾卫生填埋场的负担,延长填埋场的使用期限.  相似文献   

19.
The Langat River in Malaysia has been experiencing anthropogenic input from urban, rural and industrial activities for many years. Sewage contamination, possibly originating from the greater than three million inhabitants of the Langat River Basin, were examined. Sediment samples from 22 stations (SL01-SL22) along the Langat River were collected, extracted and analysed by GC-MS. Six different sterols were identified and quantified. The highest sterol concentration was found at station SL02 (618.29 ng/g dry weight), which situated in the Balak River whereas the other sediment samples ranged between 11.60 and 446.52 ng/g dry weight. Sterol ratios were used to identify sources, occurrence and partitioning of faecal matter in sediments and majority of the ratio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sewage contamination was occurring at most stations in the Langat River.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 combination of biomarker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data that clearly separated the compounds. Most sediments of the Langat River were found to contain low to mid-range sewage contamination with some containing `significant' levels of contaminat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sewage pollution in the Langat River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biomarker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es that will establish a new standard for sewage detection using faecal ster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