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烷基苯磺酸钠(简称ABS),是洗衣粉中的一种主要成分,说洗衣粉有毒,就是指ABS的毒性而言。据国外一些调查资料和动物实验结果,确认ABS不仅能使机体中毒,还能促进致癌物质的致癌作用,近来又发现ABS还有致畸变的危险性。下面就谈谈ABS的毒害。 1.ABS的毒作用: ABS有损害肝脏的作用:在日本,  相似文献   

2.
一、恶臭物质的种类、性质及其来源恶臭物质,种类很多,迄今单凭人的嗅觉能够嗅到的就有4,000多种,对人危害比较大的也有几十种。这些恶臭物质,从其化学分子结构上来看,也各具有特点,例如把原来无臭味的水(H_2O)和二氧化碳(CO_2)中的氧,用硫加以置换,则H_2O就变成硫化氢(H_2S)和二硫化碳(CS_2),成了具有特殊臭味的恶臭物质了。再如把两个烷基同硫结合,就可变成二甲基硫:(CH_3)_2  相似文献   

3.
二烷基铅和三烷基铅是四烷基铅的降解产物,在水中毒性甚大。这类离子型烷基铅化合物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分析时相当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组织稳定剂,用来溶解生物样品,而不改变烷基铅的化学形态。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TC)为络合剂,通过络合剂提取来定量分离各种烷基铅和铅(H),然后丁基化成相应的四烷基铅形式,RnPbBu~(4-n)和Bu_4Pb(R为甲基、乙基),再用气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测定,本方法同时测定一个样品中的下列物质:四烷基铅(Me4Pb、Me_3EtPb、Me_2Et_2Pb、MeEt_3Pb、Et_4Pb);离子型烷基铅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有机碳分子结构及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分别在浙江凤阳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石梁岙和凤阳湖设置样地,采用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常绿阔叶林与杉木林、柳杉林与针阔混交林全土和不同粒级(0~0.5、>0.5~2.0、>2.0~5.0、>5.0 mm)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及其分子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①常绿阔叶林0~20 cm层全土w(有机碳)(12.84 g/kg)显著高于杉木林(9.98 g/kg),柳杉林(13.93 g/kg)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11.54 g/kg) (P<0.05).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w(有机碳)总体上均随着粒径的增大呈降低趋势. ②与杉木林相比,常绿阔叶林全土有机碳中w(烷氧碳)较高,w(烷基碳)、w(芳香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则较低,显示常绿阔叶林全土有机碳稳定性较差;与针阔混交林相比,柳杉林全土有机碳中w(烷基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较高,w(烷氧碳)则较低,显示柳杉林全土有机碳稳定性较好. 与0~20 cm层相比,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20~40 cm层全土w(烷氧碳)均明显降低,w(烷基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均明显升高,有机碳稳定性变好. ③随着粒径的增大,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的w(烷基碳)、w(烷基碳)/w(烷氧碳)、w(疏水碳)/w(亲水碳)均呈降低趋势,w(烷氧碳)均呈升高趋势,说明团聚体结合的有机碳稳定性逐渐变差. 研究显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不同树种组成是影响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分子结构、稳定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合成洗衣粉的主要原料是烷基苯磺酸钠(简称ABS),国内未对其毒性作过测定。但国外有大量的研究报告。据我们所知介绍如下: 根据日本的研究:1962年日本柳泽文正博士认为ABS有毒,发表了一些毒性试验报告。1973年日本国立三重大学教授三上美树发表了ABS经皮肤吸收后引起毒害反应的生物试验报告,特别是引起胎儿畸形。1978年日本洗涤科学协会毛里事富山新一在《洗涤科学》第三期发表的题为“日本人对合成洗涤的观点”摘要为: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均使用合成洗涤剂,用量逐年增加……曾经说合成洗涤剂致癌,后来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10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ρ(BOD5),并采用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二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2XV)、辛醇-水分配系数(lg KOW) 、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和分子偶极距(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进行构效相关(QSAR)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烷基酚类化合物的ρ(BOD5)随着取代烷基的增大而减小.同一取代基取代位置不同,ρ(BOD5)也不同.对于同一取代位置,甲基酚的ρ(BOD5)要大于氨基酚.空间参数是影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耗氧特性的主要因素,化合物的亲脂性对ρ(BOD5)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而电性效应对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ρ(BOD5)的影响表现得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1 概况染料是指能选择性地传递 (反射、透射 )不同波长可见光 ,以把颜色转移到所涂染的物体上的产品。虽然许多合成化学品都有本身的颜色 ,但不能因此认为它们具有染料特性。染料的着色质量与其特有的化学结构有关 ,它们通常都具有大共轭分子结构 ,如三苯甲烷结构、靛兰结构、酞菁结构、蒽醌结构、多芳杂环结构、偶氮(重氮 )结构、醌亚胺结构等基本结构。为符合特殊要求 ,在基本结构中引入各种化学基团以获得不同色相、不同深度和所要求的牢度、溶解度。染料可按其基本化学结构分类 ,也常按使用类别分为酸性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活性…  相似文献   

8.
X55 200502767 烷基糖苷对赤潮生物的抑制与灭杀作用的实验/ 龚良玉…(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2005,24(1). -1-4 环图X-14 以赤潮生物具齿原甲藻0201-01(Prorocen- trum dentatum 0201-01)和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为材料,研究了烷基糖苷对不同起始密度藻细胞的抑制和灭杀作用。结果表明;烷基糖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这两种赤潮生物的生长有  相似文献   

9.
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对象,研究三种不同利用方式的表层土壤样品(0—20 cm),分析其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简称SOC)和黑碳(black carbon,简称BC)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储量变化及意义。研究表明,黄土高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和黑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玉米地8.01 g?kg~(-1)和1.01 g?kg~(-1),林地6.80 g?kg~(-1)和0.59 g?kg~(-1),未利用地5.01 g?kg~(-1)和0.43 g?kg~(-1),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均为玉米地最高,未利用地最低;耕地和自然土壤表土有机碳储量分别为0.796 Pg和0.710 Pg,表土黑碳储量分别为0.0858 Pg和0.0730 Pg,耕地相对于自然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储量分别增大12.1%和17.5%;说明黄土高原耕地是一个碳汇,起着固定碳的作用;采用推荐的管理实践活动和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能够增加土壤碳储量,提高土壤质量和农作物产量,抵消部分二氧化碳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
在净化高浊度水的构筑物中,对净化工艺系统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乃是水源悬浮粒子的特性与其主要成分:其粒度成分与化学矿物成分,水利条件与粒子沉淀性二者的数据,及其集合体的稳定性。在苏联南部地区的高浊度水河流中悬浮的大量物质是吸附性粘土矿物:水云母(30—50%),蒙脱石(20%),高岭土(10%)和石  相似文献   

11.
报废汽车内饰件塑料品种复杂、难以分选,为此,以分离汽车内饰件中4种主体塑料——PP(聚丙烯)、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PC(聚碳酸酯)、PVC(聚氯乙烯)为目标,利用实验室自制浮选设备,考察了浮选液流量、溶气罐压力、润湿液浓度等因素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溶气罐压力为0.22 MPa、浮选液流量为10 L/min、润湿液中ρ(单宁酸)为15 mg/L时,一级浮选PP、ABS、PC、PVC效果达到最佳,其中PP和ABS为上浮料,二者上浮率分别为100%和98.63%;PC和PVC为下沉料,二者下沉率分别为98.95%和100%. 当溶气罐压力为0 MPa、浮选液流量为6 L/min、润湿液中ρ(单宁酸)为10 mg/L时,二级浮选完全分离PP/ABS;当溶气罐压力为0.24 MPa、浮选液流量为10 L/min、润湿液采用10 mg/L单宁酸和10 mmol/L癸二酸二丁酯时,二级浮选分离PC/PVC效果达到最佳,PC上浮率为92.87%,PVC下沉率为91.41%. 通过二级浮选分离,PP、ABS、PC、PVC的最终分离率分别达到100%、98.63%、92.87%和91.41%,显示出该二级浮选工艺在报废汽车内饰件塑料分选方面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环境化学物质氯代芳香族含氧化合物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种类,它们既不是自然界固有的化合物,也不具有工业技术用途和生产价值,其中比较知名的有两个系列的三环化合物:多氯二苯并—对一二恶英(简称PCDD_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CDF_s),其化学结构如图。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钠型蒙脱石对系列咪唑类离子液体(IBILs,烷基链不同,阴离子类型不同)的吸附行为,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镜(SEM)等对吸附行为进行了表征.讨论了pH值、离子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主要通过静电阳离子交换及烷基疏水作用吸附于蒙脱石之上.阴离子结构变化对吸附影响不大;而烷基链越长,离子液体的吸附量越大,EmimBF_4(1-乙基-3-甲基四氟硼酸盐),BmimBF_4(1-丁基-3-甲基四氟硼酸盐),HmimBF_4(1-己基-3-甲基四氟硼酸盐),OmimBF_4(1-辛基-3-甲基四氟硼酸盐)对应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33.94,40.48,44.40,53.29mmol/100g.离子液体进入蒙脱石层间后,层间距随着烷基链的增加从12.77A增大至14.41A.降低离子强度或提升pH值都会增强离子液体在蒙脱石上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前言酸雨作用于砷潜在地影响人类健康,这是由于:①砷某些形态对人有毒害;②砷污染有时是十分严重的;③砷的人为性来源与酸雨有相同的地方,如烧煤及冶金.因此,常被搅在一起,特别在局部地区二者污染的前后关系上;④砷复杂的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决定了它的环境循环及其对人体的影响;⑤环境酸化能以多种方式与砷的转化过程相互作用.从卫生角度看,酸雨影响砷有一些特殊问题.一些介质(如饮用水、各种食物)也是人接触砷的途径.人为性或自然性的环境酸化如何影响砷在各种环境介质中的含量?各种介质中,砷不同的化学形态的毒性有什  相似文献   

15.
X55200701004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生物耗氧特性及其构效相关研究/李霁…(中国环科院国家环保化学品生态效应与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2006,19(3).-101~104环图X-6测定了10种酚类化合物在模拟海水中的ρ(BOD5),并采用一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1XV)、二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2XV)、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分子最高占据轨道能(EHOMO)、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和分子偶极距(μ)作为受试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参数进行构效相关(QSAR)分析.结果表明:在初始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烷基酚类化合物的ρ(BOD5)随着取…  相似文献   

16.
<正> 众所周知,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组成都是碳(C),但它们所表现的一系列性质却截然不同。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两者具有明显不同的晶体结构。象金刚石和石墨这样化学组成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物理化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之晶体的现象,就是通常所称的同质多象现象(polymorphism,亦译为多晶或多形现象;又称同质异象现象 heteromorp-hism);对于化学组成相同而内部结构不同的晶体,  相似文献   

17.
废水处理中去除COD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前言去除废水中的BOD,一般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对废水中COD的去除,则较为困难。通常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法、反渗透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处理,但大都处理费用高,且难以去除生物难分解的有机物质。此外,当COD值很高时,上述方法均难以凑效。酸性凝聚—化学氧化法可以简单地分解去除活性污泥处理中难以去除的有机物质,如胆汁、色素、氟硼酸、木质素等色度成分,以及烷基磺酸钠(ABS)等表面活性剂、表面处理剂、染料、聚乙烯醇的水溶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是废水处理中去除COD的一种有效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以前所使用的方法,直接测定二烷基汞化合物,虽然对直接鉴定有利,即使形成微生物的效率低也没有多大问题。但费时并面临许多实际操作上的难题。这种方法不能直接分析二烷基汞和二苯基汞,而是依靠形成和测量溴化烷基汞衍生物。下面所使用的方法是用戊烷和乙醚(体积比为80:20)混合物萃取非离子的二烷基汞化合物,再与溴化汞作用转变为溴化烷基汞衍生物,与硫代硫酸盐形成络合物转移到水相去。加入碘化钾,随即将转变了的二烷基汞萃取到苯中。苯萃取物用气相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19.
几种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及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表面活性剂在多种柴油HOCs(疏水性有机物)组分共存条件下对PAHs(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选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SDS(十二烷基硫酸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X 100(曲拉通X-100)和TW 80(吐温80)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烷基糖苷,评价表面活性剂对柴油的增溶效果,并筛选出LAS,TX 100和鼠李糖脂,进行柴油中PAHs的增溶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柴油增溶作用顺序为鼠李糖脂> TX 100 >烷基糖苷> TW 80> LAS>SDS.在多种柴油组分共存条件下,PAHs的表观溶解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表面活性剂对柴油中PAHs的增溶作用顺序为鼠李糖脂> TX 100 > LAS.鼠李糖脂具有较低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较复杂的分子结构,能够形成更多、更大的胶束,有利于柴油及PAHs的增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二烯(Butadiene)、苯乙烯(Styrene)3种单体的三元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ABS)在湿热海洋大气环境室内外的老化行为及其相关性。方法 开展湿热海洋大气暴露(室外)试验及多因子循环加速老化(室内)试验,通过观测外观形貌、力学、化学结构等性能变化,定性探究ABS室内外老化规律。通过灰色关联度与主成分分析,定量探索ABS室内外老化行为的相关性。结果 ABS黄色指数等与表面性能相关的指标在户外暴露6个月及室内加速老化300 h左右就基本达到饱和值50和45,而与整体性能相关的拉伸强度在老化过程中先下降、后上升,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缺口冲击强度等指标在户外暴露2个月或室内老化200 h快速下降近60%后,再缓慢降低。分子链中丁二烯单体的双键或苯环侧链中的季碳受到环境中光、氧、水等的作用,分解生成酮与羟基。通过主成分分析,将ABS多种性能指标组合成综合老化指标,客观定量评价ABS室内外老化灰色关联度高达0.93。结论ABS老化是分子链断链及交联的动态竞争过程,湿热海洋大气环境室内外老化行为的相关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