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实现褐煤提质并缓解褐煤产区缺水现状,采用微波及水热脱水方法对褐煤进行脱水改性并回收褐煤所脱水分.通过检测水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硬度、离子、有机化合物等各项指标,对褐煤中水分进行深入分析,并比较两种脱水方法的脱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微波方式脱水率可达70%~80%,除化学需氧量外,其它水质指标均符合工业用水标准,且杂质含量随微波功率增加而降低,利于净化回收.水热方式可有效改善褐煤煤质,脱水率最高可达87.44%,但各项水质指标均大大超出标准范围,且杂质含量在250℃工况下达到最大.两种冷凝水均检测到微量有毒金属元素、有毒致癌的多环芳烃及酚类化合物,将成为后续净化的主要脱除对象.  相似文献   

2.
汽车尾气有害物质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汽车工业的发展,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汽车排放的尾气也给大气环境和人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伤害。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迫需加强汽车尾气的治理。文章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电控点火系统,废气再循环技术,分层燃烧技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多气门技术等发动机净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介绍了汽车尾气净化等离子体处理、纳米催化、汽车磁化净化等尾气净化新技术,对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船舶大功率柴油机NOx排放控制技术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彦桥 《交通环保》1999,20(1):8-14
在扼要地讨论了柴油机NOx生成特性及其对环境的危害后,着重就燃油乳化、废气再循环、燃油-水分层喷射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等船舶柴油机NOx净化效果、对油耗率等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主要净化技术的净化效果,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生物滴滤器中水分对憎水性气态污染物净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改变稳定工况下的液气比和测定风干过程中滴滤床净化和阻力性能变化,研究了水分对气体生物滴滤器(BTF)净化甲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器净化憎水性挥发性有机物的性能受滤床水分影响较大,与通常气液吸收过程不同,憎水性气体挥发性有机物的生物滴滤过程存在达到最佳净化效果的液气比,风干过程实验表明,滴滤器中水分含量太高,会影响憎水性污染物和氧气等在气相与生物相之间的传质过程;但水分太低又会影响滴滤器内生物相的活性,对生物滴滤器净化憎水性挥发性有机物而言,存在最适滤床水分,可通过监测设备压降来控制滴滤塔内水分。  相似文献   

5.
填埋场沉降监测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是安全填埋技术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综述了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的危害和国内外室内外沉降监测技术的主要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存在的问题。室内沉降监测主要运用测渗计和自制设备监测室内试验沉降。填埋场室外现场监测技术包括沉降板、沉降计、沉降剖面仪和水准仪等。通过对各种监测技术的比较,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提出探地雷达等地球物理方法将成为固体废弃物填埋场沉降监测技术研究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柴油机排气成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NOx与PM的生成机理,重点从燃油技术、机内净化技术、后处理技术三个方面对现代车用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武汉市巡司河底淤泥在不同无机絮凝剂及PAM的助凝作用下淤泥清浑分界面的沉降速率、淤泥浓缩比以及淤泥沉降指数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巡司河底淤泥进行沉降实验,并通过沉降分析找到最佳脱水效果的脱水剂。结果当淤泥质量分数为10%时,Ca(OH)2取得的絮凝脱水效果最好,Ca(OH)2投加比为5 g/L,PAM投加比为0.04 g/L时,淤泥清浑分界面的沉降速率最大可达到3.7 cm/min,淤泥浓缩比为3.94,淤泥沉降指数为24.9%。结论 Ca(OH)2和PAM对巡司河底淤泥的脱水有促进效果,淤泥在Ca(OH)2和PAM共同作用下先后经历了自由沉降、絮凝沉降、区域沉淀和压缩沉降。  相似文献   

8.
文章指出了餐饮业油烟的危害和特性,归纳了餐饮业油烟净化技术分类,介绍了一种集多种湿法除油烟技术之长处于一体的自吸式文丘里旋流板餐饮油烟净化设备,分析了该设备结构尺寸对除油烟效率及系统阻力的影响;采用清水、1%NaOH溶液、Y吸收剂的净化实验表明:油烟专用吸收液Y吸收剂可以明显提高除油烟效率,有效去除油烟异味。  相似文献   

9.
研究总结了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沉降影响的因素,概括总结了pH值、溶解氧、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以及磁场等外部环境因素对不同性状污泥的沉降影响.为污泥沉降脱水最佳条件提供了研究思路,也为污泥后续机械脱水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聚合氯化硫酸铁混凝剂及其制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光裕 《环保科技》1995,17(1):30-32
聚合氯化硫酸铁混凝剂及其制法,涉及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制造技术。本法是以硫酸亚铁,工业硫酸等为原料,在有催化剂、氧化剂及充气的条件下聚合而制得。与常用的无机絮凝剂相比,聚合氯化硫酸铁用于给水与污水处理时,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混凝过程中所形成的矾花大,沉降快,沉降污泥脱水性能好,无二次污染。这种净水剂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易得,生产成本低,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东中国海中日共同开发区附近海域溢油污染的问题,在模拟水动力场的基础上模拟了海上溢油漂移扩散情况。在表层流场和风场的作用下漂移,而油膜的扩展则通过油粒子的随机走动来实现。本文以东海西湖凹陷原油为溢油油种,通过模拟分析不同季节和不同风况下的溢油事故,对溢油油膜的扫海范围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油-水驱替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自行设计制备的二维包气带石油驱替装置是采用电导仪和负压计测定泄漏石油在包气带入渗过程中压力和水分的微观变化,用染色油品观测入渗锋面迁移,进而探讨了包气带油水驱替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石油污染被认为是对海洋环境危害较大污染物之一,文章通过分析与溢油污染程度有关的影响因素,首次构建了海上石油平台溢油污染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以溢油量和油品特性持久性为例,分别建立了溢油量隶属度函数和油品特性的持久性隶属度子集表,最终完成了溢油污染程度的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为判断溢油污染等级提供了新方法,同时也为溢油应急决策部门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效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株特征明显的石油降解菌,研究了不同的油含量、温度及添加物等因素对石油降解菌的脂酶活性和除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脂酶活性与除油率正相关;除油率随油浓度的升高而降低;石油降解率通常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添加蔗糖不利于石油的降解;添加表面活性剂吐温80有利于脂酶的产生和代谢。  相似文献   

15.
针对废润滑油再生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将决策支持系统引入废润滑油再生领域。提出了废润滑油再生工艺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框架。构建出基于数据库、模型库的废润滑油再生工艺选择决策系统。用户可通过良好的人机对话界面,根据润滑油污染程度和再生要求,确定满足需要的废润滑油再生工艺。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酰胺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油珠沉降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1,他引:37  
研究发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处理有正反2方面影响.聚合物能增加污水粘度,降低油珠上浮速度,而且聚合物能增加油水界面水膜强度,延缓油珠聚并时间,这是聚合物对油珠沉降分离的不利影响;同时,聚丙烯酰胺具有絮凝性,能将水中油珠连接到一起,有利于油珠聚并.当聚丙烯酰胺相对分子质量为2.72×106,浓度小于800mg/L时,絮凝作用大于粘度作用,有利于油珠的沉降分离.初始油珠粒径小是聚合物驱含油污水难处理的主要原因.横向流除油器可以加速油珠聚并,缩短沉降时间,适合处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  相似文献   

17.
加热炉通常采用原油或渣油为燃料,对炉管内流过的原油进行加热,以降低原油黏度,减少输送阻力.炉内盘管在高温及腐蚀性介质的作用下,常会发生腐蚀穿孔.对腐蚀发生的位置、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护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油脂对红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室内灌水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溉水油脂浓度(0,1.0,3.0和10.0g/L)、灌水频率(1d1次,2d1次,4d1次)和灌溉模式(纯清水灌溉,纯含油脂灌溉水灌溉,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对受灌土壤结构性质与水流运动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灌水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主要集中在优先流通道中快速运动,优先流湿润锋处的土壤油脂浓度较高且不受灌溉水中油脂浓度的影响,表明即便是采用较低油脂浓度的灌溉水灌溉,依然对地下水系统存在较高的污染风险;高频率、低定额的含油脂灌溉水灌溉有利于进入到受灌土壤中的油脂向深层土壤运动,使得斥水性土层厚度增大,从而导致入渗水流运动的不确定性及地下水系统的污染风险均增大;油脂对受灌土壤团聚体的再团聚作用只有在其浓度较高时才能形成,含油脂灌溉水-清水交替灌溉因降低了受灌土壤的油脂浓度反而导致土壤团聚体分散和破碎.研究成果对再生水和原污水农田灌溉制度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模拟油田采出液,考察了油水比、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天然固体颗粒物对油田采出液乳化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油水比下降,模拟水样含油量降低,油珠Zeta电位升高,平均粒径变大,水样乳化稳定性减弱;HPAM会吸附于油珠表面从而增强其负电性,降低油珠间的有效碰撞,使油珠的平均粒径较小,导致油水分离较困难;表面活性剂会直接降低水样的表面张力,增强油水亲和性,导致水样含油量增大,同时增强了油珠的负电性,不利于油珠的集结聚并;天然固体颗粒物本身有一定的电负性,降低了油珠的Zeta电位,增加油珠的静电排斥,妨碍油珠的聚并,同时使水样的含油量升高,最终导致乳状液稳定。  相似文献   

20.
模拟原油海洋溢油的状况,对油水快速分离进行了研究。分别对不同油水比、不同温度、不同破乳剂加入量及存在Ca2+、Mg2+离子的情况,进行了系列油水快速分离试验,并测定了ZB破乳剂作用下乳化液的界面张力。试验结果表明:原油溢油形成的乳状液比较稳定,油水分离比较困难,F系列的聚醚型对其达不到分离效果,对F系列破乳剂交联合成得到的Z系列破乳剂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在油水比(v∶v)为1∶1,温度为60℃,破乳剂浓度为80mg/L,40~60 min可以达到分离效果,且不会造成海水的二次污染。界面张力的变化有效地解释了破乳剂存在最佳加入量,Ca2+、Mg2+离子对非离子聚醚类破乳剂的影响很小。可以将此类破乳剂广泛有效地应用在海洋溢油处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