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瓦斯对煤尘爆炸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瓦斯的存在对煤尘爆炸特性的理论计算和数值仿真的结果与实际数据有一定差距,因此,通过不同浓度瓦斯与煤尘共存条件下爆炸实验研究,得出了矿井瓦斯对煤尘的最低着火温度、最小点火能量、爆炸下限浓度、最大爆炸压力和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等爆炸特性影响的规律即瓦斯对煤尘最低着火温度影响不大;瓦斯可使煤尘的最小点火能量减小,尤其是对难于点燃的煤尘;混合物的爆炸下限浓度随瓦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混合物的最大爆炸压力上升速度由于瓦斯的存在而增强,而最大爆炸压力几乎没有变化。同时研究了瓦斯对无爆炸性煤尘的影响。实验研究的结论对于现场防止煤尘爆炸的发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析低瓦斯煤矿瓦斯防治安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笔者结合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经验,通过运用预先危险分析对低瓦斯煤矿瓦斯防治进行分析,得出瓦斯爆炸是最严重的瓦斯事故。进而通过对瓦斯爆炸的事故树分析,得出了导致瓦斯爆炸的27个基本事件。应用事故树分析中的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结构重要度,对瓦斯爆炸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瓦斯爆炸不发生所必须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集合即最小径集有6个,其中严格控制瓦斯浓度,杜绝一切火源,是预防煤矿瓦斯爆炸的最重要途径。从源头上防止瓦斯爆炸的发生,提高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3.
瓦斯煤尘爆炸特性及传播规律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概要介绍国内外的瓦斯爆炸和瓦斯煤尘混合物爆炸特性及传播规律研究进展,瓦斯爆炸研究主要集中在瓦斯爆炸压力、火焰、温度等特征参数、不同障碍物对瓦斯爆炸压力、火焰传播的影响以及分岔、拐弯等不同形状管道内的传播规律,而瓦斯煤尘混合物爆炸研究主要集中在瓦斯对煤尘爆炸的最小点火能、爆炸下限、最大爆炸压力等爆炸特性及传播规律的影响。对不同研究人员采用的主要研究指标、手段、方法和研究结论进行综合评述,同时也对爆炸事故人员伤害模型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进行讨论,最后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针对瓦斯爆炸事故在矿井开采中的危害及防治,从爆炸发展规律和爆炸防治两大方面对国内外瓦斯爆炸研究状况进行了综合评述.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法、实验法、数值模拟法对瓦斯爆炸进行研究,瓦斯爆炸发展规律方面的研究涉及到瓦斯爆炸的机理、瓦斯组分及浓度对爆炸发展规律的影响、爆炸发生的条件及危害、爆炸过程中的燃烧阶段变化及流体流动状态变...  相似文献   

5.
事故树分析法在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辉  史俊伟  刘慧慧 《安全》2011,32(12):8-10,13
通过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进行事故树分析,找出导致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28个基本事件。在此基础上,采用布尔代数法,得出了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最小割集154个、最小径集4个。通过对最小割集(最小径集)的求解,确定了各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从而明确事故发生的危险(安全)程度,掌握了导致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各基本原因事件的组合关系及其重要程度;提出了防治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煤矿安全事故中,破坏程度最严重的事故之一就是瓦斯爆炸,而瓦斯爆炸冲击波及火焰锋面可能会二次点爆其他位置积聚瓦斯,加速火焰锋面及冲击波传播,并能产生更高的超压,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借助详细反应机理GRI Mech 3.0,基于开源化学动力学软件Cantera,研究冲击波强度、瓦斯体积分数和冲击波及高温耦合条件下对瓦斯爆炸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冲击波诱导瓦斯爆炸中,点火延迟时间随着瓦斯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出现增大现象,随冲击波强度的增大而降低;同时分析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致害物质的浓度随瓦斯体积分数、冲击波强度和冲击波及高温耦合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正>本文在分析瓦斯事故的主要类型和发生原因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瓦斯事故防治的重点与难点,从瓦斯灾害预警、瓦斯高效抽采、矿井智能通风等方面,着重介绍了瓦斯防治技术的最新成果,并提出瓦斯防治技术未来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众所周知,煤矿开采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多种灾害的发生,如瓦斯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窒息、中毒、火灾、透水、片帮、冒顶等。  相似文献   

8.
为测定ABC干粉对瓦斯爆炸的抑制作用,采用容积为20L的近球形抑爆实验系统,粒径为20.76μm,主要成分为高聚合度磷酸铵盐的ABC干粉进行瓦斯抑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ABC干粉的添加能够降低瓦斯爆炸的压力;粉体浓度为0.10g/L时,抑爆效果最好;粉体的抑爆效果,不仅与粉体浓度有关,还与爆炸性混合气体中的甲烷浓度有关;点火延迟时间越长,粉体抑爆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9.
瓦斯事故分为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和瓦斯爆炸事故.其中瓦斯爆炸事故一次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易发生重大、特大事故,因此,如果能有效的预防瓦斯爆炸事故,就能有效地控制的煤矿事故的发生.论述了发生瓦斯爆炸的条件以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0.
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特征与耦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分析瓦斯爆炸事故的瓦斯积聚原因、引爆火源和引爆地点等事故特征及其分类,统计并分析1988—2008年发生的563次瓦斯爆炸事故的基本特征和耦合规律,结果表明:通风混乱等通风系统问题导致瓦斯缓慢积聚的瓦斯爆炸事故占90.6%;电火花和放炮火焰引爆瓦斯占事故的78.6%;发生在采掘工作面的瓦斯爆炸事故占69.4%;通风系统问题导致瓦斯积聚的瓦斯爆炸事故主要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和巷道,占81.3%;通风系统问题导致瓦斯积聚的事故其引爆火源主要是电火花,占72.8%;电火花和放炮火焰引爆瓦斯主要发生在采掘工作面和巷道,占73.2%。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需切实加强通风管理、电气管理和严格放炮操作与程序。  相似文献   

11.
从近几年制药行业频繁爆炸事故出发,分析制药行业爆炸事故的种类,从粉尘爆炸入手,以某制药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爆炸粉体克拉维酸钾进行了爆炸参数测试,运用20L球形粉尘爆炸测试装置测定其爆炸下限为40g/m3。同时运用差热扫描热分析法对其进行放热反应进行研究,再利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该混合物中是否存在可燃气体进行了评定,发现其存在丙酮可燃气体,但含量较低为9.3×10-5。针对上述特点,从技术和管理角度出发,分析应对措施以及常见的问题,设计了混粉机械人机界面,编制了安全检查表,对该类共性问题进行了归纳,以供防范药物混粉事故发生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粉尘爆炸的特殊风险,以粉尘爆炸特征参数为基础,从爆炸环境形成和13种点火源出现可能性两个方面提出了风险辨识方法,突出了爆炸下限和最小点火能在粉尘爆炸风险辨识中的重要性,并以面粉厂制粉系统为例进行了点火源危险性的辨识分析。对控制粉尘爆炸的最新防护方法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总结并分析了常用粉尘爆炸预防和防护措施及相关技术装置,指出了对应的使用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探索多相混合物的爆炸特性,以铝粉、乙醚、空气为研究对象,基于20 L球型爆炸罐建立三维计算模型,对气固两相和气液固三相混合物的分散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分析不同多相混合物分散过程的差异,并为测量多相混合物爆炸下限时的点火延迟时间设定提供参考。监测分析铝粉浓度粒子分布、流场内部湍流动能以及液相体积百分数等的演化过程,讨论混合物分散效果的差异,并确定测量爆炸下限的点火延迟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工况下,液相的存在会降低粉尘云团的湍流动能、降低其扩散速度,并使粉尘云内部浓度更均匀。测量多相混合物爆炸下限时,三相混合物的最佳点火延迟时间早于气固两相混合物10~20 ms。  相似文献   

14.
锚索拉断火花引爆瓦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锚索拉断火花引爆瓦斯实验装置 ,在瓦斯浓度为爆炸范围的环境中 ,对锚索拉断时产生火花规律及引起瓦斯爆炸的可能性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锚索拉断产生火花的概率为 5 0 % ,锚索钢绞线破断产生的火花不能引起瓦斯爆炸。采用红外热成象仪对锚索拉断火花温度的测试表明 ,锚索拉断产生的火花最高温度远小于瓦斯爆炸所需的最低点燃温度 6 5 0℃。  相似文献   

15.
易燃易爆气体泄漏的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社会中广泛使用和运输的易燃易爆气体着手,介绍了气体泄漏后的几种重要参数的模型,同时总结了这些气体的毒害机理、易发生火灾和爆炸的特点,同时指出了火灾和爆炸的模型,使人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其毒害性.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氢氩混合气(5%∶95%)在空气中爆炸时所对应氢、氧极限含量,按照爆炸性测试标准EN 1839—2017,测试氢氩混合气在与空气的总混合气体中不同占比时的可爆性。研究结果表明:氢氩混合气(5%∶95%)在总混合气体中体积分数为76.018%~86.029%时,总混和气体具有爆炸危险性,与之对应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氢气体积分数为3.8%,最低氧气体积分数为2.93%,不具有爆炸性的最高氧含量为2.72%,该值较ISO 10156—2017《气体和气体混合物-气瓶阀口选择用潜在燃烧性和氧化能力的测定》中规定的极限氧含量低,研究结果可为氢氩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事故预防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A devastating crude oil vapor explosion accident, which killed 62 people and injured 136, occurred on November 22, 2013. It was one of the most disastrous vapor cloud explosion accidents that happened in Qingdao's storm drains in China. It was noted that blast overpressure and flying debri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human deaths, personal injuries and structure damages. Two months after the accident, it was reported that there were three contentious issues in the investigation report. First issue was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temperature of the crude oil vapor explosive limits which were measured by the investigation panel and the temperature reported by the local fire department. Second issue wa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upper explosive limit and vapor pressure of the crude oil vapor. The last issue was the location of the ignition source which led to the explosion.In the present study some specific features of this accident and various causes led to the explosion, high casualties and severe damages were analyzed. Three contentious issues in the official investigation report were investigated and tested in detail. The first element tested was the explosive limits and limiting oxygen concentration of the crude oil vapor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Based on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field investigations, the last two elements in the report were analyzed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Based on the TNO Multi-Energy model and PROBIT equations, damage probability of affected people at the leaking site was also estimated. The investigation concluded with a result that precautions need to be taken to prevent flammable gas explosions in the drainage systems. Key steps were explicitly discussed for improving the hazard identif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similar accident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为评估不同标号乙醇汽油(E10)的燃爆危险特性,补充完善乙醇汽油的技术指标,首次采用AIT551自燃温度测试仪和FRTA爆炸极限测试仪测试了E10的自燃温度和爆炸极限,并分析了温度对乙醇汽油爆炸极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90号、93号、97号E10自燃温度分别为373℃、339℃、373℃,对应着火延迟时间为8 s、9 s、8s;90号、93号、97号E10的爆炸范围分别为1.223%~8.292%、1.343%~8.893%、1.294%~8.546%;温度从20℃升高至120℃,93号E10的爆炸范围从1.491%~8.765%变宽至1.318%~9.103%,即E10蒸气爆炸极限范围随温度升高而变宽;推导了测量E10蒸气爆炸极限时待测样品量预估计的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