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硝基苯降解菌生长特性及其降解活性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38  
从一些下水道底泥中筛选分离、驯化得到2株厌氧降解硝基苯高效菌吉氏拟杆菌(Bacteroides distasonis)和屎拟杆菌(Bacteroides merdae),能与葡萄糖共代谢还原硝基苯。实验确定了吉氏拟杆菌和屎拟杆菌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8~35℃;pH6.5~7.2;NaCl浓度为0.4%~0.5%。该菌最大降解硝基苯的速率为95mg/(L·d),lg葡萄糖能共代谢还原200mg~  相似文献   

2.
主要研究硫酸盐还原菌在废水厌氧治理中的应用。详细了解了硫酸盐还原菌进行硫酸盐和重金属离子还原的机理,并介绍了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厌氧处理、有机硫酸盐废水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厌氧治理三种硫酸盐还原菌在废水处理中的典型应用,硫酸盐还原菌厌氧治理是一种前景广阔的废水处理方法,对控制废水排放、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硫酸盐还原菌促进厌氧消化中丙酸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丙酸积累而造成的酸败问题一直是制约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的重要因素之一。试验通过人为添加硫酸盐的方法,研究了硫酸盐还原作用在厌氧过程中对丙酸转化的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硫酸盐的添加促进了厌氧反应器中丙酸降解的速率,减少了丙酸对产甲烷细菌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了反应器COD去除率;DGGE图谱显示添加硫酸盐体系中产甲烷菌种群结构发生了变化,优势种群发生了转移。认为硫酸盐还原菌对厌氧反应器中丙酸的降解会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节硫酸盐还原菌、产酸菌和产甲烷菌之间的协同作用来维持厌氧反应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沼泽红假单胞菌H3对酸性红B2GL染料的厌氧脱色和降解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印染厂污泥中分离到一株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H3),在光照厌氧条件下该菌生长细胞可将100mg/L酸性红B2GL染料去除到30mg/L.完整细胞脱色的最适条件为pH70,温度30℃,细胞浓度20—25mg/mL(湿重).低浓度的阳离子对脱色影响不大.在通Ar气使严格厌氧和加有还原性辅酶I的条件下无细胞提取液的脱色活性最高,比活率为154×10-2mg/(mg·h).根据降解产物的分析,推断了该菌对酸性红染料的降解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5.
硫酸盐生物还原法处理含锌废水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研究了用硫酸盐还原菌处理含锌废水的污泥床工艺及影响运行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该工艺可在进水COD和锌浓度分别为320mg/L与100mg/L时有效运行,有机物和Zn^2+的去除率分别以73.8%和99.63%,大水力滞留时间降至6h时,Zn^2+的去除率仍可达94.55%,进水Zn^2+浓度低于500mg/L,时装置可以稳定运行,而当浓度达到600mg/L时,硫酸盐原菌受到Zn^2+的明显毒害。当  相似文献   

6.
含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对硫酸盐在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综述.着重论述了厌氧消化中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茵竞争基质的机理,硫化物对甲烷菌的抑制作用,并介绍含硫酸盐废水的处理工艺,及厌氧出水中硫化物去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MPN法测定浙江-闽北陆架沉积物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结果表明,在表层其出现率和平均含量各为84.2%和436.8个(细胞/g(湿重)),浅层则各为42.4%和164个/g,近岸的南区表层和浅层沉积物SRB出现率、平均含量分别为93.0%、576个/g和33.3%、267个/g;远岸的北区则分别为75.0%、302个/g和53.3%、41个/g,分析了SRB含量与相应样品中硫化物、有机质含  相似文献   

8.
硫酸盐还原菌对多种染料厌氧脱色的特性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研究专性厌氧菌硫酸盐还原菌混合培养物对偶氮染料,三苯甲烷染料、蒽醌染料的脱色作用,在菌的生长过程中,随着硫化氢的形成,染料的脱色率不断增长,分别了完整细胞和上清液对5种染料的脱色能力,当上清液中含有硫化氢时,在1h内不同染料的脱色率可达25.58-98.8%;而完整细胞的脱色率则为6.99-80.60%,由此表明,在厌氧硫 盐还原条件下,硫酸学原菌及其产物硫化氢对染料的脱色均有重要作用,完整细胞对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硫酸盐还原菌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MPN法对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的硫酸盐还原菌(缩写为SRB)含量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SRB含量大约是4.1×10^7个细胞/g,波动范围较大。水中SRB含量约2.5×10^2/ml。分析了SRB含量的分布状况,发现调查区内的SRB含量基本上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之势,即工业区、港口区的高于海水浴场、海滨旅游区的。证实了生活废弃物的排放到其环境SRB含量特高。SRB含量分布状况大体上与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 M P N 法对胶州湾潮间带和沿岸区的硫酸盐还原菌( 缩写为 S R B) 含量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 S R B 含量大约是41 ×107 个细胞/g ,波动范围较大。水中的 S R B 含量约25 ×102/ml。分析了 S R B 含量的分布状况,发现调查区内的 S R B 含量基本上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之势,即工业区、港口区的高于海水浴场、海滨旅游区的。证实了生活废弃物的排放致其环境 S R B 含量特高。 S R B 含量分布状况大体上与以往所测环境污染状况一致。对虾养殖池的 S R B 含量意味着水产养殖必须考虑这一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态顶空法在2009年7月测定了九龙江河口表层水体和沉积物孔隙水中甲烷浓度以及相关的环境参数,并对甲烷浓度分布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结果显示56个河口表层水的甲烷浓度在10.7~456.7 nmol.L-1之间,饱和度远超过大气平衡甲烷浓度,由河口上端向中下端逐渐减小.4个站位(B1、B2、B3和B4站位)孔隙水中平均甲烷浓度(分别为2 212、447、28和5μmol.L-1)从河口上端向下端快速减小,与水体甲烷浓度水平变化趋势基本一致.B1~B4站位孔隙水中硫酸盐的浓度依次增大,其平均值分别为0.13、0.64、5.3和16.3 mmol.L-1.九龙江河口表层水和孔隙水中甲烷浓度变化趋势,表明河口上端沉积物中产甲烷菌降解有机质产生甲烷,并以扩散的形式通过沉积物-水界面进入上部水体,导致河口上端甲烷浓度增加;而在河口下端海相区随着孔隙水中硫酸盐浓度增加,沉积物中产甲烷过程逐渐受到硫酸盐还原过程的抑制,河口下端孔隙水和表层水甲烷浓度相应降低.B2和B3站位孔隙水中甲烷浓度随着深度增加分别由43和10μmol.L-1增加至1 051和57μmol.L-1,结合总有机碳(TOC)和硫酸盐在沉积柱剖面上的变化趋势,表明大量甲烷在沉积物硫酸盐-甲烷过渡带中被厌氧氧化,这进一步抑制了沉积物中甲烷的释放强度.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甲烷的产生过程除有机质以外还受到孔隙水中硫酸盐浓度的控制,而水体甲烷主要来源于河口上端盐度相对较低且富有机质的红树林潮间带湿地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在厌氧环境下的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中,硫酸盐还原和甲烷生成是对端电子移动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过程.许多研究人员指出,硫酸盐还原菌(SRB)和甲烷生物共存于富硫酸盐的海洋沉积物中,而且通常为共同基层的使用而竞争[1~6].  相似文献   

13.
在厌氧环境下的有机物的分解过程中,硫酸盐还原和甲烷生成是对端电子移动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过程.许多研究人员指出,硫酸盐还原菌(SRB)和甲烷生物共存于富硫酸盐的海洋沉积物中,而且通常为共同基层的使用而竞争[1~6].  相似文献   

14.
采用半连续实验方法,研究了中温厌氧条件了硫酸盐的还原行为及产生抑制作用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SO4^2-在厌氧体系中被硫酸盐还原菌全部或部分还原为硫化物,其还原率与SO4^2-累积加入浓度有关,还原产物的形态与体系中pH值有关,较高的pH值(7.6-8.4)使体系中H3S含量下降。SO4^2-对厌氧体系的抑制与SO4^2-还原过程中SRB与产甲烷菌的底物竞争及还原产物的毒性相关。前者受COD/SO  相似文献   

15.
硫酸盐还原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群驯化及其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席婧茹  刘素琴  李琳  刘俊新 《环境科学》2014,35(12):4602-4609
甲烷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6倍,高浓度硫酸盐废水对水体、土壤和植物均有危害.硫酸盐为氧化剂的甲烷厌氧氧化是减少甲烷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驯化培养硫酸盐还原型甲烷厌氧氧化菌群,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细菌和古菌菌群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并对其中的优势菌进行系统发育分析.DGGE指纹图谱结果表明,硫酸盐的加入使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优势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其增强了甲烷氧化古菌和硫酸盐还原细菌的丰度,加入硫酸盐驯化的菌群,其细菌群落多样性增加而古菌群落多样性略微减少.典型条带测序结果显示,驯化后菌群的优势菌种主要包括螺旋体门(Spirochaetes),除硫单胞菌目(Desulfuromonadales)、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和甲烷丝状菌属(Methanosaeta)等.驯化菌群的甲烷厌氧氧化研究结果显示,甲烷厌氧氧化的同时伴随硫酸盐的还原,甲烷的氧化产物为二氧化碳,硫酸盐的转化产物为硫化氢和硫单质.  相似文献   

16.
硫酸盐和氯离子对厌氧生物过程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混合式厌氧反应器,以酒槽废水为基质,在厌氧体系中投加不同浓度的SO-和Cl-,研究盐离子日加入量和累积量与厌氧体系抑制程度的关系,得出维持厌氧体系正常运行所允许的日加入量(SO-低于144mg/L,Cl低于3195mg/L)和累积浓度(SO-低于300mg/L,Cl-低于20000mg/L);研究了污泥对SO-和Cl-的负荷,在SO-/VS浓度为5.55g/kg和Cl-/VS为58.6g/kg时,对厌氧体系无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硫酸钡浊度法测定硫酸盐和聚乙烯醇-聚乙二醇400-乳化剂OP-氯化钡体系测定硫酸盐测试条件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硫酸盐的新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硫酸盐浓度为0 ̄50mg/l时,曲线相关系数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94.6 ̄104.8%,相对标准偏差为2.2%。  相似文献   

18.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有毒废水及其污泥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16.2L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中,处理以葡萄糖为共基质的含五氯酚钠(PCP-Na)有毒废水,进水COD为1100-1200mg/L,HRT为1d。结果表明,ABR 对有毒物负荷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当进水PCP-Na小于8mg/L时,出水COD在80mg/L以下,PCP-Na在0.2mg/L以下,运行稳定。在有毒物低于抑制浓度 下反应器内参形成颗粒污泥,颗粒污泥表面为发酵产酸菌,内部为产甲烷菌,自身形成良好  相似文献   

19.
崇明东滩潮间带硫酸盐还原菌及有机质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袁琦  崔玉雪  陈庆强  吕宝一  谢冰 《环境科学》2010,31(9):2155-2159
针对崇明东滩湿地不同潮滩和不同高程的土壤采样,进行了MPN法微生物计数、沉积物有机质含量的测定,计算了SO42-和Cl-浓度的摩尔比,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的分布状况、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以及植物根际环境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高程潮滩同一深度的硫酸盐还原菌数量,按大小排序为:中潮滩高潮滩光滩.同一潮滩不同深度的硫酸盐还原菌含量,均显示为51~52 cm21~22 cm81~82 cm,说明东滩湿地51~52 cm的土壤深度是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主要层位,与存在较好的适于硫酸盐还原菌生长的条件有关.不同深度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呈现高潮滩中潮滩光滩的趋势.从21~51 cm处,随着深度的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但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却大幅增加,说明硫酸盐还原菌利用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了还原反应.所有土壤样品的SO42-/Cl-摩尔比值均0.05,表明硫酸盐还原菌十分活跃地进行着硫酸盐还原作用.芦苇根际中硫酸盐还原菌含量是最高的,说明东滩湿地芦苇的根际环境对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藨草根际的硫酸盐还原菌数量相对非根际环境较低,说明不同的根际效应对于东滩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阐述了利用硫酸盐还原菌(SRB)脱除废水中硫酸盐(SO4^2-)的研究情况。论述了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发展现状和反应机理,考察了以尼龙丝为填料的厌氧滤池中硫酸盐在不同容积负荷所达到了去除效果。并就研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