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在统一量纲下,实现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可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根据雅砻江水电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评价了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经济损益。结果表明:雅砻江下游梯级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直接环境效益包括水产养殖、旅游、调蓄洪水和调节小气候,价值为7.52×108元/a;能源替代的间接环境效益为36.50×108元/a;生态环境成本包括水库蓄水后淹没土地资源造成的经济损失、水库温室气体排放、移民搬迁及环境保护费用等,其总成本为3.72×108元/a。水电开发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技术与方法尚未成熟,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影响,本研究的初步探索可为综合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水电站的建设,将不可避免的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为了将这种影响降低到最小,就有必要对水电站建成后可能对周围陆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准确的评估。在这篇文章里,我们就将理论结合实际,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
对金沙江流域中游地区的陆生生态环境本底进行调查,基本掌握该区域的陆生生物多样性、陆生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中游河段水电开发可能造成的陆生生态环境影响,并从流域全局以及战略的高度,研究减轻或消除不良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促进流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气田开发可能对沙漠、荒漠等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本文通过采用点线结合,文件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并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地处干旱区的气田开发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初探。尤其对工程占地、土壤、植被、土地利用等因子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与建议,这对做好气田环境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了乌江流域贵州段5个水库上游来水、库区、坝下浮游植物的种类、密度和生物量,结果显示,库区较电站上游来水浮游植物种类增加,其中绿藻门、蓝藻门种类增加较多,硅藻门种类仍然是水库库区的主要种类,库区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上游来水的2.06倍和1.77倍。库区浮游植物数量的增加幅度与水库调节能力、水体营养负荷及库区周边环境等因素有关。索风营水库为日调节型水库,水文情势较原河流变化较小,库区浮游植物增加幅度较小,而洪家渡水库为多年调节水库,水文情势的变化差异很大,库区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较上游来水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水电水利工程在经济建设中功不可没,但是水利水电建设本身对诸如局地气候、陆生生态、水生生物、土壤、人群、景观环境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本文针对宝山水电站建设工程,分析和评述中小水电站建设对陆生生态影响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深刻了解水电建设造成的环境问题,将水电开放和生态环境保护结合,这对满足能源需求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就我国现行水电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五峰太平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在对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详细调查的基础上,从生态系统组分结构、时空结构、营养结构、重要物种组成、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等方面全面分析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对评价范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出迹地植被恢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移栽、野生动物救护、加强施工期环境管理、开展项目全生命周期监测及环境影响后评价等有针对性的减缓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李仙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仙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即有单个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征,又有影响的累积性、群体性、系统性、波及性和潜在性。分析了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对植被、生物多样性、鱼类、水文、水质等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李仙江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即有单个电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征,又有影响的累积性、群体性、系统性、波及性和潜在性。分析了流域梯级电站开发建设对植被、生物多样性、鱼类、水文、水质等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云南省水电开发现状,分析了水电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河流水文、区域气候和下游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遥感技术与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人类社会日益关注全球环境问题的今天,大气中CO2和CH4等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诱发的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严峻挑战。因此,针对各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研究成为气候变化和区域发展研究的重点和关键。陆地生态系统中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种类等的变化,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尺度来影响着全球碳循环,而遥感技术具有宏观、速度快、周期短、信息量大、多时相等特点,因此在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分类、碳循环遥感模型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澜沧江中下游最大的糯扎渡水电站在开发建设中导致的植被、生物多样性、鱼类、水文、水质等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陆生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植物化感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生植物,陆生植物对藻类化感作用的研究相对较少.陆生植物具有分布广泛、生物量大、便于培植、容易收割、加工方便等特点,许多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体内含有丰富的化感物质,在抑制水中藻类生长和应急处置水华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根据国内外近年来对陆生植物关于抑制藻类生长的研究报道,按草本和木本分类,并以植物的科划分,较全面地评述了15科26种陆生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利用遥感技术测算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工程淹没区各种农业植被的面积。以此为基础数据,采用市场价值、碳税法和替代工程等方法,对工程修建前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淹没区内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每年要产生农产品服务价值2242.38万元,大气组分调节价值556.31万元,减少土地损失的价值278.8万元,减少土壤肥力损失的价值3711.71万元,涵养水分的价值101.37万元。工程建成后,淹没区内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消失,因此,工程的修建使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减少6890.57万元。  相似文献   

17.
澜沧江梯级水电站库区水体富营养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8年1—12月对澜沧江下游的漫湾和大朝山水电站库区的水环境监测结果,应用浮游植物指示法、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评价、经验TLI法评价、藻类现存量指标法对影响水体富营养化的水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库区水体中,营养盐指标总体处在一种高含量水平,大朝山和漫湾库区水体总氮浓度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345~1.880mg/L和0.340~1.743mg/L,总磷浓度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019~0.139mg/L和0.015~0.111mg/L。TLI综合指数评价表明两库区水体处于贫营养水平。  相似文献   

18.
水电站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翼翎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3):40-42,53
水电站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大坝修建、占地、场地开挖、河道引水及其他施工行为,对水电站涉及区域的河流水文特性、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利用等方面造成影响。针对水电站建设的影响,提出了流域规划环评、生态和工程保护措施,以使水电站建设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