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丛枝菌根真菌产孢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沈阳附近重金属矿区自然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重金属含量、植物类型、AMF种群及孢子密度进行了调查,并对污染的农田、荒地土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调查污染区土壤中球囊霉属为优势类群,无梗囊霉属为少见类群,盾巨孢囊霉属为偶见类群,无梗囊霉属和盾巨孢囊霉属对重金属污染特别是铜污染较为敏感;丛枝菌根真菌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分布广泛.在综合污染指数达到28.03的严重污染土壤中仍能生存,其孢子密度在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壤中变异很大,轻、中度污染土壤中较高,随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增加而锐减;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土壤污染程度、土壤pH值、土壤利用情况及宿主植物都影响AMF产孢.图4表4参32  相似文献   

2.
南京城市土壤的特性与重金属污染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研究了南京市城市土壤母质组成、剖面结构、pH值、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重金属元素全量及其不同形态含量等理化性质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城市土壤母质来源复杂,剖面层次混乱,土壤反应石灰性、粗粒化、有机质含量升高和表聚现象较明显。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不同功能区的污染元素和污染程度有显著差异。综合污染程度以老工业区含量最高。依次为老居民区、商业区、风景区、城市广场、开发区。但各功能区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异不明显。城市土壤的随机空间变异十分突出,无论是土壤性质还是重金属污染积累都如此。城市中可能存在一些高度污染的岛状区域,这在城市环境质量上必须予以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桂林市菜地土壤-蔬菜汞污染研究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明  钱建平  张力  胡存杰 《生态环境》2004,13(4):575-577,584
对桂林市近郊8个不同片区蔬菜产地的118个土壤样品和71个蔬菜样品中汞的含量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了菜地土壤一蔬菜中汞的污染现状。研究表明,桂林市及近郊菜地土壤和蔬菜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全市各片区菜地土壤汞含量平均值为0.098-0.523mg/kg,以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评价,土壤平均污染指数在0.33-1.74范围内,属非污染或轻污染状态,除穿山南片和纸马铺外,其余采样点均有样本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七星公园东北片的土壤汞超标率较高,达71.4%,污染情况比较均一;虞山桥东南岸土壤汞超标率较低,为33.3%,但土壤汞含量变异较大,说明污染情况变化大。全市各片区老菜的汞含量平均值为0.0625-0.128mg/kg,为国家标准GB2762—1994规定蔬菜汞含量(0.01mg/kg)的6.25—12.8倍,超标率已达100%。实验还发现,蔬菜中的汞含量与土壤中的汞含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且蔬菜汞的大部分分布于地上部可食部分。分析了菜地土壤汞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使用含汞农药和生活垃圾肥有关。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不同区域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对东莞市及其不同区域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参照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上述土壤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全市和各区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具体表现为:全市土壤Cd、Cu、Ni和Pb的超标率分别为4.9%,6.6%,3.3%和95.1%,均处于轻污染状态,以Pb污染最严重;土壤Cr未有超标,仅西北区域达到了警戒级水平。全市土壤重金属含量各样点间变异较大(Zn、Cr、Pb、Cd、Cu、Ni和有效Cu、Zn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1.5%,54.1%,37.5%,48.8%,60.2%,57.3%和85.3%,64.7%),但对各重金属元素而言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铅锌矿冶区土壤酶活性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分析测试了铅锌矿冶区Pb、Zn、Cu、Cd复合污染条件下的土壤酶活性,分析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土壤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采样点偏离废气排放口主导风向程度增大,Pb、Zn、Cu、Cd综合污染指数PI逐渐降低,土壤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逐渐增高且差异显著,变化程度中大到小的顺序为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剖面分布上,综合污染指数PI〉5的样地,基本呈现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土壤酶活性降低的趋势。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3种土壤酶活性与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机质相关性较低。蛋白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等土壤酶活性分布特征对矿冶区污染程度和土壤生态系统特性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昆明地区土壤重金属与农药残留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昆明地区土壤中Cd、Cu、Pb、As、Cr、Hg6种重金属和六六六、DDT、甲胺磷、乐果4种农药含量进行了调查监测,并就其来源及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Cd、Cu、As、Hg等重金属对土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Cd污染最为严重,其后依次为Cu、Hg、As、Pb、Cr,土壤重金属综合评价为中度污染,土壤有机氯农药仍有部分残留,有机磷农药残留量很低。  相似文献   

7.
对上海某乡因施用大量污泥而造成的污染状况作跟踪调查研究和质量评价。研究对象为土壤、水稻和蔬菜,被研究的污染元素为Cd、Zn、Cu、Ph、Ni、Cr、Hg和As.结果表明,该乡土壤为复合污染,Cd、Zn、Cu是主要污染元素.污泥施用越多的地区,水稻、蔬菜受污染就越严重,尤以Cd污染最为突出,超过了允许卫生标准。确定了污染村、污染程度和污染面积。  相似文献   

8.
天津污灌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王祖伟  张辉 《生态环境》2005,14(2):211-213
污水作为天津解决农业用水不足的手段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文章分析了污灌区土壤一作物系统中Cd、Hg、As、Cu、Pb、Zn和Cr等有毒重金属的质量分数,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加权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污灌区土壤受到了严重污染,主要重金属污染元素为Cd、Hg;农作物中的主要超标元素为Cd、As。因此,污灌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张磊  宋凤斌  王晓波 《生态环境》2004,13(2):258-260
中国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三废”排放,金属采矿和冶炼,家庭燃煤,生活垃圾,汽车尾气排放。重金属在城市土壤中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城市土壤重金属含量高于郊区,人类活动密集区和交通拥挤区重金属含量较高;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土壤剖面重金属污染特征不明显。应采取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的措施综合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并加紧制定我国的城市土壤健康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在柴油污染土壤中的萌发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松林  赵首彩 《生态环境》2004,13(4):569-571
选择以柴油作为土壤污染物,以单-外源环境因子污染水平为主要调控因子,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的方法并且以不同质量分数的柴油污染土壤,在此情况下观察不同土壤柴油污染质量分数控制下紫花苜蓿种子的萌发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紫花苜蓿种子发芽抑制率与土壤柴油污染质量分数呈现指数线性相关关系,并且发现苜蓿发芽之后,高质量分数柴油处理组的幼苗出现黄叶和干枯现象。文章最后从土壤内柴油和柴油在土壤-大气界面间的迁移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土壤重金属污染中背景含量与污染叠加含量的区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辉 《环境化学》2003,22(6):605-610
以南京铁合金厂土壤Cr污染为例,讨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中区分背景含量与污染叠加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运用Hazen概率格纸作图区分背景含量和污染叠加含量在土壤污染研究中是可行的,所得参数的环境意义是明确的,与实际情况是符合的。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内,研究了模拟酸雨下Cd、Cu、Zn复合污染对供试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明显降低,脱氢酶活性几乎丧失,脲酶、酸性磷酸单脂酶、总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明显降低到一较低水平.污染土壤中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随重金属量增加而进一步降低,有效性Cd、Cu、Zn含量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和酶活性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农药在土壤中迁移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安凤春  莫汉宏 《环境化学》1994,13(3):214-217
农药对地下水的污染已日益为人们密切关注,本文详细介绍了用土壤柱和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农药在土壤迁移行为用于预测或评价农药对地下水污染程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4.
毒死蜱对土壤蔗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模拟方法探讨了毒死蜱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毒死蜱对土壤蔗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酶活性的抑制幅度较大,在试验所设的培养时间内,毒死蜱对蔗糖酶活性的抑制总的变化趋势呈现先激活后抑制。建议对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采用蔗糖酶活性作为表征土壤毒死蜱污染程度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运用动力学原理和投入产出法则研究了浙江省某铅锌冶炼厂周围农业土壤中镉的污染因素。得出猪栏肥等有机肥是污染土壤的关键因子。提出了不搞稻草还田,而是采用养殖蚯蚓和种植蕨类植物的方法,以达到控制镉污染和净化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芜湖市郊土壤污染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表明,芜湖市郊农田土壤动物群落的组成与数量随污染程度的加重而减少,土壤动物密度也呈同样的变化趋势,特别是中小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数量发生较大消长,常见类群和稀有类群的组成逐渐减少.多样性指数H与重金属污染程度之间关系因受到季节的影响而变得复杂:冬季和初夏污染较重样地优势类群数量减少,群落均匀性指数E增加而优势度指数C减小,多样性指数H较高;而春季处于过渡阶段,某些类群(如螨类)数量爆发,C增高,H较小.土壤动物群落密度一类群指数DG随污染加重而减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动物的表聚性减弱,甚至出现逆分布现象.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中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其费用低廉、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一度成为环境科学界研究的热点。为了克服植物修复技术中超积累植物生长缓慢和地上部生物量小等带来的限制,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发展,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高效表达可以提高植物吸收、运输、降解污染物的能力和修复的效率。本文首先对目前国内外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的研究动态进行综述,重点论述了PCs、MTs、MerA、MerB、ArsC、γ-ECS等转基因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最后指出在充分考虑到转基因植物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威胁的前提下,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和丰富环境科学的研究领域,更重要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克服了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中存在并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世界性环境问题之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最主要的环境演变驱动因子之一.为明晰LUCC对土壤重金属积累和污染的影响,根据前人研究,从场地、县域和流域/区域尺度总结了LUCC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关系.研究发现,三个尺度上土地利用方式和覆被类型/格局是控制土壤重金属空间积累和分布的重要因子,土地利用/覆被可以直接吸纳或吸附重金属,亦能通过改变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从而控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和活性,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的积累直至污染.此外,论文阐明了LUCC在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预测、规避和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在实践中通过调整土地利用/覆被类型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建议.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述了砷污染的危害及其形成原因,介绍了国内外土壤砷污染研究的现状,展望了21世纪砷污染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锰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锰是生物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但是过量的锰会对生物体的生命代谢活动造成极大损害。土壤的锰污染被认为是酸性土壤的第二限制因素,因此,如何对锰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概括性地介绍了土壤锰污染对动植物和人体的潜在危害,同时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在锰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动态,重点阐述了锰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研究进展,简单介绍了土壤锰污染的其他修复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壤锰污染修复今后的发展趋势。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修复由于绿色环保而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已发现的锰超富集植物及抗锰微生物资源极为缺乏,土壤动物在锰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也并不多见,基于此,作者认为未来应加大对锰超富集植物和抗锰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力度,利用超富集植物、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进行联合修复,并结合适当的土壤耕作管理措施等构建锰污染土壤的多维修复体系,实现锰污染土壤的绿色修复,以期为锰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依据,为食物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