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河南省商丘县观堂乡境内桐麦间作群落的定位观测,分析了间作地内泡桐树高、胸径和树冠的生长规律,探讨了不同走向、不同行距桐麦间作地内小麦产量变化的某些规律。研究结果可为该地区在各种生境条件下统一规划乔、灌、作物多层结构的种群格局提供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3.
农桐间作的养分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生物滤池中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生长规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饮用水生物滤池工艺中亚硝酸盐氧化细菌的生长状况可以作为反应器挂膜是否成功的标志,其生长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在经历了延迟期和对数期之后进入稳定期,由于氨氧化细菌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在生态学上存在以后者为受利方的偏利互生关系,延迟期后期与氨氧化细菌的对数期生长相对应,表现为表观去除率的“对数下降”期.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对数期生长的时间在1mo左右;低温可以使其长期处于延迟期.图7表3参12  相似文献   

5.
链丝藻的生长规律及其对污水中氮磷去除能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链丝藻是一种丝状绿藻,个体大,繁殖能力强,有净化污水的作用。在实验室中用SE培养基培养链丝藻,一周后处于对数增长期。对污水的净化试验证明1d时间链丝藻对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57.61%,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以达到34.78%,3d时间对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2.47%,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3.39%。  相似文献   

6.
7.
研究了采伐迹地32a生的青(x)(Picea wilsonii)和29 a生的云杉(Picea asperata)两种人工群落平均木地径(Db/cm)、胸径(DBH/cm)、树高(h/m)、生物量(Vind/m3)以及群落的生物量(V/m3hm-2)生长过程,探讨了两群落的生物量和两种群个体数分布规律.主要结果为:①云杉的平均带皮地径(Dbb/cm)、带皮胸径(DBHb/cm)、平均h和Vind分别为16.3、12.9、9.14、0.05908,而青的则分别为8.1、5.2、5.65、0.00571.②云杉和青群落的V/m3.hm-2分别是155.09和23.55.③云杉Db、DBH、h、和Vind生长高峰期分别在树龄10~16 a、14~18 a、20~24 a和20 a;而青(x)的上述值生长高峰期则分别在树龄24 a、18~22 a、20~24 a和32 a.④按胸径级分布,云杉和青(x)群落中胸径<13 cm的个体的V分别占各群落总生物量(Vt)的25.51%和100%;其个体数分别占各群落总个体数的58.74%和100%.⑤按生长级分布,云杉和青群落的I、II级木的V分别占各群落Vt的90%和57.64%;其个体数分别占各群落总个体数的63.7%和22.08%.  相似文献   

8.
阿特拉津降解菌的生长规律及降解特征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了从农药厂阿特拉津生产车间污泥中分离出的菌种AT菌,进行了菌种生长曲线的测定,求得AT菌的对数期代时为3.87d,生长速率为0.258d^-1;不同基质浓度的降解实验表明,在农药污染质阿特拉津的低浓度体系中,AT菌降解阿特拉津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属于米氏方程曲线的第一阶段的情形,并拟合出关系式V=0.064S。  相似文献   

9.
赵则海 《生态环境》2008,17(2):758-762
对不同攀援角度五爪金龙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生长特性等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攀援角度的增加,五爪金龙主茎长度增加、总叶面积减少;其根生物量比(RMR)增加,叶生物量比(LMR)下降,茎生物量比(SMR)变化不明显.其中,0°攀援生长五爪金龙的叶生物量比是根生物量比的4.625倍;90°攀援生长五爪金龙的根、茎和叶的生物量分配差异最小,在0.318~0.363 g·g-1之间.攀援生长五爪金龙(30°~90°)的相对生长速率随攀援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对比0°和90°,30°和60°攀援生长五爪金龙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和生长参数均表现出较高的可塑性,对不同倾角支持物的适应能力很强.0°和90°攀援生长五爪金龙的叶面积指数(LAI)、相对生长速率(RGR)和净同化速率(NAR)均高于30°和60°.攀援角度对五爪金龙的形态、生物量分配及相对生长速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较高相对生长速率的五爪金龙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和入侵性.  相似文献   

10.
芦苇是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一种重要的湿地植物.本文对该地区芦苇海4个不同水深梯度下芦苇的无性系地上分株的生物量分配、生长与繁殖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47 cm (水在土层表面上)水深环境中,芦苇单株的平均生物量(4.2 g)最大.在-15 cm (水在土层表面下15 cm)的生境中,叶生物量百分比(叶生物量占单株总生物量的百分比, 46.1%)最大.芦苇地上分株高度、地上分株有分枝的单株百分比(茎上有分枝的分株占样地总分株的百分数)也存在明显的差别.茎的生物量分配百分比和生长速率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加.在滩地生境中,开花率、花序的生物量百分比明显大于水较深的生境.分株株高与分株生物量、茎生物量与叶生物量都表现出较明显的幂指数异速生长规律.在-15 cm水深的生境中,叶生物量的生长快于茎的增长;在其他水深梯度的生境中,则是茎生物量的增加快于叶生物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红壤丘陵区晚稻生长期间CO2的排放与固定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静态箱法对红壤丘陵区稻田生态系统CO2排放与固定进行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稻田生态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随天气条件(晴天、雨天、阴天)的变化而变化,CO2日净固定量在晚稻生长期间波动性很大,最高达10.35 g·m-2·d-1,在晚稻成熟期表现为CO2负固定,为-0.92 g·m-2·d-1;整个晚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和土壤呼吸CO2排放量分别为20.4和6.3 t·hm-2,稻田生态系统CO2累积排放量与水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幂函数关系.在整个晚稻生育期,稻田生态系统从大气中吸收碳量为3.85 ~4.00 t·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