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了普杀符在山东、黑龙江两地的残留试验情况。找出了其在土壤中的消解规律,得出其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9d,施药后距收获期间隔天数为95~117d,收获时在大豆、豆秸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为未检出。认为普杀特在大豆地正常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溴氟菊酯的光解,水解与土壤降解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在实验室测定了溴氟菊酯的光解、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以及在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与东北黑土等3种不同土壤中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300W低压汞灯下,溴氟菊酯的水相溶液与其石油醚相溶液中的光解均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3.7与9.4min;在pH为5,7,9的缓冲溶液中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5.6,8.3与4.2d;在3种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8 ̄8.8d。  相似文献   

3.
用田间模拟试验法,研究了土壤中绿磺隆不同添加量与水稻危害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绿磺隆添加量超过0.375g(AI)/hm ̄2时,就可能对水用产生危害,在此用量水平下,绿磺隆在耕层土壤中的平均残留浓度为0.17μg/kg,按此推算,麦田按正常用量的2倍量(30g/hm ̄2)施用,在种麦期间绿磺隆在麦田土壤中的半衰期超过32.1d.即会对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 ̄(14)C-苄嘧黄隆研究其土壤和作物残留性,结果表明,在常用量条件下施于水稻土壤的苄嘧黄隆,经过稻季(98d)后,土壤残留量为1.5μg/kg,消解半衰期为28d.稻谷残留量为11.63μg/kg,低于苄嘧黄隆允许残留量(20μg/kg)。苄嘧黄隆属于易降解除草剂,按常规使用对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及其对持留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田间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代谢规律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试验表明,阿特拉津施用后、在作物生长期内可降解90%以上,土壤酸碱度对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代谢有显著影响。在碱性土壤中阿特拉津主要经过微生物代谢而被降解;在酸性土壤中化学水解占优势地位。阿特拉津在强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63d)低于弱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84d),而在碱性土壤中由于较强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其持留性(半衰期为51d)最低。  相似文献   

6.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IL值为0.5mg/kg。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按7.5kg/hm ̄2用量,在次年早春(2月)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不同浓度的Cd、Pb溶液模拟污水农用,淋浇于蔬菜盆栽土壤上,研究其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试验所设置的浓度范围内.重金属Cd、Pb对土壤微生物三大菌和土壤酶中的蔗糖酶、脲酶等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三大菌对它们的敏感程度:Cd为细菌>放线菌>真菌,Pb为放线菌>细菌>真菌;而它们对土壤酶的抑制程度则都为蔗糖酶>脲酶。研究还表明,土壤微生物总量的变化与重金属浓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试验表明:不同来源的Pb、Zn和Cd复合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有明显的差异,在废矿水和尾矿砂污染的土壤中,Pb、Zn和Cd主要以残渣态存在,而添加土壤中的Pb主要以弱专性吸附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Zn和Cd主要以交换态存在,大豆苗对添加土壤中Pb、Zn和Cd的富集能力较强,而对废矿水污染和尾矿砂污染土壤中Pb、Zn和Cd的富集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用实验室模拟培养方法研究了土壤中涕灭威及其代谢物在不同条件下的降解规律,探讨了影响降解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温度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是影响降解的重要因素,温度升高、有机质含量增加均大大加快涕灭威残留物降解。25℃时,涕灭威在不同类型表层土壤中T_(0.5)为3~8d,其残留物总量的T_(0.5)为30~65d.在温度低、徽生物活性小的深层土壤中涕灭威T_(0.5)为34~120d,残留物总量的T_(0.5)为159~686d,其中亚矾较难降解。  相似文献   

10.
天津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是新建投产的一座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其设计处理能力为400000m ̄3/d。该厂引进了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60000m ̄3/d污水采用前置缺氧脱氮的A/O工艺进行了深化处理。本文全面论述了A/O工艺曝气他的设计,并就设计参数取值、池型设计、进出水形式,回流方式和缺氧区与好氧区的容积比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单甲脒在土壤中的降解及持久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振惠  莫汉宏 《环境化学》1995,14(3):234-238
本文对四种不同类型土壤中单甲脒及其盐酸盐在厌氧与好氧条件下的降解动态及其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甲脒及其盐酸盐均属不稳定的化合物,单甲脒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4.6-9.1d,其盐酸盐的半衰期为2.0-6.2d。结果还表明单甲脒盐酸盐在厌氧条件下较在好氧条件下降解缓慢;在厌氧条件时,土壤的pH值对其降解影响较大。在相同条件下,单甲脒比它的盐酸盐酸盐降解慢,其降解速率与土壤pH值无关。  相似文献   

12.
单甲脒在土壤中的吸附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杨克武  安凤春 《环境化学》1995,14(5):431-435
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单四脒酸盐的活性部分-单甲脒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吸附行为,获得了单甲脒的单位土壤有机质吸附常数(Kom)为284和吸附自由能变化量为13.99kJ.mol^-1的实验数值,研究表明,单甲脒在土壤中吸附符合Freundlich经验公式,其在土壤中的吸附系数Kd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阳离了交换容量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在实验室测定了溴氟菊酯的光解、不同pH条件下的水解以及在太湖水稻土、江西红壤与东北黑土等3种不同土壤中的降解。试验结果表明:在300W低压汞灯下,溴氟菊酯的水相溶液与其石油醚相济液中的光解均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光解半衰期分别为13.7与9.4min;在pH为5,7,9的缓冲溶液中其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5.6,8.3与4.2d;在3种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4.8~8.8d。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样品前处理方法,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快速检测大豆和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残留分析方法.大豆和土壤样品采用乙腈(含0.5%甲酸)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或石墨化碳黑(GCB)净化,UPLC-MS/MS外标法检测定量.在0.005—0.5 mg.kg-1添加范围内,氟磺胺草醚在土壤、大豆和大豆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9.4%—109.0%之间,变异系数在3.6%—10.1%之间.在山东、河南、吉林进行了氟磺胺草醚在大豆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试验点中氟磺胺草醚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为8.5—23.7 d;在大豆植株中的降解半衰期为2.7—9.8 d.  相似文献   

15.
厌氧浮动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厌氧浮动生物膜反应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0℃ ̄28℃,容积负荷为5.38 ̄20.62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23.4h,COD去除率在90%以上,反应器内污泥持留量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微生物既有附着生长系统,也有大量悬浮颗粒污泥,生物膜中与颗粒污泥中的生物相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运用恒温培养法研究了阿特拉津在河北省白洋淀地区农田土壤中的生物降解动力学,并从中分离鉴定了土壤中降解阿特拉津的优势菌种,研究结果表明,该土壤对阿特拉津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非生物+生物的降解、非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的速率分别为0.0262d^-1,0.005548d^-1和0.008194d^-1,半衰期分别为26d,125d和85d,发现土壤中降解阿特拉津的优势菌种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相似文献   

17.
单甲脒农药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单甲脒(N'-2,4-二甲苯基-N-甲基甲脒,简称DMA)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田间试验表明,喷洒单甲脒盐酸盐(DMAH)于棉花植株对土壤微生物种群和土壤酶活性无明显影响.实验室试验表明,投加DMAH于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当DMAH在土壤中的浓度为20mg/g时,好氧异养菌总量开始降低,硝化细菌和放线菌、真菌的土壤DMAH抑制浓度分别为0.5mg/g和0.1mg/g.DMAH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亦不相同,脱氢酶对土壤中DMAH含量为10mg/g时其活性即有明显的减弱,而过氧化氨酶对DMA的耐受性相当高,其活性的抑制浓度达500mg/g.试验还证明了土壤中DMA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当DMA在土壤中的浓度为50~500g/g时,其消解速率可从8.75mm·kg-1·d-1提高到48mg·kg-1·d-1.  相似文献   

18.
毒死蜱农药环境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毒死蜱农药在环境中的水解、土壤吸附和土壤消解行为。实验结果表明,毒死蜱在水体中降解较慢,半衰期为 25.6 d;土壤具有较强的吸持毒死蜱农药的能力;该农药在土壤中的消解也较慢。  相似文献   

19.
水势与用氮量对土壤中石油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石油降解过程中,土壤有效氮的动态变化,不同用氮水平在两种土壤上对石油降解速率的影响,以及石油降解的土壤水势条件。结果表明,石油对土壤的污染没有影响土壤水势;在土壤水势为-100 ̄-20kPa范围内,水势的降低没有影响石油分解,而当土壤水势为-1000kPa时,石油降解速率与对照相比下降了10% ̄35%,在壤土上,肥料氮添加在碳(石油中碳)氮(肥料中氮)比为90时,石油降解最快,过多施用肥料氮  相似文献   

20.
采用Claassen的养分吸收机理模型探讨了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过程中的参数敏感性,结果表明:在一般土壤与施肥条件下,玉米与大豆幼苗吸收磷的高度敏感性参数或重要限制因素为根系伸长速率与根半径;在相同土壤供磷条件下,供试大豆幼苗根系的磷摄取能力远低于玉米幼苗根系的磷摄取能力,其原因归结于两者在根系最大养分流Imax与根系伸长速率K两个敏感性参数上的差异;玉米与大豆幼苗磷吸收过程中三种根毛参数的敏感性均较低,这主要与土壤供磷水平较高有关;土壤含水量在玉米幼苗磷吸收过程中表现了极高的敏感性,当土壤含水量降低时,土壤养分供应参数对玉米幼苗磷吸收的敏感性与限制作用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