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景观作为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基本单位,目前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许多传统的文化建筑和土地利用方式和格局正在走向衰亡,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常常被千篇一律的大片单调的景色所代替。本文主要讨论下列三个问题:景观的基本含义及其保护,景观保护的主要任务;景观保护是区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及世界重要的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观赏游览、科学研究及文化艺术活动等功能。为了实现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在黄山风景区内划分特殊自然及人文景观保护小区的观点,并划出第四纪冰川遗迹、花岗岩石林地貌、泥炭藓沼泽、松林及温泉等景观生态保护小区。主要探讨黄山风景区第四纪冰川遗迹景观生态保护小区的分布、特征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傅伯杰陈利顶等著科学出版社出版(2011年2月)ISBN 978-7-03-030009-6$48.00 16开本平装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全面地论述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及应用。全书共分11章,重点论述了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景观的动态模拟、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以及景观生态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可持续利用和  相似文献   

4.
江苏北部景观生态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江苏北部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该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1个景观亚型,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编制了江苏北部1:100万景观生态类型图。详细分析了江苏北部稀疏植被景观、常绿针叶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旱地作物景观、水旱轮作景观、水田作物景观、淡水水生植被景观等主要景  相似文献   

5.
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任何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都是自然和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造成。生物多亲性最丰富的地区不一定人武部由顶极植被所覆盖,而常常是一些包括所有演替类型的地方。本文通过讨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对不同区域景观的影响,探讨了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一般原则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参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从过程和格局2个角度,概括和总结了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般原则,包括:区分并优先保护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保护和建立自然、半自然生境,构建多样化的土地利用/种植模式,通过连接残存的自然、半自然生境或新建生态廊道增加农田景观的连接度,提高集约化程度较低的农业用地面积,采取野生生物友好型的农作管理方式,保护关键物种并维持物种的相互联系,控制侵略性的、数量过多的入侵性物种等一系列原则。最后,对这些原则在实际推行及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对江苏北部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该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1个景观亚型。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编制了江苏北部1∶100万景观生态类型图。详细分析了江苏北部稀疏植被景观、常绿针叶林景观、落叶阔叶林景观、旱地作物景观、水旱轮作景观、水田作物景观、淡水水生植被景观等主要景观型的生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8.
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与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标准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我国分类系统的比较,提出应该根据我国生物多样性、自然及其相关文化资源保护和维持的现状及特点,参照IUCN保护区分类系统,尽快制定出我国新的保护区分类系统。新分类系统应该以保护区主要管理目标为基本依据,同时综合考虑保护对象的特点及人类干扰程度来确定保护区类型,从而促进保护区的规范管理和进一步发展,实现自然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9.
当前,任何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都是自然和社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所造成。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不一定全部由顶极植被所覆盖,而常常是一些包括所有演替类型的地方。本文通过讨论自然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生产活动对不同区域景观的影响,探讨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相思湖湿地公园是南宁市打造"中国水城"品牌的重要建设项目,既保护了湿地资源,也发挥了巨大的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就已完成景观绿化亮化提升工程的相思湖湿地公园展开相关调查,对其生态多样性进行分析及按照相关标准计算湿地景观特征指数,评价了其现状并提出保护对策.相思湖湿地公园具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水域、林地、草地、沼泽、滩涂五种景观类型的数据可以看出:水域面积占到了52.74%,说明湿地功能显著;破碎度最大的是草地跟林地,分别达到了1.29和0.81,说明南宁市生态恢复工程和绿色提升工程效果明显.相思湖湿地公园是保护和利用当地湿地资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宁市景观生态格局现状与改善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原理,通过南宁市景观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南宁市景观的基本途径,包括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保持地方特色,维持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建立城市中具有生态功能的廊道等。  相似文献   

12.
基于景观格局的辽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1990年和2005年遥感影像为基本信息源,在GIS技术支持下,在对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破碎度、分离度、优势度等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类型脆弱度为评价指标研究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生态安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资源开发,加剧了辽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使景观优势度增高,多样性下降。从1990-2005年,研究区主要湿地景观类型水稻田、苇田、滩涂的干扰程度有所增加,生态安全度均有所下降,表明人类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干扰越来越明显。总体来说,15年来研究区整体景观生态安全度呈现下降趋势。以往湿地生态安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脆弱性和保护策略方面,研究层次着重在生态系统层面,而从景观格局角度对湿地景观生态安全的研究涉及较少,文章涉及的是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所提出的内容实质上是景观生态安全定量表征的方法探讨。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生态安全,揭示景观结构与功能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内在因素,不但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生态安全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针对近年来开展生态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给风景区带来巨大生态影响的问题,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类型划分的基础上,从景观要素斑块特征的角度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格局及破碎化进行初步的研究,以期为今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生态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中,马尾松林、茶园与农田是风景区中3个主要景观类型,三者面积与周长之和分别占全区的84.581%和81.669%;景观要素的面积、周长、斑块数的分布极不平衡,尤其在3类主要景观类型中,在斑块面积、周长方面差异显著;各景观要素面积与周长的分布极为相似,而斑块数的分布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景观要素面积、周长、斑块数等斑块特征分析表明,茶园、居住地、经济林等人工或半人工经营景观的破碎化程度高,而马尾松各天然林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低,从而证明了人类经营活动的干扰是导致自然风景区景观破碎的主要因素之一.表3参18  相似文献   

14.
哈尔滨市绿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的研究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对哈尔滨城市现有景观生态格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景观生态问题:景观生态连通性低;景观结构单一;绿地面积少,且绿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在现有景观格局基础上,哈尔滨市可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在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新的绿色斑块;建立和完善生态化的水系廊道网络;建立城效绿化网络,连接绿地系统的点、线、面;增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在城市扩展中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图4表4参19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研究——以广东大鹏半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保护红线是中国一项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制度,但目前其划分和实施管理机制仍处于不断探索阶段。以大鹏半岛为研究区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分区模式研究。通过生态调查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综合分析大鹏半岛的功能定位、地形地貌特征、典型生态系统类型、珍稀濒危动植物资源和自然遗迹的分布状况、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征,构建了全面反映生态特征的生态保护红线分区建设模式,提出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差别化管理的思路,探讨了分区、分类、分级的生态保护管理体系,创新了流域生态管理模式。以基本生态控制线为基础划分7个重点区域进行分类分级保护模式,重点保护面积为171.59 km2,占基本生态控制线面积的77.3%。重点保护区域包括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大鹏半岛自然保护区、红花岭海岸森林公园、大鹏半岛中部生态廊道、坝光古银叶树Heritiera littoralis国家湿地公园、东涌红树林湿地公园、西涌香蒲桃Syzygium odoratum林自然保护小区。该模式的实施既能较好地保护大鹏半岛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资源,也能够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是深圳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内分区管理制度的有益尝试,为生态保护红线的可持续性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为中国城市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体系和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乡村景观的特点及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乡村景观是指乡村地域范围内不同土地单元镶嵌而成的嵌块体,以农业特征为主,是人类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然生态结构与人为特征的综合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乡村景观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如何保护乡村景观的特色和完整性,充分挖掘乡村景观的生态和文化旅游价值,使其形成高效、完整并具有传统特色的多功能的乡村地域,是21世纪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首先界定了乡村景观的概念和内涵,指出了我国乡村景观的主要特征;然后探讨了乡村景观规划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认为乡村景观规划是未来我国乡村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系统地讨论了我国乡村景观规划的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生态特点与建设途径—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佛山市景观生态现状和生态设计内函,对佛山市景观生态建设提出了一些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从书名:新生物学丛书ISBN:978-7-03-040461-9/Q·3288开本:16定价:280内容简介本书编译自Richard B.Primack编写的Essentials of Conservation Biology(第五版),系统阐述了保护生物学的范畴、主要内容和发展历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布和价值,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引起的物种丧失和灭绝,种群和物种水平的保护,生态系统和景观水平的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书内容丰富、知识系统、逻辑合  相似文献   

19.
自然保护区学研究与景观生态学基本理论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邱扬  张金屯 《农村生态环境》1997,13(1):46-49,52
本文尝试把景观生态学思想融于自然保护区理论中,较系统地论述了以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格局理论,等级一尺度理论、干扰学说,生物多样性原理以及景观稳定性理论等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自然保护区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深圳市盐田区植被格局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选取斑块形状指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数、分维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相对丰富度、优势度等指标,对深圳盐田区的植被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城乡发展过程中,盐田区植被景观保存较好,类型丰富;植被景观总体上呈现出符合其生境特征的规则分布;群落景观异质性较高,拥有南亚热带的沟谷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树林等特色植被景观;沟谷雨林和季风常绿林是本区较脆弱的生态系统,应积极加以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