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日照市木浆厂生产主要环节及恶臭气体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了其产生工艺、产生恶臭气体的主要环节、排放方式,找出了恶臭气体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清洁生产、污染治理、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恶臭污染作为一种大气污染物,以空气为传播介质、通过呼吸系统对人体产生影响,而且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恶臭污染具有以臭味作为主要污染特征的特殊性,即恶臭气体的臭阈浓度较低,处理后要求气体中的恶臭物质浓度更低甚至为零,这就使得恶臭污染的治理有别于一般空气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3.
恶臭气体污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寻找合适的治理方法已经成为各国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恶臭治理方法并指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恶臭气体微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应用状况,对微生物除臭技术的微生物,脱臭机理和取得的进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微生物处理恶臭气体应用现状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滴滤塔处理制革恶臭气体中,采用SBR法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考查生物滴滤塔处理制革恶臭气体中微生物的特性。研究了微生物对氨氮和硫化物的去除效率以及驯化过程中污泥容积指数(SVI)的变化,并对挂膜后填料表面的微生物相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经过19 d的驯化,微生物对氨氮和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98.29%和94.16%,驯化期间污泥容积指数均保持在正常的范围之中。挂膜14 d的扫描电镜显示,填料表面有均匀的生物膜分布,说明微生物在填料上已经挂膜成功,驯化的微生物可以达到去除制革恶臭气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泥填埋场产生恶臭物质的种类与污染特点和当前恶臭污染治理的方法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填埋场恶臭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综合治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恶臭的微生物处理概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综述了恶臭气体微生物处理的研究与应用状况,提供了恶臭气体微生物处理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8.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易产生和排放恶臭气体,造成二次污染。系统总结了污泥堆肥过程中主要恶臭物质:氨气(NH3)、硫化氢(H2S)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产生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常用除臭技术工艺进行了技术和经济比较分析。通过对污泥堆肥厂恶臭气体的产生和释放特征的分析,针对除臭工艺自身技术特点,建议采用组合式除臭技术解决污泥堆肥厂的恶臭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9.
恶臭气体污染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臭气体污染与评价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李应芝本文综述了恶臭气体的有关概念、恶臭污染物的嗅觉阈值和气味、恶臭强度分级以及恶臭物质的浓度与臭气强度的关系;并介绍了恶臭气体污染的评价方法。为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1恶臭污染物及其产生源恶臭...  相似文献   

10.
固定床活性炭吸附法治理炼厂表曝池恶臭污染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石化股份公司九江分公司炼油厂排水车间污水处理场表曝池逸散的恶臭污染气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床式活性炭吸附工艺对其治理。采用实验室研究筛选出的脱除硫化物(H2S、甲硫醇等)的IVP活性炭,并结合吸附挥发性有机物(VOC)类(苯、甲苯、二甲苯)的BPL活性炭进行现场中试研究,制定了对污染气体进行脱除恶臭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1.
介绍污水汽提(一)装置原料污水罐罐顶臭气源的情况,臭气治理方法的选择,降膜吸收工艺技术的反应机理、工艺流程及该装置应用此项技术的治理效果。讨论了恶臭气体流量、浓度的变化对处理过程的影响,吸收剂的循环量对吸收效果的影响,温度对恶臭气体流量和浓度的影响,分析了触变型催化氧化的情况。采用降膜吸收工艺技术后,该装置对H2S、NH3及甲硫醇、乙硫醚等非常恶臭的气体去除率分别为99.98%、96%、96%和96%。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安定生活垃圾填埋场VOCs恶臭物质及其臭气强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填埋场重要的恶臭源之一.为了深入了解造成填埋场恶臭的VOCs及其臭气强度情况,在2014年7—8月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GC)-质谱(MS)联用法测定了北京市安定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内各代表性地点的VOCs.共确认了48种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环烷烃、萜类、酯类、醛酮类、卤代烃、醇类及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烷烃的种类最多,达到13种,其次是芳香烃,为9种.以内标法和外标法相结合测定了其中35种物质的含量,发现浓度在0.05~40 mg·m~(-3)之间.在厂区入口和作业面浓度最高的VOC是2,2,4,6,6-五甲基庚烷,在沼气干管是甲苯.从实际经验和臭气强度出发,建立了一种恶臭物质筛选方法,即首先以检出频次和各地点浓度比值筛选出可能的恶臭物质,然后由臭气强度确定最终的恶臭物质.筛选结果表明,填埋场内的恶臭VOCs是对伞花烃、对二甲苯、乙苯、甲苯和邻二甲苯,其中对伞花烃和对二甲苯对恶臭贡献尤为显著.这些恶臭VOCs浓度之间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这些物质均来源于填埋场内生活垃圾的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数家制革企业开展调查分析,探讨了制革企业在含铬、含硫废水分流处理和各生产环节臭气防治方面存在的若干技术与管理问题.首先,含铬废水和含硫废水收集与管理不规范统一致使后续废水预处理及生化处理受到影响;部分企业忽略了原皮存放及转运、皮革水场加工车间、污水处理设施等臭气产生环节的细节控制.最后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与措施建议,包括统一规范含铬废水和含硫废水的收集与预处理范围,加强原皮仓库、水场和污水处理系统的恶臭全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在湿式静电除尘器Ionizing wet scrubber(简称IWS)中,废气中的粉尘在-30 kV DC高压直流电场中充分荷电后,小部分粉尘吸附到电极上,为了达到较好的清灰效果,用循环水持续冲洗电极,随后大部分粉尘随气流进入填料Tellerette塔中并吸附在填料表面;此时有毒、有腐蚀性和恶臭的气体也被吸收到填料塔中,然后也采用循环水流对填料进行连续冲洗,最终达到废气除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生活垃圾初期收运过程中恶臭物质的释放特征,对典型垃圾收运压缩车和非压缩车展开了为期一年的监测.共检出了6大类别75种恶臭物质,其中以乙醇为主的含氧化合物浓度最高,平均检出浓度超过360μg/m3.垃圾初期收运车辆释放的恶臭物质在秋季污染水平最高,而冬季污染水平较低.通过对全部样品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压缩车与非压缩车释放恶臭物质的种类与浓度之间并无明显差异.根据阈稀释倍数法,乙醇、萘、二氯甲烷、二甲二硫醚和丙烯醛被筛选为典型恶臭物质.其中含硫化合物嗅阈值低,即使浓度很低也容易被感受到,在检测过程需要格外关注.本研究可为固体废物收运与管理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甲烷和恶臭物质产生潜势与垃圾填埋龄的关系,利用全自动甲烷潜能测试系统进行厌氧发酵实验,监测累积产甲烷量和速率,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恶臭物质种类和浓度.结果表明:填埋龄较短的垃圾产气量高于填埋龄较长的垃圾,填埋龄3a的垃圾产气量最大,单位质量垃圾甲烷累计产生量为29.81mL/g,填埋龄7a的垃圾产气量最小,为6.16mL/g,填埋龄3a的垃圾产甲烷速率最大,最高值达112.3mL/d;共检出40种恶臭物质,芳香族和脂肪烃种类最多、浓度最高,芳香族、卤代烃和含硫化合物浓度比例随垃圾填埋龄增加而增加;脂肪烃浓度比例随垃圾填埋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生物法去除含甲硫醇恶臭气体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用生物法去除含甲硫恶臭气体的机理进行探讨和说明,得出甲硫系恶化恶臭气体的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我国典型城市冬季龙头水中卤代酚类嗅味暴露特征,以8种典型卤代酚类嗅味物质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预处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全国22个典型城市龙头水中的卤代酚类嗅味污染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在我国冬季典型城市龙头水中普遍存在卤代酚类嗅味物质暴露问题. 其中,以4-氯酚的暴露浓度最大,ρ(4-氯酚)最高为3 526.24 ng/L,ρ(2-氯酚)和ρ(2-溴酚)较小,最大暴露值均小于100 ng/L;ρ(2,6-二溴酚)与ρ(2,6-二氯酚)在各典型城市普遍出现超嗅阈值现象;就调查的城市而言,东北地区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华北地区,中南和西部地区嗅味物质污染及超嗅阈值现象相对较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后厨余垃圾含水率高,在堆肥过程中存在酸化严重、升温慢、渗滤液产率高、产品品质差和臭气排放严重等问题,研究了玉米秸秆、园林剪枝和西瓜秧作为外加碳源对厨余垃圾堆肥腐熟度和臭气排放的影响,其中3种辅料添加比例均为15%,采用机械强制连续通风,通风速率为0.5 L/(kg DM·min)。堆肥周期为16 d,每4 d翻堆1次。结果表明:纯厨余垃圾单独堆肥酸化严重,未升温,添加辅料高温期(>55℃)持续时间超过10 d。碳源辅料影响有机质降解难易程度,西瓜秧添加在堆肥前期升温迅速,园林剪枝在堆肥中期温度较高,玉米秸秆在堆肥中后期温度较高。添加玉米秸秆、园林剪枝和西瓜秧可分别减少95%、39%和17%的渗滤液生成。秸秆和西瓜秧处理的种子发芽率指数(GI)第12天达到100%,比园林剪枝缩短4 d。与西瓜秧相比,添加秸秆减少了66.6%硫化氢(H2S)和86.3%甲硫醚(Me2S)排放,园林剪枝减少了82.3% Me2S排放。影响厨余垃圾堆肥腐熟度和臭气排放的主要理化因素为pH和温度。  相似文献   

20.
好氧堆肥是处理畜禽粪便的重要途径,但传统堆肥存在效率低和恶臭气体污染严重等问题.为了加快畜禽粪便堆肥进程,减少恶臭气体排放,探究了覆盖纳米膜对提升畜禽粪便堆肥效率的作用机制.设置槽式好氧堆肥发酵实验,通过堆肥过程中堆体物料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和排放的恶臭气体来评估纳米膜对畜禽粪便堆肥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纳米膜能够加快升温,降低堆体物料的pH、有机质(OM)和氨氮(NH4+-N),提高电导率(EC),增强脲酶、蛋白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且NH3、H2S和TVOC的总累积排放量分别减少了58%、100%和61%.相关性分析显示,大多数酶活性易受温度(T)、EC、OM和C/N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NH3的排放速率与T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H呈极显著负相关,TVOC的排放速率与多种理化性质显著相关.覆盖纳米膜能够加快堆体腐熟,减少恶臭气体的排放,是一种无害化、低排放的技术手段,能够有效解决畜禽粪便堆肥发酵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难题,促进养殖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推动生物质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