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2年12月11日至12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天气,此次沙尘暴天气持续时间较短,但沙尘暴范围较大,本文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研究沙尘暴焓通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焓通量在-201.79~109.15 w/m2,从数值看总体随着时间逐渐增加,绝对值呈“V”型结构。相对于地表,沙尘暴的10min焓的最大增加量是最大减少量的2倍。当HE<0时,焓通量对沙尘暴呈正反馈作用;当HE>0时焓通量对沙尘暴呈负反馈作用,当HE=0时,2m沙尘暴的焓等于地表的焓,2m沙尘暴与地表之间不进行能量传递。焓通量的绝对值与沙尘暴的能见度呈正相关,焓通量越大沙尘暴能见度越大。希拉穆仁通过0.05显著性检验,置信度可达95%。包头通过0.01显著性检验,置信度可达99%。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地区是沙尘暴发生次数比较频繁的地区。通过对近几年呼和浩特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次数及路径的分析,结合路径区域的自然状况、植被情况、气象条件等因素,本文提出了了沙尘暴监测的布点设置方案,为做好呼和浩特区域沙尘暴监测及研究沙尘暴起因和预警、预防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地区沙尘暴时间分布特征及其沙尘气溶胶TSP浓度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尘暴是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内蒙古自治区较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直接危害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本文就内蒙古地区沙尘暴的时间特征,沙尘气溶胶TSP浓度值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减轻沙尘暴危害、减少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京津冀区域内所辖65个站点1954—2002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内沙尘暴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京津冀区域绝大部分地区是沙尘暴的主要影响区,冀北高原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定州、饶阳一带是该区域沙尘暴的易发区。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和季节差异,沙尘暴的发生时间大多集中在中午至傍晚,且基本为春多秋少。该区域内沙尘暴发生的日数呈现整体减少趋势,各分区域的变化趋势具有相似性,只是在减少幅度和年代际减少趋势上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一提起沙尘暴,许多人都会谈“暴”色变。其实,沙尘暴也是地球为了应对环境变迁的一种症候,就像我们感冒了会咳嗽是为了排除气管中的废物一样。而且,科学研究表明,沙尘暴的危害虽然甚多,但整个沙尘暴的过程也是自然生态系统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沙尘暴可以算是一种自然界的“均营养”运动,沙尘暴把地表土卷入高空,矿物质、有机物等各种微粒在大气层中飘向远方,补充了沙尘沉降地土壤流失的微量元素。当然,同时也使沙尘暴形成地及加强地的土壤变得贫瘠。  相似文献   

6.
全球有四大沙尘暴高发区,分别是中亚、北美、中非和澳大利亚。我国的沙尘暴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而西北地区沙尘暴最多。近10年西北发生的沙尘暴几乎都沿着河西走廊向华北及长江中下游逼近,而甘肃民勤县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北方强度最大的沙尘暴发源地。据气象部门监测,近年来,民勤县年平均风沙日达139天,最多时达到150天,年均发生强沙尘暴的日数多达29天,成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沙源区之一。1沙尘暴的成因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强风;二是裸露的地面有干燥、疏松沙尘物质;三是不稳定的空气,三者加在一起,才能形成沙尘暴。强风是…  相似文献   

7.
阿拉善地区沙尘暴的统计分析和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阿拉善地区沙尘暴历史资料的分析和对该地区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总悬浮颗粒物年变化规律及沙尘暴发生期间的TSP数据分析。统计分析了该地区沙尘暴形成规律 ,发生原因 ,追踪沙尘暴源地 ,提出有效防治对策 ,控制来自环境的沙尘源  相似文献   

8.
范元中 《环保科技》2001,7(4):29-31
首次提出“沙尘暴影响曲线”的概念,该曲线如实记录沙尘暴的走向,可为沙尘暴的监测、报警和预报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沙尘暴污染影响和物理化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尘暴的袭击严重污染了城市环境质量,对济南市沙尘暴进行采样及化学元素成分分析。沙尘暴期间城市空气中TSP浓度高达6155ug/m^3,是同期的23.7倍。沙尘暴颗粒物元素以地壳元素为主,并且对各种元素有不同程度的富集。  相似文献   

10.
首次提出“沙尘暴影响曲线”的概念,该曲线如实记录沙尘暴的走向,可为沙尘暴的监测、报警和预报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