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合利用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局长张吾乐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战略与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搞好资源综合利用是煤炭工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煤炭工业正在经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煤炭工业形成的单一产业、单一产品、单一生产经营的格局,是目前整个行业经济效益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快发展煤炭资...  相似文献   

3.
焦化厂洗煤水和酚氰废水直接外排是造成环境污染、浪费水资源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了采用多次沉淀完成洗煤水循环使用和利用“酚氰水处理工程”和“中间废水回用工程”实现酚氰废水处理和综合利用的方法,简析了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焦化行业废水处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库生态调度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大规模流域开发,大量水库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如何通过水库合理调度来减轻水库对河流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水库运行调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现行水库调度过分强调经济利益而忽视生态环境需水状况,致使部分大坝下游和库区发生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水库生态调度的概念和任务,建立了水库生态调度多目标数学模型。该模型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组成的综合利用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以综合利用要求为约束条件,包括灌溉、发电、航运、旅游、河口压咸和应急用水等。该模型为具有复杂约束条件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创建了可行搜索离散微分动态规划算法(FS DDDP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取得的成绩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全方位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阐述了加强与深化资源综合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梳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内涵基础上,克服统计数据口径多元、来源受限等困难,客观分析了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从政策法规、重大行动、标准规范三个维度研判了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管理情况。在提出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存在社会认知度有待提高,制度供给不足,监管难度大,部分矿山企业对政策缺乏预期,国家、地方、企业、社会追求的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基础上,从强化矿业权用益物权属性、加强矿产资源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加大科技创新及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管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煤炭企业尾矿资源资产化困境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煤炭企业对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多途径利用的原则,正在努力实现从"以堆存为主"转向"以利用为主",从废弃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但是,在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和治理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尾矿资源堆存数量巨大,综合利用率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缺乏尾矿、废石综合利用技术,先进项目推广缓慢;我国现行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法规多为原则性、鼓励性政策,缺乏完整的综合利用基本法,而且存在大量的政策执行不力的情况.借鉴目前国内外尾矿资源资产化的几种途径,建议:①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②重点抓好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煤炭洗选加工与煤矿环保产业,其中以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为重中之重;③推进洁净煤技术,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④加强科学管理,增强竞争能力;⑤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立法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8.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部门,既有资源综合利用的巨大潜力,又有再生资源的广阔前景。把资源综合利用列为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针,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我国化学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1985年,化工部(现为国家石油...  相似文献   

9.
产业用水结构的欠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社会的发展,如何科学评价产业用水情况,取得在经济效益、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约束下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目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与亟待解答的科学问题。以江苏省为例,提出了系统动力学—投入产出分析整合方法,在构建反映产业结构、用水结构和排污结构的互动反馈的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基础上,通过敏感性分析确定对系统影响较大的关键变量,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对江苏省各部门用水特性、排污特性和经济效益特性进行计算测度,由此构建了3种产业发展模拟方案。依据系统动力学模型输出结果,对2025年3种方案下的重点产业部门用水综合效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进而优选出"节水治污型"方案,并最后提出保障方案实施的对策建议,为江苏省产业和用水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钢渣内部综合利用碳减排效果的生命周期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钢铁行业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行业之一,消减单位钢铁产品碳排放是实现我国2020年碳减排目标的重要保证。除改进钢铁生产工艺外,钢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也是钢铁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手段和途径。钢渣是钢铁冶炼过程排放的主要固废之一,本文在调研钢渣综合利用途径、工艺及现状的基础上,使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并结合情景分析手段,通过对4个转炉钢渣内部综合利用方案下GWP(Global Warming Potential)100a影响结果的比较和分析,研究转炉钢渣内部综合利用在消解粗钢产品生命周期碳排放上的作用。结果显示通过对转炉钢渣内部综合利用方式的合理规划,最多可在现有基础上消解粗钢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4.2%。通过对其减排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转炉钢渣内部综合利用可有效降低钢铁生产的资源与能源消耗,这是碳排放消解的主要途径;此外废钢及钢渣的内部回用也是碳减排的途径之一。结果也表明生命周期评价是研究工业产品碳排放,评价低碳方案碳减排效果的重要工具,可帮助决策者寻找最为合理的低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危害的货币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辨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危害因子,建立了环境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货币化模型,定量地确定矿产开发利用中的负效益,并通过与矿产开采所得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比较.计算矿产开发利用的适宜度。为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系统演进特征的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性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因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分析评介现有研究成果的同时。突出强调了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理念。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思路。具体研究了矿产资源在其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运行特征。以及系统临界状态分叉点的演进规律。提出了区域矿产资源系统特征尺度范围内的精益战略选择和系统临界状态条件下的临界战略选择.褥出了实现区域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途径在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条件下精益战略选择和临界战略选择的循环往复和有机结合。为合理规划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矿产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四川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保护好四川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保障全国粮食安全,对全国的生态保护与建设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分析研究了四川水土资源与生态保护现状,针对水土流失面广强度大、土地沙化、退化和荒漠化严重、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粮食安全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水资源利用率低、旱灾严重等问题,提出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确保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合理确定退耕还林规模,稳定和保护现有耕地面积;加大中低产田土改造力度,节约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节约用水,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供水能力;加强对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等5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略论长江开发的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长江开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所造成的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其直接威胁到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既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又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主干区,其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前途。因此,在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双重转型的过程中,长江的开发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相互协调,成为了我们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岸线利用管理是促进岸线资源集约利用,支撑沿江开发有序、健康推进的重要保障。以泰州长江岸线利用时空变化数据库(2003~2013年)为基础,构建岸线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关联岸线类型与岸线条件,从规模扩张、结构变化和类型转移三方面分析岸线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合政府部门和企业访谈以及相关研究,剖析岸线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与作用特点,为岸线利用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实证分析表明:沿江开发实施以来,泰州长江岸线利用扩张迅速,但2009年之后扩张减缓,优质岸线利用率较高,后备岸线不多。2009年以前,岸线开发以工业、仓储和港口等生产性占用为主,旅游休闲、生态保护与污染处理岸线也有较多增长。2009年之后,港口岸线扩张占主导地位,取代工业岸线成为已利用岸线调整和未利用岸线开发的主要方向。贴岸产业开发模式向港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的转变及岸线管理政策的调整共同驱动了岸线利用从工业主导向港口主导的转变,促进了岸线利用从规模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大都市带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推动长三角都市带人口稳定扩容,寻求提高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的途径。基于国外已经成熟的大都市带,认为产业集聚规模、资源支撑条件、环境承受能力是影响大都市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根据预测,长三角都市带未来的人口规模为107亿~117亿。通过对支撑长三角都市带经济-人口容量的资源环境要素分析,认为扩大长三角地区的人口容量,关键在于提高长三角地区资源环境的支撑能力,认为未来经济发展所需各类用地保障程度的高低、战略性矿产资源供〖JP2〗给能力的强弱以及区域环境容量的大小是影响长三角都市带人口容量大小的关键因素。建议在国家层面通过土地政策的调整提高长三角大都市带各类功能用地的保障能力,通过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制度等方式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建设,同时在长三角大都市带地区率先实施循环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7.
电解金属锰作为一种重要的冶金、化工原材料,为我国工业快速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在锰资源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存在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生产集约程度不足、资源管理不善等多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严重破坏了资源基础,更加重了环境恶化的趋势。我国的电解锰行业面对着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的严峻挑战。为此,在系统分析我国电解锰行业面临的资源压力、环境压力、安全压力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电解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重点强调国家应实行限产,适度开发,加大找矿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加快电解锰工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并购、重组等措施发展壮大一批生产规模大、工艺先进、资源利用率高的企业;以资源和环境确定和优化经济增长模式,制定和完善电解锰行业发展政策,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8.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ining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economy. Using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ve effect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to relevant industries, using national income method to calculate the pulling effect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and using graphs as well as tables to analyze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effect, the article obtains active economic effect of miner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Bijie, Guizhou. Moreover, from the view of resources-cored effect, the article analyzes negative effects such as single industrial structure brought by mineral resource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sis, we find tha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to some extent brings active effects including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rowth, local financial revenue growth and relevant industries development; however, its negative effects should not be ignored. The negative effect can be lightened by diversify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prolonging industrial chain.  相似文献   

19.
区域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的经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开发,而又尽量小地对地质环境民损害,是环境经济的重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The hybrid policy is a flexible policy tool that combines features of carbon trading and carbon taxation.Its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under China's background are still not studied in detail.Given the exogenous carbon reduction targets,carbon prices,and carbon tax-rates,by 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ing methods and factor decomposition methods,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direct and cascaded effects of the hybrid policy on economic growth,energy utilization,and carbon emission on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he sector level,with China's national input-output data-set.Stepwisely,policy scenarios with irrational estimated results are selectively excluded based on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mong economic,carbon reduction and other policy targets.As a result,against national economic conditions in 2007,the hybrid policy,with a carbon reduction target of -10%,a carbon tax-rate of around $10,and a ceiling carbon price of $40,is highly recommended,because of its significant lower economic loss,lower energy utilization cost,and practical robustness against fluctuation of energy market and carbon market.Furthermore,by decomposition analysis,carbon reduction-related costs are decomposed into a direct part that includes carbon allowance price and carbon tax,and an indirect part as the energy price incremental induced by direct carbon costs.Gross carbon reduction may be decomposed into three parts such as energy intensity,economic scale,and technical progress.And,carbon taxation is the main policy tool that stimulates to improve the energy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