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宏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26(3):53-56
通过分析化工企业典型开、停车过程的排污节点,表明停车过程中大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主要来自装置退料结束后挂壁、底部滞留和内部空间蒸气等滞留在设备内部的残余物料。在总结化工装置停工放空过程中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来源的基础上,讨论并提出大气污染排放量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福建省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和龙岩等重点地区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通过排放因子法进行合理估算,计算2016年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的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2016年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VOCs排放量为47 262.8 t。VOCs排放主要由石油炼制、化工、建筑材料制造、塑料制品和食品饮料加工等行业贡献,占总排放量的62.0%。泉州市是VOCs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城市,占全省重点地区VOCs总排放量的48.9%。 相似文献
4.
于2015年10月对上海市嘉定区4家(A、B、C、D)汽车制造企业涂装废气ρ(VOCs)和组成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A、B、C、D厂涂装废气排放口ρ(VOCs)总为0. 743~6. 11 mg/m^3,主要检出物和最高检出值分别为:A厂二甲苯2. 06 mg/m^3、B厂二甲苯0. 578 mg/m^3、C厂甲苯2. 59 mg/m^3、D厂庚烷0. 274 mg/m^3;芳香烃类是A、B、C厂排放比例最高的VOCs组分,烷烃类是D厂排放比例最高的VOCs组分。指出,原、辅料种类影响排放物的主要成分,废气处理工艺类型影响排放物主要成分和浓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现状,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国家层面和地方颁布的有关VOCs管控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通过调研石化行业现阶段VOCs控制的实际情况,总结了目前主要的控制技术,以及适合我国企业VOCs排放源的监测技术。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全面推行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计划、加强有组织工艺废气治理、严格控制储存与装卸损失、强化污水系统逸散废气治理、加强非正常工况污染控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餐饮行业的快速发展,餐饮源已逐渐成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深入了解广州市餐饮油烟的排放特征,科学制定广州市餐饮源的减排对策,在实验室搭建烹饪平台模拟烹饪过程,探讨不同油温、食用油种类和菜系类型对烹饪油烟排放VOCs组分的影响,并采集广州市典型商圈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越南菜馆4家餐馆排放的餐饮油烟废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研究4家餐馆油烟废气VOCs组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食用油、不同油温和不同菜系下所产生的VOCs浓度及组分特征存在较大差异。烹饪油烟VOCs的排放质量浓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东南亚和川菜烹饪方式产生的油烟VOCs均以羰基化合物为主,而油炸类烹饪方式(炸薯条)则以羰基化合物和烷烃类同为主导。炸薯条、东南亚菜和川菜烹饪油烟VOCs的羰基化合物中,乙醛占比突出。乙醛在猪油油烟中占比最高(60.4%),其次是花生油(53%)。对比环境空气样品,部分醛类物质(丁烯醛、甲基丙烯醛、苯甲醛、戊醛和己醛)在餐饮油烟VOCs中均有检出。结合实验模拟和外场监测结果表明,静电式的油烟净化器可以有效去除乙醛。苯系物在餐饮油烟废气中检出浓度的最小值均高于周边环境样品。4家餐馆中仅湘菜馆的油烟废气中苯的致癌风险>10-4,有显著致致癌风险。建议应依据餐饮油烟VOCs关键组分和污染类型,对餐饮行业进行规范科学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苏州高新区典型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估算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VOCs排放量,对区内典型行业VOCs污染物特征组分做分析,并简述其区域内典型行业VOCs治理技术的现况,分析了排放现状特征和控制难点。基于对国内外工业VOCs污染控制措施研究,提出对VOCs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某典型沥青拌合站的搅拌出料口、卸料口和沥青储罐排放的VOCs进行手工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沥青拌合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VOCs质量浓度为924μg/m3~11 237μg/m3,受温度和搅拌强度影响,沥青搅拌设备出料口排放的VOCs质量浓度最高,成分以烷烃为主,其次为烯烃和酯类,特征组分为十一烷、丙烷、异戊烷、正癸烷、丙烯和乙酸正丁酯。利用最大反应增量活性计算各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FP),范围为217μg/m3~23 168μg/m3,其中贡献占比较大的组分为甲基丙烯酸甲酯、1-丁烯、1,2,3-三甲苯、丙烯、1-己烯、1,2,4-三甲苯、顺-2-丁烯、1-戊烯、间二甲苯和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物料衡算和源排放测试对江苏省典型汽车涂装企业VOCs排放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最佳治理技术。结果表明,大客车单位涂装面积VOCs排放量达到300 g/m2以上,小轿车为40~60 g/m2。苯系物是VOCs排放的重要组分,最高占比为33.2%~64.6%。乙酸丁酯、异丙醇、丁醇等醇酯类物质近年来广泛用于代替苯系物溶剂,其排放占比为29.6%~61.2%。汽车涂装行业最佳治理技术包括采用3C1B、水性免中涂等先进涂装工艺,用粉末涂料、水性涂料和高固体成分涂料等代替溶剂型涂料,从源头控制排放。采用干式漆雾分离技术、转轮浓缩吸附-蓄热式焚烧技术等先进尾气治理技术,VOCs去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对常州市VOCs人为源进行系统划分,运用国内外排放因子研究成果及常州市各排放源调研结果,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7年常州市分类型、分辖区(市)的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7年常州市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约为9. 662×10~4t,其中化石燃料燃烧源、工业过程源、移动源、非工业溶剂使用源、油品储运源、生物质燃烧源、固废污水处理源和餐饮源排放分别占排放总量的1. 9%,47. 2%,9. 0%,27. 6%,9. 4%,2. 6%,0. 4%和1. 9%。工业过程源中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机械装备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纺织业是重点行业;武进区、溧阳市、新北区3个工业发达的区域VOCs排放量明显高于常州其他几个辖区,占全市总排放量的71%;各辖区(市)的重点排放源存在差异,其中武进区、溧阳市、新北区以工业过程源为主,金坛区、天宁区、钟楼区以非工业溶剂使用源为主。 相似文献
12.
以江苏某醋厂为研究对象,使用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实地采样,定性定量分析该厂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及异味物质强度特征。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评估醋厂排放VOCs对周围居民的健康影响,结果表明,该厂排放的VOCs仅导致较强的感官影响,未产生明显的致癌效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次热解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石化工业区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质谱检测器同时进行全扫描和选择离子扫描,全扫描定性,选择离子扫描和内标法定量。方法线性良好,50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14ng-2.45ng,在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中,1,1-二氯乙烯和二氯甲烷回收率较低,氯仿和苯低浓度回收率较差,其余46种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3.4%-116%,RSD为0.5%-8.9%。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我国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的污染排放现状与特征,对《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7824—2019)进行了解读。该标准在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背景下发布实施,从全过程控制的角度构建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体系,明确了以非甲烷总烃(NMHC)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为综合表征,与有毒有害特征污染物协调控制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指标体系;提出了涂料、油墨、胶粘剂工业无组织排放控制要求和监测监控要求。指出,涂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的VOCs控制以无组织排放为主,因此必须从源头减排入手,强化全过程控制和全生命周期控制,环境与安全协同,逐步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于2016年对宜兴市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臭氧(O_3)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兴市O3年均值为62.92μg/m~3,其中冬季值最低(31.19μg/m~3),夏季值最高(94.96μg/m~3)。φ(VOCs)为(11.00~42.45)×10~(-9),其中丙酮(12.7%)、乙酸乙酯(8.8%)和丙烯(3.3%)等在VOCs中占比位于前3位。各站点φ(甲苯)/φ(苯)2,全年的φ(甲苯)/φ(苯)φ(乙苯)/φ(苯)φ(间、对二甲苯)/φ(苯)。指出VOCs主要来源为有机溶剂和道路交通,并受到一定的外来输送影响。各站点φ(VOCs)/φ(NOx)为0.94~2.44,O3处于VOCs敏感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