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汇总了多级表曝型纯氧活性污泥法处理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污水处理厂废水的流态示踪、充氧和工艺运转试验结果,并对其工业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试验结果表明.纯氧曝气与空气曝气平行试验比较.在二者取得相同的处理效果时.纯氧曝气的停留时间约为空气曝气法的1/2,污泥指数(SVI)有较大幅度降低.污泥产量也有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活性污泥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庆祥  周钢 《化工环保》1989,9(6):336-340
以印染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粉煤灰活性污泥法(FAT法)的作用、处理效果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投加粉煤灰0.5克/升,脱色率提高20%,继续增加投加量效果会更好,一般粉煤灰投加量0.5—3.0克/升为宜。粉煤灰还可有效地改善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克服污泥膨胀。MLSS1400毫克/升的活性污泥中投加3克/升粉煤灰,沉降速度SV_(30)从85下降到35,污泥容积指数SVI从600下降到75。显微镜观察证明粉煤灰的作用是物理作用。  相似文献   

3.
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益宏 《化工环保》2006,26(2):126-128
采用气浮—水解—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处理高浓度特种丙烯酸废水,研究了投加生活污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厌氧水解时间、SBR曝气时间、污泥负荷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按1∶1体积比投加生活污水,厌氧水解时间2d,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曝气时间10h(进水后期曝气1h,共曝气11h),污泥负荷小于或等于0.08kg/(kg.d)时,出水COD小于85m g/L,满足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4.
活性污泥法是有机废水好氧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其处理系统主要由曝气池,曝气设备、污泥回流设备和二次沉淀池(以下简称二沉池)等组成。工艺设计包括:(1)流程的选择;(2)曝气区容积计算和曝气池工艺设计;(3)需氧量、供氧量的计算与曝气设备的设计;(4)回  相似文献   

5.
二硝基氯苯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肖羽堂 《化工环保》1997,17(5):264-267,286
利用废铁屑对二硝基氯苯废水进行预处理,可使废水中的二硝基氯苯转化为二氨基氯苯,从而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有效地去除色度,同时COD去除效果也较好,达到了预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胡景田  袁淑廉 《化工环保》1992,12(4):199-203,247
辽阳石油化纤公司采用两段厌氧消化工艺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剩余活性污泥,引进鞍山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作为种泥,中温驯化约110天,投配率为4.7%,消化达到平衡时的有机物去除率为31%、产气量为0.22米~3/公斤有机物(产气中的甲烷含量为68%)、有机物负荷为1.1公斤/米~3日。污泥两段消化与传统消化处理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者的处理效果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7.
生化法处理工业有机废水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剩余活性污泥。对剩余活性污泥的处理,国内外多采取焚烧法,但耗能大,成本高。为寻求净化效果好,又有经济效益的处理方法,根据蚯蚓有较强的富集重金属能力的特点,1981年秋,四川维尼纶厂开展了养殖蚯蚓处理化工、化纤废水生化剩余污泥的中试工作,并引进眉山爱胜、重庆爱胜、北星2号,大平2号四个蚯蚓品种进行试验,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8.
程学文  莫馗  王珺  张宾  侯秀华 《化工环保》2016,36(6):641-645
以初步驯化后的絮状污泥作为内循环(IC)反应器的接种污泥,厌氧处理甲醇制烯烃(MTO)废水(COD大于50 000 mg/L、TOC大于10 000 mg/L),以高负荷、高进水浓度方式培养颗粒污泥,考察了反应器运行过程中废水处理效果及污泥性状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IC反应器的进水COD容积负荷可达29.0 kg/(m~3·d),COD和TOC去除率可稳定在96%以上;在污泥培养阶段,废水升流速率宜采用0.4~0.6 m/h;在颗粒污泥未成熟时废水升流速率不宜提高过快,而在颗粒污泥成熟后,废水升流速率可在一定范围内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9.
活性污泥吸附废水中的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活性污泥吸附处理含铍废水的吸附动力学特性及吸附模型,研究了吸附后铍在活性污泥上的存在形态。实验结果表明,铍离子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行为遵循二级动力学规律,活性污泥在溶液中的分散性非常好,污泥微孔内扩散效应不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扩散速率主要由液相向固相的传质速率所控制,铍在污泥上的吸附主要为快速的表面吸附。铍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数据既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也符合Langmuir吸附规律,Langmuir曲线的相关性还较Freundlich曲线高,吸附过程受温度影响不大,通过对处理后污泥的连续提取实验研究可知,处理后的活性污泥中铍的主要存在形态为有机结合态、残渣态和交换态。  相似文献   

10.
颗粒状污泥活性炭流化床吸附处理含铜矿山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祥云  朱泮民 《化工环保》2013,33(4):312-315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制备了颗粒状污泥活性炭吸附剂。在自制的流化床吸附装置上研究了该吸附剂对含铜矿山废水的吸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废水pH6、吸附剂加入量15g/L、废水循环流量6.0L/min、吸附时间120min的最佳吸附条件下,废水中Cu2+去除率达98.2%。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射流曝气活性污泥法(简称射流曝气法)作为废水生物处理的一种工艺,在国内日益受到重视并普遍开展了研究工作。目前,此法已有用于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有机废水处理的半生产或生产性试验的先例。实践表明,射流曝气法与其它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曝气时间短、剩余污泥量较少、能抑制丝状菌膨胀等优  相似文献   

12.
国外动态     
芬顿氧化法,即用 Fe~(2 )和过氧化氢对废水进行处理的方法。将此法与生物处理法结合使用,可处理难分解的有机合成废水。研究结果表明,对几乎不含 BOD 的 P-甲苯胺废水,投加 Fe~(2 )200ppm,过氧化氢9000ppm,反应20分钟,其 TOC(770ppm)和 COD(1400ppm)可分别除去64%和92%,若再接着用间歇活性污泥法处理,其TOC 和 COD 的总去除率分别可达93%和94%。该方法用于处理 m-甲苯胺废水同样取得良好效果,该废水经芬顿氧化法处理后,TOC 和 COD 的去除率分别为61%,93%,再经生物处理,其 TOC 和COD 的总去除率分别可达94%,98%。用芬顿氧化法处理尿素高缩合树脂和三羟密胺树脂的废水时,其 TOC 的去除率分别为84%和89%,但再进行生物处理,无明显效果。对抛光研磨废水,采用酸化处理,芬顿氧化处理及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形式,COD 总去除率为98%。  相似文献   

13.
废水净化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伯章 《化工环保》2006,26(2):152-152
一种采用磁性粉末净化废水的新方法,可使净化过程更为有效,并且可减少处理费用。 在己广泛应用的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消耗掉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随着细菌吃掉污染物,它们也聚集成絮凝的球,并沉淀到处理水池的底部。这一过程用于净化废水颇为有效,但有时污泥中纤细的细菌会形成簇团,阻碍污泥沉降,问题严重时会使处理设施停止运行而不能净化。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邹鹏  宋碧玉  舒丽芬 《化工环保》2004,24(Z1):114-116
使用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给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带来很大麻烦.许多方法可用于减少剩余污泥量,如消化和脱水.化学药剂可用于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介绍了污泥脱水性能的表达方式及聚电解质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原理,讨论了聚电解质提高污泥脱水性能的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Chemical Engineering,2009,116(10):11陶氏化学公司于2009年10月表示,一种新开发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与传统的活性污泥废水处理过程相比可减少50%以上的污泥。实际的污泥减少量基于生产地的水流特征和特定的污染物而变化。污泥发生量的减少可大大降低堆填区处置成本。陶氏化学公司已将这一技术于2009年9月应用于炼油工业。  相似文献   

16.
利用蚯蚓处理剩余活性污泥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新利  陈彦 《化工环保》1991,11(4):200-203,226
剩余活性污泥经破碎、调pH、补加碳素(掺加生活垃圾)和发酵等预处理过程后,用于养殖蚯蚓。经蚓蚯处理后的污泥(蚓粪)与原污泥相比,不但降低了有害成份的含量,而且改善了物理性能,从而为污泥的处理和利用提供了一条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外动态     
酰基氨基酸用作磷矿精选的浮选剂。生产酰基氨基酸产生的工业废水主要含高脂肪酸(硬脂酸、棕榈酸、油酸等)、氨基己酸和酰基氨基己酸、酸的钠盐以及己内酰胺。废水的COD达6500毫克/升。采用活性污泥对废水进行生化处理。在有效容积为3.2升和水柱高为1.5米的混合曝气池进行实验模拟,通入的空气量为39米~3/米~3。在进水COD为300毫克/升和曝气周期为6小时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经一个月才慢慢驯化。在头两个星期内,污泥浓度从3.3克/升降至1.5克/升,污泥指数为147—170毫克/升,并出现少量的泡沫。  相似文献   

18.
采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味精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前置缺氧段对反应器脱氮效果影响较小,脱氮过程主要是在好氧段实现;曝气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曝气量0.38 m3/h,曝气时间5.5 h;在进水COD、p(NH3-N)和TN分别为l000.00~1300.00,70.00~130.00,100.00~200.00 mg/L的条件下,COD、NH3-N和TN的去除率可分别维持在90%、99%和85%以上,实现了味精废水的高效脱氮处理.有机物主要在曝气初期的1.5 h内被去除,其在微生物体内以聚β-羟基丁酸形式储存,以提供反硝化过程中所需要的碳源.与普通SBR相比,接种好氧颗粒污泥后的反应器对味精废水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行比较实验,研究了加入聚合硫酸铝铁(PAFS)的水解酸化—膜生物反应器(MBR)工艺(1号系统)和未加PAFS的水解酸化—MBR工艺(2号系统)对模拟印染废水(简称废水)的处理效果和膜污染状况。实验结果表明,PAFS所形成的含铁含铝活性污泥可以提高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运行期间1号系统膜污染引起的系统抽吸压力增长速率远小于2号系统。污染膜表面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明加入PAFS后减缓了MBR中活性污泥在膜表面的沉积。1号系统膜组件的污染主要是Fe3+、Al3+及它们的氢氧化物为主的无机物在膜表面和膜孔内沉积所形成;2号系统的膜污染以微生物及其有机代谢产物所形成的污泥层附着为主。  相似文献   

20.
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活性艳红X-3B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活性艳红X-3B的模拟废水,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对水解酸化池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考察了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对废水的处理效果及膜生物反应器中污泥沉降性能对膜污染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HRT为16h时,废水的可生化性最好,挥发性脂肪酸质量浓度与COD比值为0.5;HRT为17h时,废水脱色率达69%,而COD的去除率受HRT影响较小;膜生物反应器主要起去除废水中COD的作用;水解酸化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后废水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3%和97%;膜生物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变化直接影响膜污染的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