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观点     
<正>@新华社一脚油门何以酿9死23伤?深圳宝安机场车祸造成9死23伤。司机莽撞、行人大意,固然是造成死伤惨剧直接原因,但从伤者、目击者、现场救援人员多方反映情况看,机场及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并未对行人车辆做出及时有效警示,致使大量行人在车辆专用通道聚集,或许才是惨剧"祸根"。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背景:3月1日,深圳宝安机场T3航站楼高架桥转出发大厅约50 m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肇事司机杨某驾驶一辆小轿车与男友吴某一同前往机场乘飞机,当车辆行至机场高架桥离港平台转弯处时突然失控,冲向右侧护栏继续行驶,撞向在护栏边观光的人员。截至3月2日,事故共造成包括肇事司机在内的9人死亡、20余人受伤。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报道,与其同车的吴某反映,因后方车辆连续鸣笛致杨某高度紧张,不慎失控撞向护栏并撞上人群。  相似文献   

3.
任国友  王文涛  刘旭 《安全》2019,40(8):11-16
为了解决机场类公众聚集场所乘客群体行为及其控制的难点问题,以首都机场T3航站楼作为仿真对象,利用MassMotion软件,对T3航站楼内部行人交通组织与登机离港服务关键情景进行仿真模拟,揭示了在工作日和假期情景下,首都机场T3航站楼进站与登机离港时行人流特征。研究结果,首都机场T3航站楼行人流量与密度在水平通道处呈二元函数关系,速度与密度的关系相比密度与流量的关系更为复杂,密度适中时,两者呈线性关系;密度较大,行人拥挤时,呈对数关系;密度较小时,呈指数关系。因此,科学预测节假日高峰期行人流平均密度是机场类公众聚集场所风险控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近期,海口接连发生多起因酒后驾驶、醉酒驾驶酿成的交通事故。面对这一宗宗酒后驾车引发的悲惨事故,人们不寒而栗。酒后驾车的危害令人触目惊心,一个小小的酒杯能使一个个原本温馨美满的幸福家庭,顷刻之间毁于一旦。7月28日零时30分许,在海口龙华西路,只听"哐当"一声,一辆在路上正常行驶的电动车被一辆黑色SUV撞飞,SUV车头撞上路中间的隔离栅栏,原本笔直的护栏被撞得七零八落。然而,这辆车的疯狂还未停止,在撞了护栏后又迎  相似文献   

5.
读者之声     
近年来,三明市的主要街道为了拓宽街道,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纷纷将原有的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的护栏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地面上施划交通标线。这样一来,道路宽敞了,车辆的通行能力提高了,堵车现象少了,可是无形中却增加了安全隐患。车辆、行人不各行其道,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机动车在非机动车道上随意停放,行人在机动车道上随意  相似文献   

6.
正酷暑难耐,你可知道,高温天气下,车辆极易发生爆胎、自燃,驾驶员容易疲劳驾驶、走神,这些情况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危险和不便。7月27日,河南高速交警专门发布"防爆胎攻略",一起来看看。案例一:高速上爆胎车辆撞上护栏7月10日13时许,在宁洛高速431公里处,一辆轻型货车发生侧翻,车内货物散落一地,司机王某轻微受伤。经现场勘查,事故是因车辆  相似文献   

7.
《江苏劳动保护》2010,(4):49-49
4月25日1时40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安楚高速公路孔家庄隧道外往昆明方向约3公里处,一辆拉煤的大货车(云E08934)在K126+600米处,由于爆胎导致车辆失控撞上中心护栏后横在了高速公路的超车道上,交巡警大队在该车500米后放置了警示锥桶和安全警示标志。  相似文献   

8.
<正>公路护栏是设置于公路两侧、中央分隔带内或障碍物周围的一种安全防护设施。交通事故发生后,护栏能够拦挡事故车辆、吸收碰撞能量,起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作用,护栏之外可能就是深沟陡崖或对向车道,因此护栏常常被比喻为"应对交通事故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提高公路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设施。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预防护栏卡脖伤人事故的再次发生,统计研究了2008—2016年发生的8起护栏卡脖伤人事故,以事故致因"2-4"模型为分析工具对事故发生的行为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包括直接不安全动作即在护栏边休息等,其它不安全动作和不安全物态即形状、间隙大小不合理的护栏等;间接原因是受害者、行人、护栏设计生产者、管理运营者、标准制定者的安全知识、意识、习惯、生理、心理存在问题;根本原因是家庭、社区、公司、生产厂家、管理运营单位、国家标准制定单位等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缺欠;根源原因是上述组织的安全文化缺欠。最后,针对事故所涉及的组织分别提出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高速路上行驶,往往会看到一些拾荒者,从两侧铁丝网外钻入高速公路,堂而皇之地行走在高速公路上,有的还在超车道上逆道而行。这些违法的拾荒者由于对来往车辆避让不及,往往死于轮下;还有一些车辆为了避让行人而撞上隔  相似文献   

11.
<正>一手握方向盘,一手拍照、发微博,或与朋友聊天,低头族司机已成马路隐形杀手。案例1——高速行驶中撞护栏,怀孕妻子被烧死交警接到事故报警,G15沈海高速离温州南收费站1公里左右处,一辆外地牌照的大众"宝来"轿车爆炸起火。男性驾驶员伤势非常严重,初步诊断,全身烧伤面积已经超过90%,而且主要还集中在三度左右(三度烧伤后的皮肤自己长不出来,今后需要皮肤移植),还伴有颈椎损伤,估计是在车辆撞击后造成的,另外还有呼吸道烧  相似文献   

12.
“你是镇安监办吗?我是洪林村的安全检查员王政余。刚才,有一辆卡车将兴洪桥的桥栏杆撞断了4根,构成了重大安全隐患,极易发生行人和车辆坠河的危险,请速派人采取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兄弟媒体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03)行人左侧通行可减少人车危险冲突听觉是人接受外部刺激的重要信息通道,实验表明,行人依靠听觉察觉身后危险的能力很弱,在混合交通条件下容易出现行人未及时发现身后驶来的车辆而引发交通事故。由于我国实行车辆靠右通行制度,因此,在目前机动车行驶噪  相似文献   

14.
易安民声     
正"提升公民安全素质刻不容缓!"——2016年6月26日10时30分许,湖南衡阳一辆旅游大巴撞向高速路中间隔离护栏,导致车辆油箱漏油并起火,造成35人死亡、13人受伤。据报道,事发时司机未开车门就跳窗自行逃生。此景让网友直呼悲哀!在全国都在深入开展"强化安全发展观念,提升全民安全素质"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宣教活动期间,既然有司机在事故发生时独自逃生,员工的安全素质从何而谈?安全素质是当前国家改革发展、社会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15.
听觉是人接受外部刺激的重要信息通道,然而实验表明,行人依靠听觉察觉身后危险的能力很弱,在道路混合交通条件下容易出现行人未及时发现身后驶来的车辆而引发交通事故。由于我国实行车辆靠右侧通行制度,因此,在目前机动车行驶噪声日益受到严格控制的情况下,让行人在混合交通的道路上靠道路的左侧通行,可以使其始终与距离自己最近的车辆保持相互面向,从而充分利用行人视觉对道路危险的良好感知能力,增强行人躲避危险的主动性,减少行人与车辆之间的危险冲突及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6.
从公众聚集场所的火灾特点和以往事故教训可以看出,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火灾易造成人员群死群伤的惨剧,且火灾中多数死亡人员是因不懂疏散逃生知识,选择了错误逃生方法或者错过逃生时机而造成的。因此,掌握公众聚集场所正确的疏散逃生方法以提高自救能力尤其重要。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在火灾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下由于烟气及火的出现,多数人心理恐慌,这是最致命的弱点,保持冷静的头脑对防止惨剧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以往的火灾中,有些人盲目逃生,如跳楼、惊慌失措,找不到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失去逃生时机而死亡。在发生火灾时,保持心理稳定是…  相似文献   

17.
<正>危化品运输车辆停车等待装卸的过程中,存在人员、车辆大量聚集情况,这是事故状态下造成损失扩大、事故升级的原因之一。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通过新建专用停车场并采取配套技术措施的做法,有效降低了安全风险。危化品公路运输的油气装卸作业过程,必然伴随危化品运输车辆停车等待。车辆在临近危化品装卸作业现场甚至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区域附近集中停靠等待装卸,势必造成人员、车辆大量聚集,一旦危化品装卸作业场所或者危化品生产、储存装置  相似文献   

18.
开心一刻     
也不是新手一天中午,在道尔顿大街钟楼附近发生了一起车祸。但幸运的是,被撞的行人脚上仅有几处擦伤。司机停下车,在警察到来之前,他恼怒地对行人喊道:"为什么不注意?要知道我是个熟练的驾驶员,开车7年从没出过事!"行人闻言大怒,立刻接过司机的话说:"可我也不是新手,我已步行46年了!"  相似文献   

19.
对一个给定的半刚性护栏的设计结构进行抗冲击能力评价,同时对车辆质心与护栏悬挂点之间的距离参数进行优化.采用Abaqus 6.5软件对弹塑性大变形动力学接触问题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给出了不同质心高度和不同质量车辆与护栏系统碰撞时车辆的最大外向位移,比较了车辆质心不同高度对应的冲击载荷下护栏系统吸收能量的特性.同时计算和讨论了车辆与地面的摩擦系数对护栏系统行为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给定的护栏系统设计能够有效拦阻和引导质量为1 500 kg、时速80 km/h的失控汽车; 在拦阻质量为10 000 kg、40 km/h时速的失控车辆时也比较成功,但不能使之回到正常行驶路线上.车身质心与护栏悬挂点相对距离为0.6 m时,护栏系统能在与车体碰撞时发挥最佳吸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邹铁方  赵云龙 《安全》2022,(12):1-14
为降低行人与智能车碰撞给人带来的严重伤害,通过数据挖掘、文献回顾及仿真实验,研究人车碰撞事故中车对人的伤害、人的避难行为、人车碰撞损伤及人地碰撞损伤。发现智能车需关注中低速人车碰撞中人地碰撞损伤的防护;行人具有很强的加减速能力,在行人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中考虑行人避撞能力可以显著提升事故避免率;通过控制碰撞后车辆制动可以显著减轻人地碰撞损伤。仿真结果显示:与中凹和中平引擎盖相比,中凸引擎盖产生更多安全的人体落地机制及更低的头地垂直碰撞速度案例,表明中凸引擎盖可更好地防护人地碰撞损伤。后续研究中行人与车辆有效交互、车辆高效制动控制、人体运动学响应预测应是重点关注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