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用光度法测定岩石、矿物中的硒(Ⅳ)时,对其伴生元素的分离多采用沉淀法富集硒(Ⅳ),但流程繁琐;而离子交换、色层、薄层等又多局限于纯物质试验;用萃取法分离岩石、矿物中硒(Ⅳ)的报道少见。为了寻求一个简便快速的分离方法,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在一定浓度的磷酸-氢溴酸介质中,甲苯能选择地定量萃取硒(Ⅳ)(一次萃取率达95%以上),萃取硒(Ⅳ)后的水相用醋酸异戊酯定量地同时萃取铊(Ⅲ)和铟(Ⅲ),再用水对醋酸异戊酯进行反萃取,则铟(Ⅲ)进入水相,铊(Ⅲ)留在有机相中。达到了硒(Ⅳ)、铊(Ⅲ)、铟(Ⅲ)的相互分  相似文献   

2.
铊是一种典型的分散、剧毒元素,相较于Cd、Cu、Pb、Hg等常见的重金属元素,铊表现出更高的毒性,但由于其在地壳中丰度低,现有研究及标准制定过程中对其关注较少。伴随着含铊矿石的开采与利用,大量铊被释放到地表环境中,造成严重的土壤和水体铊污染,铊污染防治工作形势严峻。通过整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和相关规范标准,针对土壤中铊的评价标准、污染现状、迁移转化行为、生态毒性和修复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基于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正> 我所于1986年开始从事粤西、海南地区金及伴生元素生物地球化学效应的波谱、影象特征及探矿应用研究,研究表明,金矿区马尾松叶中的金含量(0.005—0.025ppm)比背景值高10—20倍,且色素含量也偏高;其叶面温度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测定矿石、精矿、冰铜及硅酸盐和铁建连岩石中μg/g和ng/g级贵金属(锇例外)的两个方法。样品用氢氟酸和王水分解后,不溶残渣用过氧化钠熔融,再用阳离子交换或碲共沉淀将贵金属与基质元素分离。离子交换的洗出液或溶解碲沉淀所得的溶液蒸发至干,最终在1M~1)盐酸介质中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贵金属。推荐用离子交换法测定μg/g级金、银和铂族元素,碲共沉淀法用于测定ng/g级铀族元素。因为在石墨炉原子化时碲有干扰,故后一方法不宜用于测定岩石中ng/g级的银和金。用这些方法测定了15个国际参考样(包括4个加拿大铁建造岩石试样)。所得的结果与其他报道的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正> 环境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本文用发射光谱分析法测定了禽蛋壳中的微量元素,为生态研究提供了分析方法。发射光谱分析中较理想的光源是ICP光源,但它装置较复杂,分析费用较贵。直流电弧操作简单,对某些元素的原子线灵敏度较高,便于推广。因此本文用国产WPG-100型光栅光谱仪,直流电弧,以碳酸钙作基体,测定了禽蛋壳中的钡、镓、铬、铅等元素。测定下限分别为:钡30ppm,镓和铅0.1ppm,铬3ppm。精密度分别为:钡在50ppm时为19.9%;在20ppm时镓为3.1%,  相似文献   

6.
铊,铊中毒及铊在生态系中迁移径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铊属于分散元素,独立矿物稀少,极难形成独立铊矿床。铊世界年产量约15吨,几乎都是从有色金属选冶产品中作为副产品顺便回收。我国铊资源比较丰富,按相同等级资源相比,我国铊储量居世界首位。铊的地球化学性质受其电子构型和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制约,铊原子处于基态时的电子构型为6S26P1。铊有两个地球化学价态,正一价和正三价,在自然界多数呈正一价。铊具有低温成矿,亲硫和高温分散,亲石的双重地球化学性质。铊是有用元素,也是有毒元素。铊被广泛用于超导、电子、合金、光学、化工、玻璃和医药等工业。铊的毒性对哺乳动物比汞、隔、铅、铜、锌还强。铊对生物有毒害,高含量的铊对人体可导致不同程度的铊病,甚至死亡。由于铊矿床的开发利用,使采挖出的含铊岩矿石和冶炼矿渣堆积地表,在长期风化淋滤作用下,使释放的铊进入地表水体、土壤、植物、动物和人体生态链,故引起铊环境污染和铊中毒。  相似文献   

7.
锗是Ⅳ周期IV族元素,原子量72.59,介于金属和非金属间。锗在1886年由温克勒尔在硫银锗矿中发现。锗以化合物状态存在于自然界,地表丰度1.4~7ppm。一些植物如灵芝、人参、魔芋,大蒜、蘑菇、枸札中含量为数百个ppm,而在香子兰中高达2000ppm。大气圈中锗来自工厂烟尘、火山排气及宇宙尘埃。  相似文献   

8.
我国降水、降尘中硒、碘、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我国东甫沿海至西北地区降水、降尘中硒、碘、氟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降水硒、碘、氟含量范围分别为0.03—0.59ppb、0.3—3.8ppb和0.03—0.6ppm,一般为0.1—0.2ppb、1—2ppb和0.05—0.1ppm,其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海洋、风沙及土壤微生物亦各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以集尘桶采集的降尘硒、碘、氟含量均远高于当地表层土壤,主要受当地大气污染状况、降尘量、降水量及降水中该元素含量的影响。硒、碘、氟三元素的挥发性与水迁移性的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四大地方病的分布。  相似文献   

9.
东太平洋海底扩张中心7个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的48个热液沉淀物样品的化学全分析表明,金的富集具有明显不同的模式。发现两个硫化物矿床样品中含金量高,即轴向海山和勘探者海岭南部。采自轴向海山矿床顶部的一个重达160kg的样品由二氧化硅、重晶石和闪锌矿组成。该样含金达6700ppb,平均为4900ppb。勘探者海岭南部的样品含金达1500ppb,平均660ppb。对这两个地区所采多种样品进行的详细矿物学研究及化学全分析表明,金的沉淀受元素伴生和共生次序的控制。浓度约为200ppb的金与高含量的铜(>1wt%)和钼(达470ppm)伴生;浓度高于800ppb的金与高含量锌(>10wt%)、钡(>3wt%)和二氧化硅(>20wt%)伴生;浓度高于1200ppb的金则与高含量的铅(>0.1wt%)、银(>100ppm)、砷(>300ppm)和锑(50—100ppm)伴生。两地所采的含金量最高的样品,均在非晶质二氧化硅基质中含有晚期泉华状低温铅、砷、锑、银和硫的硫盐。这些硫盐可能是金的贮集场所。 采于其他玄武岩型海底矿床(北纬21度地区、加拉帕戈斯裂谷、胡安德富卡海岭南部因代沃海岭)的贫金样品(<200ppbAu),与轴向海山和勘探者海岭南部样品相比,从发表的数据看,其金属和硫的含量高,但SiO_2含量低。瓜伊马斯盆地热液矿床下伏的沉积物,较洋中脊玄武岩富Au,但这些矿床中所采的样  相似文献   

10.
环境介质中铊的分布和运移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铊在岩矿石、土壤、植物、动物及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运移机理及一些生物效应。在矿床中 ,铊主要分布在低温热液铊、铅、锌、锑、汞、砷等矿床中 ,铊的富集与其亲硫性及有机质密切相关 ,[TlCl4 ]-是铊迁移的主要形式。在土壤中 ,铊主要以水溶态、硫化物结合态、硅酸盐结合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存在 ,水溶态的铊容易迁移。在植物中 ,铊的运移与钾在植物中的传输有关。在动物中 ,铊对各组织器官的亲和能力依次为 :肾 >睾丸 >脾 >前列腺 >毛发。在大气中 ,铊主要以TlF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1.
<正> 对于光谱分析定量测定多种元素,光谱工作者做了不少工作,但都局限于一般的测定含量范围,实际用于生产者不多。本文主要报道应用撒样法光谱测定南岭钨矿赋存层中的一些重要微量元素及其分析结果,旨在为研究钨矿成矿规律及其找矿方向提供必要的测试数据。地质工作者要求分析灵敏度达到1或0.5ppm。我们在现有仪器设备基础上挖潜改造,以二氧化硅、碳粉作缓冲剂,二米平面光栅摄谱仪撒样法一次摄谱,同时测定七种元素,分析灵敏度达到:W 0.1—0.5  相似文献   

12.
金矿自有史以来,金矿已开采了六千年。到现在为止大约开采了78000吨,其中用于货币的约四万吨,其余为建筑装饰,宝石以及电工材料及牙科材料所用。现在工业对黄金的需求量在逐年增加。需要最多的装饰工艺及产业用金占75%,每年增加率为4.5%。以美国为例:1967—1972年期间,需要量为200—220吨,装饰工艺用60%,电子工业用29%,牙科医疗用11%。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地为南非每年产量约达964吨,其次为苏联(202吨),加拿大(72吨)及美国(56吨)。金为稀少元索。根据过去50年的研究资料得知金在地壳中的含量只有0.001—0.006克/吨,占元素丰度的第七十位。一般来说,金在酸性火成岩中比在镁铁质岩中的含量要高;在水成岩中比在火成岩中要高  相似文献   

13.
铊的相态分析既是研究自然环境中铊的迁移和生态效应的指标 ,也是指示寻找大型隐伏矿床如铊、金、汞、砷、锑等矿的手段。为了进一步探讨颗粒物中铊相态提取的技术和方法 ,在优化干扰物分离条件下 ,采用七步法提取了几种不同粒径硫酸废渣中铊的相态 ,比较了废渣研磨前、后各相态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的主要目的旨在考察伴生有金、银、铀和铜-钼矿床的蚀变岩石中铊的行为,并估价利用铊作为矿床潜在指示剂的可能性。 分析方法 取样 本文中所分析的岩石样品均选自1977—1981年间所采集的500多个地表样品和近150个岩心样品。这些样品采自华盛顿州东北部和蒙大拿州中部的六个矿化区和未矿化区(图1)。 将每个样品的1—5千克岩石压碎。在压碎前先去掉所有风化的或生锈的表面。然后分出100—200克研磨到-100目,用作化学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一)存在与毒性砷在地壳中含量较少,其丰度为1.8ppm。天然存在的单质态砷也很少,多以非风化的硫化物矿物形式存在或以混合物形式含于各种金属的矿石中。在页岩,火成岩,砂石中的浓度分别为13ppm,1.8ppm和1.0ppm;在土壤中约为0.1~42ppm;天然水中有时亦发现有微量砷,在淡水中其浓度平均为0.5微克/升,海水中平均为3.7微克/升;大气中约为1.5~53纳克/米~3。在所有动植物体内也都含有极微量砷,其量少时会刺激生命过程,较多则有剧毒。  相似文献   

16.
湘江谷地土壤中微量元素铀和钍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仪器中子活化法对湘江谷地土壤中的天然放射性元素铀和钍进行了测定。文中报道了该地区不同土类和母质土壤及全区土壤中铀和钍的含量及其分布特征。在该区6种主要类型土壤中,铀和钍的含量分布规律基本相同,即山地草甸土>山地黄棕壤>水稻土>红壤>黄壤>紫色土。全区土壤中铀和钍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0ppm和17.0ppm。该值均高于世界土壤中铀和钍的平均含量(2ppm和9ppm)及地壳平均丰度(2.7ppm和9.6ppm),同时也高于我国其它地区。文中还对该区土壤中铀和钍的比值(Th/U)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铊(Tl)是典型的毒害重金属元素之一,对生物体的毒性高于Hg、Cd和Pb等元素。铊在天然水环境相关介质中的背景含量较低,但可通过各种工业活动大量进入水体环境,借由水体迅速迁移扩散,对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环境隐患。本文总结了铊在水体中的分布特征,并重点阐述了铊在矿物胶体和天然有机质(腐殖酸)等界面上迁移转化行为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铁(氢)氧化物、锰(氢)氧化物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吸附水体中的Tl(I),铊在一些锰(氢)氧化物表面的吸附行为可能会涉及Tl(I)在矿物表面的氧化还原机制。矿物表面对铊离子的吸附作用不仅与矿物的组成成分有关,还可能与矿物组成成分的晶型结构密切相关。天然有机质对铊迁移转化影响作用的研究目前主要偏重天然腐殖酸对铊的络合作用。因此,要加强的研究铊分别在不同种类、不同晶型的矿物和不同类型的天然有机质界面上的迁移转化行为,并借助高精度的价态和结构分析手段从分子水平上探讨其迁移转化机理。了解铊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有助于深入认识铊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并为研究铊的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奚明  李登新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6):175-177,181
通过对地壳、海洋及人体中16种元素丰度的分析,得出了环境友好型生产工艺的3个特征,即:整体偏碱性、氧硫比接近2000:1、避免使用低丰度元素。此外还结合上述特征对加压氧化-氰化法和次氯酸钠一步浸金工艺的环境友好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一种测定酚的新方法——直接电流法。用金电极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对电极(也是参考电极)。在0.075M Na_2B_4O_7和0.14M KCl溶液中,外加恒定电压650mV时,酚在金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电流与溶液中酚的含量成正比。 此法简易、快速、可以测定ppm—ppb数量级的酚。用此法测定了焦化废水中的总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薛光 《上海环境科学》1991,10(5):32-33,35
前言硫代米蚩酮是金、银、铊等元素的高灵敏度显色剂。但,用于人发中铜含量的测定,尚未见有报道。本实验表明,在酸性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硫代米蚩酮能与亚铜离子形成一种高灵敏度的有色络合物。以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发中的铜,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发中常量元素,均不干扰测定。实验部分一、仪器与试剂 (一) 仪器 7215型全差示分光光度计。 (二) 试剂 1.铜标准溶液准确称取0.1000g(99.99%)金属铜,溶于少量HNO_3中;煮沸蒸发至近干;续加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中,以水稀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