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武汉后湖某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为例,介绍了城市湿地景观生态设计的应用。提出了"治污、生态、景观"综合考虑的生态设计理念,着重分析了从污染源控制、生态植被的恢复以及滨水景观的营造等方面实施湿地生态修复的方法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水是人类生存不可缺乏的生命物质,而城市内河历来是航运、排涝、纳污等的重要通道,因此,水质状况关系着市民的日常生活。然而,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屡见不鲜,加之城市内河的纳污能力有限,导致越来越多的城市要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因此,需要各城市污水处理厂提升氮、磷污染物控制、去除技术,控制城市内河水体富营养化发展态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现状污水处理是一项有利于环境效益和社  相似文献   

3.
石小红 《环境与生活》2023,(Z1):100-102
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使城市环保备受重视,污水治理是城市环保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基于此,文章从污水治理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污水治理期间存在的问题,进而针对如何提升污水治理效果、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概述"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将中小河流的综合整治被纳入管辖区域政府的工作内容。沈阳市内河中的中小河流多是接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如何有效地改善和利用这些水系不仅可以节约水源,减少污水排放,同时也可以提升区域景观环境的效果,因此,中小河流水质质量改善和提升成为非常迫切的问题,所以对城市内河的中小河流的污水深度处理研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卫工河水深度处理及仙女河补水工程是根据沈阳生态城市及水系达  相似文献   

5.
自从安徽省行政区域划分后,巢湖变成了合肥市的内湖。合肥市针对巢湖的综合治理开发进行了规划。文章简述了合肥环巢湖地区区域基本概况、资源禀赋;综述了巢湖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巢湖的水环境污染现状、巢湖治理取得的成效;探讨出一条"城湖共生"导向下的湖泊综合治理路径,以期对政府今后制定巢湖治理的相关管理条例及其他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并为国内同类型城市湖泊的治理思路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水环境监测是根据水循环规律,对水的质量以及影响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客观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进行的定期或随时监测。据监测调查数据表明,我国90%以上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水污染造成的,目前,全国有1.7亿人在饮用被有机物污染的水,有近3亿的城市居民面临水污染问题。而制订科学有效的水污染治理方案恰恰需要精准的水环境监测数据的支持,因此,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结合水环境监测的必要性,围绕水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演进及智慧城市建设的逐步完善,数字技术赋能城市精细化的治理已逐步渗透各个领域。其中,生态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用好各类数字化技术为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新质生产力成为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水治理技术普遍存在运行费用高,基建投资大的特点,并且主要集中在点源污染治理上.从生态型技术出发,探讨了一些原位型生态修复技术,指出应该充分尊重自然,遴选符合水环境健康循环的技术.生态型水环境治理技术必将成为未来的水环境治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在现代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不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亟需探索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并指出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既是改善环境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本文介绍了数字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发展应用,分析了高光谱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高光谱走航监测系统在水环境污染溯源中的具体应用,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赵丽丽 《林业劳动安全》2012,25(3):32-34,48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自然环境综合治理机制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水资源保护成为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水资源保护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治理机制,保证水资源能够合理循环,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劳动安全生产对水具有高度依赖性,因此水资源生态治理机制建设可以推动林业劳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全面实现林业生产效益,保障林业劳动生产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内河航道整治主要通过疏浚、水下炸礁、护坡护滩、筑坝束水导流等措施,以达到增加航道尺寸和改善通航水流条件的目的。航道整治改变了河道形态、水文条件、河床基质,对鱼类栖息地造成影响。通过介绍内河航道整治对鱼类栖息地影响的主要特征和近年来国内航道整治工程中采取的鱼类保护及生态修复措施,提出应深入研究航道整治对河流鱼类栖息地影响的评估方法,提高生态修复措施的有效性,以维护河流水生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生态建设状况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国家林业局提出的评估生态建设状况的量化方法,结合内蒙古生态建设的现状,选取了森林、荒漠、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湿地、草原、农田、城市生态状况等8项指标来判断内蒙古的生态建设状况.在运用专家打分法和生态综合指数评价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和计算其生态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对自治区近5 a的生态建设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内蒙古生态综合指数经计算为1.05,表明自治区的生态建设形势和全国一样,处于生态治理与生态破坏的相持阶段,且其判断指标大多处于相持状态,有的已处于治理大于破坏阶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华北地区尤其突出.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DPSIRM)模型,从6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天津市为例,对2008-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7年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从0.269波动上升到0.328,整体处于Ⅳ级(较弱)水平;各子系统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状态、响应、驱动力、压力、影响和管理;河流水质符合Ⅲ类水质达标率,城镇化率、废水治理设施处理能力、单位面积水资源量、节水量和森林覆盖率等指标对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基于评价结果,从"七水一保"角度提出提高天津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建议,如治理地下水超采、加快建设节水城市、提高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能力、构筑生态屏障和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力度等,以期为城市水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引言雨源型城市河流因城市的建设开发而形成,由于缺乏系统性的顶层设计,这类河流的环境问题一直是治理的难点,其根本原因是河流多功能目标的融合设计,而功能目标之间又不能相容。近年兴起的生态理念有助于河流治理工作的改进,降低城市开发建设中人工因素对原有河流的干扰,而将排水功能从地表河流剥离,城市化产生的排水需求由人工设施承担,可突  相似文献   

15.
自2015年起,南京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水十条"行动计划,逐步开展和推进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行动,本文基于笔者近年参与的南京市黑臭河道整治工作,以南京市内金川河治理为例,首先介绍该区域水系现状,然后阐述了治理思路及对策,最后进行成效分析,为其他城市的河道水环境整治提供了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6.
正在日前举行的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试点城市交流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表示,目前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在治理方向、商业模式、服务等方面形成独特的发展趋势,其中,协同开放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进一步孕育,智慧城市的发展进入了更快速、成熟的时期。美国ABI研究公司  相似文献   

17.
<正>引言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导致了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在城市当中,城市水体影响着整个城市的形象,因此对水的污染一定要重视,务必做到出现污染,及时修复。生态修复的概述对生态修复的定义就是减少人为的对生态系统的调整,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调节和自我的组织,使其能够持续稳定地循环下去,或者可以少量地添加人工的力  相似文献   

18.
陶念 《中国安防》2023,(Z1):108-112
<正>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治理方式变革,构建城市治理感知体系,是实现城市高效能治理的重要路径。本文通过剖析AIoT赋能城市数智化治理的实践探索,提出了构建全面感知、高效协同、数据共享、智能决策的城市数智化治理框架,探讨了AIoT赋能城市数智化治理的典型场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县域城镇生态环境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我国县域城镇整体生态向好,但县域村镇生态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还有差距。本文以湖南省汨罗市为例,探讨我国县域村镇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我国城市生态问题出发,指出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就生态城市的含义、特点,以及建设生态城市实施措施做了探索,以期推动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