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在SCR脱硝系统经济运行中氨氮摩尔比分布均匀的重要性,阐述了通过热态下测量SCR反应器进出口NO和NH3浓度分布,进行喷氨优化调整的4个步骤:①试调喷氨阀;②喷氨支管间粗调;③深度方向细调;④不同效率和负荷下的喷氨优化。最后指出,喷氨优化调平后应注意防止过量喷氨,脱硝系统所能达到的最大效率可通过最大效率试验来确定。  相似文献   

2.
针对SCR脱硝系统喷氨格栅运行效果对脱硝系统的影响进行说明,列举了喷氨格栅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说明了喷氨格栅优化调整的必要性,并对喷氨格栅优化调整试验方法、预期效果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是NO X治理最佳技术,其脱硝效率、氨逃逸率与关键断面的流场状况密切相关。以某300 MW机组SCR脱硝装置为对象,在锅炉冷态通风条件下,对SCR反应器入口导流板出口、上层及中层催化剂床层上方0.5 m处3个断面进行流场测试,结果表明:沿烟气流动方向,3个断面A/B侧相对偏差系数分别为0.33/0.40、0.27/0.29、0.16/0.18,均呈现甲乙侧均匀,而前后墙差异大的特点。由于格栅、床层的整流作用,后续烟气流动的均匀性不断改善。通过建立全尺寸三维计算模型,CFD数值模拟优化结果显示,对非等距布置后墙的18个整流格栅逐渐加高,可使上层催化剂床层上方0.5 m处速度偏差从27.0%降到12.2%。  相似文献   

4.
垃圾渗滤混合液启动ANAMMOX反应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采用垃圾渗滤混合液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高负荷培养法可在161天内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器.随着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器的启动进程的推进,硝态氮和氨氮去除量的比值逐渐缩小,且趋于稳定.在厌氧氨氧化活性稳定阶段,硝态氮和氨氮去除量的平均比值为1.19,进出水碱度和pH值趋向一致.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器启动过程中,硝态氮和氨氮去除量的比值和反应器内碱度、pH值的变化可指示厌氧氨氧化生物反应器的启动状况.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法是目前CFB锅炉常用的烟气脱硝技术。对一台锅炉空气预热器堵塞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对堵塞物成分、喷氨、燃煤硫分、空气预热器吹灰等进行了分析。通过煤种调整、喷氨改造、合理投运空预器吹灰等手段,成功解决了SNCR脱硝导致空预器堵塞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脉冲袋式除尘器喷吹均匀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脉冲清灰机理及清灰过程,阐述了脉冲袋式除尘器喷吹均匀性对运行阻力和滤袋寿命的影响,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几种工程中常用的喷吹管的喷吹均匀性进行了验算,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均匀性较理想的喷吹管喷嘴孔径及其分布,以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喷吹管的喷吹孔径分布方式对金属长滤袋脉冲喷吹清灰均匀性的影响,采用3种喷吹孔径分布方式不同的喷吹管对金属长滤袋进行脉冲喷吹实验,对比研究不同喷吹孔径分布方式下,沿喷吹管气流方向滤袋间侧壁压力峰值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用喷吹管T1时,滤袋侧壁压力峰值沿喷吹孔K1—K9方向分布不均匀,波动幅度较大,不满足清灰均匀性的要求;采用喷吹管T2时,滤袋清灰均匀性有所改善,但仍不满足清灰均匀性的要求;采用喷吹管T3,喷吹孔K1—K9对应滤袋侧壁压力峰值变化趋势平缓,各测点侧壁压力峰值的方差均小于0.01,表明喷吹管T3满足金属长滤袋清灰均匀性的要求。结果表明可以采用改变喷吹管孔径及其分布方式提高金属长滤袋脉冲喷吹的清灰均匀性。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以生活污水处理厂CASS池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通过好氧-高效沉淀组合反应器进行AOB菌的富集驯化,并用驯化后的污泥对高氨氮稀土废水进行批次试验研究。以人工配水作为模拟废水进行的AOB菌筛选与驯化试验共运行32 d,进水总氮负荷从0.29 kg/(m3·d)提升至5.25 kg/(m3·d),亚硝态氮积累率达90%以上。驯化完成后,用广西某稀土冶炼企业所产生的稀土废水作为进水共进行4个批次试验,考察短程硝化对稀土废水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过一个月的培养驯化,短程硝化污泥对高氨氮稀土废水具有较高的转化效果,出水亚硝态氮积累率较高,出水亚硝态氮与氨氮比值约为1.32左右,符合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进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袋式除尘器喷吹气流不均匀性的问题,利用CFD数值模拟建立含有不同结构参数的喷吹管气流分布模型,通过正交试验方法,选取了喷吹管管径D,喷嘴孔径d,喷嘴个数N,喷嘴间距L及喷嘴长度H为主要因素,选取L25(56)正交表得到25组方案,用方差分析法找到了影响喷吹气流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并采用流量修正和重复迭代的方法对喷嘴孔径进行优化设计,获得较好的气流量分布,为喷吹管设计提供了参考;对修正后的喷吹管,得到不同入口流量下的喷吹管气流不均匀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某钢厂高炉喷吹煤粉的燃尽率,并实现混煤喷吹的配比最优化,采用热重分析和沉降炉试验研究方法,对单种煤的物化和燃烧性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配比的配合煤进行燃烧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着火点最低和燃尽率最高的选取原则,配合煤的最佳优化配方为:52%混合无烟煤+40%烟煤+8%焦粉,燃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燃煤电站烟气执行超低排放标准后,对脱硝设施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近期燃煤电站脱硝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喷氨系统调整、氨逃逸测量、流场与测试仪表测点匹配、运行负荷适应性、控制系统适应性以及催化剂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可在燃煤电站机组运行和维护过程中获取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金属长滤芯的脉冲喷吹性能,运用ANSYS Fluent软件开展脉喷流场的数值模拟,考察滤芯长度和金属网目数对喷吹强度和均匀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脉冲喷吹过程中金属滤芯内存在4类压力峰,分别为静压波峰、气团膨胀峰、蓄积反弹峰、余压波动峰;不同长度滤芯内的静压力分布不同,金属短滤芯(1 m)的底部喷吹气流蓄积最为剧烈,形成的压力最大,中等长度滤芯(2~4 m)底部压力蓄积减弱,低于上部区域,长滤芯(5~10 m)内喷吹气流沿途先膨胀后持续减弱,侧壁压力整体表现为上部>中部>底部;1~5 m金属滤芯的喷吹强度及均匀性随着滤芯长度增加而变差,6~10 m金属滤芯的喷吹强度及均匀性随着滤芯长度增加而得到改善,且都随金属网目数的增加而改进。研究结果对金属滤芯的设计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某化肥厂场地为例,经过现场分析与场地污染识别分区结果,该区域内的地下水埋深在47m左右,本次调查中场地未揭露地下水。调查共分6个区域对样品的重金属类、石油烃类、VOC类、VOCs类、氰化物、硝酸盐及亚硝酸盐、氨氮及游离氨类进行了初步筛查;场地内的氨氮及游离氨有大量检出,在超标区域及附近区域需进行详细调查,增加点位,针对氨氮及游离氨进行采样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滤筒除尘器多孔脉冲喷吹清灰不均匀的问题,利用FLUENT数值模拟的方式建立了49种喷吹管设计参数与除尘器运行参数不同的正交试验组合模型,研究喷吹管管径D、喷孔直径d、喷嘴个数N、喷嘴间距L、喷嘴高度H和喷吹压力P等6个因素对多孔脉冲喷吹清灰不均匀度σ的影响程度,通过数值模拟试验与数据分析得到了6个因素影响程度的排序,基于喷孔直径d对清灰不均匀度σ影响程度最大的结果,以5孔脉冲喷吹管为例进行了对喷孔直径的优化改进,优化后的模型使滤筒除尘器的清灰均匀度提高了3倍,对喷吹管的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SCR喷氨调节控制常用的方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耦合式SCR还原剂供给调节装置及控制技术,并通过电厂实际案例对该调节装置与控制技术进行了说明。研究结果表明:该调节装置及控制技术可使脱硝效率相对稳定、出口NO_x的浓度不超标、喷氨不过量。  相似文献   

16.
借助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编写自定义压力函数(UDF),采用二维非稳态流动数学模型对滤筒除尘器脉冲喷吹清灰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开口散射器锥角、安装高度、喷吹距离等因素对滤筒除尘器脉冲清灰效果的影响,为滤筒除尘器清灰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相较传统的清灰方式,增加开口散射器结构能有效改善滤筒除尘器内部清灰流场均匀性和滤筒侧壁压力分布均匀性,提高除尘效率。当开口散射器锥角减小时,清灰强度存在最大值,而滤筒侧壁清灰压力趋向不均匀化;散射器锥角一定,安装高度为0 mm时,滤筒侧壁压力峰值的平均值由853Pa增大到999Pa,偏差由2.45%降低到1.25%,既能够保证足够大的清灰强度也能使滤筒清灰均匀性得到有效改善;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喷吹距离,滤筒清灰强度减小,清灰均匀性增大,清灰装置存在最佳的喷吹距离范围。  相似文献   

17.
将滑石粉加入聚丙烯阻燃格栅料中制成聚丙烯阻燃土工格栅材料,并探讨滑石粉对阻燃格栅的力学性能、熔融指数、燃烧性能、热稳定性和结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滑石粉的加入能提高阻燃格栅的熔融指数和结晶度,但对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有负面影响。与未添加滑石粉的阻燃格栅相比,添加5%wt的滑石粉后,阻燃格栅的断裂伸长率下降了9633%,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释放热分别增加了4736%和2164%;当滑石粉添加量进一步增加到10%wt时,阻燃格栅的阻燃性能略有提高,但断裂伸长率却下降了975%。热重和差热分析表明,阻燃格栅阻燃性能的下降与热稳定性下降有关,而熔融指数提高则与α晶型熔点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土工格栅加筋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广受关注,为研究土工格栅摩擦系数、网孔尺寸对其加筋特性的影响,采用PFC3D建立土工格栅拉伸试验模型和拉拔试验模型,并对2种试验模型进行优化。将土工格栅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按其应变量分段,开发了记录试验过程中土工格栅的应变并根据该应变与分段界限应变间大小关系来改变格栅的法向、切向黏结刚度的FISH程序。在保持土工格栅试样尺寸及各参数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开展不同格栅摩擦系数和不同网孔尺寸的数值拉拔试验。结果表明:按土工格栅应变量对其拉伸特性进行分阶段模拟的方法可使模拟结果更加准确;优化后的土工格栅拉拔试验模型计算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更加吻合;土工格栅的摩擦系数及网孔尺寸对加筋特性的影响明显,孔径比为5. 0左右时的加筋效果最佳。建议在选用加筋材料时应考虑土工格栅摩擦系数和网孔尺寸与填料粒径之间的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9.
热改性膨润土对氨氮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热改性膨润土的种类、搅拌时间、膨润土用量、废水pH值、废水温度、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对处理结果的影响,研究了热改性膨润土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情况.实验结果表明,5 g、300 ℃热改性膨润土,在搅拌时间为40 min时,对100 mL质量浓度为160 mg/L的氨氮废水的吸附效果较好,且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标准(15 mg/L).废水pH值越高处理效果越好,废水中氨氮质量浓度越高处理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乙二醇(PEG)和海藻酸钠(SA)作为混合固定化载体材料对硝化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化.结果表明,PEG和SA质量分数分别为6%和4%时,其溶液黏稠度、成球效果及机械强度、传质性能等方面都均为最佳.另外,固定化小球扫描电镜显示球体为外密内疏的结构,这满足体内细胞泄漏少、外面细胞难以进入的条件.将所得最佳性能的固定化小球与游离菌体进行模拟废水降解对比试验,经过7d处理后废水中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都明显下降,且固定化颗粒的降解率要明显高于游离菌株,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90%,亚硝态氮去除率为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