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SG)水位控制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保证核电厂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关键因素,其控制对象具有高度复杂、非线性的特点。由于复杂系统的安全性是特定环境下由系统相关要素交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涌现特性,运用系统理论,以STAMP模型为基础对SG水位控制系统进行安全性分析,以利于在设计早期阶段发现影响该系统安全运行的潜在风险因素,预防危险事故。该方法将系统理论用于核电厂关键系统和设备安全性分析,为核电厂安全运行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支持。  相似文献   

2.
宋康顿 《劳动保护》2022,(9):98-100
本文针对核电厂大修期间作业过程存在的典型高风险,结合核电厂大修期间作业管理及运作的特点,从全周期(Period)、全要素(Element)、全流程(Process)“三大维度”构建了核电厂大修期间作业风险防控PEP模型,并以起重作业的安全风险控制为例展开了应用,应用效果表明,该模型对核电厂大修期间典型高风险作业的风险防控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因可靠性分析(HRA)是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性评价对核电厂庞大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分析,是HRA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介绍了核电厂HRA定性分析的目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并以压水堆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SGTR)为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核电厂大修安全自主化管理水平,优化安全管理绩效,在分析核电厂大修安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大修安全自主化管理特征,并建立基于管理、标准、评价3个维度的自主化管理"三化"理念,构建引导、认同、内化、输出、外化安全自主化"五阶段"建设模型,以某承包商为例进行试点应用,对指导大修安全自主化管理建设过程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蒸汽发生器长期使用后,壳程和换热管会发生结水垢,水垢还会引起金属发生垢下腐蚀,导致蒸汽发生器金属的损坏;壳程进口接管与筒体连接的角接接头易产生裂纹缺陷,从而影响到蒸汽发生器的安全使用。本文通过一台导热油蒸汽发生器定期检验案例,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蒸汽发生器是炼化装置的通用节能设备,其使用的完好状态关系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通过对蒸汽发生器壳体改造水包封头因腐蚀减薄造成泄漏失效的分析,认为容器的完好状态取决于使用管理中修理改造的合理性与定期检验的准确性。建议蒸汽发生器壳体改造的水包封头增加厚度并设置排污口;定期检验应注重容器档案资料的全面审查,合理确定测厚部位等检验方案,为有效控制容器失效提供保证。  相似文献   

7.
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PSA)可以论证核电厂的风险满足安全目标,也是对运行核电厂进行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例如核电厂的在役检查、安全分级、技术规格书优化等。核电厂的风险指引管理是在确定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概率安全评价的结果进行风险影响评价,以此来论证决策的合理性。核电厂的重要设计改进通常基于传统的工程分析结果,没有分析其对核电厂整体风险的影响。重点探讨风险指引决策的基本原则以及方法,以核电厂设计改进实例探讨如何在分析时引入风险指引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蒸汽发生器系炼化装置利用工艺余热产生蒸汽的节能换热器,由于管程进口余热和壳程蒸汽对该处管板管接头的苛刻影响而发生泄漏,以一抢修管壳式蒸汽发生器为例,对管接头泄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管接头设计应采用强度焊+强度胀连接方式;管接头制造应合理制定质量计划并严格过程控制;用户使用应按安全操作规程运行,并加强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  相似文献   

9.
核电火灾是现代消防安全的重要部分。依据核电厂的实际组成构造对其进行了层次划分,建立了由堆本体、一次冷却系统、化容控式系统堆安全系统、汽轮发电机组和燃料操作系统为中间层的核电火灾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收集到的相关核电事故数据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核电厂各系统部位引发火灾造成的核电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确定了各组分的统计权重,得到了针对核电厂各构造部位的火灾危险性层次评价模型。并利用评价打分的方法对核电厂进行调查模拟评价,计算出核电厂各组成部分消防安全状况的危险指数,所得结果比较符合核电火灾实际统计。  相似文献   

10.
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哩岛核电厂2号机组(TMI-2)发生了反应堆堆芯熔毁事故。虽然该事故没有对公众造成安全与健康影响,却成为美国核能工业由盛转衰的转折点。30年后的2009年11月21日16时,三哩岛核电厂1号机组(TMI-1)反应堆厂房在进行维护时,发生放射性尘埃意外泄漏事故,尽管同样有惊无险,但2次事故的发生,使得核电厂的安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为确保水冷器的服役周期,针对大检修开工后水冷器内漏的问题,从设计寿命、使用检修以及定期检验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在设计者根据工况特点合理确定水冷器设计寿命的基础上,使用单位和检验机构还应根据水冷器潜在失效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强日常管理。建议水冷器的停工检修与定期检验应关注管束的使用寿命,以保证检修后水冷器能运行到下一检修周期。  相似文献   

12.
在停电检修电器设备时,只断开三根相线(火线)而不断开中性线(零线),常常因中性线上带有危险故障电压引起事故。因此,四极开关是满足电气检修安全需要的隔离设备,是防止电器部分检修时发生电气事故的有效措施,它应符合电气隔离规定的爬电距离、空气间隙、绝缘水平等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更准确量化安全仪表系统的误跳车率,基于联锁回路SIF中传感器、逻辑解算器、执行机构引发误跳车的不同失效机理和模型,考虑共因失效对误跳车率的影响,提出1种更符合实际并适用于异型KooN结构的新子系统误跳车率计算模型(STR of Non-identical Redundant System,SNRS)。针对SIF回路的误跳车率计算,建立了1种分析安全联锁SIF回路误跳车率(Reliability based Spurious Trip,RST)的计算框架。研究结果表明:以某聚丙烯装置第三反应器保护系统为例,将SNRS和RST方法与目前主流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有效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核电数字化仪系统既涉及反应堆随时间变化的物理动态演化过程,又涉及计算机的离散控制过程,属于典型的实时混成系统。微分动态逻辑是近年在混成系统验证领域的新方法。提出以微分动态逻辑为基础的构建反应堆控制系统安全验证模型方法,验证反应堆控制系统中离散化的逻辑控制与反应堆连续性的物理连续变化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否保证反应堆安全需求,从而提高数字化反应堆控制系统设计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厂机组大(小)修中所遇到的安全管理方面的各种实际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实用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青藏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分析了青藏铁路中多种不利因素对轨道电路参数的影响 ;提出了在青藏铁路不宜采用现行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而应选择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理由 ;给出了系统的基本结构及提高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与此同时 ,就人们关心的无线传输列车控制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难题 ,通过建立马尔可夫模型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对61起煤矿运输事故进行分析,找出了32种引发事故或者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的不安全动作。为了便于有效进行培训,将此32种不安全动作分为7类动作类型,按照出现次数高低进行排列依次是:工人违章乘车乘罐,作业场所与运输工具设计、建设、安装存在安全隐患,工人违章、错误作业,司机违章、错误作业,安全人员检修不到位,工人未确认矿车正确、完好连接,其他不安全动作。并通过总结这7类不安全动作中缺失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针对各类不同的动作,提出各自的控制对策,以减少在运输环节中人的不安全动作出现,进而控制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8.
苯酐生产氧化反应器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预防苯酐生产中最危险部位氧化反应器组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详细分析了苯酐生产中氧化反应器组各部位的火灾、爆炸危险性 ,在危险性分析基础上 ,提出了可行的安全对策与措施 ,对苯酐装置的安全生产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Safe operation of a catalytic reactor remains a sensitive issue when highly exothermic reactions are conducted and hazardous side reactions may occur. Derivation of the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must include economic but also safety criteria, technological constraints, beside controllability and stability aspects. The present work introduces a criterion based on a joint failure probability index related to uncertainty in the runaway boundaries and the random disturbances of the operating parameters. The use of such a safety criterion is even more important when setting the optimal operating policy of the reacto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runaway boundaries that often correspond to a high productivity. The paper indicates how an economically efficient but more prudent operating policy can be selected, by simultaneously considering the economic and safety objectives. An example is provided for the case of an industrial fixed-bed tubular reactor, of high thermal sensitivity, used for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butane to maleic anhydride in vapour phase. The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can lead to a prudent trade-off operating solution (corresponding to a failure probability of maximum 3–4%) that limits the reactor productivity. Being based on a local and global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reactor, the proposed rule is generally applicable by minimizing the probability with which control variables violate their safety limits.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develops a modified method of TRIZ to improve safety in chemical process design. This method is modified by the theory of TRIZ, which is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heory, for retrofit design of chemical process considering safety.The original TRIZ is difficult to access to chemical process safety due to inapplicability and ambiguity of terminology in classification of these parameters. It is necessary to be modified TRIZ for chemical process safety. This study reorganized thirty-nine parameters of the TRIZ into six categories such as mechanic, operator, process upset, design, natural hazard and material. The modified TRIZ is tested to jacketed reactor and polyethylene rea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