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赵中金  黄昀  周优良 《四川环境》2006,25(4):123-126
对重庆市农业环境质量安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比较优势,进行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结构调整;加强城郊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的治理;合理施用农药化肥,防止农产品农药残留和硝酸盐污染;加强全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开展预警监测;加强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开展农业环境优先污染物的控制研究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是新世纪我国农村发展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分析了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皖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加强引导,普查资源,科学规划;突出个性,塑造品牌,加强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工作;提升旅游产品功能,扩大旅游收益渠道;建章立制,加强对乡村旅游的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食用菌栽培种类、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出口贸易等方面阐述了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开发策略:即大力开发种质资源;开发新原料、新配方;建立大型企业,实现标准化,创建特色品牌;加强食用菌保鲜和深加工的开发;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体系,等。此外,还需加强食用菌遗传学、生理学、生态学、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创造新品种、优质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山东半岛城市群相对资源承载力与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其2000-2004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土地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经济资源,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处于相对富余状态;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湿,淄博、日照处于超载状态,其它处于富余状态;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小协调发展是提升山东半岛城市群竞争力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1978—2004年成都市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成都市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为成都市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相对经济承载力富余,但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超载;③协调经济与资源的关系、控制人口增长、保持经济适度增长是实行成都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三、环境资源市场管理的政策加强环境资源市场的管理,可以通过制定正确的政策、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法制建设等途径。其中加强环境资源管理政策的制定处于优先的地位,因为政策是行动的指南,政策是法规的基础。根据我国环境资源市场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应该逐步制定如下政策:1、环境资源权属关系政策。明确环境资源及其产品的各种权属关系,划清环境权、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界限,这对于加强环境资源市场的管理、搞好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对于那些流动无国界的、整体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7.
全国人大环委会更名为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有关环保文件议案以及建议将交有关部门研究处理,此被审议的文件议案是:关于制定“农业环境保护法”的议案;“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严格保护耕地”的议案;“造林绿化者和林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议案;将“水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促进法”列入立法规划的议案;“水法”第九条修改补充议案;关于“对我国环境与发展亟需进行综合效益审计”的议案。(摘自《中国环境报》1994—03—24)第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  相似文献   

8.
潘再东  韩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2):145-146,175
以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分别选取山东省和济南市作为参照区域,计算了1996-2003年长清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及其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该地区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经济发展缓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不协调发展是其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广州城市旅游吸引方面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州的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是华南山水商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文章分析了广州市旅游资源具有北雄南秀的特点,阐述了积极开发广州山水商都文化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吸引方面的建设,加大文化旅游宣传力度和搞好旅游线路的设计等发展广州山水商都文化旅游的观点;指出发展广州山水商都文化旅游,将对城市建设和环境、经济、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药用蕨类植物资源研究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地区药用蕨类植物的研究状况作了简要阐述,并根据目前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加强基础研究工作、制定开发战略、加强资源保护和引种栽培的建议,希望它们能够对我国药用蕨类植物的研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山东省猛禽资源现状,山东省共有猛禽2目、5科、42种和亚种,它们对促进农林生产、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按照生态消费观念的要求,遵循生态消费的特点,适度、持续、全面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了生态消费模式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影响及现实意义,以期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大力倡导保护型、节约型、循环型的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3.
章丘市水资源储量丰富,但由于人工开采、工农业生产、矿坑排水等原因造成了严重的泉水断流,现已成为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地区。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根据章丘市水文地质情况,提出了合理开采地表水与地下水、节水与提高重复利用率、加强地下水资源污染的防治与保护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章丘市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并最终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支撑整个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生态足迹理论是一种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有效方法。以皖南丘陵山区池州市为例,对其1996-2004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显示,池州市历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加,9年时间增加了37.85%,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却减少了5.49%。该地区历年人均生态足迹均出现赤字,而且呈增长的趋势;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以及自然资源供需的非均衡性增长导致生态赤字的出现和持续增长;目前池州市的发展模式已超出了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处在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农业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生态学角度分析塔里木河流域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与恶劣的气候条件之间的突出矛盾,得出水资源的占有和利用是流域生态改善和农业发展之储多要素中最大限制因子的结论,从而决定了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是发展生态农业。必须根据生态脆弱指数采取有力措施保证生态用水;只有因地制宜地建立高效输水、灌溉节水、结构科学、布局合理、资源配置优化、整体功能强的高产优质高效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模式,才能切实有地促进自然生态与生态农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除了作为资源的物质生产功能外,草原还有生态服务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和文化承载功能等。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要求必须全面认识草原的多功能性,转变生产方式,因地制宜发展以保护为主的放牧畜牧业、草畜耦合高效高产畜牧业、草原生态旅游业以及草原特色产业等多种草原经济发展模式。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法制、产权制度、保护制度、生态补偿机制、评价体系建设等多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不适当的发展模式已使人类、环境与发展之间形成恶性循环,必须及时地改变发展模式。列举了中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指出只有持续发展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提出应注意的问题有: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保护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防治,修复受污染的环境等。  相似文献   

18.
发展生态农业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根据河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农业资源以及环境状况,提出了一些适宜河北省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9.
招远市现有黄金尾矿库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对周围的空气、土壤、水体造成污染,破坏周围的生态环境,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不同类型黄金尾矿库的特点,建立了漫溢型生态景观园、高台型生态休闲园、坝坡型风景防护林地、沟夼型生产园地等4种黄金尾矿库生态工程模式.通过生态工程示范区建设,将尾矿库改造成城镇景观绿地、生产园地,解决了黄金尾矿库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Function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 Ecological resources are natural resources that provide certain necessary but overlooked system maintenance functions within ecosystems.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is in search of an appropriate analysis framework to determine economic values of such resourc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framework that estimates and compiles the components of value for a natural ecosystem. The framework begins with the ecological processes involved, which provide functions within the ecosystem and services valued by humans. We discuss the additive or competive nature of these values, and estimate these values through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techniques. We apply the framework to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a shrub-steppe dryland habitat being displaced by development. We first determine which functions and services are mutually exclusive (e.g., farming vs soil stabilization) and which are complementary or products of joint production (e.g., soil stabi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species). We then apply benefit transfer principles with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ology (CVM), travel cost methodology (TCM), and hedonic damage pricing (HDP). Finally, we derive upper-limit values for more difficult-to-value functions through the use of human analogs, which we argue are the most appropriate method of valuation under some circumstances. The highest values of natural shrub-steppe habitat appear to be derived from soil stabilization.KEY WORDS: Natural resource economics; Ecological economics; Ecological resources; Shrub-steppe; Environmental valuation; Cost; Benefit;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