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一、全球安全减灾的进度及新趋势 最近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主任奥拉维·埃罗撰文展望国际减灾十年。他认为到1993年已走过了国际减灾十年的1/3路程,遭灾国家的数量以及受灾程度都在增加,并影响到全球90%的人口。国际减灾十年似乎越来越频繁地在许多大会、学术会议和专题讨论会上作为中心议题。应该看到国际减灾十年对联合国机构、有关团体及私人组织为减轻灾害提供了机会,国际减灾十年仅仅是一个活动框架及意图,它要获得成功,必须靠各国及国际间相互合作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按灾害管理培训计划召开过5次地区性的专题讨论会和若干次总部的培训班,并在24个易受灾害和意外事故威胁的国家举行特别培训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  相似文献   

2.
研究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及灾害风险的认识,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不仅是进行风险沟通的必备环节,还可以为开展有效的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社会调查(221份样本)和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江西九江、宜春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高低排序为:灾害监测预报>政府应急>防灾工程>预警传播,其中宜春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较弱,尤其是宜春公众认为水灾发生、受灾的可能性很小;公众的信任与对区域减灾能力的了解无关,主要是受到受灾经历(受灾次数、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的影响,即区域本底灾害风险的高低导致公众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九江)的公众具有更为明确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倾向及意愿。  相似文献   

3.
研究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及灾害风险的认识,有助于从公众视角揭示风险潜在因素,不仅是进行风险沟通的必备环节,还可以为开展有效的减灾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减灾意识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社会调查(221份样本)和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了江西九江、宜春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水灾风险感知。结果表明,公众对于社会减灾能力基本持信任态度,信任度高低排序为:灾害监测预报>政府应急>防灾工程>预警传播,其中宜春公众的信任度较高;公众对于水灾的风险感知较弱,尤其是宜春公众认为水灾发生、受灾的可能性很小;公众的信任与对区域减灾能力的了解无关,主要是受到受灾经历(受灾次数、灾情损失、灾后救援)的影响,即区域本底灾害风险的高低导致公众认知的差异,风险较高区域(九江)的公众具有更为明确的降低风险的行为倾向及意愿。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1985-2005年累计地面沉降量、加权算术平均速率和地下水开采强度三个因子进行分析和叠加评价,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以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PD和建设用地比重作为指标进行了易损性分析;从每平方公里水准测量公里数、地下水压采量占开采量的百分比和城市化水平这三个方面考虑防灾减灾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将危险性分区图、易损性分区图和防灾减灾能力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区划图,共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五等。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然灾害综合研究60年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自然灾害研究进程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包括在自然灾情调查与综合研究、减灾能力调查与评估、自然灾害区域危险性危害性风险性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灾害互馈系统问题综合研究、自然灾害综合预报探索等方面的进展,以及研究并提出推动减灾系统工程,建立了自然灾情评估统计标准体系,进行了自然灾害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研究,开展了国际灾害与减灾科学交流。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包括:提出了"自然灾害双重属性"的新观念,奠定了灾害社会属性和灾害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界定了自然灾变与自然灾害的科学涵义;将系统科学引入灾害科学研究;建立了自然灾害研究的工作系列和模式;深入发展了"灾度"概念的内涵,成为统一全国各类灾情评估与对比的量度标准;贯彻边研究边实践的原则,根据实践验证与提高灾害科学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6.
海(咸)水入侵是现代社会中典型的资源-环境-灾害问题,准确掌握咸水入侵动态变化的规律和信息,是进行预测、预报、减灾、防灾的科学基础和工作依据。据此,本文为咸水入侵的实时监测、分析、预测以及减灾方案决策与评估等提供了一个完善系统,并且提出了咸水入侵防治途径及综合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7.
西部属于我国重灾区,而且,人为灾害相当严重。文章在对西部人为灾害剖析的基础上,建议国家、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制定西部开发计划、招商投资和工程建设中,要把交通、火灾、水源、矿山、工业等方面的安全减灾防灾工种纳入到开发、建设、管理的体系之中;特别强调,在大西北开发与建设中,要大力倡导和弘扬安全文化、预防文化(减灾文化)、环保文化,提高全民族的安全减灾环保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8.
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条件的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是当今国际社会积极倡导并推进的灾害风殓管理理念和模型。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联合国2005日本神户世界减灾大会(WCDR)在内的一系列国际减灾会议,都把推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战略作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条件下,积极推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战略的实施,既是同国际社会灾害风险管理主流趋势接轨的需要;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打造安全屏障的现实要求。本文阐述了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复杂的灾害风险,并着重从灾害的社会属性特征、灾害的生成要素、灾害的发生机制;灾害破坏的构成要素以及灾害生命周期等灾害的内在特性上,论述了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理论依据及其内容体系建构等问题;进而提出了中国推进综合灾害风险管理的战略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本文在国内率先系统地分析研究了国外气象灾害防灾减灾,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情,提出我国应如何搞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区域洪涝灾害间接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大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的时间长短与灾害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大小直接相关,因而影响灾害造成的总损失。因此评估灾害的间接经济损失是灾后制定减灾政策的重要内容。投入产出模型是灾害经济影响评估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型,基于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湖南省经济状况和救灾政策,以月为时间间隔,模拟了1998年湖南省经济在洪涝灾害后的恢复情况,并用建筑业灾后恢复数据进行了比较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洪涝灾害中湖南省的间接经济损失为17846亿元,占直接经济损失的39%。不同部门灾后恢复模拟结果有利于制定减灾战略、优化救灾和重建资源的分配,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对经济系统的冲击。尽管该模拟结果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投入产出模型在模拟灾害间接损失影响及恢复重建期的预估上能够发挥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自然灾害系统理论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分别选取评价指标.通过GIS分析分别得到了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孕灾环境的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的风险度图和承灾体的脆弱度图在GIS软件中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经过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进行分析,并进行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得到四个自然灾害区。最后分别论述了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的情况。通过对自然灾害基本单元的确定、空间单元属性信息和空间单元分布的相互关系以及区划综合评价指标方面的探索,以期为重庆市的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进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急速扩张和人口密度的过度集中,健全城市防灾系统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城市绿地作为城市防灾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生态、景观、游憩和文化功能,还具有突出的防灾避险功能.通过分析成都、都江堰等四川汶川地震受灾城市绿地的使用情况,结合对北京市部分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建设和使用情况的实地调查,总结认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对城市绿地的防灾避险功能认识不足;②适合用于防灾的城市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③用于防灾的城市绿地防灾配套设施及功能有待完善.最后从建立城市绿地防灾规划体系,明确城市绿地防灾建设工作重点和优化城市绿地防灾管理体制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对城市绿地防灾规划建设和管理进行优化,从而达到加强我国城市绿地防灾功能,完善城市防灾系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2005~2010年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的时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是减轻自然灾害风险的重要途径,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2005年被纳入《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的发展变化和“以预防为主”的应急管理新思路。收集整理2005~2010年国家启动的历次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情况,对应急响应的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1)2005~2010年,国家共针对130次重大灾害事件启动应急响应235次,各级别响应的比例与灾害发生的频次比例相当;(2)近年应急响应以洪涝、台风及其引发的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为主,高发重发期在汛期(6~9月),尤以7月为最;而旱灾、低温冷冻和雪灾以及风雹灾害的关键期分别为春夏秋三季、冬春季节和春末夏初;(3)应急响应特征研究启示减灾救灾工作要因时、因地、因灾制宜,并加快基于过程的灾害风险评估和脆弱性机理研究等 .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重灾区交通通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30个区县,用交通网络密度、交通干线影响水平和区位优势度3个指标对其在地震之前的交通通达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重灾区在灾后恢复重建提供参考依据。从计算结果看,通达性最高的是绵阳市的涪城区,最低的为阿坝州的松潘县,只有涪城区的1/5,通达性在地区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距。分析结果表明重灾区的通达性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由中心城市向周围、由平原向高原呈递减趋势,在交通主干线经过的地方其通达性一般都比较高,表现出一定的带状空间结构特征。通过对通达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灾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交通通达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存一定的相关性,即交通通达性高的地区其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较高,反之亦然。从定量角度分析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达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5.
湖南省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估和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然灾害灾情受到灾害系统脆弱性和致灾因子风险性的共同作用,而脆弱性是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影响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物。同一致灾强度下,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降低灾害脆弱性可减轻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灾害脆弱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洪涝灾害是湖南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选取7项指标,应用数学模型来综合评估湖南省洪涝灾害的脆弱性.揭示洪涝灾害脆弱性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湖南省洪涝灾害脆弱性总体水平较高,并且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通过相关分析,表明这种分异规律与实际洪涝灾害情况具有一致性,说明本研究对该区防洪抗涝决策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最后针对影响洪涝灾害脆弱性的因素和成灾机制,提出一系列可持续的生态减灾工程体系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establishes the patterns of urban snow disaster system and disaster chai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gional disaster system. The patterns indicate that urban snow disaster is exacerbated mainly through the traffic system. In addition, the paper sets up 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index system and synthetically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odel of urban snow disaster which are mainly based on traffic system, and applies them in Chenzhou City. The results of assessment indicate that obvious geographical differences exist in the vulnerability of snow disaster bearing bodies: vulnerability of Chenzhou section of the Beijing-Zhuhai expressway is the highest in Chenzhou City, and the southeastern counties are more vulnerable than the northwest region. Furthermore, according to the snow disaster vulnerability dynamic process analysis, the vulnerability of Chenzhou City obviously increased in 2008 winter compared with that in 2007.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locations of the emergency commands and the reserves of relief material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points out that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relevant technical level should be strengthened for the minimization of traffic system's vulnerability.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重大自然灾害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灾害,尤其是重大自然灾害是影响生产布局、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重大灾害中,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是对人类威胁最大的灾种。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重大自然灾害的多发区与重灾区,其减灾、防灾的研究具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湖北省历代有关气象灾害和地震灾害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分等分级,并且在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支持下生成数据库,将零散、杂乱的各处有关灾害的史料变成一个有序的信息源,为有关抗灾、防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灾情是灾害系统的脆弱性和致灾因子的风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同一致灾强度下,灾情随脆弱性的增强而加重,降低灾害脆弱性可减轻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因此灾害脆弱性的研究对防灾抗灾具有重要的意义。衡阳市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洪涝灾害较重地区之一。灾害损失与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密切相关,这种脆弱性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耦合的产的。分析了汛期降水和暴雨、植被和土壤、水利设施、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在洪涝灾害脆弱性形成中的作用。依据长时间序列的气象资料和经济统计数据,运用数学模型和有关优化分析方法,对衡阳市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估,得出结论:西南部、东北部的洪涝灾害脆弱性高于西北部、东南部的脆弱性。这种规律性与该区洪涝灾害历史发生规律有一定的对应性,说明本研究对该区防洪抗涝决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降雨变化与灾害性降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是引发城市内涝的关键因素,与公众安全密切相关,分析其特征,能够为内涝防治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上海地区气候条件复杂,深受暴雨、台风等水情灾害影响。依据国家基本气象站-宝山站数据,对上海市近40 a降雨变化和灾害性降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年均降雨量以509 mm/10 a的速率递增。同时,降雨天数的减少较为显著,以3 d/10 a的速率递减。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角度,灾害性降雨多为暴雨和短历时强降雨。上海年均暴雨天数为3 d,但雨量可占全年的1/5,大范围暴雨通常由台风引起。近年来,高于排水标准的短历时强降雨出现频次有增多的趋势。汛期作为灾害性降雨的高发期,可作为城市防涝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区台风灾害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风是一种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破坏性很强的天气系统。历史上台风对上海曾造成较大的影响和经济损失。利用上海气象站风、雨观测资料、上海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上海社会和经济数据以及台风灾情资料,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上海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并开展了上海台风灾损的年际变化和地区分布差异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可以用来进行台风灾损评估。近50 a来上海台风灾损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上海地区因台风影响造成的损失以沿海的崇明、南汇最严重,其次是地势低洼的青浦、金山和松江,中心城区和闵行台风灾损最低。由于历史台风灾情资料记载的不完整性和本评估未充分考虑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及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的提高对台风灾损的影响,评估结果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深入综合考虑台风灾害致灾性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建立更科学的台风灾害损失评估模型,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