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从宏观上阐述了我国人口增长、资源短缺、资源浪费等问题,并分析了各种资源的开发潜力,就如何发挥我国资源综合优势和潜力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口问题与社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人口的主要特点和人口问题,指出人口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进而论述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宏观对策  相似文献   

3.
新疆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环境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新疆生态环境与经济的特征出发,具体探讨了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和互相协调发展的途径,从宏观上提出了新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环境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的农业资源面临危机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分析了其成因 ,并提出了应提高农业水土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合理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保护西部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优化配置农业资源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我国草地退化的区域特征及其可持续利用管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我国草地退化的现状及其主要驱动因素作了分析,并根据草地退化的形式、原因等划分为六个草地退化区域。针对各区域的退化草地特征,作者提出了我国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宏观对策,对实现我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宏观分析长江下游经济带(九江以下)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基础上,选取经济基础、生产管理、基础设施劳动力素与科教实力、主要资源和环境质量状况六大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对划分的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扬通、芜湖和安九七个区段经济发展的条件进行了分层次的比较分析与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与原有拉业基础,提出各区段适宜的产业重点投资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已进入国家战略决策层次,然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集中于宏观层次的定性描述与规划对策等方面,并没有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内城市化发展特征,尤其是产业结构转变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开展定量研究。文中以海峡西岸经济区沿海8市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城市的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产业结构转变与资源消耗对比研究,重点探讨了产业结构转变对当地城市化和资源消耗的影响,分析发现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间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存在明显城际间差异性,各城市发展速度与产业调整、区域产业布局相关,明确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多样化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也是多样化的,而产业结构多样变化又促使海峡西岸经济区各城市间经济交流与协作更加紧密。  相似文献   

8.
从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与经济人假设之间的冲突出发,构建了利他状态下的资源代际分配效用函数。通过对非凸状偏好及利他的心理价格变化下消费均衡解的比较静态分析,作者指出。在后代人缺位情况下可以利用宏观和微观因素对当代人的利他度加以影响。实现利他的资源代际分配模式,从而在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上拓展了可持续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以安徽省财政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例,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充分的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公共文化建设资源投入机制的实践与制度经验,指出了公共文化建设在资源投入及管理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财政投入的实际效益低下、资源保障机制不科学、公共文化服务软件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管理体制的结构性矛盾等.有鉴于此,文章分别从宏观与微观层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公共文化服务良性运行的资源管理机制,基于宏观政策与制度设计层面提出:创新公共文化建设资源管理的政策支持方式,建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长效机制,构筑公共文化环境建设的资源分级保障机制,完善公共文化建设的人才环境,创设公共文化环境建设的资源整合机制,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运行评估与绩效评价机制.基于微观对策与措施层面提出:科学地确定现阶段公共文化建设的资源保障重点并明确各级财政的投入范围和基本保障的支出责任,转变公共文化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改变公共文化环境建设的资源投入结构,完善公共文化建设的资金管理方式,等等.  相似文献   

10.
在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中国,都市化与中小城镇化何种城市化模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存在争议。通过对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巴西、印度、墨西哥、南非等发达国家与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城镇人口比重等宏观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揭示城市化客观规律,并与中国实际结合。研究表明:其一,百万以上人口城市的都市化更符合生态资源的可持续性。其显著降低人均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压力,并倾向于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如此促进生态资源的供给,削减生态资源的人均需求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其二,百万以下人口城市的中小城镇化显著增加生态足迹与生态环境压力。其布局结构松散,倾向于占用大量生态环境资源,减少生态承载力供给;而低效、分散、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增加生态足迹,总体不利可持续发展。其三,人均固定资本存量、人均储蓄、政府购买都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最后,建议中国推行都市化战略,充分发挥大都市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生态环境资源的利用效率;适度限制城镇化,避免中小城镇遍地开花对资源环境造成显著危害;学习国际优秀城市化经验及相关配套制度,并与中国结合;注重技术创新,发挥高新科技及资本带来的生产方式改进与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11.
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中的生态制约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通过中国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讨论了生态系统资源供给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制约,资源生态足迹是生态足迹的主要部分,反映了经济系统的资源消费,计算发现,1961-1999年中国资源生态足迹持续增长,从1961年的3.3亿hm^2年递增到1999年的16.8亿hm^2年平均增长率为4.4%,资源生态足迹的增长支持了同期的经济增长,但是,实证比较发展资源生态承载力大大低于资源生态足迹,这些实证结果表晨;一方面,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了资源消费持续增加,而另一方面,中国生态系统资源供给能力有限,不能支持当前的资源消费及其增长,由于自然资源是经济系统进行生产的特质基础,其供给不足必然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山体资源是空间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景观资源、矿产资源叠加的重要地理空间,是支撑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基地。因此,合理划定山体资源保护区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将山体资源概括为山体有别于平原的自然景观及所承载的人文景观的总称,基于区域连续性、内部同一性、概念一致性、公众认知性、区域稀缺性等原则,厘定了江苏1 154个山体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此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山体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考虑,构建了由3个目标层、6个约束层和11项指标层组成的江苏山体资源保护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在MAP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将各区划因子按其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将182个山体划分为山体资源自然保护红线区、214个山体划分为山体资源自然保护黄线区、293个山体划分为山体资源自然保护绿线区、464个山体划为山体资源适宜开发区。提出编制山体资源保护规划、科学评价山体资源保护价值、实现山体资源的动态监控等山体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县域资源组合结构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按区域经济的发展,遵循资源分布的地域分异规律,论述了中国县域资源的地域组合结构的分类问题。首先对采用多因素综合作用、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兼容组合、资源优势、资源系统良性循环等原则进行了必要性的论证;在此基础上重点对其分类方法进行了具体说明,其主要步骤是在确定10种主要的县域资源,建立相关在指标体系的前提下,鉴于威弗组合指数对于划分县域资源组合结构类型的可行性,运用改造过的,角立县域资源地域组合结构类型的划分程序与计算方法。最后,按此分类法,把我国县域资源地域组合结构类型划分为自然资源型、自然资源主导型、自然资源与经济资源混合型、经济资源主导型、经济资源密集类等5个一级类型及其下属的8个二级类型。  相似文献   

14.
简要论述了湖州市笋竹资源的特征和开发潜力,对笋竹资源开发现状予以评价,并对合理开发与保护,促进竹资源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农地非农化代际配置与农地资源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理的资源利用要求资源配置在代际上是有效率的。在资源代际最优配置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衡量农地非农化是否符合代际配置效率的宏观决策模型,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农地非农化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若以1989-2003年为研究区间,1989-1996年阶段东、中、西部地区的过度非农化比例分别占各自实际非农化数量的6.58%、6.84%和7.85%,反映出1989-1996年期间的农地非农化存在一定的短期行为,造成农地的过度非农化。因此,未来一段时间的农地非农化政策应该进一步控制农地非农化的速度,来保证农地资源能够在未来得到更优的利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农业用水问题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焦点问题.文章从探讨我国水资源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严峻的现实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水问题的对策建议;加强管理,建立系统的管理体制;依靠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投入,打好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实施虚拟水贸易,缓解水资源短.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构建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面板VAR模型,利用1998-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与分析了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依存和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水资源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②无论在短期内,还是在长期内,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水资源均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逐步加强;③农业经济增长对水资源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所受影响最大,东部次之,西部相对较小。因此,为实现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中国应该提高农业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根据各区域水资源和农业经济增长的不同因果关系因地制宜地制定水资源政策。  相似文献   

18.
借鉴会计学复式记账核算的优点,在国际资源核算体系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然资源资产核算需求,提出土地资源资产核算的复式记账体系和报表编制框架。研究认为,基于复式记账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和报表编制要以“摸清家底、反映自然资源负债、提供土地资源审计和绩效考核信息”为目标,明确区、县级自然资源局为土地资源资产受托管理和进行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与报表编制的核算单位。在界定土地资源资产、负债和权益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提出土地资源资产属性变化的核算内容和每次土地资源资产实物量变化必须遵循占补平衡的基本原则,进行过程核算。以YC县土地资源资产变化为例,对土地资源资产变化进行了基于复式记账的土地资源资产核算与报表编制实证研究,确定核算的事项类型和特征及其借贷核算流程,编制出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并同时进行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的报表编制,结果表明:YC县土地资源资产实物量1485 km^2,2018年末价值量5639874.22万元、经济权益5271874.22万元、生态权益367991.6万元,土地资源负债8.40万元,通过土地资源资产用途调整,土地资源资产价值量增加21319.42万元,但在调整过程中,形成了土地资源负债0.07 km^2(8.4万元),在以后土地整治中需要增加园地。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当前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方法途径的系统性与实践性不强的问题,从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出发,应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对农业资源利用方式与地域单元的要素组成及其结构层次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三级体系框架,并分别按地域单元与行政区划设置了相应级别的空间尺度。同时,在此模式体系框架下,以江汉—洞庭平原为研究区域,进行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体系构建的实例分析,探讨了农业资源利用模式的应用与发展,为农业资源高效合理利用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框架与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水资源循环经济发展与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循环经济是针对持续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环境压力而提出的一种发展理念、经济制度和技术范式相结合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当前我国面临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我国水资源新战略的理想选择。水资源循环经济力图使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既符合水循环自然规律,又遵循社会经济规律,实现水循环与经济循环的和谐统一。水资源循环经济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我国发展水资源循环经济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必须改革现有机制和体制,建立长效机制,构建水资源制度、技术和观念创新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