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东是人口和资源大省,当前面临着人口、资源与环境三大问题,为了谋求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要提高对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关系再认识,将它作为复杂的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各级领导必须强化人口、资源与环境意识和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水平,以促进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的学术生长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构造了人口、资源、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认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是新的学术生长点,但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在方法论上,作者强调了系统方法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譬如,资源环境的人口承载力问题,人口的活动方式,消费方式和生态意识问题,以及小区域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人口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巨系统中最根本的因素。人口增长过快,将直接加大对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并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长期坚持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为此,必须要统一认识,增强控制人口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实施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稳妥地做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齐抓共管,保证人口计划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史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具有与人口增长基本同步的三个发展时期。在此过程中,人口增长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区域发展起着各具特色的作用。南北朝以来,人口增长过快而产生一系列人口、资源、环境失衡问题,其中某些如水域环境变化等,对当今区域经济的发展,仍然起着深刻的作用与影响。当今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在历史问题基础上,深化产生了许多新问题,使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更为复杂。对此必须抓住人口增长这个主要方面,挖掘资源潜力,统一规划,加强管理,使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处于最佳协调状态,控制熵增,以求区域环境的久治长安、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5.
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和科技构成了其关键要素。本文基于PREEST系统模型。首先提出了一套中国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度分析法。就中国1987~2001年度的综合发展指数与协调发展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基于研究成果。对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社会系统工程角度对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的动态依存关系作了全面探讨。认为科技是转变这个系统运动性质的关键因素,人口问题的实质是自身的消耗接近于自身的供给,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增加科技的投入。科技类似催化剂,可使潜在资源转化为现实资源,因而人均资源占有量不会绝对呈下降曲线。科技这一要素的大量介入,将使封闭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系统(就经济学意义而言)转变为一个全方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耗散结构系统。  相似文献   

7.
信息论方法在水资源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系统工程是水资源科学与系统科学相互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工程技术学科,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问题是如何有效挖掘实际水资源复杂系统中各种不确定性信息。为此。在阐述信息论基本概念和主要方法的基础上。对信息论方法在水资源系统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按照水资源系统工程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划分。详细论述了近年来信息论在水资源系统建模、优化、模拟、预测、评价、决策中的应用,探讨了信息论方法用于水资源系统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展望了信息论方法在水资源系统工程中的应用前景,指出了建设基于信息论的水信息学学科的必要性。这些信息论方法在资源系统工程、环境系统工程和管理系统工程等应用系统工程研究中具有一定参考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学术界对森林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有利于准确核算自然资源环境价值,也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结合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生物多样性定义及组成、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定义及评估方法进行简单阐述。文章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问题,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极其复杂的巨系统,依靠当前国际通行研究方法及研究深度还远不能笼统的对其价值做出科学评估,还需做出巨大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以文献研究得出价值评估结论有一定局限性,但可为此类评估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首先界定了低碳经济SREE复杂系统,该系统由社会、资源、经济和环境4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巨系统。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包括经济系统、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在内的低碳经济复杂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考虑到运用突变级数法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的需要,指标体系全部由定量指标构成,避免了人为确定定性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其次,运用突变级数评价方法对2005~2009年的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来看,我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按照波浪型曲线运行,这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因素导致的结果,同时也是复杂系统内部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最后,提出了当前中国低碳经济复杂系统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战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土开发、整治角度,阐述了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现状,以及人口控制、资源与环境保护、整治、规划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就今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1.
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日益关注的四大问题。对中国未来发展应有科学的估计,客观地分析制约我国未来发展的经济因素,建立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构筑和完善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2.
论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体系包括资源、环境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基础是资源物质变换,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依托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载体是生态平衡网络。本文通过分析资源、环境和生态之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物质体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four major issues of increasing world attention today and are also four major factors constraining China's development tomorrow. Through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an assessment of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basic framework and conception of promoting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population, resources, environmen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Migration proces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recent research on popula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 majority of the existing migration and environment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causes and determinants of migration. With the largest rural-to-urban migration flow in world history, and growing concerns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ccompanying its fast economic development, China provide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ase for migration and environment research. This paper reviews major migration theories and recent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migration, with specific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s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rural-to-urban labor migration in China. A comprehensive multilevel conceptual framework is developed for studying the environmental causes of rural-to-urban migration in China. The effects of land resources on household labor migration decisions in rural China are explor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5.
我国乡镇工业企业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协调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与环境、资源关系方面的大问题。实行工农相对分离,组建乡村工业区,是提高乡镇工业企业素质、效益,强化乡镇工业企业优化组合、规模经营的有效途径;是保护环境,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6.
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提出了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的构想,着重论述了这种社会经济体系的总体框架、基本构想途径以及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经济体系所必须的观念转变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index system of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a's wind power resourc-es, including the index of energy, the index of wind energy endow-ments and other indices.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layered clustering analysis of these indice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ual fun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ge of the wind power, this paper divides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stage of the wind power into four stages taking province as the basic yardstick: optimization growth stage, the rapid growth stage,the slow growth stage and the initial growth stage. In addition, this paper briefly discusses the basic strategy that should be adopted in each development stage of wind power resources.  相似文献   

18.
稀缺资源的转换与经济学边界的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人造资源是支撑经济系统的三大资源.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人类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三类资源的相对稀缺程度逐渐发生了变化。从自然资源丰富、人造资源稀缺转变为人造资源相对丰富而自然资源相对甚至绝对稀缺的状态。这种转变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就是曾经作为经济系统外生变量的人口、自然资源逐步纳入经济分析框架成为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经济学的边界随之拓展。  相似文献   

19.
各类资源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条件,也是塑造城市特色的重要依据之一。基于生态城市建设的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要重视资源的数量问题,更需要着眼全局,综合分析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现状、目标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制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对策。基于生态城市的深刻内涵,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视野亟待拓展,不仅要关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还必须重视对城市人文禀赋与历史文脉的传承和保护,实现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四代文明”可持续发展。以常州市为例,基于生态城市建设,对其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作了概念性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