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提高行李托运差异化安检系统安全性,基于安检设备的依赖关系,提出行李托运安检设备联合响应研究;根据旅客风险属性对其托运行李实施差异化安检,利用二维正态分布建立安检设备的响应分布函数,进行安检设备响应值的数据融合;将系统错误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比设备联合响应与设备独立响应,分析设备之间的相关系数、报警阈值对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并借助ROC曲线得到最优设备报警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在行李托运差异化安检系统中,设备联合响应优于设备独立响应。研究结果可为民航旅客行李托运安检提供设备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机场旅客安检系统的可靠性,采用双设备并联安检系统,通过式金属门和毫米波人体成像设备分别被配置在安检通道的两侧;利用概率论构建系统错误放行率和错误报警率公式,以错误放行率的大小衡量安检系统的可靠性;在错误报警率和设备检查时间的约束下,以最小错误放行率为目标建立优化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求解模型。结果表明:当模型以最佳设备报警阈值、旅客分配阈值运行时,算法每次优化的错误放行率在0.008 5~0.01范围内波动;当携带违禁品的旅客比例增加时,最低错误放行率将升高;当错误报警率的上限值增加时,最低错误放行率先降低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旅客随身行李安检系统安检效率与安全性的关系,采用搜索决策检查模型分析安检员判图决策过程.基于随身行李安检流程建立安检员判图流程决策树及随身行李两阶段安检流程决策树,结合概率论与排队论分别建立安检员判图决策准确性、随身行李两阶段安检决策准确性、旅客平均等待时间随安检员判图时间变化的数量关系,分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安检员判图时间越长,决策准确性越好,旅客平均等待时间越长;判图任务安检员平均效率越高,决策准确性越好;在安检员判图的0~12 s内,正确报警率与正确通过率变化趋势相反,系统决策准确性受正确报警率变化影响较大.根据安检效率与安全性的关系,可在安全限制条件下,设定判图安检员的最大判图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铁路客运站旅客安检用时久、效率低等问题,分析国内铁路客运站安检服务流程现状,研究基于旅客风险等级分类的差异化安检流程,提出安检排队优化策略。根据旅客不同的风险等级将其划分为高风险旅客与低风险旅客,并设定对应的重点安检通道和常规安检通道。运用Anylogic软件构建安检模拟场景,采用2种安检方案仿真模拟实际安检流程,分析旅客风险阈值和2类通道的配置数对旅客平均安检时长的影响,并找出最优化的风险阈值和安检通道配置数。结果表明:当风险阈值μ为0.7时,总通道的平均安检时长达到最小值,通过设定的合理风险阈值及配置适当的安检通道数量可有效提升安检效率。 相似文献
5.
6.
为评估机场旅客安检系统的保障能力,并针对评估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指标中影响因素之间的不独立性,采用模糊网络分析法(Fuzzy-ANP)建立系统评估模型。在综合考虑安检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从人、机、环、管四方面建立了机场旅客安检系统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以某机场为例,应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影响该机场旅客安检系统保障能力的主要因素为员工工作量、员工心理状况和设备完好率。研究表明,评价结果与该机场实际运营状况相符合,该方法能更好地满足机场运营安全管理的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公共交通安检系统服务效率,考虑旅客"绕行取行李""等待取行李"的携行行为,分析安检系统服务流程,构建安检系统的Jackson排队网络模型;分析旅客人体安检和行李安检之间的速度差,厘定在携行行为条件下及不同情境中旅客提取行李前的等待时间,并修正安检系统的Jackson排队网络模型;优化安检系统服务参数,实现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8.
探讨国内机场安检人员的工作压力源,为开展航空安全心理援助提供有效的依据。通过运用叙述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t检定、因子分析、多变量分析等方法对机场安检人员工作压力进行分析。对机场安检人员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将采集的有效数据导入SPSS14.0进行检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2χ=269.713,P=0.000<0.01,KMO值=0.533>0.5),表明采集数据各个变量之间是独立的,适用于进行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人际关系因子、工作负荷因子和设备及法令法规因子为机场安检人员的主要压力源。工资收入和工作年限对压力源有显著的影响。工资越低的人感觉工作负荷越大。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人在工作负荷和设备与法令规定因子感受较强烈。调查问卷设计合理,涵盖了较为全面的职业压力信息,所获压力因子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得到考虑旅客行李影响情况下的高速客车车厢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合理取值范围,以CRH1型动车组二等座车厢为例,以锥型量热仪和大型量热仪测定的高速客车车体内材料和行李的燃烧性能为输入参数,运用FDS软件模拟9种火灾场景下车厢的火源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行李重量对车厢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旅客行李对高速客车车厢火源热释放速率的影响是与通风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车门与车窗关闭条件下,旅客行李对于火源热释放速率的贡献值基本可忽略;在车门开启与车窗关闭条件下,旅客人均携带10kg和20kg行李时,行李对车厢火源热释放速率的贡献值为0.24MW和0.6MW,贡献率为5%和11%;在车门与逃生车窗开启条件下,旅客人均携带10kg和20kg行李时,行李对车厢火源热释放速率的贡献值分别为1.3MW和3.8MW,贡献率分别为7%和21%。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民用运输机场安检系统风险管理水平,提出机场安检系统风险辨识模型,基于流程分析的方法确定机场安检的关键岗位,对各关键岗位中的不安全事件运用假设故障类型分析得出各岗位的风险因素;从人-机-环-管对风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建立民用运输机场安检系统风险影响因素集。提出DEMATEL-ISM风险集成模型分析安检系统风险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层次结构。结果表明:通过模型的影响度计算得出,社会局势对机场安检系统风险影响最大、安检员的服务态度最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模型的多层递阶解释结构计算得出,社会局势、安检作业环境、安检员薪酬制度和晋升制度是机场安检系统风险的根源影响因素。集成模型有效分析机场安检系统风险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和层次结构,可为机场安检系统风险的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旅客非适应性疏散行为,提高机场火灾疏散效率,基于态度-行为过程模型,剖析机场火灾旅客安全态度对非适应性疏散行为的作用机理。构建包含安全态度(安全认知、安全情感、安全行为倾向)、风险感知(概率感知、控制感知、损失感知)和非适应性疏散行为的理论模型,并依据507份有效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安全情感对非适应性疏散行为有直接显著的负向作用,安全认知和安全行为倾向通过风险感知的中介作用对非适应性疏散行为产生负向影响,且安全情感对非适应性疏散行为的总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为完善安全信息学课程内容体系,推动安全信息人才培养和安全信息学学科发展,通过分析安全信息学课程内涵、目标、地位及性质,归纳论证安全信息学课程内容体系建立依据(包括建立视角和指导思想),提出安全信息学课程内容体系.结果表明:安全信息学课程内容体系建设应立足学科高度,基于大安全和安全管理视角,遵循"课程上游内容(基础安全信...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安全情报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根据安全情报与情报服务理论,提出安全情报服务定义及内涵,以4个基本原则为指导,面向安全管理全过程,构建并解析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服务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并提出安全情报服务能力建设的工作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服务能力影响因素包括安全情报服务顶层设计、安全情报服务机制和安全情报服务保障3个一级影响因素,且一级影响因素可进一步细分为10个二级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提升面向安全管理的安全情报服务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级物元分析的机场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民用机场安全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影响机场安全的各主要因素,建立机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分析理论,建立机场安全评价多级物元分析模型,并阐述了物元分析的分析方法和过程;同时结合具体机场实际情况进行实例验证,得到了客观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地铁乘客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的地铁乘客的多项安全指标的抽样调查,建立了关于乘客安全行为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影响地铁乘客安全行为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良好的地铁安全氛围能有效提高乘客的安全知识水平、安全动机、安全心理水平、安全参与行为水平;安全参与行为水平同时受到乘客安全知识水平和乘客接受安全培训状况的影响,其中,乘客安全知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乘客接受安全培训状况;安全服从行为则与安全动机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乘客的安全心理水平只跟地铁安全氛围有关,安全氛围越好,乘客安全心理水平越高,安全知识作为中介变量同时影响着安全氛围与安全参与行为、安全培训与安全参与行为、安全氛围与安全动机以及安全培训与安全动机之间的关系,提高乘客安全知识水平是提高乘客安全行为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北京市乘务管理员安全胜任特征,基于已有胜任特征模型,通过查阅文献、分析乘务管理员职责、结构式访谈等方式获得乘务管理员安全胜任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并大规模发放,建立北京市乘务管理员安全胜任特征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乘务管理员安全胜任特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分为总体胜任力层次、公共因子层次、具体胜任特征层次。模型信度较高且数据与模型拟合较好,证明乘务管理员安全胜任特征在专业能力、安全素质、应变能力、发展潜力4个方面的相关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全面辨识系统风险并准确评估系统安全状况,从3元空间(信息-物理-社会)融合视角出发,界定安全态势感知概念并解读其内涵,提出安全态势感知概念模型和理论模型,并解析安全态势数据采集层、觉察层、理解层、投射层和预警层的具体内涵和功能。研究结果表明:3元空间融合视阈下的安全态势感知,能够通过物联网和互联网同步采集安全态势数据,在现有安全态势感知(安全态势信息输入、处理、输出)基础上,实现对人、机、物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感知,有效应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安全态势,为安全态势感知体系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