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员工的违章操作常常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杜绝违章操作现象是企业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因此,一些企业提出,为了对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要求,杜绝员工违章操作,提升员工安全意识,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定将员工违章行为当作事故进行处理。但也有人认为,这种规定“过犹不及”,不仅增大了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员工抵触心理,而且实施起来困难,缺乏相应的标准。您认为,把违章当作事故处理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如何实施?如果不合理,应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2.
事故或错误的老观念。如果发生工伤事故,多数人的直接反应是问“员工是否遵守或违反标准作业程序,JSA(Job Safety Analysis工作安全分析)有没有识别危害?”整改经常是“更新标准作业程序,或重新提供培训”。企业普遍会认为是员工违规,造成事故或错误的发生,但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换一个员工在当时的场景,是否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故或错误。HOP(人与组织安全绩效,简称HOP)以新的安全观念来看待员工造成的事故或错误。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2月10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一住宅楼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这4人均为同一企业员工,该企业租用事故发生的民宅作为员工集体宿舍(以下简称"2·10事故")。无独有偶,2015年10月16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一工业区内某鞋厂再次发生一起员工宿舍火灾事故,事故共造成4人死亡(以下简称"10·16事故")。  相似文献   

4.
员工是班组的基本组成细胞,同时也是企业的基本组成细胞,企业安全生产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措施都是通过生产一线的员工来得以实现和落实到位的。一线员工直接从事现场作业,如果安全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对于各项制度领会认知能力差,不能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违章作业,往往将直接导致事故的发生并成为事故的直接受害者。企业生产现场各项危险源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安全认知观念的研究与决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当前石油石化企业发生的事故数据,发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时有发生,给企业安全生产造成重大影响。为了深入了解造成事故发生的人为因素产生根源,笔者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利用系统论研究方法,得出了企业员工和管理者普遍存在的安全认知观念。在此基础上,提出员工和管理者之间推荐的共同安全认知观念,从观念上让员工和管理者对不安全行为形成一致的认知,并在减少员工不安全行为、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方面给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即在企业推行行为安全管理工具-HSE观察卡。应用结果表明,通过推行HSE观察卡,可有效提高企业员工在现场作业活动中的安全作业意识,从而避免或减少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率,提升了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一起企业员工触电事故的调查情况,通过事故经过还原、事故现场调查,分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总结了事故教训,并对如何避免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春节假期结束,企业复工期间,员工会出现假期综合征现象,历来是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不利于生产安全,所以节后需要调节员工的身心状态,避免事故发生。笔者总结了7种收心的方法,供各单位参考。一是信息提示法。在复工生产前,企业可通过短信、微信、小视频等适合自己企业员工的方式进行问候及提醒。  相似文献   

8.
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企业员工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为了预防企业员工心理伤害的发生,降低重大安全事故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影响,本文在分析重大安全事故员工心理伤害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员工心理伤害的防范与保障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企业员工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应对能力是防范重大安全事故心理伤害的有效方法。企业应该重视招聘环节,加强企业员工心理素质的测评与训练,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心理素质训练,不断提高员工的心理应对能力,同时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降低员工在事故中的暴露时间,避免心理伤害的发生;政府和媒体应该为企业员工心理伤害防范机制的运行创造环境,通过引导、宣传、传播知识,提高公众的心理危机意识;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危机意识,为企业培养相关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大量事故表明,绝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决定了事故是否发生。因此提高全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能力,确保安全责任有效落实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也是企业安全管理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的重点。安全属地管理就是落实安全责任的有效手段和推动员工主动履责的管理工具,该方法在传统安全生  相似文献   

10.
1.塑造企业安全文化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是预防事故的基础,各层级应树立防微杜渐的安全意识。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应如履薄冰,事故的发生仅仅在于一时的失误,往往在一念之间,应严格执行员工进厂的安全准入制度,对所有的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进行改进,任何时候都必须体现安全绝对优先的原则,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直接参与到安全工作中,使每名员工成为"自我主动安全控制中心",用企业安全文化在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故总是事出有因,这个"因"就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过程的漏洞,是企业没有全力以赴做好企业管理的体现,并且通过企业管理完全可以消除这个"因",也就是说企业的安全生产事故、员工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是完全可预防的."卓越安全解决方案"正是针对企业发生事故的原因,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通过优化企业全面的安全管理,在根本上预...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3月1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寿光市龙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公司)"11·16"重大火灾事故(以下简称龙源事故)调查组提交的《寿光市龙源食品有限公司"11·16"重大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以下简称事故报告),同意对涉事企业负责人、当地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等依法依纪追究责任。一、事故发生单位的偶然和必然从事故报告中可知,作为事故发生单位的龙源公司是一家较为典型的私营企业。从经营范围看,这是依托当地优势经济成立的带有较强季节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员工人数和销售收入看,龙源公司固定员工只有18  相似文献   

13.
赵春辉 《安全》2014,35(7):50-52
1 某厂滑跌类其他伤害事故统计分析 事故的发生除了会导致员工受伤外,对员工及家人都会造成伤痛,对企业亦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我国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MWSA)数据的有效管理,减少事故发生及降低事故严重程度,基于2010—2022年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的278起MWSA,建立通用的MWSA数据库,从事故发生时间、空间、行业、类型维度探究事故特征分布,并依据事故严重程度的综合量化指标,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全面识别事故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空分布上,6—9月的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处于高峰,日照充足的白天(7:00—18:00)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比多达2/3,经济发达省/直辖市(京津江浙沪闽)事故较少;爆炸和车辆伤害为主要事故类型。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事故类型、发生日期、季节、日照条件、天气、平均温度、企业员工规模、企业成立时长等8个因素分别在不同分位点处与事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其中,天气、平均温度是低严重度事故中影响事故后果的重要因素,100人以下的企业员工规模因素增大了极端严重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班组是企业构成的最基本单元。班组员工比其他人更多地接触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是企业各类事故的主要发生群体。因而,开展“以人为本、规范作业行为”的班组安全管理是有效控制事故的关键。经对我公司93人次人身伤害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下4类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1.未确认行走路线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8.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2.未确认上级的指令出现误操作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的6.5%,一般为重伤以上事故或设备事故;3.未确认操作对象及环境是否安全而导致的事故,占事故发生频数…  相似文献   

16.
正在生产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往往会呈现出3种状态,即隐患事故(指存在一定的事故隐患,未及时发现和排除的情形),既遂事故(指事故已经发生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未遂事故(事故或情况已经出现,但未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未遂事故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是企业进行安全防范管理的一种宝贵资源。因此,许多企业在进行安全文化建设时,主张在例会、班前会上,推广不追责让员工进行未遂事故分享交流,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发生的事故案例中,很多是由承包商引起或与承包商有关,从而导致了企业员工的死亡。如何杜绝承包商事故的发生,一直是值得我们安全管理者深思的问题。承包商泛指为公司工作的非公司所属单位或员工,在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渤海装备公司)的管理制度中,承包商的定义是指在公司管理范围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到德国劳易那炼油厂学习参观。工厂公关部的瓦格那先生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件事。去年5月份,工厂发生了一起不太大的伤人事故。为了使企业员工深刻地接受这起安全事故教训,工厂在对全厂员工进行广泛教育的基础上,厂长还给全厂600多名员工的家庭都写了一封信。信里讲明了事故的原因,事故的严重性,希望家属与员工携起手来共同做  相似文献   

19.
一、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牢固的"危机"意识 实践表明,没有安全生产危机隐患的企业是不存在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要参与的事.一旦使员工建立起强烈的安全生产危机管理意识,将会使员工大大减少因不负责任的作风而导致"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即使在危机发生的非常时刻,大家也会自觉按照企业的危机管理制度,利用非常手段避免事故带来的更大损失.因此,实施安全生产危机管理的前提就是使全体员工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  相似文献   

20.
春节长假已经结束,各企业逐步进入节昏后复工复产阶段,大量员工陆续上岗,而这一时期也是各类事故高发期,特别是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响,农历新年后开工较晚,要防止部分生产经营单位为赶工期追求经营业绩“开门红”,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经营,安全生产条件得不到有效保障;也要防止部分员工因长期离岗休息,造成安全意识麻痹懈怠。因此,企业负责人和员工都要提高警惕,谨防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