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用云纹法研究轴对称塑性变形体内部应力应变分布的实验方案和计算模型,对齿轮坯模锻件的成形分阶段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出子午面上各应变分量和应力分量解,并作出金属变形的位移矢量图和等应变速度强度图。实验中采用新开发的F—FG反光型密栅版,在实物试件上获得清晰的反光云纹图象。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网格实验法—记忆光塑性法。该方法利用光塑性材料在塑性变形后,经高温退火可以恢复到原坯形状尺寸的一次性记忆性质,研究变形体内的塑性应变分布和材料在塑变过程中的流变特征等。综合分析光塑性测试分析结果和记忆光塑性法试验结果,可为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研究(如毛坯设计、模具设计等工艺参数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文章列举了记忆光塑性法在模锻工艺、旋压工艺中的具体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网格法,密栅云纹法对轴对称法兰类零件的正——径多向挤压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别对子午面上的变形区状况,变形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轴对称两出口轴向挤压金属流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提出了塑性变形材料的“等应变分配原理”,并通过对轴对称两出口轴向挤压金属流动规律的研究,对这一原理进行了验证。同时也赋予了平面应变复合挤压分流层几何确定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5.
1将研制“绿色塑料”作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加以扶持,尽早研制出质量更优、价格更低的新型“绿色塑料”。2对生产“污染型塑料”的企业课以重税,对绿色塑料生产企业减免税并降低贷款利率。通过宏观调控提高“污染型塑料”销售价格,降低“绿色塑料”销售价格。3通过环境立法或政府法令对污染型塑料包装袋的生产和使用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4规定生产、销售“污染型塑料”的厂家、商家同时承担废旧塑料的回收和加工任务,否则停止其生产和销售。5生产一些纸、麻等其它品质的包装袋,作为部分替代品加以推广。6恢复使用楼房垃圾道,改装新型防…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淡水中微塑料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以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数据源,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文献计量工具,对2010—2023年淡水中微塑料领域的发文量、作者、国家/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发文量、作者和国家/机构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微塑料的取样、预处理和表征”、“微塑料在淡水环境中的污染、丰度及分布”、“微塑料的生物毒性”及“微塑料的来源”4个方面,并结合相关关键词对各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关键词突现和相关文献综述分析显示,微塑料研究趋势概括为“微塑料与COVID-19”、“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研究”及“微塑料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未来的研究应重点集中在淡水环境微塑料的检测标准建立、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微塑料与新兴污染物的相互作用及生态风险、COVID-19背景下微塑料与药物残留的污染问题、微塑料对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罗桂山 《环境》2004,(12):47
“白色污染”指的是大量的废旧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统称塑料包装物)以及使用后的地膜统称为“白色污染”。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可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缓解能源危机问题,二是保护环境问题。怎样才能做好“白色污染”的防治工作呢?  相似文献   

8.
最近,记者应邀参加了英国“交响环境公司”在英国议会大厦举行的新产品发布会,该公司在会上隆重推出的一种“神奇”的可降解塑料,让人们看到了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新希望。可降解塑料制品在英国和其它国家并非鲜为人知,但至今可降解塑料产品仅限于垃圾袋,食品和商品等包装仍沿用传统聚乙烯塑料。“交响环境公司”在开发出新型可降解塑料的同时,还在英国率先提出要将可降解塑料向食品包装等领域推广。新型可降解塑料同现在可降解塑料相比不但能用于食品等其它领域,其最为引人注目的“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寿命可预先控制,塑料可按照…  相似文献   

9.
芬兰塑料纸板公司将塑料液化技术用于塑料垃圾再生利用获得成功。利用这项技术可将塑料垃圾液化,而且液化时不需要对垃圾进行严格的分类和清洗。液化塑料可作为沥青的替代品,用于铺设马路,因此被称为“塑料柏油”。““塑料柏油”的最大特点是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比普通柏油更耐寒、耐磨,而且造价低廉。目前,用液化塑料作筑路材料已进入大规模试验阶段。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将对这种材料的耐久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继续进行研究。除用作筑路材料外,液化塑料还有其他许多用途。如制造能够卷起来的“塑料柏油板”、与重油混合用作工业燃料…  相似文献   

10.
塑料包装废弃物污染现状与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塑料包装物引起的“白色污染”是近年来公众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在对国外塑料包装物方面的立法和管理体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塑料包装废弃物的现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建立中国包装废物的立法和管理框架进行了探讨。回收利用是防治“白色污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再辅以新材料新的应用,塑料包装物带来的环境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正>联合国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生产超过3.3亿吨塑料,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两倍,蓝色星球可能由此变为“塑料星球”。而近三分之一的塑料垃圾估计会进入自然环境之中,海水、海岸和自然环境将面临塑料污染的危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塑料披露项目”(Plastic Disclosure Project,PDP)合作的报告《塑料价值评估》估计,塑料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至少有1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1 “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 塑料包装材料中的一次性包装制品是我们所说的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进入九十年代,塑料包装材料在世界市场中的增长率高于其它包装材料,因而塑料包装的消费增长必然会引起塑料废弃物排放量的增长。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塑料年产量大约为1亿吨,我国塑料年产量为300多万吨,但塑料消费量却高达600多万吨,据有关资料统计的世界包装塑料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3.
杨伟利 《环境》2006,(10):54-55
塑料作为四大基础材料之一,因其质地轻、加工方便、美观实用,深受人们青睐,广泛用于各行各业。2005年中国的塑料产量达到4500万吨,居世界前列。塑料的出现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因塑料导致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一边是塑料制品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深度渗透,一边是历经千年而无法降解的“白色污染”。在环保呼声高涨、市场需求渐旺的情况下,各种可降解塑料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逐步问世,“玉米塑料”就是市场前景较为乐观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科技潮流     
《环境工作通讯》2010,(10):70-70
巴西建成世界首家“绿色”塑料工厂 巴西总统卢拉日前在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为世界上首家“绿色”塑料工厂揭幕。这家工厂隶属于巴西化工公司,主要使用从甘蔗中提取的乙醇燃料来制造塑料化工产品,预计年产“绿色”聚乙烯20万吨,生产每吨产品可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近2.5吨。巴西是世界上大规模生产“绿色”且“优质”聚乙烯的先锋,从1975年就开始投资新型农业能源领域,总额达到160亿美元。卢拉表示,  相似文献   

15.
贾峰 《世界环境》2008,(3):84-85
2008年伊始,中国国务院办公厅一纸“限塑令”(《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引发消费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通知规定:“自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要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相似文献   

16.
意大利的Ferruggi化学品公司声称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了真正的生物分解塑料。上个月该公司在推出75万只用这种塑料制作的“米老鼠”手表时,公布了这项发明。这种塑料已经申请专利,并打算明年投入生产。负责这项研究的科学家阿米卡尔·科林纳说,该公司的塑料不同于目前用来制造用后随手丢弃的物品,如购物包装袋那样的生物分解塑料。那种塑料袋是由“缝隙”中含有淀粉的聚乙烯网膜制成的。土壤中的微生物只能分解淀粉,而不能分解聚乙烯,因此塑料袋只能部分分解。他们的新型塑料也含有淀粉即玉米淀  相似文献   

17.
《世界环境》2008,(3):86-88
早点、买菜、逛超市、装垃圾……每天,我们的生活中要有多少次与各式“塑料袋”之间的“亲密接触”?工业文明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和浪费。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指出鉴于“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今后应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单介绍了光塑性方法的发展过程与实验原理,应用这种方法研究了菱形型槽辊锻方坯料金属三维流动的规律,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光塑性法是研究三维大塑性变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塑料王”的化学名称叫做聚四氟乙烯。由于它具有非常好的耐腐蚀性和对化学作用的稳定性,以及优越的电性能、低磨擦系数等,因此在工业各部门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是,“塑料王”的制品还有一种危险的怪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利用有机玻璃的形状记忆性,测定模锻件或大锻件材料流动状况的方法,并指出利用这种方法结合密栅云纹测试方法可以计算出大塑性变形时的应变场,为塑性力学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