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谁主管,谁负责”是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一般原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谁主管安全,谁就负责。所以,一般认为,应该是企业的“一把手”、主管安全生产的企业领导,企业安全生产部门领导负责。但是,也有人提出:如果所发生的事故是因为人力资源部门所选的人不合格而造成的,或者是因为采购部门所购置的设备本身存在问题而引起的,那这时责任该由谁来负呢?  相似文献   

2.
"谁主管,谁负责"是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的一般原则。对于企业来说,就是谁主管安全,谁就负责。所以,一般认为,应该是企业的"一把手"、主管安全生产的企业领导,企业安全生产部门领导负责。但是,也有人提出:如果所发生的事故是因为人力资源部门所选的人不合格而造成的,或者是因为采购部门所购置的设备本身存在问题而引起的,那这时责任该由谁来负呢?主管安全的人来负责合理吗?因此,在责任落实之前,首先要明确划分责任。"谁主管,谁负责"具体到某项工程或某项工作的责任应该属于谁?怎样界定才合理?本期,我们就此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3.
电气安全是目前制药企业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如何做好电气安全,应该受到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
  电气安全造成的安全事故,一般就是指触电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以及电气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以目前的电气技术水平,基本上是可以保证电气安全的,无论从设计的合规性,设备的合理性和安全防护的设置,还是可靠材料的选用,以及一些安全技术的采用,都可以使得电气本身在技术上做到安全可靠。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人为的因素,不考虑具体实施和管理,用电安全是可以有保障的。因此,安全管理才是电气安全的最关键因素,只有做好了电气安全管理工作,企业才能彻底消除电气安全隐患,杜绝电气安全事故,避免直接或间接受到电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石油化工企业自身的生产、设备等特点决定了这类企业存在着一些特有的火灾隐患,这些隐患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正确剖析和认识石油化工企业特有的火灾隐患,积极采取预防对策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仇振宁  高娜  张锋  芦敏江 《安全》2013,34(12):34-36
油田作业是一种高风险作业,一旦发生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造成极大的环境破坏,损害企业形象。因此,消除和控制职业安全健康危害,降低职业安全健康风险,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有效保护环境,提高石油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石油企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据资料反映,许多地方企业发生的各类伤亡事故,因火灾、洪水、地震等造成的灾难性事故不到1%,设备事故一般占事故总数的10~15%,而人为事故却占80%多。如果再进一步分析,所谓设备事故,归根结底还是人为事故,只是相对来说比较间接罢了。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如此之多,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人员安全素质太低。因此,可见企业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在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上做文章。 所谓安全素质,大体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安全技术三方面。企业领导与一般工人由于岗位不同,各自的作用不同,因此对他们各自的安全素质的具体要求也不…  相似文献   

7.
正电气安全是目前制药企业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如何做好电气安全,应该受到制药企业的高度重视。电气安全造成的安全事故,一般就是指触电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以及电气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以目前的电气技术水平,基本上是可以保证电气安全的,无论从设计的合规性,设备的合理性和安全防护的设置,还是可靠材料的选用,以及一些安全技术的采用,都可以使得电气本身在技术上做到安全可靠。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人为的因素,不考虑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轨道交通制造企业,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度是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也是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如果产品在制造上存在轻微缺陷,或者设备维修质量不达标,都会直接危及铁路运输安全,甚至酿成车毁人亡的惨剧。因此,做好新形势下轨道交通制造企业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对深入推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实际原因,再针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的问题,探究其主要表现形式和原因,并借鉴制度审计的方法理论,构建安全管理模型促进制度落实。研究表明: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需要在确保规章制度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采取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安全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岗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规章意识,辅以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明银  胡玉忠 《安全》2001,22(6):26-27
随着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职工的安全生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职工才会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要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关键在于教育,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工安全教育情况如何呢?对此笔者走访调查了当地一些企业,发现大多数企业的教育方式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此举虽然对于职工尽快系统学习安全知识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但对于职工日常的安全教育来说是不太实用的,因此笔者建议企业在职工的日常安全生产教育中可采用自我教育的方式,让职工自己教育自己,通过自我学习、相互学习,从而达到相互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张家港市亮达反光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与张家港市九鸿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共同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本公司坚持技术创新,集科研与开发为一体,形成相互配合、优势互补的强大智能和经济实体,旨在与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相结合,创造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信誉、一流的服务来赢得用户,促进国内涂层、复合工业的发展,努力成为涂层、复合行业的先导。  相似文献   

12.
安全生产是煤矿的大事,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新形势下安全教育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多数企业在安全教育上通过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个别矿井却在安全生产中陷入了"年年栽树不成荫"的境地。比如,在安全教育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培训学习过滥造成职工厌学、不学的逆反心理,一些深层次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问题长期困扰着基层干部,特别是在安全管理上时紧时松现象和"安全到底为了谁"的认识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等。因此,有针对地搞好安全教育,确保安全生产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影响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因素,人们通常会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因为很多统计资料表明,大多数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而且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来看,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意识、安全技能也确实对于保障企业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但是,很少有人能准确统计出有多少次事故是由于"先进的设备"而避免的。人的行为通常具有  相似文献   

14.
安全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有效保证。安全管理的内容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其中电气误操作事故往往对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产生严重的后果,而造成误操作事故的主要原因,最根本的就是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找出倒闸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加以实时控制,对于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畅 《劳动保护》2020,(2):70-70
保证春节复工复产期间的安全稳定,是企业重点的安全工作。造成复工复产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很多,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员工思想麻痹、进入工作状态迟缓所致。针对此情况,企业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对复工人员进行传统的节后收心教育,引导员工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实现生产安全稳定。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为应借助行为习惯理论,采用一条总则,实现工人安全复工。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组织细胞,是从事生产和日常管理的主要场所。开展好班组安全活动,对于提高职工安全意识,提升班组安全水平,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很多班组安全活动的方式十分单一、枯燥,有的仅仅是组织班组成员读一读报刊,或者轮流讲一讲对安全的认识,很难取得良好的  相似文献   

17.
木材采运企业安全性评价是运用安全系统工作的原理和方法,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并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木材采运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综合分析的度量。客观地评价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确定企业生产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危险程度,企业可依据评价结果制定总体安全对策和有效的治理防范措施,保证企业在安全卫生状态下组织和发展生产。通过试点验证在木材采运企业推广应用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般家庭通常都安装上了防盗门、防盗网之类的防卫产品来保护家人、家庭以及财产的安全。 然而,即使我们这样做了,也不能保证家庭的绝对安全。因为采取这种被动的安全防范措施,根本不足以应付行种类型的非法侵入。那么,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家庭安全防卫产品和怎样的安防设计布局呢? 事实上,仅有消极的、被动的防范作用的这种机械式、被  相似文献   

19.
安全文化贯穿企业决策、管理、执行层,是维系安全理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价值纽带,也是企业特有的安全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可将各层级对安全工作的"想到、看到、做到、监管到"转化为行为自觉,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本文基于项目管理实践,对企业如何更好建设安全文化做出相关思考,供读者借鉴。以"文"教化,遏制习惯性违章海因里希等安全管理专家根据事故统计得出,80%以上的事故都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  相似文献   

20.
木质防火门的阻燃质量关系到木质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因此许多防火门生产企业都将该工序设立为生产过程中的特殊过程控制点,但是由于阻燃工序缺乏成熟的工艺规程,致使各个厂家的阻燃工艺各不相同,阻燃工艺不甚合理,无法保证阻燃质量,严重时导致防火门耐火极限降低,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潜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