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型复合混凝脱色剂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范迪  王琳  王娟 《环境科学》2007,28(6):1285-1289
针对某印染厂生产废水,以COD和色度为指标,用混凝试验方法研究了新型复合混凝脱色剂SE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并探讨了SE投加量及pH值、沉淀时间、搅拌强度对其混凝效果的影响,利用SE与 PAC 和PFS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E可有效地去除印染废水中的COD和色度,当pH为8~10、沉淀时间为30 min、搅拌强度为75 r/min、投药量为155 mg/L时,去除效果最佳,COD和色度的去除率最高可达83%、94%;相对于PAC 和PFS,SE产生的絮体大而密实,沉降速度快,产生污泥量少,药剂用量少,最佳出水水质为:COD为139 mg/L,色度为37.证明SE是印染废水处理高效实用的复合型混凝剂.  相似文献   

2.
水净化处理是我国城市污水的治理问题,兰州段黄河水污染问题一直受到普遍关注。采用混凝技术,确定出处理水中悬浮物及胶体等污染物的最佳条件。方法先采用单因素考察,然后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混凝剂的投加量、混凝剂的p H、搅拌时间、搅拌强度4个因素对降低浊度的影响,优选混凝技术处理兰州段黄河水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混凝剂的种类选择Fe Cl3,混凝剂的投加量为4.0ml,混凝剂的p H为6.03,快速搅拌强度为120r/min,快速搅拌时间为9min,中速搅拌强度100r/min,搅拌时间为20min,慢速搅拌强度50 r/min,搅拌时间为24min。结论在此条件下黄河水中的悬浮物及胶体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结果符合国家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李宏  史巍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7):87-88,91
对聚合氯化铁混凝处理制药废水的最佳试验条件进行了研究.证实表明:在溶液pH值为6,PFC投加量为700 mg/L,温度为20℃,搅拌强度为100 r/min,搅拌时间为4min时,效果最佳,COD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4.
利用壳聚糖包覆活性炭颗粒(Chitosan Wrapping Acticarbon,简称CWC)对生活废水进行处理,研究了CWC原料配方比、pH值、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处理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经过实验条件的优化,用CWC处理生活废水的最佳pH值为6,最佳CWC投加量为1g/L,最佳搅拌条件为先快速(900r/min)搅拌2min再慢速(100r/min)搅拌1min,而最佳处理时间为8h。在上述优化条件下,CWC对生活废水的浊度去除率为98.41%,COD去除率为74.12%,氨氮去除率为53.14%。加入稀土元素后CWC对生活废水的去浊率达到99%,COD和氨氮去除率可达90%,BOD去除率达95%。  相似文献   

5.
纳米Fe_3O_4强化混凝-Fenton氧化预处理垃圾渗滤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纳米Fe_3O_4与Fe Cl3制备复合混凝剂,利用混凝沉淀-Fenton氧化工艺预处理垃圾渗滤液原水,研究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纳米Fe_3O_4投加量为2 g/L,Fe Cl3投加量为1.4 g/L时制备的复合混凝剂,在p H值为6.5,转速为300 r/min下快速搅拌1 min,转速为100 r/min下慢速搅拌30 min,沉淀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COD去除率为56.8%,ρ(COD)可由5 240 mg/L降低到2 264 mg/L;利用Fenton氧化处理混凝处理出水,在H_2O_2的投加量为5.5 g/L,n(H_2O_2)∶n(Fe2+)=4,p H值为6,反应时间为80 min,反应温度为25℃的最佳条件下,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5.7%和40.1%,最终出水ρ(COD)和ρ(氨氮)分别为1 003 mg/L和670 mg/L;该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有较好的处理效果,COD、色度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0.8%、59.5%和76.2%。  相似文献   

6.
郑纬元 《能源环境保护》2012,26(5):33-35,27
在单因素影响试验基础上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脱色剂Z60对焦化废水色度的去除效果,对最佳反应时间、温度、药剂投加量进行了初步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在搅拌强度满足均匀混合条件下,反应温度25oC,絮凝沉降时间40min,色度去除率达80%以上,色度低于50倍。  相似文献   

7.
以钠基膨润土为原料,CTMAB、CPAM为改性剂制备复合改性膨润土。探讨了最佳制备条件为:CTMAB投加量2 mmol,CPAM投加量0.03 g,原土投加量6 g,搅拌速度200 r/min,改性时间大于1.5 h。FTIR和XRD对复合改性膨润土进行表征,表明CTMAB、CPAM进入膨润土层间,扩大了膨润土的层间距从而提高了吸附性能。在原水浓度191 600 mg/L,改性土投加量2 g,搅拌时间1~3 h,pH值6~8,搅拌速度200~300 r/min,离心速度1 400 r/min,离心时间2 min的工艺条件下,制药废水COD去除率可达70%。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膨润土复合材料对制药废水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混凝剂,采用新型光电耦合装置对混凝过程进行光学在线监测,考察p H值、壳聚糖投加量、水力条件以及沉降时间等操作因素对混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水颗粒悬浮物浓度分别为100,500,1 000 mg/L时,在p H为8,壳聚糖投加量为5 mg/L,150 r/min混合5 min,70 r/min混凝20 min的条件下,分别沉降25,20,15 min后,去浊率为可达90.7%、94.4%和98.0%。  相似文献   

9.
混凝处理法是一种重要的污水处理技术,控制条件很多,包括混凝剂的种类、混凝剂的投加量、搅拌时间、沉降时间、水温、pH值等。以生活污水为例,利用正交实验法对污水混凝处理的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剂的投加量是影响混凝效果的最重要因素,当混凝剂硫酸铝的投加量为0.4 mg/L,搅拌强度为250 r/min,反应时间为25 min,沉降时间为40 min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最好,此时浊度和CODcr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3.397%和80.0%。  相似文献   

10.
研究"混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工艺处理印染行业退煮漂废水,结果表明,在选用的四种混凝剂中,最佳混凝药剂是聚硅酸硫酸铝(PASS),最佳投药量为3 g/L,适宜反应pH值为4~5;用Fenton试剂处理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最佳氧化工艺条件:反应时间为1.5 h、pH为3~5、H2O2投加量为0.2 mol/L、n(H2O2)∶n(Fe2+)值为1.5;经过"混凝沉淀-Fenton试剂氧化"全流程处理后,废水COD cr、BOD5、色度、SS均有较高的处理效果,COD cr去除率达93.55%、BOD5去除率达89.77%、色度去除率达85.71%、SS去除率达95.9%。  相似文献   

11.
实验以七水硫酸镁及硫酸铝钾为混凝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浮选剂,研究了搅拌条件对酸性大红3R、还原深蓝BO混凝气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转速为100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酸性大红3R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67.33%,色度去除率为69.23%;当搅拌转速为50r/min、搅拌时间为10min时,混凝气浮对还原深蓝BO的去除效果较好,吸光度去除率为84.33%,色度去除率为99.70%。  相似文献   

12.
以氢氧化镁作为混凝剂,不同浊度高岭土水样为研究对象,运用iPDA在线监测技术,探求了混合条件对絮体特性和混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搅拌转速增大到250 r/min,絮凝效果最好,继续增大,效果变差;随着快速搅拌时间延长到60 s时,絮凝效果逐渐变好,继续延长时间,R值变小絮体细碎;加入超声时,产生的超声振动和冲击力使得絮体被冲击碎,絮凝效果变差;慢速搅拌转速增大至60 r/min时,絮凝效果逐渐变好,再继续延长R值变小。  相似文献   

13.
鉴于北京某养鸡场鸡粪发酵沼液氨氮浓度高的特点,采用了鸟粪石沉淀法对其进行处理。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的方式优化反应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p H=10.0~10.5,n(Mg2+)∶n(NH+4)∶n(PO3-4)=1.3∶1∶1.1,反应时间为20 min,转速为300 r/min时,氨氮去除率最高,达到75.79%,通过响应面实验对所得最佳反应条件进一步优化,得出当p H=10.57,n(Mg2+)∶n(NH+4)∶n(PO3-4)=1.27∶1∶1.12时,氨氮去除率为75.81%。SEM及XRD分析表明沉淀主要成分为磷酸铵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电解法对焦化废水进行脱氮处理,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控制进水pH值为3.0左右,炭粉的粒径为80目,搅拌速率为170r/min,反应时间为70min,Fe/C为1:1.3和混凝pH值为9.0左右,处理效果最佳;本实验对亚硝化后的焦化污水进行微电解处理,NO2^--N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TN的去除率可达50%以上。结果表明,此微电解工艺对各种高含氮、高浓度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处理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5.
The growth rate and size of floc formation is of great importance in water treatment especially in coagulation process.The floc formation kinetics and the coagulation efficiency of synthetic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an on-line continuous optical 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ze and the analysis of water quality.Experimental conditions such as alum dosage,pH value for coagulation,stirring intensity and initial turbidity were extensively examined.The photometric dispersion analyze results showed that coagulation of kaolin suspensions with two coagulants(alum and polyaluminium chloride) could be taken as a two-phase process:slow and rapid growth periods.Operating conditions with higher coagulant doses,appropriate pH and average shear rate might be particularly advantageous.The rate of overall floc growth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a combination of hydraulic and water quality conditions such as pH and turbidity.The measurement of zeta potential indicates that polyaluminium chloride exhibited higher charge-neutralizing ability than alum and achieved lower turbidities than alum for equivalent Al dosages.Under the same operating conditions,the alum showed a higher grow rate,but with smaller floc size.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是一种存在于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新兴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废弃塑料制品,其存在污染范围广、潜在环境污染大的问题.废塑料再生企业生产废水中微塑料浓度远高于其他类型废水,对其生产废水中的微塑料进行处理具有重要的环境意义.模拟废塑料再生过程的生产废水并进行微塑料去除的絮凝沉淀试验,研究絮凝剂投加量、pH、水力快速搅拌条件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废水中微塑料去除率及其各因素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PAC (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 mL,PAM (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为7 mL,pH为9,水力快速搅拌条件为100 r/min下维持40 s再200 r/min下维持40 s时,微塑料的总去除率最高,达91%.②PAC投加量是影响微塑料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其次是pH.③微塑料的去除率与其本身的密度有关,密度大的ABS (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去除率最高,密度小的PE (polyethylene,聚乙烯)去除率最低.④不同粒径区间的微塑料去除率区别较大,粒径小(0.1~0.25 mm)的微塑料去除效果最好.研究显示,通过控制PAC和PAM的投加量、pH和水力搅拌速率等条件,能够有效将废水中的微塑料通过絮凝沉淀的方法去除,从而达到净化含微塑料生产废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物硫铁复合材料处理含铜废水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Hungate分离出一株产生物硫铁复合材料(生物硫铁)的硫酸盐还原菌SRB2,考察了投加量、pH值、温度、搅拌速度对生物硫铁处理含铜废水的影响,并分别从化学置换、胞外聚合物(EPS)吸附等途径研究了生物硫铁去除Cu2+的机理.结果表明,生物硫铁投加量越大、温度越高对铜的去除效果最好,在pH4.0、35℃、0.6661g生物硫铁、搅拌速度100r/min时,2min即可使Cu2+去除率达到99.9%以上.化学置换途径在生物硫铁去除Cu2+时占主导地位,10min去除率达90.9%,EPS吸附途径在生物硫铁去除Cu2+过程中不占优势,24h去除率为38%.  相似文献   

18.
以腐殖酸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铝为混凝剂进行混凝杯罐实验,借助PDA在线监测系统、图像解析法及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分析评价絮凝体的构造特征,着重探讨了混凝过程中初期快速搅拌条件对絮凝体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快速搅拌条件对腐殖酸絮凝体的形成过程及形态结构有着显著影响.最佳快速搅拌条件为:搅拌历时l min,搅拌强度300 r·min-,此时形成的絮凝体结构密实,抗剪切能力强,整体性能最优,絮凝体分形维数、强度及平均粒径分别为1.8842、0.164 N·m-2、0.43 mm.腐殖酸絮凝体的形成包括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及初期颗粒的形成与结合等过程,其中,不溶性微粒的形成及初期颗粒的致密化过程是决定最终絮凝体形态构造的重要环节,而快速搅拌条件影响着混凝剂扩散混合效果和初期颗粒的形成速率与致密化程度,这也是初期快速搅拌条件对于腐殖酸混凝过程有显著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