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以中国知网关于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样本,系统梳理我国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现该主题研究内容倾向性大,偏重于景观生态健康的评价研究。同时,研究方法借助于软件技术手段,以实证研究为主。在此基础上,认为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研究应跨学科、多样化,以丰富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推动湿地公园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湿地景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景观的变化和健康状况对湿地的过程和功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湿地景观概念进行明确界定的前提下,系统梳理我国湿地景观的研究尺度和研究现状,重点阐述湿地景观格局和景观健康相关的研究理论、方法和成果,对景观格局指数法、景观动态表征模型、指标体系法和景观强度法等相关研究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指出湿地景观未来的研究可以尝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价,更加注重对湿地景观进行科学的分类。  相似文献   

3.
毛晓茜 《四川环境》2020,39(5):101-106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独特的水文、土壤与生物特征,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由于湿地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环境等生态功能,日益得到全世界的重视。以洞庭湖湿地为研究区,依据湿地环境健康的评价手段,结合洞庭湖湿地的具体特点,从压力、环境、生物、景观和响应共5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构建湿地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分析了2014~2018年洞庭湖湿地生物要素的种类特征和数量特征,探讨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尽管洞庭湖水体日趋富营养化,水质受到一定污染,但湿地生态健康状况为健康且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4.
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带来的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日益凸显.本文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管控中的缺失问题,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土壤污染的风险研究发展成果,按照土壤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分别进行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管理实践的总结与评述.文章着重指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在生态系统水平及区域流域尺度上缺失,评价方法未能与污染物存在形态完全匹配,评价指标还不能覆盖大部分重金属和有机物,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还没有实现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盐城海滨景观过程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内容.从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生态过程研究,包括水文地貌过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植被演替过程等方面论述了海滨湿地景观过程研究现状.从加强景观演变驱动力研究、景观过程综合关系研究,重视侵蚀海岸的景观过程研究、景观过程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海滨湿地景观过程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运用Cite Space文献计量法,分析2001—2018年湿地公园景观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方法和成果。结果表明:2001—2018年湿地公园景观研究发文量递增,刊物以高校学报为主,作者群相对分散,相关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升;研究内容侧重于湿地公园景观格局演变、驱动机制分析以及景观保护与恢复、生态旅游评价与评估等方面;景观格局指数、景观模型分析、GIS和RS技术、数理模型与统计分析等定量化方法是湿地公园景观研究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从湿地现状、服务功能和外环境影响3方面构建了城镇区域内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汉鸭子河湿地这一城镇区域内河滩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广汉市城市化进程中,该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就总体而言,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基本功能依然具备,但栖息地功能有一定的退化,在整体上属于亚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及退化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措施,对广汉市城市化进程中鸭子河湿地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对同类型的湿地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生态保护的基础是生态监测与生态调查,生态保护的关键则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因素有组织、结构、活力、恢复力、系统对相邻系统的影响、投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其类型有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患病五级;其相应的生态恢复为生态预防、自然恢复、生态修复、生态重建;其相应的生态工程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封育、补播与放流、人工林、人工草场、人工湿地等。  相似文献   

9.
参考流域生态健康评估综合指数法,通过构建陆域生态健康评估指标体系,综合利用生态格局指标、生态功能指标和生态压力指标对某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总体呈良好状态,流域内评估单元4得分最低,评价等级为一般;评估单元3得分最高,评价等级为优秀;其他评估单元陆域生态健康状态均为良好。生态健康状态总体表现为支流优于干流,干流上下游优于中游。景观破碎度、水源涵养功能指数、受保护地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和面源污染负荷排放指数等是影响该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状态的主要指标。通过对该河流域陆域生态健康进行评估,全面识别人类活动对流域陆域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自然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因素有组织结构、活力、恢复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护、管理选择、对相邻系统的影响、减少投入、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等,其类型有健康、较健康、亚健康、不健康、患病五级;其相应的生态恢复类型为生态预防、自然恢复、生态修复、生态重建;相应的生态工程有建立自然保护区、封育、补播与放流、人工林、人工草场、人工湿地等.  相似文献   

11.
生态保护学经历了自然保护和生态保护两个阶段。生态保护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生态有意识的保护,属于环境科学和应用生态学,包括自然保护、农村生态保护、城市生态保护。科学基础包括生态学、农村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但专门的学科基础是恢复生态学。学科体系中生态监测与调查是基础,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评价是关键,生态工程与生态恢复是重点。  相似文献   

12.
李雪莹  王方雄  薛忠跃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3,(12):1311-1314,F0003
庄河市位于黄海北部沿海地区,自然海岸线长达285km,拥有丰富的滨海湿地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庄河市2000年和2010年的Landsat TM(或ETM)遥感影像获取研究区的滨海湿地斑块图形数据,选用生态意义较明确的景观特征指数,对庄河市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庄河市滨海湿地总面积不断缩减,由2000年的131252.60hm2减少到2010年的121489.16hm2,减少幅度为7.44%;湿地斑块数不断增加,由2000年的3425块增加到2010年的3563块;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H)和景观形状指数(LSI)呈增加趋势,分别由2000年的0.6315和14.0分别增加到2010年的0.8554和18.7;景观优势度指数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0.8359下降到2010年的0.7364,表明庄河市滨海湿地的景观破碎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大庆油田湖泊湿地景观生态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将大庆油田职工生活居住区内湖泊湿地的湖盆、湖岸、湿地、水体及植物、地貌、土壤等自然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对湖底、湖岸、浅水区、湖滨带等地进行了景观生态设计。该设计方案体现了地方性特征,保护与节约了自然资源,显露了自然特色,达到了对环境影响最小、资本投入少、生态效益最大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不合理利用及水环境污染致使黄土高原的水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因此亟需开展此区域水体的生态健康评价以提出生态保护和管理措施.以藻类为指示生物进行的生态—环境交叉研究在环境现状指示、生态健康评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基于藻类生态指示作用的发展历程,综合多种指示方法的内涵,将藻类...  相似文献   

15.
山岳型景观区是我国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类型之一。由于山岳型景观生态系统具有脆弱性、污染消解能力弱等特点,开发利用不当易引起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因此,将生态系统健康理论与山岳型景观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建立山岳型景观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是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由理论走向实践的又一条有效途径。运用该方法对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及时发现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潜在危险,进行健康预警,提出维护景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盐城沿海湿地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该区域在过去30年中(1984—2014年)湿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盐城沿海湿地中各地物面积、土地利用、海岸带冲淤状况、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原因包括:人口增长因素,经济利益驱动;围垦不断增加,景观破碎加剧;资源过度利用,垦区环境污染等。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促进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区域社会经济科学发展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7.
生态系统评价是当前生态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它能够为区域生态系统健康检测、优良生态系统类型筛选、土地利用格局合理配置以及生态服务功能优化提供宝贵的参考和决策依据。论述了生态系统评价的相关内容、研究的尺度问题以及目前相配套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简明指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并展望了生态系统评价的未来走向。认为今后综合性的生态系统评价以及与此相配套的评价方法需要得到大力加强和研发,同时生态系统评价应该和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划定范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将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分解为基本农田控制线,河流与湿地控制线,林地控制线,山体控制线,海岸、沙滩控制线,针对每个景观生态要素控制线,通过定性、定量分析,分别提出划定依据、原则或方法。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的基础上,构建了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认知的测度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数据,以贵州肇兴侗寨为例,对侗族传统村落景观基因认知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景观基因的整体认知度较高,但内部差异明显;微观尺度景观基因认知度较高,宏观尺度景观基因认知度较低。(2)景观基因的物质形态认知度较高,文化意义认知度较弱;景观基因的颜色、原初功能、生态意义的认知度较高。(3)常年在外居民对景观基因的认知度最高,附近兼业居民认知度最低;本地居民文化景观认知度高,外来经营者功能景观认知度高。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中国湿地的特点、主要类型、开发利用现状以及中国湿地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结构的复杂性、调控的滞后性、系统的脆弱性与敏感性等4个基本特征,指出了开展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阐述了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系统所包含的警义、警情、警源、警兆、警度和预测模型等基本内容,并提出了构建中国湿地生态质量预警系统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