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举世瞩目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已于6月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闭幕。这次大会通过并签署了五个文件,其中《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是20年前《人类环境宣言》的深化与发展,是今后世界各国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必须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其主要精神,我们刊登了国家环保局副局长王扬祖的文章,供读者在学习中参考。  相似文献   

2.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当今环境界和经济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关切的热点问题之一。联合国于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集中标志着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全球环境与发展的关注。大会通过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的历史性文件,再次强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指出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发展与环境相互依存和不可分割。这些已达成共识的环  相似文献   

3.
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1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讨论了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了保护全球环境的战略;会上通过了著名的《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也就是《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会上还通过了具有109条建议的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会议呼吁“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而保护和改善环境,已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和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  相似文献   

4.
<正>为积极推进国际气候系列公约的有效落实,中国以合作共赢推进可持续发展,以科技创新保障可持续发展,以绿色能源体系赋能可持续发展。全球环境问题的发生和发展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引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世界关注的中心聚焦全球气候变化。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签署到《京都议定书》的生效,历经了艰难的谈判之路[1]。《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等系列文件,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无论是中国、欧洲的洪灾,美国高达50℃的热浪,还是南美连续两年的干旱,都在向人类发出警示。  相似文献   

5.
《绿叶》2016,(1)
气候谈判随着主权国家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发展而转型。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转向"德班平台"阶段,气候谈判中碎片化、扁平化和自愿模式同步发展的三种轨迹也随之改变并出现新的博弈格局。然而,在《巴黎协定》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上存在分歧,发达国家如何筹集资金、资金如何被评估审查等在《巴黎协定》中也有所淡化。未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东升西降",发展中大国群体性崛起,更有可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承担更重要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了《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其中第10条原则规定,各国应通过广泛提供资料来方便及鼓励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环境信息公开,即每个公民对行政机关所持有的环境信息拥有适当的获得利益权。第二,环境决策参与权,即保证  相似文献   

7.
小辞典     
小辞典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又称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6月16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斯德哥尔摩通过。该宣言是这次会议的主要成果,阐明了与会各国和国际组织所取得的7点共同看法和26项原则。7点共同看法的大意是:①由于科学技术迅...  相似文献   

8.
环境教育与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颖  黄晓燕 《环境教育》2004,(11):24-26
一.环境教育 自联合国第27届会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以来;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宣传活动蓬勃发展。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当今世界的共识。环境保护,教育为本。联合国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都明确提出了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塞萨洛尼宣言》提出环境教育是为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前文第6条指出 :“历史已达到了一个转折点。……为了现在和将来的世代 ,保护和改善环境与和平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已确立的基本目标一样 ,是人类的至上目标 ,而且它又是与这些基本目标相协调而实现的目标。”即宣言强调指出了“发展”和“环境”必须相互协调。同时宣言还指出 ,为保护和改善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 ,教育是不可欠缺的。以此会议为契机 ,世界各国政府对环境问题是人类重大的共同课题达成了共识。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  相似文献   

10.
一、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 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尽管在90年代以前就引起了各国的相当关注,但成为一个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还是由于90年代发生在国际环境及国际贸易领城里的两件大事促成。第一件大事是1992年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该会议标志着国际社会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尤其重要的是,会议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如《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化公约》等,无不对国际贸易中不利于环境的因素予以限制。第二件大事是1993年《关税与贸易…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自1972年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发表著名的《人类环境宣言》以来,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今年6月,联合国在巴西召开的全球首脑“环境与发展大会”,就是国际社会关注和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的体现。众所周知,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构成环境的各种自然要素是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是构成生产力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保护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强调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遵循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探索并形成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8月26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开幕。这是继1992年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再次由发展中国家承办的全球环境问题峰会。包括104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内的192个国家的1.7万名代表。在为期10天的会议期间,就全球可持续发展现状、问题与解决办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9月4日在各国领导人和代表们最后通过了两份重要文件———《执行计划》和《政治宣言》后,地球峰会落下帷幕。8月26日至9月1日会议主要围绕健康、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农业、水和卫生、能源等进行讨论。9月2日进入首脑会…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伊始,针对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问题,联合国成立了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分别发表了《共同的危机》、《共同的安全》、《共同的未来》三个著名的纲领性文件。这三个文件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世界各国必须组织实施新的持续发展战略”的同样结论,并一再强调持续发展不仅是本世纪,也是21世纪,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战略,是整个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可供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能力建设制度的早期历史沿革能力建设问题的提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框架公约》)最早确立了划分两类国家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明确发达国家应当为各自历史排放担责的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如何纳入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轨道中而进行早期探索,对能力建设的相关规定在各缔约方大会上逐渐变得明确清晰.  相似文献   

15.
论电子废物管理中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原则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介绍了近年来发达国家在废物管制政策中引入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原则的概念和实践经验,着重分析对比了其在各国电子废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结合我国电子产业和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这一原则对我国电子废物管理立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二十一世纪行动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还签署了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人类环境与发展史上的一次盛会。大会上,人们就环境问题所取得的共识多于分歧,合作愿望多于对抗。中国政府代表团在会上阐述了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基本原则,介绍了我国为保护环境所做的贡献。由于我国已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在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方面作出过巨大贡献,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以  相似文献   

17.
从环境政治经济视角分析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问题。认为发达国家率先提出低碳经济等概念的背后隐含着重大的政治图谋,即突破气候变化公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引导建立利己的全球环境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结合本国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等国情,科学选择低碳经济路径。同时,应联手应对美欧等国提出的"碳关税"措施,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公民的环境政治经济权益。  相似文献   

18.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10月,联合国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项建议,规定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以后,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9.
当前落实《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谈判中,如何体现气候变化公约和《巴黎协定》的原则,全面、均衡地推进适应、减缓、资金、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各要素的进展,各缔约方仍存在较大分歧。为缩小各国减排承诺与实现控制温升2℃目标间的差距,2018年将开展"促进性对话",强化各缔约方的承诺和行动,也面临复杂的博弈形势。中国倡导合作共赢、公平正义、共同发展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理念,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推动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促进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走上气候适宜型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径,以实现"发展"与"减碳"的双赢,促进各国加强互惠合作,共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遵循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能源革命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打造经济、民生、资源、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多方共赢的局面。加强国际务实合作,结合"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与沿线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对接,加强先进能源产业与低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互通。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变革、能源与经济低碳转型、互惠共赢国际合作等领域,已经并将继续做出重要贡献,发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62 年《寂静的春天》问世后,其后《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等相继发布,给传统发展模式敲响了警钟。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布伦特莱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该报告作为纲领性文件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行动框架。1992 年6 月,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00 多位国家首脑共同签署了《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正式成为人类的共识。其后,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2012 年里约20 年发展目标、联合国开放工作组提出“2015 年后发展议程”17 项目标及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所做的专业评议等,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把可持续发展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层次,从认识到行动,从行动到科学,再进一步以科学指导行动,是全球“后发展议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途径。2015 年被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为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9 月,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特别峰会共同批准了未来15 年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