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形稳阳极电解处理有机废水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简便易行的方法对用形稳阳极电解处理有机废水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表明在电解过程中能够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HO·自由基,可以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即有机污染物以间接氧化的方式降解,这是电解催化氧化技术的主要机理。由于上述原因,电解催化氧化技术也属于高级氧化技术的范畴。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电解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存有争议。本文用苯酚作为 HO·的捕集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形稳阳极电解处理有机废水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表明在电解过程中产生了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等羟基化产物 ,这正是HO·和芳环类化合物之间的特征反应。实验结果说明电解催化体系能够产生氧化能力极强的 HO· ,可以氧化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即有机污染物以间接氧化的方式降解 ,这是电解催化氧化技术的主要机理。由于上述原因 ,电解催化氧化技术也属于高级氧化技术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有机废水湿式O_3氧化降解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 O3 湿式氧化降解含氯乙烯的有机废水 ,实验研究了不同 p H、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初始氯乙烯浓度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初步探讨了在高 p H时 O3 的自分解催化产生自由基 OH·机理和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过程。通过实验研究与分析 ,获得了氯乙烯有机废水 O3 氧化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Fe/Cu双金属微电解和改性沸石联用预处理焦化废水的降解动力学和机理.结果表明,焦化废水COD的降解符合准一级反应.焦化废水中污染物去除的机理包括电化学氧化还原、吸附、絮凝等,其中电化学氧化还原起主要作用.GC/MS分析表明,原水含有机物35种,预处理有机物去除率为71.5%,氮杂环化合物去除率为68.5%,硫杂环化合物去除率为100%.出水利于生化降解.  相似文献   

5.
有机污染物苯胺在催化电极上氧化降解的途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测定催化电极在不同介质中的阳极极化曲线得到析氧电位的方法,考察了有机污染物苯胺在催化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苯胺在不同催化电极和反应介质中的电催化氧化降解途径可分为协同氧化降解和间接氧化降解2种模型.催化电极对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性能、电极的析氧电位大小以及处理体系的介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电催化氧化的降解途径并将影响电化学降解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氯化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含有机污染物和氨氮的兰炭废水,考查了NaCl添加量、外加电压、初始pH值等对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对电化学氧化过程及污染物氧化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随着NaCl添加量、外加电压及电解时间的增加,废水中COD与NH3-N去除率逐渐增大.在NaCl添加量为60g/L、电压6V、极板间距10mm、废水初始pH值不变、电解时间3h的条件下,兰炭废水中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为84.31%和95.77%,远高于不添加NaCl时的41.18%和34.10%.废水中COD和氨氮的降解主要归因于间接氧化,阳极反应产生的Cl2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ClO-.电解过程中大部分NH3-N在ClO-的作用下转化为N2,而小部分以含氮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兰炭废水中有机污染物主要以酚类物质为主,电化学处理后其含量大幅降低,部分会转化为醚类或者烷烃类物质.  相似文献   

7.
铁炭微电解预处理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铁炭微电解系统对ABS凝聚干燥工段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研究了不同进水pH对铁炭微电解处理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铁炭微电解系统分解转化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电化学作用,分别建立了活性炭对照试验和海绵铁对照试验. 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系统能高效分解转化废水中的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使废水的ρ(BOD5)/ρ(CODCr)由0.32提高到0.6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不同进水pH对铁炭微电解系统处理该废水的影响相对较小;在保障铁炭微电解高处理效率的前提下,为了降低铁屑的消耗速率,提高铁炭微电解的使用寿命,降低其运行成本,最佳进水pH为4~6.   相似文献   

8.
光电催化氧化处理高含氯采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以高压汞灯为光源,考察了在光催化、电氧化、光电催化及光电催化/H2O2体系中降解实际油田采油废水的效率.研究了实际高含氯采油废水在TiO2悬浮态光电催化反应器中的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槽电压和反应时间下,光电催化体系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效率均高于电化学氧化和光催化,而且在电氧化和光电催化氧化体系中均检测到有一定量的活性氯产生,从而可以提高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光电催化/H2O2体系中由于在紫外光的照射下H2O2分解为大量的·OH从而使得降解效率在短时间内大大提高.同时详细研究了采油废水的初始ρ(CODCr),槽电压和溶液pH等对光电催化降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的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金属催化臭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均相和非均相金属催化剂能增强臭氧氧化能力,进而提高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率。阐述了金属催化臭氧化技术降解有机污水的机理、工艺流程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金属催化臭氧化技术应加强对高效催化剂、新型反应器的研制及催化过程中反应机理、影响因素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生化耦合工艺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查了污染物去除性能,并分析了处理过程中含氮杂环芳烃类污染物降解和废水可生化性变化.结果表明,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对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COD平均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为26.4%和1.46kg/(m~3·d),并将废水BOD5/COD值由0.038提高至0.30,从而改善后续生化处理COD去除性能,使得COD总去除率达到62.4%,显著优于单独生化处理.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降解含氮杂环芳烃后释放氨氮,其在后续生化处理中被有效去除.此外,耦合处理对废水UV_(254)的总去除率可达68.9%.对耦合处理过程中废水GC-MS、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含氮杂环芳烃是煤化工废水生化出水中主要难降解污染物.同时证实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可有效降解去除含氮杂环芳烃,生成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废水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11.
三维粒子电极催化氧化活性艳红X-3B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Cu/γ-Al2O3、Cu-Co/γ-Al2O3粒子电极,TiO2/Ti为阳极、石墨为阴极,采用三维电极降解染料模拟废水活性艳红X-3B溶液,考察了粒子电极、槽电压、pH值、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反应器能够有效的降解X-3B,粒子电极显示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双组分粒子电极Cu-Co/γ-Al2O3比单组分粒子电极Cu/γ-Al2O3有着更好的催化效果,降解机制主要是电致·OH的间接氧化和粒子电极表面的直接氧化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锌电解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害颗粒物和酸雾,对其进行有效控制能够改善车间内操作工人的职业健康以及周边的大气环境。以中试实验为背景,在传统电解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超声技术改造,考察了超声技术对锌电解过程中产生的颗粒物和酸雾的减排效果,并分析了超声技术对锌电解的生产指标(如电流效率、能耗、锌产品品质等)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技术的引入有利于抑制颗粒物和酸雾的产生,使其分别减少44.4%和51.4%。同时,超声技术能够改善部分生产指标,使电流效率增加了22.5%,电解能耗降低了39.6%。因此,超声技术从锌电解实际生产源头上对颗粒物和酸雾的减排效果十分显著,这为超声技术应用于锌电解实际生产中颗粒物的减排等方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光电协同催化氧化苯甲酸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自制的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反应器中,对苯甲酸溶液进行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处理研究,考察了阳极偏电压、反应氛围和制备光阳极所用基材对苯甲酸降解效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去除率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经过1h的处理,光电协同催化氧化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可达85%以上,远远高于光解、光催化氧化和电解处理对苯甲酸的去除率(依次为48%、30%和约0%),具有明显的光电协同作用;工作电极与对电极采用内外同心圆柱形的布置方式;在通入高纯氮的条件下,TiO2/Ti板光阳极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在1h时可达98%,优于TiO2/Al板光阳极在仆时对苯甲酸85%的去除率;在通入纯氧的条件下,TiO2/Ti板光阳极和TiO2/Al板光阳极经过1h对苯甲酸的去除率均接近100%.  相似文献   

14.
分别从一段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工艺反应器形式及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归纳了温度、p H、基质浓度、DO等对该工艺的影响;总结了一段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特征;比较了颗粒污泥和生物膜两类生物载体系统的脱氮效能;最后分析了一段式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阳极对苯酚的催化氧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基阳极对苯酚的催化氧化,分析了溶液pH值、温度、苯酚初始浓度、盐含量及表观电流密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苯酚的氧化降解历程及动力学特征进行了讨论,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化学方法(COD)测试结果表明,苯酚的催化降解中间产物有对苯二酚、苯醌、丁烯二酸、草酸等,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苯酚在掺锑二氧化锡多孔钛阳极上的降解动力学方程符合表观拟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6.
铁屑内电解技术的强化方式及改进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鞠峰  胡勇有 《环境科学学报》2011,31(12):2585-2594
铁屑内电解技术以铁屑为阳极牺牲材料,通过阴极活性炭的催化作用,能够廉价高效地处理生物难降解的含卤代化合物、硝基芳香族化合物、偶氮染料和高价态重金属等废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铁屑内电解技术的反应过程和机理,总结分析了铁屑内电解过程的强化方式及其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近年来铁屑内电解反应器和填料的...  相似文献   

17.
电解和臭氧技术在染料废水处理中的实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电解和臭氧二级物化技术结合生化工艺处理染料废水的方法.将高浓度染料废水先用电解方法破坏高分子有机物的链状结构,并在Fe2 的催化作用下,臭氧直接氧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再和低浓度废水混合后采用接触氧化工艺处理.运行结果表明,CODCr、SS和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89.8%、99.9%,出水水质能符合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标准.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设施运行稳定、占地省、处理成本低、污泥量少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高浓度制药废水预处理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制药厂排出的制药废水为处理对象,研究比较了混凝法、Fenton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电解法和微电解法对废水的预处理效果。发现混凝法不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溶解性的有机物,微电解法和电解法对去除有机物有很好的效果,CODcr的去除率可达65%以上。Fenton氧化和微电解法对色度的去除效果较好,臭氧氧化和电解由于氧化还原反应可能生成一些新的物质,使得废水色度反而上升。除化学混凝法外,其他各种方法均能明显提高废水的B/C值,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DSD酸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改造为“电解-中和沉淀-折流板厌氧反应-接触氧化-沉淀-化学氧化”后.出水COD、色度分别低于500mg/L和400倍.处理成本为4.94元/m^3水和0.66元/kgCOD,经济性适中。电解反应后,废水中大部分生物易降解的有机物可在厌氧阶段被有效地氧化分解.后续好氧阶段接纳的有机物主要为生物难降解的且浓度较高,COD、色度去除率不大;进一步的有机物去除可采用化学氧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