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2.
长春市水环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服务不是无偿提供的,而是用货币量算,价值不菲。对长春市水生态系统的5项服务功能进行估算累加。可以得出目前长春市水生态系统服务每年价值在62599.35万元之上。比1990年的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削减。也就是说,在过去10a间,长春市水生环境给人们提供的福利在减少。因为各技术和学科本身的局限,所得值只能作为决策者的参考,而更精确的结果需要更合理的方法和更深入广泛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五马河作为赤水河的支流,为下游酒企提供水源,该流域具备实现市场化生态补偿的条件.通过CLUE-S模拟该流域现有及未来到2030年经济发展、生态保护两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覆被情况,进而依据InVEST模型对该地区的产水量、氮磷元素消减量和泥沙持留量三种生态系统服务进行评估,最终求得该地区当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为4.1825亿元,在未来两种情景下的价值总量分别为4.1759亿元和4.1622亿元.同时,通过对当地居民及酒企进行生态补偿意愿的调查,得到符合各利益相关方意愿的生态补偿额度最高为2.74亿元/a,而使用发展机会成本法求得该流域发展权损失为1.78亿元/a.结合上述结果,确定了五马河流域市场化生态补偿标准的合理区间,并以该区间以及SWOT分析为基础,设计了五马河市场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价值核算法,筛选评估指标项目,构建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评估模型,对江苏省淮安市白马湖基年期和现期的生态服务价值、湖库生态服务损失价值及其变化程度进行考察分析,评估生态服务功能状况.从白马湖生态系统服务指数看,物质生产和环境调节服务功能指数较高,说明白马湖生态系统保护较好;生命支持服务功能和旅游资源服务功能指数较低,说明服务功能没有完全发挥,还有待适度开发.建议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主,同时尽量保护白马湖生态系统环境. 相似文献
5.
6.
7.
以减少人类压力、保持生态健康、维持服务功能和规避潜在生态风险为出发点,建立了基于PSFR(压力、状态、功能、风险)的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安全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年鉴资料查询收集和实地调查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整合方式,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了太子河流域生态安全指数,并分析了造成流域生态安全退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太子河流域划分的105个小流域中不存在“极不安全”等级,仅有下游5个小流域处于“不安全”等级,占总数的4.8%;多数小流域均处于“较安全”和“一般”等级,呈集中分布的特点,其中处于“较安全”等级的小流域有59个,占56.2%;处于“一般”等级的小流域有38个,占36.2%;处于“安全”等级的小流域只有3个,占2.8%,说明整个太子河流域的水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处于“较安全”等级.研究显示,流域内农业和城镇用地的扩张是显著影响生态安全状态及生态服务功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口海域水面开阔,资源丰富,具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本文根据长江口海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将该区域分为湿地和水域分别研究,参考Constanza等人提出的十七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费用替代法以及专家评估法等方法,对长江口海域生态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5年长江口海域生态服务价值为123.5亿元.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异质性的影响——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调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基础上,计算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变化,以及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9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2.63%,达643.1×104元,其中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57%,而中游和下游则分别减少2.18%和10.58%,耕地流失是中游、下游和流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食物生产、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而水文调节和提供美学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下游的仙林大学城以及中游靠近主城区的西村一带,而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九乡河沿岸;城市化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负效应明显。制定严格的生态规划,加强对流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是恢复和维护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人类受益于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直观地认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性,需要应用经济学的计量方法对其价值进行量化。概括介绍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概念。着重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几种方法,包括:市场价值法、替代市场法和假想市场法。对此方面研究中现存的几点问题和城市中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发挥进行探讨,最后简要总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借鉴《千年生态系统评估》中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划分(供给、调节、文化与支持四项服务),建立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永定河(北京段)供水、调蓄洪水、气候调节、休闲娱乐、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的调查研究,明确永定河(北京段)生态系统主要功能与服务.研究结果如下:永定河(北京段)生态服务总价值432.82亿元.其中供给功能价值为2.67亿元、调节功能价值为251.17亿元、文化功能价值为164.48亿元、支持功能价值为14.50亿元.可以看出,在永定河生态服务价值中,调节和文化功能占主导地位,约占总服务价值的90%以上.通过估算永定河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制定永定河(北京段)生态修复目标和河道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地表水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理论上对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探讨,包括:①在分析已有生态及环境需水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生态及环境需水的定义;②对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进行了重点分析和论述。首先,回顾了与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有关的概念;其次,根据河道水量平衡探讨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机理及其组成;第三,根据人类对地表水的影响强度,将水资源开发利用划分为4个阶段,论述了每个阶段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分析了河流流量减少所造成的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的概念。论文为河道生态及环境需水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现有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主要围绕特定物质或特定受体,难以用于以生态系统为对象的管理.本研究依照系统生态学与复杂系统的理论概念,采取以“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系统水平的风险评价终点的做法,通过量化外界压力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压力-响应”模式,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并以黄河为案例说明这一方法的应用.结果显示,黄河生态系统的保护需要重点关注中下游河段,主要的风险源为城市和农业面源,需要重点保护生境及生物类目标.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评价方法可为促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河流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定量研究与分析成都-德阳-绵阳城市带(成德绵城市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及其生态安全格局,对区域协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推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ESV当量法分析2010—2018 年成德绵城市带ESV的时空变化;提取区域内99%、95%、90%置信水平ESV热点区域,识别生态保护核心“源”地;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选用高程、土地利用等8 项重要阻力因子得到阻力面,构建区域生态廊道,识别城市带生态安全格局,对跨行政区生态网络空间布局提出优化建议。结果显示:2010—2018 年,研究区ESV总量从1 372.91 亿元升至1 519.93 亿元,其中原材料、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废物处理、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的EVS增长速率高于10%。研究区生态安全水平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其中高安全及次高安全区面积占比为49.8%,集中在西北部、中南部等区域;中安全及低安全区面积占比为50.2%,主要集中在南部建设用地较多的低海拔城镇地区。识别生态“源”地24 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7.3%,且呈带状分布;生态廊道53 条,生态节点41 个,整体呈现多中心环状,网络连通水平较好。基于研究结果,构建了西北密东南疏的“两轴、三带、四节点”生态网络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16.
北运河是北京市重要的绿色生态走廊,贯穿联络京津冀协同发展多个关键节点.北运河主要由来自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等非常规水源补给,其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不仅是支撑京津冀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而且是支撑北京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水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环节.本专刊是国家水专项\"北运河项目\"团队近年来科研成果的总结,从\"源-流-汇\"全过程污染防控的角度出发,在\"源削减\"-多源污染防控、\"流改善\"-河流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汇景观\"-库区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三个方面对研究和实践进行了梳理总结,以期为北运河流域绿色生态廊道构建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以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根据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特点,尝试对保护区所在江段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建立了评价体系,主要对该保护区河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中的直接使用价值和间接使用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保护区生态功能服务年总价值为59 920×104元,以间接使用价值为主要体现,占总价值的66.4%。间接价值中以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胭脂鱼)的保护价值最高,为27 290×104元/年,占总价值的45.54%,远远超过了其科研价值(410×104元/年)。表明保护区的建立对珍稀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及其特有生境的保存、产卵栖息地保留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政府应加强科研投入。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化进程中所导致的河流干涸、景观与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研究了我国北方典型城干涸河流生态恢复与环境整治模式。借助遥感、GIS技术、环境监测等手段,对研究区域--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提出了“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提出了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的“绿色滹沱”模式,即:河道中心区--乡土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最后,还提出了滹沱河区域环境与资源管--理的建议。论文为城市干涸河流的生态环境整治与区域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流域生态需水量估算原则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运用河流廊道原理 ,提出了生态需水量计算公式。以额济纳地区为例 ,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不同景观的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 ,河流两岸的乔灌木林和灌丛草甸的生态需水量为 3 .91× 1 0 8m3,占总需水量的 39.388% ,加上河流和湖泊的蒸发耗水量 0 .55×1 0 8m3及河流自身生态用水 ,四者占总需水量的 73 .61 %。可见 ,只要保证了四者的生态需水量 ,即可保证现状河流廊道的基本功能。但从长远来考虑 ,河道的流量要确保抗性最小面积对生态需水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