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荷兰召开的农业与环境会议通过的《关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丹波宣言和行动纲领》,首次明确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思想,即“采取某种使用和维护自然资源的基础的方式,以及实行技术变革和机制性改革,重点集中解决重大的稀缺农业资源和重大自然资源问题。以确保当代人类及其后代对农产品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的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维护土地、水、动植物遗传资源,是一种环境不退化、技术上应用适当、经济上能生存下去以及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体系。目前,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并纷纷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保护资源与环境。各国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经济活动不断重复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物质消耗要不断地得到补偿,而部分人类经济活动是以牺牲环境这一不可替代资源为代价实现其自身发展的.人类这一传统的生存模式.已经得到大自然的报复,人们已经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协调是生存的必然选择.1987年7月,前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三项原则,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兼顾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建立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模式,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她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1992年在巴西环境与发展会议上,上升为国家间的准则:“各国拥有按其本国环境与发展政策开发本国自然资源的主权,并负有确保在其管辖范围内或其控制领土上的活动,不致损害其它国家或在各国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责任”.1992年巴西会议之后.可持续发展已被世界各国所接受.随后,绿色生产、绿色产业、绿色标签、绿色设计、绿色消费、绿色能源、绿色包装……,风靡全球,而这些“绿色”即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绿色”是可持续发展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
开发利用再生资源缓解自然资源短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人类持续发展正面临自然资源短缺的危机,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缓解自然资源短缺,实现人类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一、再生资源是废弃资源的再资源化,实质是自然资源的循环经济利用.废弃资源,是指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失去或部分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质资源.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废弃资源存在的物质形式:一是有些物资,由于使用和消费,失去或部分失去其原有使用价值,而成为废弃物;二是有些物资,我们知道它的使用价值,但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不需要这种使用价值,而作为废弃物处理;三是有些物资,在一定时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和环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传统价值观念认为: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具有满足人们生存和发展要求的性质,即具有使用价值,这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人们历来对于资源环境有无价值的问题却有着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是“无价值无价格”;另一种认为是“无价值有价格”;还有一种认为“有价值有价格”。一般持“无价值”论的理由,一是认为:地球资源无限丰富,人们依靠消耗和使用自然资源来满足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不需要人们付出劳动,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就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自然资源和自然 环境测定价值;二是认为环境资源不是商品,所以没有价值。但这一观念面对人类受到的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冲击,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在这一历史条件下,我们提出了资源环境价值论,即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价值,这对于转变观念,纠正错误认识,缓解人类与环境的矛盾和冲突,建立高层次的生态平衡,树立全新的符合时代要求的生态环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只有保护好有限的自然资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好自然资源,也就是保护好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6.
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国土资源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等十多种。社会生产离不开资源 ,无论生产创造的财富属于哪一个门类 ,其起始点都必定是自然资源。资源是兴邦安民的重要条件 ,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 ,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去年国务院新组建国土资源部 ,负责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温家宝副总理说 :“我们已经把自然资源中的大部分 ,从陆地到海洋 ,从土地到矿产 ,实行了集中统一的管理。这标志着我们的资源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作为国家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千百年来在与自然抗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后深层次反思的产物。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对立统一使人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以至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唯  相似文献   

8.
当今,资源危机,生态危机和人口爆炸等全球性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各国纷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威胁和危害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在国家范围内是一种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发展,是一种整体性、协调性的活动。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 党的十四大之所以在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同时,提出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  相似文献   

9.
《环境》1995,(2)
直到最近,环境才作为生存问题被人们广为认识。长期以来,经济活动和自然资源利用都把环境排斥在外,其结果只能付出巨大的社会代价,加剧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质量的恶化,直接破坏人类赖予生存的环境。展望二○○○年,欧经会成员就“环境保护和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了“地区性战略”,以解决污染恶化,化学品有害物质、自然资源的利用和跨国性环境问题为前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黄国宝 《福建环境》1996,13(6):25-26
人类与环境之间始终存在着一个协同发展的规律。但是,这种规律并不被人们所普遍认识,以致人类与环境之间“战事”不断,且大有“升级”趋势。究其人与环境对立的根源,在于人类要从周围环境中索取大量的物质资源,消耗巨量的自然资源,要以自然生命为食,大力杀死、消灭动物和植物,以满足人类生  相似文献   

11.
<正> 一、自然资源保护问题的提出自然资源是指地球表面能供人类开发利用并创造财富的各类物质,是维持人类生存的基础和源泉。自然资源包括光、热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量资源、建筑材料资源和风景资源等等,它们都是人类生存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根据产生周期长短和更新的状况,可以把自然资源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产生周期长的不可更新的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和各种金属矿床;第二类是产生周期不长的可更新的资源;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草场资源和水资源等;第三类是在自然界经常产生的属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述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森林以及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稀缺性的自然资源有交换价值。树立资源价值观念,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保护生态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可持续发展是实施人类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模式 ,也是我国迈向 2 1世纪、加入WTO、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生态的观点、生态学的发展分不开。生态受到破坏 ,可持续发展就难以实现 ,可持续发展就是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之上。生态保护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物质基础 ,是保护本代、后代 ,为世世代代造福的大事。党中央、国各院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明确指出“环境保护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能够实现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生…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也称为“持续性发展”,其基本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必须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和容许的范围内。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持续性发展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国进行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对策及一整套措施,为我们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可持续”和“发展”相辅相成。所谓可持续,最直接、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延续繁衍的能力;所谓发展,是人类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脑、挪威首相布鲁德兰曾指出:环境是指我们生活的空间,发展是指在此境域内人们旨在改善生存条件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且这种活动应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生命支撑系统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15.
树立资源价值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所述资源是指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森林以及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对人类有使用价值;稀缺性的自然资源有交换价值。树立资源价值观念,对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人类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可以说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是保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伴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工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率逐年上升,同时在利用过程中还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致使生态环境出现明显的恶化,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开发程度不断深化.在这一过程中地球中的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都...  相似文献   

17.
《自然资源学报》2005,20(3):452-452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定于2005年10月下旬在山东济南召开,会期2天。本届学术年会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山东师范大学承办。学术年会主题为:“发展资源科技,建设节约型社会”。另设6个分会场,即:“节约型社会的资源科学理论与技术”、“资源持续利用、开发保护与节约型社会”、“自然资源信息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节约利用与技术”、“湿地资源的保护、生态修复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老工业基地资源再生、生态修复与资源工程技术”、“资源学院院长论坛”。现在开始进行年会报名和学术论文征集工作。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可持续力标准 对于可持续发展最客观和最可能的衡量标准是生产力和自然资源基地完全功用的保存。它不能保证代与代之间的公平,但它将提供给后代同样的自然资源资产用于生产物品和服务,提供同样的赖以生存的舒适和自然环境要素。对后代可持续使用的自然资源广义地定义为陆地、海洋和大气中对于人类生活具有意义、提供人类生活享用的一切物质。存环境评价中,使用可持续力际准的一种途径是衡量某工程对自  相似文献   

19.
人类为了生存,一点也离不开土地、淡水、动物、植物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如果人类能对它们妥善保护,就可以再生,供人类持久开发,永续利用;如果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与合理的使用,就会遭到破坏,甚至永远不能恢复。近百年来,由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人口的急剧增加,更加重了自然资源的负担并减弱了可再生资源的生产能力,使自然资源受到很  相似文献   

20.
明寰 《福建环境》2000,17(4):2-2,5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这一战略,“现在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因而,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这里,江泽民同志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的高度,深刻阐明了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极端重要性。 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