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0 毫秒
1.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自动测汞仪(Tekran 2537B)于2017年6月~2018年5月对武夷山气态元素汞(GEM)进行了连续1a的观测.结果表明,武夷山GEM年均浓度为(1.70±0.43)ng/m3,稍高于北半球背景值,表明武夷山受到一定程度的大气汞污染.GEM浓度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季风和风速是影响武夷山GEM季节变化的主要因素.武夷山四季GEM表现为不同的日变化特征,早上8:00之后,春秋季GEM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季节则呈现先升后降再上升,并在晚上不同时刻出现峰值.GEM值白天低于晚上,这与风速和汞的长距离迁移有关.后向轨迹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结果表明,偏西风背景下污染气团经江西向武夷山输送是大气汞迁移的主要路径,而江西和福建中北部为武夷山大气汞污染的潜在源区.△GEM/△CO值表明武夷山GEM汞污染主要来源于人为工业排放,生物质燃烧贡献较弱.  相似文献   

2.
上海崇明地区大气分形态汞污染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舒  高伟  王书肖  张磊  李智坚  王龙  郝吉明 《环境科学》2016,37(9):3290-3299
2014年3月~2015年2月对上海崇明东滩湿地公园的气态零价汞(GEM)、活性气态汞(RGM)和颗粒态汞(PBM)分别进行了为期1a的连续监测.GEM、RGM和PBM的年平均浓度分别为(2.75±1.13)ng·m~(-3)、(13.39±15.95)pg·m~(-3)和(21.89±40.42)pg·m~(-3),明显高于对应北半球背景值浓度.GEM浓度在夏季最高(3.65 ng·m~(-3)),受自然源排放影响较大,秋冬季较低,受人为源排放影响较大;RGM浓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主要受风速风向的影响;PBM浓度在秋冬季节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受秋冬季节较多的细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影响.GEM和PBM浓度均夜间较高,白天较低,主要受空气气团混合作用影响.RGM浓度在下午较高,主要是由于GEM在下午的光氧化作用加强,利于RGM的生成.GEM和PBM浓度在偏西风向上浓度较高,受上海、江苏等地人为源排放影响较大.RGM浓度在东南风向上浓度明显高于其他方向,这是因为RGM主要来源为人为排放,其浓度受风速影响较大,东南风向上平均风速较小,持续的弱风及停滞的空气不利于RGM的扩散.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2019年12月9日-12月19日黄、渤海连续在线监测的气态元素汞(GEM)浓度数据,分析了GEM的空间分布、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GEM的平均浓度为(1.92±0.69)ng/m3,变化范围为0.80~4.17 ng/m3。GEM浓度空间差异明显,渤海的浓度高于黄海,最高浓度和最低浓度都出现在山东半岛南部海域。受污染事件及华北地区较高汞排放量的影响,气团携带了华北地区的污染物,近海GEM浓度升高,而来自西伯利亚冷气团中的GEM浓度较低。西向风时更易出现高浓度GEM,GEM浓度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17,P<0.01),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7,P<0.01)。冬季,黄、渤海GEM浓度主要受陆地污染气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东南岭大气背景点气态元素汞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时间分辨率自动大气测汞仪(Tekran 2537B),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对南岭地区大气气态元素汞(GEM)进行了为期1a的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南岭地区年均GEM含量为(2.56±0.93)ng/m3,明显高于全球大气汞背景值(1.50~1.70ng/m3).GEM秋季含量最高[(3.03±1.08)ng/m3],春季最低[(2.30±0.69)ng/m3].日间GEM含量[(2.61±0.06)ng/m3]略高于夜间[(2.53±0.07)ng/m3],峰值出现在17:00.太阳辐射、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及本地源都对GEM日变化过程有一定的贡献.潜在贡献因子分析(PSCF)结果表明,大气汞的长距离迁移是南岭地区GEM的重要来源,全年南岭地区主要受源自于广西、湖南、广东和江西的大气汞迁移的共同影响.GEM主要源区与主要的有色金属冶炼厂分布有较强的一致性,暗示有色金属冶炼是影响南岭大气汞含量的重要大气汞排放源,而本地局部的燃煤排放也对监测点大气汞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选取庞泉沟、神农架、武夷山和长岛4个代表性大气背景站,使用SUMMA罐采样及GC-FID/MS方法分析了4个背景站夏季环境空气中57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浓度水平、物种组成以及日变化特征,并利用PMF模型对背景站VOCs进行来源解析和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庞泉沟、神农架、武夷山和长岛的VOCs平均浓度分别为(23.06±8.14)×10-9,(8.25±4.27)×10-9,(7.95±11.31)×10-9和(11.98±8.80)×10-9.除庞泉沟外,背景点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浓度均明显低于城市地区.背景点烷烃、芳香烃、烯烃占比与城市地区差异不显著,但背景点炔烃占比显著小于城市地区.烷烃和芳香烃的日变化呈现出白天消减,夜间累积的特点,烯烃浓度则在09:00~15:00点出现峰值.PMF源解析及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人为排放源对背景站VOCs构成和臭氧生成潜势有重要贡献.汽油挥发、溶剂及涂料使用、机动车尾气等排放源对4个背景站点的VOCs浓度贡献占比在39%~58%之间,对OFP贡献占比在35%~58%之间.燃烧源对4个背景站点的VOCs浓度贡献占比在18%~21%之间,对OFP贡献占比在约为13%..植物源对4个背景站点的VOCs浓度贡献占比在7%~17%之间,对OFP贡献占比在8%~33%之间,植物源贡献占比高于城市地区.  相似文献   

6.
王亚杰  朱云  王龙 《环境科学研究》2010,23(10):1250-1256
介绍并利用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Hg (CMAQ-Hg)多尺度大气汞污染模型,模拟研究了2005年6月24日—7月31日我国大气汞污染状况. 初步模拟结果表明:人为排放源高的地区(如有汞矿群分布、煤炭和火力发电厂及金属冶炼厂)的大气中ρ(汞)较高,大气中元素态汞(GEM)的月均ρ(汞)高于反应性气态汞(RGM)和颗粒汞(PHG),初步反映了我国大气汞污染的分布以及不同形态汞的浓度分布受汞排放源种类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的影响特征. 在解决汞排放源清单不确定性较大的问题及将模型运行参数本地化后,CMAQ-Hg有望成为研究我国汞污染特点及其长程输送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于1977年提出,现在共有344个监测网站,其中有河流监测站240个、湖泊监测站43个和地下水监测站61个。具体分布见图1。位于偏远地区的监测站是用于测定水质背景的,多数监测站都设在工业区和城市周围。由于全球水质监测网不可能监测整个水源覆盖区的水体质量,因此,目前的水质监测站主要是监测有代表性和主要的水源水质,例如城市供水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气环境中汞污染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最近几十年中国大气汞的排放、分布、传输和沉降方面的研究.中国人为源每年汞排放量为世界最高,达到500~700t左右,超过全球人为排放量的25%~30%,并以每年4.2%的速度增加.通过已有观测和模型估算,中国来自自然地表过程(包括裸露地、地表水和森林土壤等)的汞排放量与人为源汞排放量相当,不容忽视.中国城市、农村和偏远地区大气汞浓度分布和变化范围很大,城市地区的总气态汞(TGM)浓度是北美和欧洲地区相似城市类型TGM的1.5~5倍左右;中国城市颗粒态汞(PHg)浓度比北美和欧洲地区高出2个数量级;中国沿海地区和偏远的背景区TGM、PHg和活性汞(RGM)低于中国内地城市地区,但是也明显高于背景值和北美和欧洲地区.相应地,高含量的大气汞浓度导致大量的大气汞沉降到地表,城市地区和背景区大气汞沉降分别比北美地区高出1~2个数量级和1~2倍.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已于2016年8月正式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大气汞污染防治是我国履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大气汞排放源中,燃煤部门的排放量占40%以上,是首要的控制对象,优先制定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控制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燃煤部门的履约要求,并从建立并更新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清单、推行最佳可得技术/最佳环境实践(BAT/BEP)、实行全国汞减排总量控制、采用浓度控制和脱汞效率控制相结合的排放标准、强化汞污染防治监管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燃煤部门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大气汞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选取珠江三角洲大气超级站的三个代表性超级站点(东莞东城城市超级站、深圳莲花山城市超级站和鹤山花果山区域超级站),同步在线监测和分析了2021年5~10月大气光化学活跃期甲醛(HCHO)及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组分的时空变化特征,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HCHO来源进行解析,识别出了关键VOCs前体物及其贡献,并对比了三个点位来源及前体物的差异.结果表明:三个站点的HCHO体积浓度存在明显差异,鹤山区域站浓度最高达5.82×10-9,与历史研究数据相比浓度升高,而城市超级站东城与莲花山浓度水平降低.臭氧浓度与甲醛浓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各站点臭氧浓度最高的9月,HCHO的平均浓度水平也高;臭氧超标日的HCHO浓度显著高于臭氧非超标日.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选择甲苯、异戊二烯和O3作为源示踪剂,结果表明二次源对HCHO来源贡献占比最多,范围为43.5%~54.9%,其中区域站点二次源占比高于其它两个城市站点.基于生成产率法得到各站点二次转化生成HCHO的前体物主要为烯烃,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异戊二烯,其次为乙烯和丙烯.综合对比,HCHO的一次人为源的下降导致城市站点HCHO浓度降低,较高的二次转化导致了区域站点HCHO浓度升高,需重点关注甲醛的人为源直接排放和异戊二烯、苯乙烯、乙烯等前体物.  相似文献   

11.
An investigation of gaseous elemental mercury concentration in atmosphere was conducted at Beijing and Guangzhou urban, Yangtze Delta regional sites and China Global Atmosphere Watch Baseline Observatory (CGAWBO) in Mt. Waliguan of remote continental area of China. High temporal resolved data were obtained using automated mercury analyzer RA-915 .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hourly mean Hg0 concentrations in Mt. Waliguan were 1.7± 1.1 ng/m3 in summer and 0.6±0.08 ng/m3 in winter. The concentration in Yangtze Delta regional site was 5.4±4.1 ng/m3,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those in Waliguan continental background area and also higher than that found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rural areas. In Beijing urban area the overall hourly mean Hg0 concentrations were 8.3±3.6 ng/m3 in winter, 6.5±5.2 ng/m3 in spring, 4.9±3.3 ng/m3 in summer, and 6.7±3.5 ng/m3 in autumn, respectively, and the concentration was 13.5±7.1 ng/m3 in Guangzhou site. The mean concentration reached the lowest value at 14:00 and the highest at 02:00 or 20:00 in all monitoring campaigns in Beijing and Guangzhou urban areas, which contrasted with the results measured in Yangtze Delta regional site and Mt. Waliguan. The features of concentration and diurnal variation of Hg0 in Beijing and Guangzhou implied the importance of local anthropogenic sources in contributing to the high Hg0 concentration in urban areas of China. Contrary seasonal variation patterns of Hg0 concentration were found between urban and remote sites. In Beijing the highest Hg0concentration was in winter and the lowest in summer, while in Mt. Waliguan the Hg0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winter. These indicated that different processes and factors controlled Hg0 concentration in urban, regional and remote areas.  相似文献   

12.
构建汞物质平衡模型以识别高汞触媒及低汞触媒电石法聚氯乙烯(CCPVC)企业中汞的产生、转化和排放过程.进一步针对典型企业开展成本效益分析,比较通过低汞触媒替代来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要求的各种方案.结果表明,案例企业将在履约的情况下,使废气和废水汞排放量分别减少25%和85.7%~98.9%,净效益增加50.7%~55.4%.案例企业最有利的选择将是在厂内回收废触媒并改进汞减排设施,但含汞固体废物的环境风险不可忽视.原因是《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侧重于CCPVC行业的汞输入而非汞排放.此外,目前的汞环境税率低于最优税率,无法为CCPVC企业提供足够的激励以控制汞排放.因此,为了提高《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政策效力,有必要推动我国CCPVC行业汞物质平衡的构建,加强对含汞固体废物堆存的监管力度,提高汞排放的环境税率,并将所含的环境风险物质量作为固体废物的计税依据.  相似文献   

13.
汞(Hg)是一种具有生物毒性、易挥发的有害金属元素。在大气中主要以气态单质汞Hg0的形态存在,具有较长的大气滞留时间,能随大气环流扩散到全球。多尺度监测大气Hg0的浓度对于评估《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履行效果极为关键。由于操作简易且不易受恶劣环境影响,被动采样器是现有大气Hg0主动监测技术的有效补充。近期研究表明被动采样器(MerPAS)采集到的大气Hg0可以同时应用于汞浓度与稳定汞同位素的分析。鉴于MerPAS在大气汞的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MerPAS的结构、原理以及其在大气Hg0浓度和同位素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通过实地采集天津市市区的大气汞来验证其汞浓度和同位素测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MerPAS能够准确地监测大气汞的浓度,并很好地保存大气Hg0的同位素信号,特别是非质量分馏信号。  相似文献   

14.
我国POPs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基础与完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体废物不恰当处理处置是造成场地污染的原因之一,也是今后需要引起关注的环境问题.在POPs公约中,POPs污染场地和POPs废物一样有着明确的无害化管理要求,作为该公约的缔约国,我国将认真履行公约的义务,消除POPs引起的污染.根据调查,我国POPs引起的场地污染比较严重,现有的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和制度政策是POPs污染场地管理的基础,但这种基础还比较薄弱,尚不能完全满足环境无害化管理的要求.因此,我们在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还应该继续改进和完善现有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相关的环境风险评价程序和资金筹集机制,加强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和监督管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我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根据我国履约最新进展,就封存点含多氯联苯废物清理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对现场踏勘及信息收集、清运目标和标准的确定、清运范围的确定、作业场区的工程设计、挖掘与清理、废物的包装、场地的恢复与验收、以及安全防护与事故应急等内容作了全面的分析与阐述,科学的分析了清理、挖掘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较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2013—2015年中国PM2.5污染状况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13年我国首次开展全国范围PM2.5近地面监测以来,少有研究从全国空间尺度分析近3年全国PM2.5污染状况时空变化的总体特征,识别PM2.5污染加剧或缓解的空间范围,更缺乏直接对比评估国家大气污染重点防控区内外PM2.5污染特征变化的差异.基于2013—2015年PM2.5监测数据,综合运用时空统计分析与空间插值制图手段,揭示近3年ρ(PM2.5)及不同等级污染天数的时空变化格局,并着重对比分析“三区十群”区域内外ρ(PM2.5)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2013—2015年,全国持续监测的413个站点中有335个监测站点ρ(PM2.5)年均值下降,其中218个站点实现连续两年年均浓度降低,74个站点ρ(PM2.5)年均值降至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全国大部分地区ρ(PM2.5)年超标率由50%以上降至30%以下,重度污染站点占比由88.38%降至73.77%,严重污染站点占比由65.86%降至36.35%;长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及周边城市群、陕西关中城市群PM2.5污染呈现明显好转趋势;西藏、云贵高原以及海峡西岸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沿海地区ρ(PM2.5)一直较低,空气质量相对优良;但与此同时,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及河南中部和北部地区仍是中国PM2.5重污染区域,新疆西南部、合肥、南昌等地区逐渐形成新的PM2.5重污染格局.   相似文献   

17.
Ozone concentrations at a remote site in the Rocky Mountains of southwestern Alberta averaged 43.4 ppb over a 2 year period and the Canadian air quality objective of an 80 ppb hourly average was exceeded 1.5% of the time. The diurnal variation in O3 concentrations was small, 2.9 ppb, indicative of a remote location, above the nocturnal inversion and not greatly influenced by local emissions. During the period when O3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st, winds were generally from the southwest, suggestive of the long range transport of anthropogenic pollutants from distant sources rather than the generation of O3 from local emissions. In contrast, hourly O3 concentrations at two regional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showed an average diurnal variation of 14 ppb. Only two hourly averages exceeded 80 ppb during the 2 years, and the mean O3 concentration was 26 ppb. When these regional sites were within the urban plume from Calgary, the O3 concentrations were depressed to a mean of 18 ppb. Ozone concentrations in downtown Calgary averaged 13 ppb. Under Alberta climat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hourly O3 objectives are most likely to be exceeded in remote areas, rather than in cities or in areas under the direct influence of urban emissions.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秋冬季市区与山区微生物气溶胶组成特征及来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探究城市市区与山区微生物气溶胶组成特征及来源,在西安市市区(城区和郊区)及南郊山区设立3个采样点,采集细颗粒物、土壤及叶片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法,解析不同采样点真菌与细菌群落结构,考察其时空变化特征;使用Source Track源解析技术对空气中微生物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真菌、细菌菌属差异较大,说明地理位置对空气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影响显著;冬季市区检测出较多的潜在真菌致病菌和细菌致病菌,且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和多样性.通过源解析技术发现,在局部源叶片和土壤中,叶片表面微生物是空气中微生物的主要潜在源,且秋季叶片对空气中微生物的贡献率高于冬季.本研究不仅为空气中生物气溶胶的溯源研究提供了一定基础,也为深入了解大气中微生物污染特性和为我国空气环境质量评价与疾病预防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协同控制效果评估及未来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汞污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我国是世界上大气汞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在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之后,我国的汞污染控制面临严峻的挑战.燃煤部门是我国大气汞排放的第一大部门,也是履约的重点部门.本研究建立了我国燃煤部门2010年和2012年的大气汞排放清单,评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对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的协同控制效果.同时,使用情景分析法,对2020年和2030年燃煤部门的大气汞排放进行了预测,分析了未来不同控制措施的减排效果.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燃煤电厂、燃煤工业锅炉和民用燃煤炉灶的大气汞排放量的最佳估计值分别为100.0、72.5和18.0 t."大气十条"的实施可使我国燃煤部门到2017年比2012年减少92.5 t的大气汞排放.能源结构的调整、洗煤比例的提高和除尘设备的升级改造对于大气汞的减排效果最显著.在最佳估计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量分别为128.5和80.0 t,与2010年相比分别降低了33%和58%;在最严格控制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燃煤部门大气汞的排放量分别为103.2和50.9 t,相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46%和7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