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目前该网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技术体系、扩大监测网覆盖面、扩展监测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期间,中国初步构建了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并开展了监测工作。当前,国家层面土壤环境监测网络的构建和运行还处于起步阶段,笔者选取土壤环境监测开展较为成熟的瑞士土壤环境监测网(NABO)作为研究对象,综述了NABO的技术体系及多年来的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并结合中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现状进行讨论,认为NABO在监测网络建立、指标选取、数据分析等方面建立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未来中国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可在此方面借鉴瑞士经验。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阶段大气污染呈现以细颗粒物(PM2.5)及臭氧(O3)为代表的复合型污染,PM2.5的二次生成及区域性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笔者分析了中国开展大气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简称组分网) 监测工作的紧迫需求,梳理了组分监测的工作目标,提出组分网与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网、背景站监测网、区域站监测网和光化学网等的联合运用,为污染防治提供精准支撑。研究了 组分网的业务组织:分析了目前技术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亟需开展的技术体系建设内容; 梳理了组分网工作内容、各方职责,提出了形成国家、地方及社会化服务机构联合参与的工作机制; 借鉴美国大气颗粒物化学成分监测网等先进经验,提出了加强科研与业务化的合作发展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培训等工作的重要性。总结了 组分网建设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了监测网络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监测目标、监测点位布设及采样频率等几个方面论述了地面水监测网的设计及优化,简要地回顾了80年代中期以来地面水监测网设计及优化方面的部分研究情况。通过综述指出了监测目标是整个监测计划的重要方面,应用优化技术必须以监测目标的确定为前提;采样设计的统计学分析是监测网设计问题的中心;监测网设计可归结为额定预算条件下寻求最优统计功效或在特定统计功效下寻求费用最低值;统计法和模拟法相结合是地面水监测网设计及  相似文献   

5.
德国联邦环保局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建设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目前已在全国16个州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由各州环保局管理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现就黑森州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的建设和运行情况作一介绍。1 概况黑森州位于德国中南部。黑森州环保局(HLUG)主要负责黑森州水、气、土壤样品的监测与数据的分析、报告和评价,同时还承担咨询、培训和对外交流工作。HLUG以由固定子站形成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为基础,利用监测车实施污染事故的点位补充监测,另外还将总沉降物监测和影响监测(生物监测)纳入空气污染负荷监测系统,以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6.
开展大气臭氧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大尺度监测对于臭氧污染的联防联控有重要意义。欧洲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展VOCs大尺度监测,而中国自2018年才开始建设全国性的VOCs监测网络,目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通过总结欧洲VOCs大尺度监测的发展历程、监测指标、质量保证及监测结果等,对中国VOCs监测提出建议:开展VOCs监测的顶层设计,对全国VOCs监测进行统一科学规划,保持VOCs监测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通过科学方法筛选优化VOCs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统一的监测技术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优先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将VOCs监测与现有的大气常规六参数常规监测网、颗粒物组分监测网等其他大气监测网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综合而丰富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同时满足业务和科研需求。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工作实施要求,剖析了分析测站在采测分离记录审核中经常遇到的各种问题,诸如《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监测任务作业指导书(试行)》执行中技术记录与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存在客观差异、分析测站人员对所用记录表理解不透以及分析人员的失误等。结合分析测站实际工作情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质量体系、优化技术记录、规范技术要求、提高执行意识、综合提升监测数据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的建设与运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总结了中国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网的建设运行与应用现状,分析了水站目前在运行管理、数据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利用水质自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及保障水质自动监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东亚酸沉降中国网湿沉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亚酸沉降监测网是由日本于 1 993年发起并组织 ,我国于 1 999年 4月开始参加该网络的试运行监测工作。文章针对我国 1 999年度重庆、西安、厦门和珠海四城市湿沉降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尚未开展过区域性监测网的设计工作。国外,对空气监测网设计的密度及选点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对于大区域的监测数据,一般时空相关性较差,而呈现的随机性较明显,另外,目前还没有恰当的中远距离的大气扩散模式。 本文针对国内外大气环境监测布点工作的情况和问题,通过对全国大气监测资料及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了监测数据的随机性质,进而采用超标率估计与控制浓度均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国控测站数目。经优化确定的国控测站为68个,统计分析表明,可以满足全国大气环境质量信息的要求,达到90%的概率保证。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环境监测项目的一般性要求,系统地提出环境监测边界和监测参数的设计方法。将环境监测边界划分为空间地理边界、空间生态边界、动力空间边界、项目空间边界和时间期限,并阐述了这5种划分的具体内容。同时,介绍了监测参数设计的一般流程、环境质量监测参数选择原则及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现实条件,通过对现行的几种旨在提高环境监测能力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建立环境监测公共实验室的初步构想,为环境监测体制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关键、可行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体系的现状,围绕如何提高三、四级环境监测站监测效率,从树立科学监测理念、加强资源整合、强化内部管理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环境监督性监测与行政执法的关系,指出环境监督性监测属于行政执法的范畴,环境监测人员进行监督性监测时,应遵守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统一着装,携带证件,并做到有据可依。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能力建设与仪器支撑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在总结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和仪器发展的基础上,从"十二五"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要,阐明了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和监测仪器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环境监测与环境管理监理之间的关系,指出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运作秩序,对充分发挥各自作用,推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实践,提出了建立环境监测与环境监理运作秩序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环境监测的生产性问题。监测主体的生产性,即社会化大生产及其排污是环境监测的本源和主体;监测过程的生产性,即环境监测是社会化生产过程;监测价值的生产性,即环境监测价值通过环境监测信息产品的使用价值来实现。针对环境监测业务中逆生产性问题,明确了环境监测业务发展3大方向,即加强污染源监测、发挥环境监测生产能力和提升环境监测信息产品使用价值。提出了创新环境监测站生产方式、发展社会监测力量和加强监测行业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准确、可靠的环境监测数据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现实依据,因此正确鉴别和处理异常数据是环境监测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简述了环境监测异常数据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对异常监测数据的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重视现场采样的信息化管理、正确填写监测原始记录和加强监测数据的审核。  相似文献   

19.
开展环境监测技术大比武活动,是加强各级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和提高监测人员技能的一项重要举措,应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并尽快规范化和科学化.阐述监测技术比武规范化的重点是涵义界定、规程确立、组织实施、监督和仲裁、安全保障等,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我国及其他国家环境监测市场管理的经验,以及我国在推进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方面的探索;指出了目前环境监测市场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快建立适合国情的监测总体格局;建立完善环境监测社会化监管制度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监管中的作用;强化对社会监测机构监管力度;提高社会环境监测机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