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化工厂等十几个工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通过沟渠汇入汉沽污水库,污水中含DDT、六六六和汞等多种有毒物质。水库中氮、磷等元素非常丰富,藻类生长旺盛。该污水库是个简单的氧化塘,天津市环办,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单位的有关污水库水质分析数据及库中浮游生物分布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污水库有相当强的净化能力。本文主要报导小球藻富集DDT的能力,为研究污水库中生物净化,为污水库管理、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前 言 大房身水库、杨家粉房水库、白狗屯水库、四间房水库、梁家水库都位于长春市西北郊起伏地带,五个水体互相串联形成塘库系统,简称串库。 串库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兴修起来的(见表1)。串联水体从大房身(西安大路吐口)流经杨家粉房、白狗屯、四间房,一直到小城子梁家水库,地跨城西、奋进两个乡,穿越六个生产大队,二十五个生产小队,延长距离达十七公里。位置、流程见附图。 二十多年来,串库净化污水,调贮水  相似文献   

3.
浙江海涂水库水质淡化的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浙江省境内已建有多个并拟建若干个海涂蓄淡水库。蓄淡水库的水质的水质淡化问题是该类水库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对蓄淡水库盐淡水掺混特性分析,以及对已建蓄淡水库水质淡化的回顾评价,从而对某拟建蓄淡水库的淡化历程作了预测,并提出影响水质淡化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湖库型水体总氮总量控制目标的区域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以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生活、污染治理水平为主要考虑因素设计指标体系和层次结构,建立了湖库型水体总氮总量控制目标分配方法,并在石头口门水库流域进行了应用,为湖库型水体总氮总量控制目标分配及石头口门水库流域总氮总量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年调节型平原水库库底沉积物对氮素吸附规律,以辽河石佛寺水库为例,通过采集库底沉积物和地表水样进行室内土柱吸附实验,对库底沉积物中氮素吸附规律进行研究。结果分析表明,库底沉积物对氨氮和总氮的吸附过程均存在快速吸附、慢速吸附和吸附饱和3个复合动力学过程,吸附周期均为31 d,最高去除率分别为95.7%和90%。氨氮吸附平衡浓度与吸附量之间满足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方程为Q=0.0015×C0.927,相关系数R2=0.937;总氮吸附平衡浓度与吸附量之间的关系基本满足Freundlich方程,拟合的方程为Q=10-14.622×C10.585,相关系数R2=0.812。此次研究为掌握年调节型平原水库库底沉积物吸附氮素机制和保护库区地下水环境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10月-1997年7月对青山水库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群落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共发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16种,其中寡毛类5种,水生昆虫7种,软件动物2种,蛭类和线虫各1种。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密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变化为库出口>库中心>进口。湖区底栖动物群落占优势的各类为:刺夹长足摇蚊(Tanypus punctipennis)、花翅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青山水库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指示该水体已属富营养型,但从生物量上分析,目前青山水库应属中营养。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泄水期香溪河库湾营养盐动态及干流逆向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水库干流对支流库湾营养盐动态的影响,于2009年春季三峡水库汛前泄水期,通过监测分析了库湾水流特点及叶绿素a、总氮、总磷和溶解性硅酸盐的时空动态。研究发现:三峡水库汛前泄水期,库湾水体表现为分层异向流动,干流水体以异重流形式倒灌入库湾;特定的水流特性为泄水期库湾营养物质运移提供了水动力基础,水库干流对库湾营养盐的补给及水华暴发范围有明显逆向作用;受干流影响,氮和硅自河口至回水末端呈递减趋势,磷主要受上游来水影响,空间分布趋势与氮、硅相反;叶绿素a浓度峰值向上游移动,水华范围向上游收缩,河口处叶绿素a浓度的时间均值明显低于回水末端,表明三峡水库泄水期香溪河库湾下游水体水华受到干流逆向影响的抑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建设,各种类型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汉沽污水库承担汉沽地区的化学工业废水排放任务. 汉沽污水库地处汉沽区渤海湾口的天然  相似文献   

9.
天目湖富营养化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5年天目湖(沙河水库)库体和取水口水质监测资料,分析其水库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全年水库透明度为3.10±0.14 m,总氮为0.455±0.036 mg/L,总磷为0.017±0.004 mg/L,N/P比的均值为28.8±9.5,浮游植物生长主要受营养盐磷的限制.采用总氮、总磷、透明度、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五项指标作为参数的富营养状态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沙河水库水体营养水平较低,处于贫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0.
水质模型适用于河流、河口、湖泊及水库的水质预测、水质规划和水质管理.本文着重介绍了线性规划在水质管理中的应用,动态规划法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并以桂林城市发展对漓江水质的估算和沱江氮污染容量的估算为例论述了水质模型在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初对广东省开平市的大沙河水库实施了生态治理工程,结果表明:生态工程运行后,水质明显好转,透明度提高,最大增幅达22.2%,库中TN、NH4-N的降幅最为明显,最大降幅分别为67%和41.1%,TP、PO4-P、叶绿素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态工程实施后,工程治理区的水质状况好于非工程治理区。  相似文献   

12.
扬水曝气作为湖泊、水库水体修复技术之一,在国内多个水源水库水质改善工程中得到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扬水曝气技术对湖库藻类的控制效果及其机理,在对北方温带季节性分层水库-周村水库垂向水体的理化指标及藻类参数进行常年监测的基础上,于2015年8月—9月扬水曝气运行前后对垂向水体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及丰度进行了连续监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扬水曝气破坏了水体分层,藻类生物量锐减,多样性水平提高,藻类密度垂向差异消失,优势种群由威胁性较大的蓝藻、绿藻变为威胁性较小的硅藻,水体生态状况良好。扬水曝气系统对氮营养盐含量、热分层结构和光照条件的影响是促进了藻类群落结构改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掌握青岛市王圈水库自然地理的基础上,于2011年7、8、9、11月对水库水质和底质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1)王圈水库水温垂向分布受水深和季节的控制.在水深大于8m的区域,夏季水温逐渐分层,到8月中旬,在水深8m处形成温跃层,此时上层处于富氧状态,而温跃层以下溶解氧迅速减小.秋季水温分层消失,水库水体为富氧状态,溶解氧为8 mg/L左右.在水深小于8 m的区域,全年水温不分层,溶解氧垂向分布均匀.(2)王圈水库主要入库河流中可溶性锰均未超标而库底沉积物中富含锰,反映出沉积物内源释放是水库锰污染的主要来源.水库水深大于8 m的区域,夏季随着温跃层的形成,温跃层以下由氧化状态变为还原状态,沉积物锰大量释放,最高可达1.28 mg/L;到秋季,水温分层消失,下层恢复成氧化状态,抑制了锰的释放.其他区域全年处于氧化状态,没有形成锰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百花水库消落带及库岸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风险水平,于2015年5月(丰水期)采集百花水库库岸区、消落区和淹没区的土壤样品,并分析了Hg、As、Cd、Pb、Cr 5种重金属的浓度。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从同一采样点的不同区域分析,5种重金属的各个分区平均浓度均表现为淹没区库岸区消落区,因此各个分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平均值也表现出同样的规律。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偏差,但可以确定Hg和Cd为百花水库消落带及库岸的主要风险重金属。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水源水库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及其对水体磷的影响,采用连续提取方法,研究了周村水库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沉积物各形态磷与总磷、烧失量及间隙水中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周村水库内源磷负荷较高,沉积物中TP表现出表层富集的现象,表层沉积物中TP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上游浅水区为554~563 mg·kg~(-1),库心附近为424~1 161 mg·kg~(-1),而坝前深水区高达812~2 969 mg·kg~(-1)。无机磷(IP)是总磷(TP)的主要成分,占TP的79.26%~89.12%,IP主要由铝/铁磷(Al/Fe-P)构成。沉积物中的Al/Fe-P含量很高,具有很大的磷释放潜能。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浓度垂向分布随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其中B、C两点变化最为明显。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间隙水PO3-4-P与Fe-P存在较好的相关性,说明Fe-P对周村水库沉积物间隙水中PO3-4-P浓度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周村水库水体季节性分层导致恒温层厌氧情况的发生,Fe-P在厌氧还原条件下释放进入间隙水并向上覆水扩散,进而可能对水体水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深水型水库中藻类功能群组演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西安市深水型水源金盆水库藻类变化规律,在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期间展开调查实验研究。引入藻类功能分组(phytoplankton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方法,分析了北方地区贫营养条件下的深水型水库藻类功能群组的演替特征,结合冗余分析(RDA)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功能群组演替与水温、氮磷及水库水位变化等之间关系。结果表明,金盆水库藻类可分为8个功能群组类别:B、P、D、X1、M、X3、MP和S1;水库春夏季多种藻类功能群组共存,而秋冬季功能群组结构组成比较单一;水库表层功能群组B和X1显著影响因素分别是水温和NO-3-N含量,而水库中层水20 m和40m功能群组P受NO-3-N含量影响显著。水库高水位运行时有利于表层功能群组P生长,低水位运行时有利于表层功能群组B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135 m蓄水前后水体重金属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晟  黎莉莉  张勇  高群杰  胡勇  张芹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11):865-867,878
三峡水库135 m蓄水后,水体中各重金属的单因子污染指数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特别是Pb污染应该引起重视.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成库前后非致癌有毒化学物质(Hg、Pb和Cu)所引起的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为Pb>Cu>Hg,致癌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个人年风险均大于非致癌物.各类污染物所致个人平均健康危害成库前后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为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藻类功能组与水库水动力条件即水位及出入流量之间的关系,选取西北某深水型水库,引用了藻类功能组的分类方法,分析了水库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藻类功能组的演替特征;并结合冗余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水库藻类功能组与水温、营养盐等因素的相关性关系;同时重点分析了优势藻类功能组B和P与水库水位及出入流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深水型水库整体为贫-中营养状态;水库藻类可分为8个功能组(B、P、D、X1、MP、J、M和S1),其中功能组B和P为优势功能组;由冗余分析可知,藻类功能组B和P与水库水位及出入流量呈负相关性。高水位时藻类生物量较少,低水位时较多;出入库流量较小时,有利于藻类的生长,出入库流量接近或超过平均值时,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9.
将莆田市东圳水库垂向划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研究其藻类群落的分布特征及其受环境因子影响的演变规律,进而明晰“水华”爆发机制。结果表明,水库中共检出浮游藻类7门39属,群落结构主要以蓝藻、绿藻、硅藻和隐藻为主,在不同季节沿水库垂向分布呈现显著差异性。表层和中层水体中优势藻类为绿藻门和蓝藻门,受水温、光照、DO和TN影响;深层水体优势藻类为硅藻和隐藻,主要受水温和TN影响。对水库中营养盐分析结果表明,东圳水库N/P平均值达到32.4,呈典型磷限制性特征,水库氮污染主要来自农业面源输入和内源释放。底泥中氮类物质易于在夏季分层期发生释放,并与DO结合发生形态转化后输入至上层水体,由此导致“水华”现象的发生。针对东圳水库水华防范与治理,需严格防控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并建设水力扰动设施以及增设原位修复装置等措施,全方位防控水华现象的发生。本研究通过分析东圳水库藻类功能组时空演替,有助于确定东圳水库藻类爆发机制,可为水库藻类治理、水环境生态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于桥水库流域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政府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使用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PLOAD,以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和不同土地利用的污染物输出系数等作为模型主要输入数据,结合流域现场调查监测等方式,对于桥水库流域的TN和TP污染负荷进行估算,分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模拟实施不同管理实践下的流域TN和TP削减率。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流域内TN和TP污染负荷分别约为223.4、19.5t/a,分布特点为"南部高于北部,河流和水库沿岸污染较重"。综合管理实践对TN和TP的削减率分别为24.49%、27.23%,其中农村人畜粪便管理、生态移民等的去除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