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ISO14000认证》2011,(2):F0004-F0004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5月24日在京正式启动。该中心将成为落实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及相关合作项目的主要实施机构和技术支撑力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相似文献   

2.
《世界环境》2011,(3):F0002-F0002,I0001
2011年5月24日,“中国-东盟环保合作中心”在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正式挂版。环境保护部周生贤部长,东盟副秘书长米斯然·卡尔梅、外交部部长助理胡正跃等出席了活动,  相似文献   

3.
由江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东盟商品交易所联合主办,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中国拆船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联合金属网共同协办的首届中国废钢电子交易论坛2010年1月17日在江苏江阴举行,南宁(中  相似文献   

4.
过去150年中,城市规模稳步扩大,全球70亿人口中超过1/2居住在城市,城市产出占到全球GDP总量的80%。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导致资源消耗激增,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东盟各国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同处于城市化阶段,面临许多相似的挑战。在推动城市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和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携手应对城市环境挑战,对中国和东盟,乃至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中国—东盟可持续城市合作背景和合作现状,分析双方开展可持续城市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和东盟在可持续城市领域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日前正式组建,该中心是落实《中国一东盟环保合作战略》及相关合作项目的主要实施机构和技术支撑力量,也是我国环境保护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相似文献   

6.
贾宁  奚旺 《环境保护》2014,(23):39-41
近年来,中国水务行业取得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发展瓶颈,开拓国际水务市场、推动水务行业"走出去"已成为中国水务行业发展的形势需要。通过分析中国水务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从三个层面探讨了东盟各国水务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中国水务行业走向东盟面临着信息渠道不畅、海外市场竞争激烈、传统合作模式有待突破等问题。因此,为推动中国—东盟水务合作,服务环境保护"走出去"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政府护航,以援外资金为桥梁,促进"模式输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信息交流渠道;打造符合国际规范的标准体系;建立水务产业联盟,加强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1):F0002-F0002
<正>2014年11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习近平指出,中方愿意同文方加强油气上下游产业和新能源领域合作,鼓励中国企业扩大对文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渔业合作。中方愿意同文方加强海上合作,推动南海共同开发尽早取得实质进展,共同推动中国-东盟关系健康发展,促进地区和平、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8.
国家环保总局WTO专家组紧密跟踪并积极参与我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创新性地开展了自由贸易区环境影响研究,为国家环保总局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国家环保总局拓展环评工具的应用领域和推进政策环评提供了实践示范与指导。本专栏的4篇报告是专家组针对中国-东盟、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中国-新西兰自贸区环境影响分析的初步报告。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动态》2013,(6):F0004-F0004
2013年10月20日,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邀请环境保护部国际合作司唐丁丁司长作了题为“稳妥应对大国及周边关系,扎实推进环保国际合作”报告。报告会由政研中心主任夏光主持,来自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中心、一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约60人参加了报告会。  相似文献   

10.
<正>组织APEC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暨绿色发展论坛、积极参与国家生态环境部绿色供应链"东莞试点"工作、参加中国—东盟工业污染治理和资源循环利用能力建设活动……在推动绿色发展的各类活动中,总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启动"灯塔行动"计划、开展环境日公益宣传、举办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1.
1995年为东盟环境年.东盟环境年主要目的是在东盟国家造就环境宣传和合作的意识,其主题为“东盟的绿色和清洁.按照东盟环境高级官员磋商会议的要求,东盟关于环境信息、公共意识和教育工作小组起草了东盟环境年行动计划,明确目的、活动内容和具体步骤.1 目的1.1 展示东盟环境问题和合作项目,提高东盟乃至全球对这些问题的认识.1.2 扩大东盟对环境保护的参与范围.1.3 促进环境领域的区域合作.1.4 与捐赠国家和国际组织协作、合作,起动东盟环境年的主要环境合作项目.2 活动  相似文献   

12.
沈晓悦 《环境保护》2007,(8A):47-50
国家环保总局WTO专家组紧密跟踪并积极参与我国自由贸易区谈判,创新性地开展了自由贸易区环境影响研究,为国家环保总局参与自由贸易区谈判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国家环保总局拓展环评工具的应用领域和推进政策环平提供了实践示范了指导本专栏的4篇报道是专家组针对中国-东盟、中-日-韩,上海合作组织,中国-新西兰自守区环境影响分析的初步报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南边陲广西左江流域的宁明花山岩画为壮傣先民创造的文化艺术结晶,其图像独特,为壮傣先民祭祀仪式场景的再现。壮傣先民通过舞蹈等祭祀仪式,表达对神灵、自然的崇拜和敬畏,同时进行酬神、娱神及娱人活动。探究壮傣先民的文化意识和民族文化心理,为现当代壮傣族群乃至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流交往寻求和谐共荣的新途径,为提升中国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提供政策参考与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东盟环境年会于1995年启动并成功举办。2000年举办第二届时,东盟成员国同意今后每三年举办一届,由东盟十国轮流承办,邀请东盟十国的环境部长及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高级官员出席,旨在展示东盟十国在环境保护和提升民众环境意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付出的努力。今年是第六届东盟环境年会,主题是  相似文献   

15.
《环境》2016,(5)
正近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厅长鲁修禄介绍"十三五"广东环保工作总体思路时指出,"至2020年,全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珠三角环境质量达到韩国大首尔地区水平。"4月10日,广东省环境保护厅与环保部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在广州共同举办"中韩环境治理交流会",邀请韩国环境研究院有关专家介绍经验。  相似文献   

16.
<正>第四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环境部长会议2015年1月29日在缅甸内比都举行.环境保护部部长的特别代表、环境保护部总工程师万本太率领由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以及云南、广西环保部门代表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会议以增加次区域自然资本投资为主题.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来自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2007,(11B):19-19
第三届东亚峰会于11月21日在新加坡举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东盟10国、韩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领导人共同出席。本次峰会的主要议题是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24—25日,亚洲16国和欧洲27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和东盟秘书长齐聚北京,在第七届亚欧首脑会议上共同发布了《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  相似文献   

19.
<正>7月3-4日,第三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本届论坛以"深化务实合作,推动互利共赢,共建绿色、互联、普惠、多元的区域能源体系"为主题,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巴基斯坦、丹麦、东盟能源中心、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国际能源署、亚洲开发银行、摩根士丹利等10余个国家或国际机构的能  相似文献   

20.
花瑞祥  蓝艳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9):2210-2218
为识别和量化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基于环境经济投入产出模型,利用贸易和污染物排放强度数据,核算了中国与东盟进出口贸易中包含的环境成本,并利用冗余分析探索了影响环境成本的主要社会经济因子.结果表明:①2010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期间,中国在工业废气、烟尘、二氧化硫、固体废物的排放上存在污染逆差,分别为3 600×108 m3、3.8×104 t、19.7×104 t和9.8×104 t;但在工业废水和粉尘的排放上存在顺差,分别为5 400×104和1.1×104 t.②重度污染产业贸易均呈污染顺差,中度污染产业贸易的污染逆差最大,轻度污染产业贸易呈现较小的污染顺差.③中国与东盟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造成污染顺差,而与中高收入国家的贸易则实现了污染逆差.④冗余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我国进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城市化率和工业产值占GDP比重,说明我国从东盟发达的工业国进口了含大量环境成本的工业品,而影响我国出口贸易中环境成本的主要因子为出口额,表明我国向欠发达国家出口了大量的初级工业品.因此,我国应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减少重度污染产业的污染排放强度,同时优化出口结构,避免成为“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