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3MRA风险模型在铬渣整治项目制定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美国环境保护署现行废物风险评价模型(3MRA)对某铬渣整治项目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模拟了治理前后区域内环境风险情况.分析了污染物暴露途径及危害对象.通过模型对该项目预定处置方法可行性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显示,在95%受保护对象、95%置信水平条件下,铬渣堆存区域存在显著的环境风险,周边居民致癌风险在10-4数量级,水域生态风险危害商数>1.而在对铬渣进行解毒填埋处置后,环境风险将有效降低,验证了此项目处置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海滨地区特殊水文地质条件下危废填埋场(HWL)缓冲距离需求不明的问题,建立了污染物释放、渗漏及其在地下介质中迁移转化的多过程模拟模型以预测渗漏条件下污染物的稀释衰减,同时结合基于风险的安全用水限值的确定,构建了缓冲距离计算框架模型,并选择某海滨场地开展案例研究. 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污染物所需要的稀释衰减倍数(RDAF)不同,由于渗滤液中2,4-二氯苯酚(2,4-D)初始浓度大、毒性强,需稀释衰减2 250倍,而重金属镍(Ni)和锌(Zn),只需分别稀释衰减34和135倍. ②不同污染物的稀释衰减对距离的依赖程度不同,导致实现相同的RDAF需要的缓冲距离也不同,有机物的稀释衰减倍数对距离更为敏感,因此,尽管2,4-D的RDAF最大,但缓冲距离仅为92 m;反之,Ni的缓冲距离达755 m,而由于Zn的RDAF更大,其缓冲距离高达2 070 m. ③综合考虑所有污染物,案例危废填埋场的缓冲距离需要达到2 070 m,若进一步考虑参数不确定性并保障95%置信水平下的安全用水要求,缓冲距离需在3 000 m以上. 最后,针对敏感水源与危废填埋场实际距离不能满足所需缓冲距离的情景,提出了通过固化稳定化等预处理手段优化调控缓冲距离的方法,以Zn为例,通过预处理将废物中Zn的浸出浓度从120 mg/L分别降至108、72、49、31、19 mg/L时,可将缓冲距离从2 070 m分别调控至2 000、1 600、1 200、800、400 m. 研究显示,海滨地区危废填埋场对缓冲距离的需求远高于内陆平原型场地,但可通过调控废物入场的浸出浓度实现对缓冲距离的调控.   相似文献   

3.
为选择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方案,文章以杭州地区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技术为例,建立技术评价程序。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尝试建立一个4层13指标4方案模型,从经济指标、环境指标、技术指标等角度对焚烧法、高温高压灭菌法、机械-化学消毒法和微波处理法等4种技术进行综合评价。计算结果表明焚烧法的权值最大,是医疗废物处置技术方案的首选;层次分析法可提供更为直观的医疗废物处置技术方案的选择信息,研究结果对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全过程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珠江河口水域有机磷农药水生生态系统风险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郭强  田慧  毛潇萱  黄韬  高宏  马建民  吴军年 《环境科学》2014,35(3):1029-1034
通过风险商法和概率风险法评价了珠江河口水域中甲拌磷、敌敌畏及乙拌磷等9种有机磷农药对硅藻、水蚤及糠虾等8种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风险商法评价结果表明,9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总风险商为:糠虾处于高风险中水平,水蚤和摇蚊在中等风险水平,硅藻、牡蛎、鲤鱼、鲶鱼和鳗鱼均处于低风险水平;甲拌磷对风险值的贡献最大,且对每种生物都有影响.概率风险法结果表明,以HC5为参考值评估总风险商时,95%置信水平下的HC5比50%置信水平的HC5保守,50%置信水平的HC5中乐果的HC5最大,毒死蜱的最小;丰水期9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总风险比枯水期农药混合物总风险大,甲拌磷对总风险贡献最大.单一污染物的概率风险表明,甲拌磷和乙拌磷对珠江河口水域中10%以上的生物都有危害;而9种有机磷农药混合物的概率风险表现为:丰水期大于枯水期,均大于5%,说明超过了保护95%生物的安全阈值.  相似文献   

5.
热解析-脉冲低温等离子体集成处理系统是专门针对典型含汞废物安全处置而开发的,可以同时有效控制汞等多种复合气体污染物。通过检测热解炉后烟气中和等离子体反应器入口、出口气体中Hg0和Hg2+浓度,研究汞的价态转化及添加剂对脱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烟气中Hg2+/HgT为17%~45%,Hg0/HgT为55%~83%,热解温度主要影响汞价态分布,WMC添加量主要影响汞浓度值;加入添加剂会促进汞的脱除,但添加剂过量不利于汞的氧化;热解炉中添加50 g WMC和5 g升华硫添加剂时,反应器内Hg0氧化率和总汞损失率分别可达55%和42%。该研究可以为探索新型含汞废物处置工艺,实现含汞废物深度净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选取案例填埋场7种目标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运用3MRA模型模拟污染物在填埋场周围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结果表明,7种目标污染物最低安全填埋阈值大小顺序为:污染物二价镍>苯>镉>铅>六价铬>砷>汞;污染物苯、砷、汞各自的人类和生态受体安全填埋阈值相同,镉和二价镍的人类受体安全填埋阈值高于生态受体,六价铬的生态受体安全填埋阈值高于人类受体,场区地下水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分别为5.06×10-7和2.3×10-1.  相似文献   

7.
焚烧、水泥窑和安全填埋法处置PCBs污染物技术优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调查法,综合考虑环境、技术、社会和经济因素,建立了PCBs处置技术选择与评估的层次模型,分析了影响PCBs处置技术方案选择的重要因素.针对3种有较大应用前景的PCBs污染物处置技术,开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案评价.在处置对象为低浓度与高浓度PCBs污染物2种情况下,分别进行方案的优选.研究指出,环境影响是最重要的因素,在目前中国现有国情条件下,焚烧法是最适宜的PCBs处置技术.对高浓度PCBs污染物,或低浓度污染物具备经济条件或处理量较大,宜采取专用焚烧炉焚烧处置.对低浓度污染物,在不具备经济条件且处理量不大的情况下,可考虑利用水泥窑法或安全填埋法进行处置,并且参考就近处理的原则.此外,对不同技术方案的适用条件和改进措施也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PCBs处置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废物产生量逐渐增大,种类日益繁多,环境风险不断加剧。"十二五"期间,国家环保部强推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建设,规范处理处置行为,医疗废物综合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的逐步建成。但是,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体系的逐步建成,医疗废物环境监管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特别是在应对突发性状况时显得能力不足,缺乏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所以,为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实现在应急状态下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安全处置,最大限度的防范医疗废物处置中的环境风险,便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风险污染物短期高剂量暴露下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雷炳莉  孙延枫  刘倩  于志强  曾祥英 《环境科学》2011,32(11):3240-3246
水污染事故的短期高剂量暴露造成的急性生态危害及水生生物安全问题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但我国以往的水污染事故,多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来判断水体是否安全,缺乏对水生生物保护的安全效应阈值或风险值.国外在水生生物保护方面,虽然限定了一些风险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效应阈值或称为无效应阈值或风险值,但其无效应阈值的计算是基于长期暴露下的慢性毒性值,其生态风险值也是基于长期暴露下的风险,缺少对水污染事件短期高剂量暴露下化学品的阈值限定及风险评估.本研究结合常规生态风险评价的理念及美国EPA短期暴露情况下保护水生生物基准值的制定方法,探讨了水污染事件的短期高剂量暴露情况下风险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价及生态效应阈值的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应用,同时对建立我国水污染事故生态风险评估方法体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5 塑料的二次应用巴塞尔会议留意到保护人民健康、保护环境和节省能源的必要性。一些国家已经采纳了许多在环境上友好处理废弃物、减少废弃物填埋量的处置政策 ,重视机械式回收的价值。在塑料回收的地方 ,若不能提供在环境上最友好的方式从废塑料中抽取价值 ,一种可替代的选择是使用回收原料和能量回收 ,以致不失去回收原料的价值。“废塑料处置和控制的方法”的报告表明 :废塑料可被安全处置而没有风险。该报告考虑到各种废物流的类型、塑料类型以及处置和回收利用方法。表 5 塑料回收和最终处置欧洲 1 996生产性废物消费后废物…  相似文献   

11.
人为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来源之一是城市废弃物处理。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结合城市废弃物处置状况,研究新疆2010年废弃物处理的温室气体排放。结果表明:2010年新疆城市废弃物处置过程温室气体总排放量为3 570 230.74 t(eq.CO2),其中固体废物填埋处置是重点排放源,排放量约为2 744 006.79 t,废弃物焚烧处置过程排放量最少,仅为179.67 t,废水处置过程排放量为826 044.28 t。研究结果为新疆碳减排工作提供依据,并为其他城市的碳排放清单核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废弃物成为目前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生态友好型城市十分有效的途径。针对这一新型的生产技术,通过介绍并对比分析中日水泥企业协同处置废弃物现状发现,我国废弃物产量大,但协同处置的方法发展缓慢,在协同处置废弃物种类、替代燃料水平、水泥窑固废利用水平、法律法规、政府管理、企业意识等方面与日本有很大的差距,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技术发展、加大科研力度、完善管理体系等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垃圾生物干化最佳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董村综合垃圾处理厂的有机垃圾进行生物干化,以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工艺运行参数。利用生活垃圾生物干化反应仓开展垃圾生物干化中试试验,以新鲜餐厨垃圾为试验材料,通过正交试验来探讨工艺参数(堆高、初始含水率、通风方式、翻堆方式)对干化效果的影响变化,从而确定生物干化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垃圾生物干化工艺中各因素影响水分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翻堆方式>通风方式>初始含水率>堆高。垃圾生物干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堆高1.5 m,初始含水率60%,通风方式(通风10 min,静止30 min),翻堆方式为2天1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城市生活垃圾安全处置已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必须重视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本文论述了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给我国的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以及收运处置人员的防护带来了严峻考验.为研究医疗废物的收运、暂时贮存、处置等各环节工作人员的潜在风险及暴露防护措施,选取浙江省某典型医疗废物处置中心90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了不同工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水平,以及存在感染风险的物品或位置对其选择防护措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名被调查者中,98.9%的工作人员在工作期间会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全面罩和半面罩,87.5%的工作人员会穿工作服,79.6%的工作人员会佩戴工作帽,64.8%的工作人员会选择穿戴橡胶手套、防护靴来进行防护,近距离接触医疗废物时还会穿戴护目镜(55.7%)和防护服(33.0%);单次任务结束后,100%的被调查者会选择用流水、肥皂、快速消毒剂或0.3%~0.5%的碘伏消毒液来清洗双手或洗澡清洁,94.3%的被调查者会对个人工作物品进行消毒;所有人员回家后均会采取洗手、消毒、衣物通风晾晒等防护措施;不同工种工作人员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主要与工作过程中可能触碰到的存在感染风险的物品或位置有关,其中可能触碰到周转箱(桶)或一次性包装容器外表面和内壁等高风险物品的工作人员更倾向于采取更高级别的防护措施.研究显示,此次调查中不同工种工作人员的防护合格率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未来需要制定更加详尽具体的政策规范,并加强对该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增强其防范意识,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有机废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VOCs,不仅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也成为目前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顺利运行的瓶颈。通过文献综述的形式总结了有机废物在生物转化过程中VOCs的产生机理、监测技术、排放状况、影响因素及控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有机废物处理过程中VOCs的排放控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有机物生物转化过程中,填埋和堆肥中产生的VOCs在100种以上,填埋和堆肥中产生的VOCs浓度分别为67~7 896,411~14 547 mg/m3,VOCs浓度分布较广,去除效率有待提高。厌氧发酵产生的最高VOCs浓度一般低于30 mg/m3,且厌氧发酵产生的VOCs易于收集,并通过可催化和热力焚烧有效去除VOCs。因此,应将有机废物填埋和堆肥过程产生的VOCs作为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对环保的重视,钻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钻井液的处理也越来越受到钻井人的关注.文章针对国内废弃钻井液处理方法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海上和陆地废弃钻井液着手,分别论述了海上和陆地废弃钻井液处理中,水基和油基废弃钻井液的处理方法,以及现场应用情况.并对海上以及陆地废弃钻井液的处理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直观的选出适合某地区的废弃钻井液处理方法,对现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生态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源地是地下水环境的关键敏感属性,而现有关于地下水环境保护的研究多侧重于污染风险评价,常忽视地下水生态水位作为环境要素综合风险的重要性.为突破以往地下水风险评价中以污染要素为主的现状,在区域尺度针对地下水污染及地下水水位变化导致地下水系统生态服务功能失衡等问题,提出以地下水生态水位、地下水水质和地下水水源地作为风险受体,综合研究地下水系统对地下水风险源的暴露途径及响应关系,采用地下水防污性能指数指征地下水环境的空间差异性,构建了基于“生态水位-水质-水源地”协同作用的GERRM模型(地下水环境相对风险模型,groundwater environmental relative risk model),定量描述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水位突变耦合的地下水环境风险,并将建立的方法在下辽河平原进行案例研究.结果表明:①Ⅳ、Ⅴ级风险区主要位于化工企业、危险废物填埋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及沈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和生态水位敏感性较高区,面积为2 107.33 km2,占总面积的8.93%.②Ⅰ、Ⅱ级风险区主要为农田种植区、林地种植区和农业城镇建设区,面积为17 704.51 km2,占总面积的75.01%.研究显示,GERRM模型适用于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下辽河平原区化工企业、危废填埋场周围一定范围区域以及沈阳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相对风险最高,需采取相应的管理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董玥  梅凤乔 《环境工程》2017,35(8):112-115
为解决"垃圾围城"困境,在充分考量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居民生活垃圾分类能力以及垃圾处理可行方案的前提下,提出以干湿分类为基础,并对干垃圾进行二次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基于此分类体系,对既有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进行了探讨,提出优化调整原则。最后,以郑州市为例,给出了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优化调整的具体方案,并证明了新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体系,以及对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系统的优化调整,在提高垃圾资源化率和减少填埋量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周宏磊  王玉  王澎  马志强 《环境工程》2015,33(5):126-130
输氧抽气技术是基于好氧降解原理对垃圾填埋场中固体废弃物实施原位处理的先进环保技术。采用该技术对垃圾填埋场中固体废弃物减量化研究,总结了技术应用中的关键参数:有效影响半径,最佳真空度等。结果表明抽气流量大小与影响半径密切相关,抽气影响半径建议取20~25 m,抽气系统最优负压为20 k Pa,同时在技术应用过程中应保证垃圾场表层覆盖层的密封性能,尽量减少空气的渗入。输氧抽气技术在垃圾场的成功实施为同类型场地治理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