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建立了Cu(Ⅱ)-H2O2-溴甲酚紫-Tween80体系胶束催化动力学光度不地,测定重金属污染物Cu(Ⅱ),检出限2.65×10^-11g/mL,精密度1.08%,线性范围0-40ng/25mL。选择性好,手续简便,分析速度快,无毒,价廉,可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褐藻对铜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研究了褐藻紫菜对铜离子的吸附作用 .结果表明 ,经过0 0 5mol·l- 1 氢氧化钠预处理的紫菜其吸附量最大 ,控制pH值为 3 6,其生物吸附作用是一种快速的过程 ,在 8min内吸附量为 1 3 2 6mg·g- 1 ,已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3.
催化动力学直接光度法测定超痕量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树  陈岚 《环境化学》1990,9(6):77-81
本文研究了硫酸介质中,痕量铁(Ⅲ)催化高碘酸钾氧化中性红褪色的新指示反应及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Fe~(3+)的方法.方法的灵敏度为5.21×10~(-12)g Fe~(3+)/ml,测定范围0—0.2μg Fg~(3+)/25ml,操作简单、快速且重现性好.在用于测定人发中的铁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泥中微量铜的催化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痕量铜(Ⅱ)对抗坏血酸还原二溴对甲基偶氮羧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催化程度与Cu(Ⅱ)量线性相关;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为4.5~6.5的HAc-NaAc介质中,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80nm,方法检出限为0.048μg·L-1,催化程度与Cu(Ⅱ)量在0~0.080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结合萃取分离,用于测定城市污泥中的微量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应用空气整段间隔流动注射法与改进的钒-溴酸钾-没食子酸催化动力学反应体系相结合,建立了测定天然水体中痕量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FIA法。通过使用一个自制的进样阀,使样品带在反应管道中的留存时间得到延长,加热允许温度得到提高。在温度80℃,反应留存时间4.75min条件下,可测定0—10ppb的钒,检出限达0.1ppb。测定2ppb钒样品时,RSD为2.7%(n=10),测定频率达90次/h,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0—109%之间。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水相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条件.在乳化剂OP(聚乙二醇辛基本基醚)存在的情况下.在pH8.5的缓冲介质中,铜(Ⅱ)与铜试剂形成棕黄色的配合物,显色体系在454nm处有最大吸收,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3×104L/mol·cm,铜(Ⅱ)含量在0-60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简便、快速,应用于土壤有效铜的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2种水稻土中Cu(Ⅱ)和Pb(Ⅱ)的解吸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2种水稻土表面吸附态Cu(Ⅱ)和Pb(Ⅱ)的解吸动力学行为及柠檬酸和酒石酸对2种重金属离子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2种土壤对Pb(Ⅱ)的吸附量比Cu(Ⅱ)高得多,但无论在单一重金属体系还是Cu(Ⅱ)和Pb(Ⅱ)共存体系中,Cu(Ⅱ)的解吸量均大于Pb(Ⅱ),湖州水稻土Cu(Ⅱ)的解吸量大于嘉兴水稻土,说明土壤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亲和力越大,吸附的重金属离子越不易解吸。用E lovich方程拟合动力学数据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解吸速率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表明,Cu(Ⅱ)和Pb(Ⅱ)的解吸速率随时间的增加迅速减小。Cu(Ⅱ)的解吸速率大于Pb(Ⅱ),柠檬酸和酒石酸不仅使重金属的解吸量增加,而且使Cu(Ⅱ)和Pb(Ⅱ)的解吸速率大大提高。2种有机酸对Cu(Ⅱ)解吸的促进作用大于Pb(Ⅱ),柠檬酸的促进作用大于酒石酸。  相似文献   

8.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性金属卟啉Fe(TPPS)Cl催化H2O2氧化降解2,4,6-三氯苯酚(TCP)的动力学(TPPS为四(4-磺酸钠苯基)卟啉),探讨了反应体系酸度、H2O2/Fe(TPPS)Cl物质的量之比、温度对氧化降解速率的影响,提出了反应机理,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TCP初始浓度为3.8×10-4 mol.L-1、Fe(TPPS)Cl浓度为4.0×10-5 mol.L-1、H2O2浓度为1.8×10-3mol.L-1、温度为25℃、pH值为6.8、反应时间为90 min时,TCP的降解率可达到99%,其表观活化能为10.96 kJ.mol-1.因此,Fe(TPPS)Cl作为模拟过氧化物酶在催化降解TCP过程中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碱渣对铜(Ⅱ)离子吸附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曹煊  金春姬  刘兴超  彭刚 《环境化学》2006,25(4):414-419
研究了铜在碱渣表面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碱渣总吸附量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体系pH值的升高而增加;随吸附质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pH《5.01时其等温吸附能较好地符合Freudlich等温吸附规律,而在pH》5.01时,能较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规律,吸附热随pH值的增大而升高.当pH≤4.54时,碱渣的吸附力以偶极间力和氢键力的作用为主,而当pH》4.54时,以化学键力为主.碱渣的动力学方程亦随pH值的改变而改变,在pH=4.54时,碱渣对Cu2 的吸附动力学方程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优;当pH为4.91和6.01时,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中的锰氧化物常与铁氧化物交结伴生,其形成和转化过程相互影响. Mn(Ⅳ)氧化物与Fe(Ⅱ)反应过程已有较多研究,然而有氧环境中低价锰氧化物氧化Fe(Ⅱ)生成铁氧化物的过程尚缺乏系统研究.本工作以黑锰矿为例,研究了开放体系中Fe(Ⅱ)在低价氧化锰矿物表面的氧化行为,分析了Fe(Ⅱ)浓度、溶解氧以及pH对Fe(Ⅲ)氧化物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锰矿在氧化Fe(Ⅱ)形成针铁矿和纤铁矿的同时,自身被部分还原释放Mn(Ⅱ).当反应体系pH值为3.0时,溶解氧氧化Fe(Ⅱ)作用弱,主要为黑锰矿氧化Fe(Ⅱ)并在其表面生成针铁矿.当反应体系pH值升高至5.0,黑锰矿催化加速了溶解氧对低浓度(<5.0 mmol·L-1)Fe(Ⅱ)的氧化并生成水铁矿,随后转化成纤铁矿和针铁矿;Fe(Ⅱ)浓度升高(>5.0 mmol·L-1),反应初期Fe(Ⅱ)直接被黑锰矿氧化,形成了以针铁矿和少量纤铁矿组成的包覆层,并导致氧化速率减弱,而溶解氧在Fe(Ⅱ)后期氧化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这些结果丰富了表生环境铁锰氧化物的形成与共生机理,为土壤矿物形成演化提供了...  相似文献   

11.
Zn(Ⅱ)-5-Br-PADAP-OP体系分光光度法水中微量锌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5-Br-PADAP与锌的显色反应,在pH=7.92—9.88氨性缓冲溶液和OP存在下,锌与该试剂形成1:2紫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52nm,ε=1.3×10~5,锌含量在0—12μg/25ml范围符合比耳定律,并采用六偏磷酸钠、柠檬酸三铵和β-DTCPA等掩蔽荊,消除干扰,本法能应用于直按测定水库水和海水中锌,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利用Co(Ⅱ)-鲁米诺-H_2O_2化学发光体系测定过氧化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Co(Ⅱ)催化过氧化氢对鲁米诺(3-氨基苯二甲酰肼)的氧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化学发光法测定雨水中痕量过氧化氢。本方法选择性高,对于Mn(Ⅱ)的干扰可通过加入氟化钾来消除。方法的检测极限为0.1ppb,线性范围为0.3—3000ppb。曾用本方法对贵阳市雨水中的过氧化氢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砷和镉同时存在的现象普遍存在,但目前对砷酸根与Cd(Ⅱ)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协同作用的机制还了解不多.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288 K和308 K温度条件下Cd(Ⅱ)在昆明砖红壤表面的吸附动力学,比较了加入砷酸根对Cd(Ⅱ)吸附动力学的影响.结果显示,加As(V)和升高温度均不仅增加Cd(Ⅱ)的吸附量,而且提高了吸附反应的速率.Cd(Ⅱ)在砖红壤表面的吸附反应进行的特别快,几乎在30 min内达到准平衡,假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拟合30 min内的吸附动力学数据(r2》0.9995).从反应速率常数计算得到的活化能的结果表明,加As(V)显著降低了Cd(Ⅱ)吸附反应的活化能,这是As(V)促进可变电荷土壤吸附Cd(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碱性介质中用Mn(Ⅱ)催化KIO_4氧化酸性铬蓝K褪色的反应测定痕量锰,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研究了反应机理,发现褪色反应的速率方程是-dC_(ACBK)/dt=KC_(ACBK)C_(IO_4~-)C_(OH~2)-C_(Mn(Ⅱ)),表观活化能为70.42kJ/mol。本法测定Mn(Ⅱ)的检测限是0.05ng/ml,测定范围是0.05—5ng/ml。方法已用于人发、面粉、黄豆、河水中痕量锰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化学氧化法合成苯胺-2,4-二氨基酚共聚物,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该共聚物吸附水中汞离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对实验数据采用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线方程、Freundlich等温线方程进行拟合,并进行相应的热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苯胺-2,4-二氨基酚共聚物对水中Hg(Ⅱ)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最大吸附容量达800mg·g-1,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焓变化量ΔH=58.51kJ·mol-1,表明该吸附反应为化学吸附且为吸热反应;三种实验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均为负值,表明该吸附反应能自发进行。  相似文献   

16.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种全球性的新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沉积物中高浓度的PBDEs是水生态系统的巨大风险源,2,2′,4,4′-四溴联苯醚(BDE-47)在PBDEs同系物中,目前分布最广,生物毒性最强.为评价沉积物中BDE-47向底栖动物体内转移的潜力及其对底栖动物的潜在繁殖毒性,将实验室培养的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暴露于BDE-47加标沉积物中,研究了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特性及其对铜锈环棱螺潜在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对沉积物中BDE-47吸收较快,代谢速度相对较慢,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具有较强的生物积累性.生物积累达理论平衡时,铜锈环棱螺体内BDE-47浓度为1 440.67 ng·g-1(以样品于质量计).BDE-47在铜锈环棱螺体内的生物积累和生物净化过程较好地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摄人速率常数、清除速率常数和生物-沉积物累积因子分别为0.10、0.038和2.75,生物半衰期为18d.铜锈环棱螺体内BDE-47达到90%稳定状态所需的理论时间约为60d.低浓度BDE-47(160 ng· g-1)暴露对铜锈环棱螺的潜在繁殖力没有影响,但当浓度≥640 ng·g-1时,铜锈环棱螺的繁殖力下降50%,这表明BDE-47对铜锈环棱螺具有繁殖毒性.铜锈环棱螺可作为指示沉积物中底栖生物长期暴露于BDE-47的良好检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